一种适合家庭花卉无土栽培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3272发布日期:2019-01-18 23:0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家庭花卉无土栽培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区别,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大多数采用砾、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其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空气的最佳要求,由于无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扩大种植范围,加速花卉生长,提高花卉质量,节省肥水,节省人工操作,节省劳力。目前我国花卉产业正在稳步发展,花卉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正在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花卉新品种选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由过去的引进繁育转变为引进,育种相结合,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花卉生产的发展,花卉内需和出口都有所增长,流通环节的设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许多城市都新建了规模不等的花卉批发市场,花卉种植逐步进入各家各户,但由于栽培基质的原因造成的死亡情况越来越多。现有家庭花卉种植技术有以下不足:(1)栽培以壤土为主,加少量的腐叶土混合,时间久了造成土壤密闭,根系发育不良。(2)目前国际国内在研究中应用的常见配方有:泥炭和细沙1:1,泥炭、椰糠、细沙:1:1:1,泥炭、细沙3:1,泥炭、蛭石1:1,泥炭、珍珠岩1:1,泥炭、蛭石、珍珠岩2:1:1,以上比例皆为体积比。配方基质通透性好,促进根系发育和花卉植物生长,但是成本高,家庭种植用的少。(3)无土栽培基质的主要作用是将花卉植物固定在容器内。目前国内常用的无土栽培基质:直径小于3毫米的沙粒,直径大于3毫米的天然砾石、浮石、火山岩等,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不沉于水的云母类矿物蛭石、珍珠岩,将它和泥岩、沙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透气性能好、有较强持水性的泥炭,可单独作基质,亦可与炉渣等混合使用;此外,炉渣、砖块、木炭、石棉、锯末、蕨根、树皮等都可作基质;基质在使用前应洗净消毒。配方太过复杂难以取得。(4)国内专利虽然也常见无土基质及制备技术(cn1065374a)(cn1074332a),但是,该两项专利中所提出的无土栽培基质技术只应用于育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家庭花卉无土栽培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从苗期一直到后期的栽培管理通用的培养基质,取材简单实用就可提供花卉适宜生长的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并提供养分。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适合家庭花卉无土栽培培养基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有腐叶土、香菇渣、豆粕;所述腐叶土、香菇渣和豆粕的重量比为15:3:1;其中,所述腐叶土的粒径大小为4~5mm,所述香菇渣和豆粕的粒径大小为3~4mm。根据本发明要实现的目的,提供一种适合家庭花卉无土栽培培养基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腐叶土、香菇渣和豆粕按比重均匀搅拌后堆放发酵3个月制得混合物料;s2.采用高温蒸汽对步骤s1制得混合物料进行6小时的消毒处理制得培养基质;s3.将步骤s2制得培养基质加水进行稀释湿润,此步骤所述培养基质与水的体积比为100:5;s4.用石灰水将步骤s3稀释完毕培养基质的ph值调至6.3~7.0;s5.将步骤s1~s4制得培养基质定量包装,制成成品。本发明具有的优点:1.应用范围广,取材简单,适用于各种花卉种植。2.安全可靠,各组分经过高温发酵腐熟和蒸汽消毒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克服纯土壤持水力、通透性差的不足,利用本基质养花,利于根系发育适宜花卉生长。3.无污染,有利于生态保护,本基质配方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污染物质。4.经济实用,本发明立足于我国国情及当地资源和生产实际,就地取材,来源广泛,充分利用香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加工成本低廉,折合每公斤1.5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取腐叶土1500g、香菇渣300g和豆粕100g粉碎后均匀搅拌进行3月的堆放发酵,再用高温蒸汽消毒6小时,加水稀释并用石灰水调整ph值为6.3~7.0制得培养基质。实施例中取30株株高为10cm的月季花,将培养基质用于10株月季花培育,同时间,取美国人造土1900g用于10株月季花培育,国内人造土1900g用于10株月季花培育;30天后各项指标对比如下:表1:理化性化验指标理化指标水分(%)全n(%)有机质(%)容重(g/cm3)通气孔隙度(%)本发明9.01.5261.00.12525.6美国人造土17.560.9563.20.10730.5国内人造土19.151.2628.850.3526.4表2:草本花卉成苗率对比本发明95.12%国内人造土85.61%美国人造土88.2%表3:月季花栽定植后30天的生长性状基质株高(cm)主茎粗(cm)本发明12.31.52美国人造土11.561.23国内人造土11.151.1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