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3242发布日期:2019-01-18 23: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辣椒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属于一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辣椒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它即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作为我们日常饭桌上的调味材料。同时,辣椒因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及硒等其他微量元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一旦缺硒,便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头晕目眩、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等病症的发生。目前,我国72%地区缺硒或少硒,种出的作物硒含量也较低,故人和动物不能从作物中获得足够的硒,来满足自身机体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筛选筛选富硒作物,或者对土壤合理补硒,从而缓解我国土壤硒缺乏严重情况,改善人体和畜禽缺硒现状。

目前,辣椒果实硒含量提升的方法中,除了叶面喷施硒肥外,就是往栽培基质或土壤中增施硒肥。添加硒肥确实能提升果实硒含量,但目前市场上硒肥价格较贵,若硒肥添加量过多,无疑增加了辣椒种植成本。植物吸收硒的主要形式是亚硒酸盐,硒酸盐和有机硒;硒酸盐主要存在于碱性和氧化条件下,亚硒酸盐则主要存在于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因此,无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硒元素在土壤中都不能被植物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也是植物无法有效的吸收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25-35份,腐熟牛粪20-40份,沙子15-25份,腐熟芒果茎秆10-30份,水10-35份。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25-35份,腐熟牛粪20-40份,沙子15-25份,腐熟芒果茎秆10-30份;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10-35份,搅拌均匀,调节ph至中性。

所述ph调节采用醋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ph范围为6.6-7.4。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25-35份,腐熟牛粪20-40份,沙子15-25份,腐熟芒果茎秆10-30份,亚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二聚物的多聚物3-5份,水10-35份。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25-35份,腐熟牛粪20-40份,沙子15-25份,腐熟芒果茎秆10-30份;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亚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二聚物的多聚物3-5份,水10-35份,搅拌均匀,调节ph至中性。

所述ph调节采用醋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ph范围为6.8-7.2。

采用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栽培的辣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质采用的土壤和沙子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硒,且通过合理配比后,无需外源添加硒肥,即可提高辣椒果实硒含量。

(2)本发明基质采用腐熟牛粪和腐熟芒果茎秆为原料,且添加比例最大可达60%,有效解决了废弃牛粪和芒果茎秆量大、不易处理等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加入亚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二聚物的多聚物,在中性条件下可以同时增加辣椒对于亚硒酸盐,硒酸盐的吸收。

(4)采用本发明基质栽培辣椒时,可有效提高辣椒果实硒含量和单株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水25kg。所述土壤选用北方沙质土壤,偏碱性,ph8.0。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25kg,搅拌均匀,采用醋酸溶液调节ph至6.8。

实施例2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25kg,腐熟牛粪20kg,沙子15kg,腐熟芒果茎秆10kg,水10kg。采用南方红壤,偏酸性,ph6.0。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2kg,腐熟牛粪20kg,沙子15kg,腐熟芒果茎秆10kg;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10-35份,搅拌均匀,采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至7.0。

实施例3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35kg,腐熟牛粪40kg,沙子25kg,腐熟芒果茎秆30kg,水35kg。采用南方沙壤土,偏酸性,ph6.1。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35kg,腐熟牛粪40kg,沙子25kg,腐熟芒果茎秆30kg;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35kg,搅拌均匀,采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至7.2。

实施例4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亚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二聚物的多聚物4kg,水25kg。所述土壤选用北方沙质土壤,偏碱性,ph8.0。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亚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二聚物的多聚物4kg,水25kg,搅拌均匀,采用醋酸溶液调节ph至6.8。

实施例5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k2(cu(h2o)6)(so4)0.5(seo4)1.5粉末3份,水25kg。所述土壤选用北方沙质土壤,偏碱性,ph8.0。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k2(cu(h2o)6)(so4)0.5(seo4)1.5粉末3份;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25kg,搅拌均匀,采用醋酸溶液调节ph至6.8。

实施例6

一种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k2(cu(h2o)6)(so4)1.58(seo4)0.42粉末3份,水25kg。所述土壤选用北方沙质土壤,偏碱性,ph8.0。

上述富硒辣椒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量以下组分:土壤30kg,腐熟牛粪30kg,沙子20kg,腐熟芒果茎秆20kg,k2(cu(h2o)6)(so4)1.58(seo4)0.42粉末3份;

(2)将称量好的土壤、腐熟牛粪、沙子、腐熟芒果茎秆均匀混合,加水25kg,搅拌均匀,采用醋酸溶液调节ph至6.8。

实验例1:富硒栽培基质对辣椒发芽率的影响

供试辣椒品种:红泽一号。将经过催芽的辣椒种子放入装有实施例1-6栽培基质的100孔育苗盘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ck:以草炭为栽培基质。实验期间,正常水分管理,播种10天后,记录各处理辣椒种子出苗率,统计数据见表1。

表1各实验组出苗率

注:*代表与实施例1相比p<0.05。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6的辣椒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实施例4-6的辣椒出苗率显著高于实施例1。

实施例2:富硒栽培基质对辣椒硒含量的影响

供试辣椒品种:红泽一号,实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株苗,株行距40cm×40cm。ck:以不含硒土壤为栽培基质。选取长势一致的4-6叶辣椒幼苗移栽至各处理基质中,实验期间正常水分管理。另外,为满足辣椒整个生育期生长需求,在辣椒幼苗移栽时,一次性施入底肥:尿素600kg/hm2、p2o5200kg/hm2、k2o300kg/hm2。2016年12月15日移栽,2017年5月9日收获,统计辣椒单株产量,摘取成熟且长势一致的辣椒果实测定硒含量,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富硒栽培基质对辣椒果实硒含量的影响

注:*代表与实施例1相比p<0.05。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6制备的富硒辣椒栽培基质产出的辣椒果实硒含量及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例4-5的富硒辣椒栽培基质产出的辣椒果实硒含量及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实施例1。

实施例3:腐熟牛粪和腐熟芒果茎秆联用对辣椒的增产作用

供试辣椒品种:红泽一号,实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株苗,株行距40cm×40cm。选取长势一致的4-6叶辣椒幼苗移栽至各处理基质中,各处理基质事先加入80kg普通沙壤土,然后再与腐熟牛粪和/或腐熟芒果茎秆混合均匀,实验期间正常水分管理。ck:100kg普通沙壤土。另外,为满足辣椒整个生育期生长需求,在辣椒幼苗移栽时,一次性施入底肥:尿素600kg/hm2、p2o5200kg/hm2、k2o300kg/hm2。2016年12月15日移栽,2017年5月9日收获,统计辣椒单株产量,并计算腐熟牛粪和腐熟芒果茎秆联用对辣椒增产是否有协同增效作用。

表3

注:*代表与ck相比p<0.05;**代表与ck相比p<0.01。

由表3可以看出,同质量的腐熟牛粪和腐熟芒果茎秆联用产量显著比单用产量高,腐熟牛粪和腐熟芒果茎秆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