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苗期煤污病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00559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苗期煤污病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领域。
背景技术
:油茶煤污病又称煤病或烟煤病。茶林受害轻的影响油茶树生长,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产量和品质,重的枝枯叶落,终至全株枯死。受害油茶树枝叶上产生黑色煤尘状菌苔。叶上菌苔最初常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然后逐步扩及全叶以至叶的背面,并且逐渐增厚,厚度可达0.5毫米。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绒毯状。在病菌分生孢子器盛发阶段,可见密生的鬃毛状突起物,高可达1毫米。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菌苔收缩干裂,可自叶面剥离。小枝上菌苔形态相同。有的煤污病的菌苔,初在叶正面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互相汇合覆盖整个叶面。影响油茶煤污病主要原因是煤炱菌是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物,由于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植物受害。它们主要以蚧类、蚜虫、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可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因此,在这些害虫为害的林分中,常同时发生煤污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苗期煤污病防治方法,2、3、4、9、10月份来喷施有效杀虫剂,5、6、11、12月份喷施有效灭菌杀,通过杀虫和灭菌的结合,来预防和控制煤污病,降低发病机率,保证油茶苗的健康生长。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油茶苗期煤污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每年2、3、4、9、10月份,每周对油茶苗喷洒一次杀虫剂;所述的杀虫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56-60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3kg、月桂酰基谷氨酸0.5-0.6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0.6kg搅拌均匀,即得。(2)每年5、6、11、12月份,每周对茶苗喷洒一次灭菌剂;所述的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0-80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2-18kg、吐温600.6-0.9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3)及早去除初开始发病的局部枝叶。进一步,所述的杀虫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进一步,所述的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进一步,所述的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5-0.28︰1︰0.4-0.6。进一步,所述的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6︰1︰0.5。进一步,所述的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0.7︰0.32-0.36︰1︰0.13-0.18。进一步,所述的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4︰0.33︰1︰0.15。每年3月至6月和9至11月为油茶煤污病发病盛期,因此选择在2、3、4、9、10月份来喷施有效杀虫剂。本发明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为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其最佳比例为0.26︰1︰0.5。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遗留在植物上。影响光合作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通过本发明杀虫剂可有效杀除上述害虫,降低发病机率。5、6、11、12月份喷施有效灭菌杀。本发明杀菌剂的有效成份为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过本发明可有效消灭煤污病菌,使油茶苗健康成长。本发明通过杀虫和灭菌的结合,一方面,杀虫,降低发病机率,另一方面,消灭煤污病菌,从而保证油茶苗的健康生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油茶苗期煤污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每年2、3、4、9、10月份,每周对油茶苗喷洒一次杀虫剂配1200倍水;(2)每年5、6、11、12月份,每周对茶苗喷洒一次灭菌剂配1500倍水;(3)及早去除初开始发病的局部枝叶。试验1本发明杀虫剂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实施例1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6︰1︰0.5。实施例2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7︰1︰0.44。实施例3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6︰1︰0.52。实施例4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7︰1︰0.48。实施例5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6︰1︰0.55。对比例1将58kg、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杀虫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1︰0.5。对比例2将58kg、双甲脒-杀虫脒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杀虫脒复配物质量比为0.26︰1。对比例3将58kg、双甲脒-氟苯脲复配物2.6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53kg然后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海藻酸钠0.48kg搅拌均匀,即得杀虫剂。双甲脒-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26︰0.5。测定实施例1-5、对比例1-3的杀虫剂对蚜虫、介壳虫杀虫效果。蚜虫效果见表一。表一药前活虫/只4h后活虫/只12h后活虫/只24h后活虫/只48h后活虫/只实施例120014655100实施例220016368190实施例320015962160实施例420015259130实施例520015661150对比例120017981288对比例220017676226对比例320018689303介壳虫效果见表二。表二药前活虫/只4h后活虫/只12h后活虫/只24h后活虫/只48h后活虫/只实施例12001384380实施例220015256140实施例320014651120实施例420014147100实施例520014450110对比例1200166772211对比例220016071188对比例320017380255试验2灭菌液剂油茶的诱抗效果实施例6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4︰0.33︰1︰0.15。实施例7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3︰0.35︰1︰0.14。实施例8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2︰0.33︰1︰0.17。实施例9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三苯基氢氧化锡-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8︰0.35︰1︰0.16。对比例4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苯噻清-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1︰0.15。对比例5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苯噻清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苯噻清复配物质量比为0.64︰1。对比例6灭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水76kg、恶醚唑-氟苯脲复配物3.4kg、月桂酰基谷氨酸1.5kg、吐温600.8k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其中,恶醚唑-氟苯脲复配物质量比为0.64︰0.15。分别将实施例6-9、对比例1-3药液配1500倍水喷到油茶苗80-100cm的油茶苗上,三天之后再喷洒一次药液,五天以后采集完全展开的黄绿色嫩叶,进行煤污病病菌刺伤接种,每个处理20个重复,接种后进行30℃恒温保湿培养,三天后观测结果。结果如表二所示。其中,病斑减小率=对照处理病斑面积-诱导处理病斑面积/对照处理病斑面积×100%。表二黑色煤尘状菌苔面积/cm2黑色煤尘状菌苔减小率/%实施例110.36252.84实施例120.35149.67实施例130.35550.16实施例140.35850.65对比例40.37832.68对比例50.37432.04对比例60.38227.35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