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9898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林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园林建设科学性和文化内涵的提高,为适应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景观绿化受到政府及公众的重视,水生植物的应用和造景也倍受关注。用于水中建植的植物要具有能适应水中生存的特点。但新植的水生乔木是不能够直接、长期地浸泡在水中的,否则会导致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耐水湿乔木都有自己的适生深度和生长极限深度,种植位的确定和水位控制极为关键,是适地适树的原则体现,水位控制失当会造成生长不良或死苗。同一种植物在缓苗期和盛苗期对水位的要求也不一样,通常缓苗期水位不宜过深。新植的耐水湿乔木如水松、南川柳等,若苗圃为陆生苗,移植后是不能直接水中栽植,否则极易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根据植物这一生长特点,在种植时须采取人为控制水位的方式,让植物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2-3年以上为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能确保耐水湿乔木适应在水中生长的环境,在建植后生长良好,形成优美的水上森林景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苗木准备,

选择耐水湿乔木,对所述耐水湿乔木进行疏枝疏叶,剪去重叠枝、内膛枝、徒长枝叶,保持树冠均匀,并做好光照走向标记,将所述耐水湿乔木的土球包装牢固,准备驯化;

步骤2,建驯化池集中驯化苗木,所述驯化苗木包括以下步骤:

a、将植于无纺布种植袋中的苗木置入驯化池中,待生长出新根一

个月后,放水至无纺布种植袋高度1/2处,并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干保持一个月;

b、然后再放水至纺布种植袋高度3/4处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

池中的水放干保持一个月;

c、继续放水至淹没土球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干保

持一个月;

d、放水至土球上20cm处,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

干保持一个月;

e、最终,将水放至土球高度保持,直至移植进入工地现场;

步骤3,土壤改良,

种植前对现场土壤情况进行测试分析,对耐水湿乔木种植区域进行改良,确保土壤厚度在70cm以上,土壤粒径在0.005-0.05mm之间,有机物含量大于2%,ph6.5-8.0;

步骤4,种植穴的准备,

所述种植穴的准备包括首先进行微地形改造,通过杉木桩围圈护坡固土,然后进行种植穴开挖,

所述杉木桩围圈护坡固土,视孤植、群植和片植而异,所述孤植是以苗木种植点为中心,以植物胸径的12-15倍为直径在需要固土方向进行杉木桩围圈固土,所述群植和片植是在需要固土方向以最外圈乔木栽植点为基准往外延伸植物胸径的6-8倍的距离进行杉木桩围圈,

在所述杉木桩围圈护坡内进行培土,所述培土的高度为常水位以上20cm,杉木桩围圈护坡顶标高在常水位以下10cm处,所述种植穴开挖为在杉木桩围圈护坡形成的区域内开挖种植穴,所述种植穴的深度为60-70cm,种植穴的直径比土球大30cm,所述种植穴为竖直方向的筒状;

步骤5,乔木种植,

用绳索起吊工具绑扎在所述步骤1中选择的耐水湿乔木的中上部,将所述耐水湿乔木的土球放置到指定位置,当土球已经入种植穴但未着底时,将耐水湿乔木姿态优良面调向观赏面,再使土球着地就位,用喷雾器向土球喷施生根剂和杀菌剂,然后向种植穴覆土,并均匀回填种植土,分层夯实;

步骤6,水位控制,

在苗木种植区域入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混凝土围挡结构,所述混凝土围挡的高度比常水位高50cm,将苗木种植区域与周围水域隔离开,将苗木种植区域中多余的水用水泵抽出,初次水位控制在耐水湿乔木的土球底部以下,以每四个月抬高水位5—15cm的速度进行水位调整,分为两年六次进行,将水位调至正常水位,最终以杉科植物基本长出膝状呼吸根或者基部开始膨大、柳属植物水里长满毛细根、蓝果树属植物基部开始膨大为成功标志停止水位控制,最后,拆除混凝土围挡结构,所述苗木种植区域的水定期更换,夏、秋季每月更换1-2次,春、冬季2-3个月更换一次;

步骤7,支撑养护,

对种植后的耐水湿乔木进行支撑,支撑材料选用杉木桩或竹竿,所述支撑材料均匀分布在耐水湿乔木周围。

所述步骤3土壤改良的方式为采用增施树枝粉碎物有机质和磷肥进行改良,所述树枝粉碎物有机质与粒径在0.005-0.05mm的土壤之间的重量比为1:8,所述磷肥的添加量为每亩30-35kg。

所述步骤4中杉木桩围圈护坡中的相邻杉木桩之间紧密相贴,杉木桩入土深度为50-80cm。

所述步骤4中杉木桩围成一圈后用麻绳或镀锌钢丝绳进行“8”字型捆扎。

所述步骤4中杉木桩的长度为1.3-1.7m。

所述步骤7中支撑养护过程中支撑材料需要打入土里40-60cm,同时在基部打横向的杉木桩或者毛竹进行固定。

步骤1中耐水湿乔木包括有落羽杉、中山杉、池杉、水松、美国水紫树、南川柳、乌桕和枫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①采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新植的耐水湿乔木,通过驯化池驯化,建植地适当水位调控等关键技术,逐步引导其对水环境的适应性,有效保证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将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至90%以上;②本方法施工工艺简单,实用性强,且成景效果好,能够很好地营造层次丰富的水上森林景观;③本方法适用于公园景观、湿地保护、河道美化、水体净化等工程中耐水湿乔木的建植,通过采用杉木桩围固水中苗木土球,慢慢抬高水位使耐水湿乔木逐渐适应水中环境的方法,模拟自然水上森林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在水体区域或近水区域建植乔木,绿色环保,无污染。;④本发明建植在水中的乔木无需人工浇水,也无需大量修剪,可大大降低人工养护的成本,而且通过耐水湿乔木的科学种植及合理配置,营造水上森林,丰富的水面景观可带来优美而奇妙的视觉享受;⑤耐水湿乔木建植后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对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苗木准备,

选择耐水湿乔木,对所述耐水湿乔木进行疏枝疏叶,剪去重叠枝、内膛枝、徒长枝叶,保持树冠均匀,并做好光照走向标记,将所述耐水湿乔木的土球包装牢固,准备驯化;

步骤2,建驯化池集中驯化苗木,所述驯化苗木包括以下步骤:

a、将植于无纺布种植袋中的苗木置入驯化池中,待生长出新根一

个月后,放水至无纺布种植袋高度1/2处,并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干保持一个月;

b、然后再放水至纺布种植袋高度3/4处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

池中的水放干保持一个月;

c、继续放水至淹没土球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干保

持一个月;

d、放水至土球上20cm处,保持一个月,然后将驯化池中的水放

干保持一个月;

e、最终,将水放至土球高度保持,直至移植进入工地现场;

步骤3,土壤改良,

种植前对现场土壤情况进行测试分析,对耐水湿乔木种植区域进行改良,确保土壤厚度在70cm以上,土壤粒径在0.005-0.05mm之间,有机物含量大于2%,ph6.5-8.0;

步骤4,种植穴的准备,

所述种植穴的准备包括首先进行微地形改造,通过杉木桩围圈护坡固土,然后进行种植穴开挖,

所述杉木桩围圈护坡固土,视孤植、群植和片植而异,所述孤植是以苗木种植点为中心,以植物胸径的12-15倍为直径在需要固土方向进行杉木桩围圈固土,所述群植和片植是在需要固土方向以最外圈乔木栽植点为基准往外延伸植物胸径的6-8倍的距离进行杉木桩围圈,

在所述杉木桩围圈护坡内进行培土,所述培土的高度为常水位以上20cm,杉木桩围圈护坡顶标高在常水位以下10cm处,以胸径为10cm的落羽杉为例,以种植点为圆心的周围培土,其宽度要达到胸径的8倍即80cm要在常水位线之上,

所述种植穴开挖为在杉木桩围圈护坡形成的区域内开挖种植穴,所述种植穴的深度为60-70cm,种植穴的直径比土球大30cm,所述种植穴为竖直方向的筒状;

步骤5,乔木种植,

原则上采用吊机进行苗木种植,但由于部分种植地区崎岖、狭隘,无法行走吊机或吊机没有停驻点而无法使用,可采用挖机进行种植。若乔木过大则可以两辆挖机共同配合种植。用挖机种植时要确保不要拉伤树皮。用绳索起吊工具绑扎在所述步骤1中选择的耐水耐水湿乔木的中上部,耐水湿乔木将所述耐水湿乔木的土球放置在挖机的指定位置,检查土球,若有松散漏底的,树穴应在漏底的相应部位填上改良过的细土,树木放入树穴后不能留有空隙,当土球已经入种植穴但未着底时,将耐水耐水湿乔木姿态优良面调向观赏面,再使土球着地就位,用喷雾器向土球喷施生根素或喷施菌肥,然后向种植穴覆土,并均匀回填种植土,分层夯实;

步骤6,水位控制,

在苗木种植区域入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混凝土围挡结构,所述混凝土围挡的高度比常水位高50cm,将苗木种植区域与周围水域隔离开,将苗木种植区域中多余的水用水泵抽出,初次水位控制在耐水湿乔木的土球底部以下,以每四个月抬高水位5—15cm的速度进行水位调整,分为两年六次进行,将水位调至正常水位,最终以杉科植物基本长出膝状呼吸根或者基部开始膨大、柳属植物水里长满毛细根、蓝果树属植物基部开始膨大为成功标志停止水位控制,最后,拆除混凝土围挡结构,所述苗木种植区域的水定期更换,夏、秋季每月更换1-2次,春、冬季2-3个月更换一次;

步骤7,支撑养护,

苗木种植后必须进行支撑,一般采用杉木桩、竹竿作为支撑材料。打支撑时需要注意将支撑固定牢固。植后要预防的主要是大风摇晃(特别是台风)、病虫害等,可在乔木周围打上护桩或定期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并经常检查有无松动或侧倒现象,及时消除隐患,对种植后的耐水耐水湿乔木进行支撑,支撑材料选用杉木桩或竹竿等,所述支撑材料均匀分布在耐水湿乔木周围。

种植前需对现场土壤情况进行测试分析,若存在有板结、贫瘠、盐碱等现象,则需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重点是树穴内土壤改良。落羽杉、中山杉、池杉、水松都属于杉科植物,水中建植的乔木大部分都是杉科植物。杉科植物喜土层深厚、湿润、疏松的土壤。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步骤3土壤改良的方式为采用增施树枝粉碎物有机质和磷肥进行改良,以增强土壤的保湿、透气、调温性能,并促进生根,所述树枝粉碎物有机质与粒径在0.005-0.05mm的土壤之间的重量比为1:8,所述磷肥的添加量为每亩30-35kg。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4中杉木桩围圈护坡中的相邻杉木桩之间紧密相贴,杉木桩入土深度为50-80cm;步骤4中杉木桩围成一圈后用麻绳或镀锌钢丝绳进行“8”字型捆扎,其中杉木桩的长度为1.3m、1.5m、1.7m或1.3-1.7m中任一数值。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7中支撑养护过程中支撑材料需要打入土里40-60cm,同时在基部打横向的杉木桩或者毛竹进行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1中耐水湿乔木包括有落羽杉、中山杉、池杉、水松、美国水紫树、南川柳、乌桕和枫杨。

在本实施例中耐水湿乔木起吊过程应防止树皮拉伤,防止树枝折损。乔木的运输过程必须喷水保湿,路途较远时必须打遮阴网,种植的时候清除基坑中的所有碎屑、垃圾、瓦砾及其它异物,种植完成后,将填土调整至设计图纸指定的完成面,应为已安装的填土提供针对过度阳光照射或施工碎屑、水或其它等可能改变混合料中粒径分布的保护措施。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