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晶电地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78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温室加温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碳晶电地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是日光温室。目前,我国的节能型日光温室一般没有加温设施,主要依靠温室效应获得热量。但是当温室内外温差大或外界空气流动较频繁时,温室的贯流散热和缝隙放热非常严重,往往导致温室温度下降较快,因此没有加温设施的日光温室的冬季蔬菜生产存在着极大风险。

地温可以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状态,蔬菜根据种类不同,所需的最适地温差异较大。对于喜温的蔬菜最适地温在15-20℃,而对于北方地区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如果不采用加温设施,地温是不能达到此温度的,因此,为克服寒冷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地温加热设施,保障日光温室越冬生产。

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地温加温设备主要有地源热泵、电热膜、发热电缆,以上加温设备的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生产中普遍面临安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如电热膜,其材料质地为膜状塑料,机械强度低,应用寿命较短;发热电缆因其安装简易,成本较低,升温快,因此大量应用于设施蔬菜的生产,但其不但耗电量大,而且安全使用寿命短,其推广应用亦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的电地热系统,提高温室加温生产的效益,使设施蔬菜生产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地温加温设备安装方式复杂、安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开发一种碳晶电地热系统,该系统包括:碳晶电热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碳晶电热板电性连接;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串联;地温传感器,所述地温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串联。

优选地,所述碳晶电热板为多个,相互并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碳晶电热板包括:碳晶发热层,所述碳晶发热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导电铜箔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由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碳晶电热板双面发热。

优选地,所述碳晶电热板表面温度可调范围为15℃-40℃。

优选地,所述碳晶电热板在栽培基质中安装方式包括:竖直全掩埋和/或竖直半掩埋。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输入区,所述输入区通信连接于控制区,所述控制区通信连接于显示区。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碳晶电热板之间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

优选地,所述地温传感器的埋设位置位于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区的中心。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碳晶电地热系统,采用弱电控制强电的方式,既安全又智能,其在栽培基质中安装方式简单,可扩展性强,可以视需要并联若干。其绝缘层采用的是防水阻燃、耐酸碱、耐高温、防腐蚀的橡胶材料,经过实验,所有埋入部件保证10万小时连续工作无障碍,安全使用寿命远远超过现有的电地热设备。

本发明的系统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碳晶电地热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碳晶电热板;2、控制器;3、报警器;4、地温传感器;5、漏电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晶电地热系统,该系统包括:碳晶电热板;控制器,控制器与碳晶电热板电性连接;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串联;地温传感器,地温传感器与报警器串联。

作为优选方案,碳晶电热板为多个,可视需要并联若干个。

作为优选方案,碳晶电热板包括:碳晶发热层,碳晶发热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导电铜箔设置于碳晶发热层的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绝缘层由橡胶制成,可以防水阻燃、耐酸碱、耐高温、防腐蚀。

作为优选方案,碳晶电热板双面发热,可以对栽培基质均匀发热。

作为优选方案,碳晶电热板表面温度可调范围为15℃-40℃,可以根据温室内的环境和蔬菜种类,调整电热板的表面温度,将蔬菜的根部温度维持在其生长适温范围内。

作为优选方案,碳晶电热板在栽培基质中安装方式包括:竖直全掩埋和/或竖直半掩埋,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安装方式。

作为优选方案,控制器包括输入区,输入区通信连接于控制区,控制区通信连接于显示区。输入区可以设置碳晶发热板的表面温度,显示区显示当前的地温与发热板的设置温度,控制区则可以控制电源的通断。

作为优选方案,控制器与碳晶电热板之间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因为碳晶电热板可视需要并联若干,有可能造成的线路过载,漏电保护器可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及时断电。

作为优选方案,地温传感器的埋设位置位于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区的中心,因为根区温度直接影响蔬菜的根系发育和水分、养分的吸收,所以我们需要重点监测根区温度。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碳晶电地热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晶电地热系统,包括碳晶电热板1;控制器2,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电性连接;报警器3,报警器3与控制器2串联;地温传感器4,地温传感器4与报警器3串联;以及漏电保护器5,漏电保护器5安装在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之间;其中,碳晶电热板1为多个,相互并联连接;碳晶电热板1包括:碳晶发热层,碳晶发热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导电铜箔设置于碳晶发热层的两端;绝缘层由橡胶制成;碳晶电热板1双面发热;碳晶电热板1表面温度可调范围为15℃-40℃;碳晶电热板1在栽培基质中安装方式包括:竖直全掩埋和/或竖直半掩埋;控制器2包括输入区,输入区通信连接于控制区,控制区通信连接于显示区;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之间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5;地温传感器4的埋设位置位于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区的中心。

安装时,首先将地温传感器4埋设于蔬菜根区中心点,控制器2与地温传感器4相连,监测蔬菜根区中心点的温度;然后,将三块碳晶电热板1竖直全掩埋于栽培基质中,控制器2与漏电保护器5相连,漏电保护器5与碳晶电热板1相连;

系统运行时,首先记录日光温室此时的气温为8℃,根区温度为10℃;然后,通过控制器2的输入区设置发热板表面的温度为30℃,通过控制器2的显示区观察并记录根区温度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18分钟后根区温度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2h后温度达到17℃且基本稳定,符合喜温类蔬菜的适宜生长地温。

实施例2

图1示出了碳晶电地热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晶电地热系统,包括碳晶电热板1;控制器2,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电性连接;报警器3,报警器3与控制器2串联;地温传感器4,地温传感器4与报警器3串联;以及漏电保护器5,漏电保护器5安装在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之间;其中,碳晶电热板1为多个,相互并联连接;碳晶电热板1包括:碳晶发热层,碳晶发热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导电铜箔设置于碳晶发热层的两端;绝缘层由橡胶制成;碳晶电热板1双面发热;碳晶电热板1表面温度可调范围为15℃-40℃;碳晶电热板1在栽培基质中安装方式包括:竖直全掩埋和/或竖直半掩埋;控制器2包括输入区,输入区通信连接于控制区,控制区通信连接于显示区;控制器2与碳晶电热板1之间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5;地温传感器4的埋设位置位于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区的中心。

安装时,首先将地温传感器4埋设于蔬菜根区中心点,控制器2与地温传感器4相连,监测蔬菜根区中心点的温度,然后,将三块碳晶电热板1竖直全掩埋于栽培基质中,控制器2与漏电保护器5相连,漏电保护器5与碳晶电热板1相连。

系统运行时,首先记录日光温室此时的气温为8℃,根区温度为10℃;然后,通过控制器2的输入区设置发热板表面的温度为30℃,通过控制器2的显示区观察并记录根区温度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22分钟后根区温度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3.5h后温度达到15℃且基本稳定,符合喜温类蔬菜的适宜生长地温。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