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4297阅读:1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菌类植物是个庞大的家族,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食用菌如香菇、鸡腿菇和双孢蘑菇等,是人们日常食用菌类,多食用菌类能够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免疫力、抗衰老。但是现在食用菌的养殖耗时长,出菌速度慢,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食用菌养殖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菌种生长迅速,而且抗杂菌性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材料建设大棚;

步骤二,在食用菌养殖架上铺设秸秆,在秸秆上喷洒水,使秸秆充分打湿制得基床;

步骤三,在基床上铺设堆肥,每隔6~10天翻堆一次,翻堆3~4次,使堆肥充分发酵;

步骤四,将菌种播种到发酵后的堆肥上;

步骤五,播种3~5天内,封闭大棚,保持堆肥湿润;

步骤六,播种3~5天后,控制大棚通风,在菌种长成菌丝后,在菌丝上方铺设3~5厘米的土壤,在土壤上方喷洒水;

步骤七,菌丝破土后,在土壤上喷洒一次重水,使水份渗透至基床;

步骤八,在菌类生长期,保持大棚湿度,保持土壤攥成团松开即破裂的状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铺设秸秆的厚度为5~8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堆肥按照质量份数包括50~60份的干燥牛粪粉末、50~60份的锯末、0.3~1份的碳酸氢铵、1~3%的磷酸二氢钾、1~3%的生石灰、1~3%的轻质碳酸钙和601~70份的水混合搅拌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堆肥的厚度为20~30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按照质量份数每50~60份的土壤中掺杂20~30份的砻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八,在菌类生长期,每隔15~20天在大棚中喷洒石灰水消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菌种生长迅速,而且抗杂菌性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养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材料建设大棚;

步骤二,在食用菌养殖架上铺设秸秆,在秸秆上喷洒水,使秸秆充分打湿制得基床;

步骤三,在基床上铺设堆肥,每隔6~10天翻堆一次,翻堆3~4次,使堆肥充分发酵;

步骤四,将菌种播种到发酵后的堆肥上;

步骤五,播种3~5天内,封闭大棚,保持堆肥湿润;

步骤六,播种3~5天后,控制大棚通风,在菌种长成菌丝后,在菌丝上方铺设3~5厘米的土壤,在土壤上方喷洒水;

步骤七,菌丝破土后,在土壤上喷洒一次重水,使水份渗透至基床;

步骤八,在菌类生长期,保持大棚湿度,保持土壤攥成团松开即破裂的状态。

步骤二中,铺设秸秆的厚度为5~8cm,确保基床的支撑作用。

步骤三中,堆肥按照质量份数包括50~60份的干燥牛粪粉末、50~60份的锯末、0.3~1份的碳酸氢铵、1~3%的磷酸二氢钾、1~3%的生石灰、1~3%的轻质碳酸钙和601~70份的水混合搅拌而成,上述成分能够确保菌种的生长。

步骤三中,堆肥的厚度为20~30cm,上述确保堆肥的营养供应。

步骤六中,按照质量份数每50~60份的土壤中掺杂20~30份的砻糠,上述成分能够保持土壤的松散度,保证菌丝破土。

步骤八,在菌类生长期,每隔15~20天在大棚中喷洒石灰水消毒,上述处理能够有效避免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菌种生长迅速,而且抗杂菌性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材料建设大棚;步骤二,在食用菌养殖架上铺设秸秆;步骤三,在基床上铺设堆肥,每隔6~10天翻堆一次,使堆肥充分发酵;步骤四,将菌种播种到发酵后的堆肥上;步骤五,播种3~5天内,封闭大棚,保持堆肥湿润;步骤六,播种3~5天后,控制大棚通风,在菌种长成菌丝后,在菌丝上方铺设3~5厘米的土壤,在土壤上方喷洒水;步骤七,菌丝破土后,在土壤上喷洒一次重水,使水份渗透至基床;步骤八,在菌类生长期,保持大棚湿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菌种生长迅速,而且抗杂菌性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川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3
技术公布日:2017.10.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