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组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110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亚麻组培方法,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可分成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种类型。茎直立,可达1.2米高,上部细软,有蜡质;叶互生,披针状,20-40毫米长,3毫米宽,表面有白霜;花的花瓣有5片,直径为15-25毫米,蓝色或白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扁卵圆形,喜凉爽湿润气候。亚麻是一种纯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亚麻还是油料作物,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能用来预防高血脂症和降血压、抑制过敏反应、抗血栓、抗癌等。

亚麻也是我国重要的纤维和油料经济作物,具有纤维品质好、植株小、生育期短、自花授粉、种子繁殖、种子小且量较大、基因组较小研究基础好等特点。

亚麻的组织培养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从1925年开始就有了亚麻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的研究,并成功地得到杂种植株。1946年世界上首次报道离体培养的亚麻下胚轴有再生成芽的能力。1983年有报道实现以亚麻茎尖、子叶、下胚轴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稳定的培养体系。我国对于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亚麻功能基因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报道大规模标记突变体库。这么多年来,对于亚麻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其中也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对特定亚麻基因型的再生体系研究,还并不完善,每年亚麻的种植数量有限,达不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而要想实现亚麻的规模化生产,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大量繁殖的亚麻组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亚麻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健康的亚麻种子,放入无菌培育皿中,然后再将培养皿放入充满氯气的密闭容器内,消毒24h,备用。

步骤二: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b5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培养,培养6d时间,获得发芽的亚麻幼苗。

步骤三:将长势良好的亚麻无菌苗的茎尖切下,然后接种到配比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1.5mg·l-1和吲哚-3-乙酸浓度为0.2mg·l-1的msb培养基中,培养30d。获得分化增殖的亚麻幼苗。

步骤四:通过继代培养,将得到的幼苗接种到1/2b5和萘乙酸浓度为0.02mg·l-1的生根培育基上培养15d。此时幼苗平均可以长出8条根,生根率可达到95%。

步骤五:将培养得到的试管幼苗移到室内培养3~4d,然后移栽到栽培土中生长。通过组织培养的亚麻幼苗,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土种植。

本方法通过对亚麻组培技术的研究,通过在组织培养的各种激素浓度配比上突破传统方法,使亚麻培养的数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培养时间也大幅度减少,而且是亚麻组培的过程中幼苗发芽率达到98%以上,生根率也达到95%以上,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亚麻的生产量。通过成果转化,就可以实现亚麻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亚麻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健康的亚麻种子,放入无菌培育皿中,然后再将培养皿放入充满氯气的密闭容器内,消毒24h,备用。

步骤二: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b5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培养,培养6d时间,获得发芽的亚麻幼苗。

步骤三:将长势良好的亚麻无菌苗的茎尖切下,然后接种到配比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1.5mg·l-1和吲哚-3-乙酸浓度为0.2mg·l-1的msb培养基中,培养30d。获得分化增殖的亚麻幼苗。

步骤四:通过继代培养,将得到的幼苗接种到1/2b5和萘乙酸浓度为0.02mg·l-1的生根培育基上培养15d。此时幼苗平均可以长出8条根,生根率可达到95%。

步骤五:将培养得到的试管幼苗移到室内培养3~4d,然后移栽到栽培土中生长。通过组织培养的亚麻幼苗,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土种植。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

本技术:
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麻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健康的亚麻种子,放入无菌培育皿中,消毒;步骤二: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B5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培养,培养6d时间,获得发芽的亚麻幼苗。步骤三:将亚麻无菌苗的茎尖切下,然后接种到MSB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分化增殖的亚麻幼苗。步骤四:通过继代培养,将得到的幼苗接种到1/2B5和萘乙酸浓度为0.02mg·L‑1的生根培育基上培养15d。步骤五:将培养得到的试管幼苗移到室内培养3~4d,然后移栽到栽培土中生长。通过组织培养的亚麻幼苗,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土种植。本方法亚麻培养的数量大幅度提高,培养时间也大幅度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但晓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