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3266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茭白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茭白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水生宿根禾本科作物,俗称:茭笋、茭瓜。其生育期较长、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一般的水田、低洼地、浅水塘、沟河边有水的地方皆可种植。在茭白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温暖湿润的生长发育环境,气温不能低于5℃以下时茭白不能萌发。其肉质茎含糖4%,蛋白质1.5%,富含多种维生素,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

目前种植茭白的方法主要包括:1、选种:一般要求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种苗。其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茭白收获之后,从大田中挖起茭墩,选择带老茎一根的茭根,用快刀切割下带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种苗,每亩大田准备1200—1300个茭墩备用。一般选好、分好的茭墩堆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大田整理好后,再从其它大田中进行茭墩分苗、选苗后及时移栽。2、施足基肥:茭白需肥量大,施足肥,才能高产。而基肥是基础,基肥施用上以有机料为主,如土杂肥、厩肥,每亩可施2吨,普钙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然后耕粑,使田平泥化,保持浅水层1—2天,准备移栽。3、移栽:将选好、分好的茭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按照预定的距离拉绳条栽,栽植茭苗深度以老茎和茭白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为度,种植过深分蘖不旺,空耗种苗的养分而长根。栽植行距一般80--100cm、株距55—60cm,等行距种植,每亩确保1200—1300穴种苗。4、田间管理。该种植方法茭白产量高,茭白质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该种植方法在移栽前,在茭田上开挖种植孔,再在种植孔中种植茭白,开挖的种植孔之间的间距基本相同,使得相邻两株种苗之间的种植间距基本相同,而种植在种植孔中的种苗存在种株的大小,容易出现两株较大的种苗左右相邻种植,使得种植空间不足,容易导致两株较大的种苗死亡,又容易出现两株较小的种苗左右相邻种植,使得种植空间浪费。而且在移栽过程中,逐株将种苗种植到种植孔中,增加劳动力,增加移栽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将种苗种植到种植盆中,并将种植盆抬离茭田一定高度,种植盆与茭田之间留有操作空间,能根据种苗的大小,调整相邻两个种植盆之间的距离,再将种植盆的位置固定住,根据种植盆的设置位置,在茭田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种植孔,能根据种苗的大小调整种苗种植空间,充分利用茭田种植空间,保证苗种正常生长,而且在移栽过程中,将多个种植盆同时种植到相应的种植孔中,节省劳动力,缩短移栽时间,增加种苗存活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茭田及茭白品种选择;

(b)茭田施肥及种株选育;

(c)种苗移栽:选择外观完整的种植盆放置到茭田处,选用茭田中肥沃的土壤填入到种植盆中,同时对种植盆中的土壤施加肥料,再在种植的种株旁拉出高度为20cm的水平线,将水平线作为参考线,选择种苗高度处于水平线高度处的所有种苗,并将符合要求的种苗逐一种植到种植盆中,然后进行适量浇水;

(d)茭田处搭设定位架:先在移栽的茭田区域中开挖深度在35-45cm的种植沟,再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在种植沟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架,固定架的高度为种植盆高度加30-40cm的种植高度,再将设有卡槽的木条采用铁丝相互连接,然后将相互连接的木条整体架设在固定架之间,并在固定架的通孔和木条的通孔之间通入固定杆,再采用铁丝将最外端的木条与固定架连接,完成定位架搭设;

(e)茭田处搭设支撑架:根据定位架的位置,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在定位架对面位置设置支撑架,支撑架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低于木条中卡槽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一根木条对应设置两个支撑架,完成支撑架搭设;

(f)将种植盆装入到定位架与支撑架之间:先将单个支撑架上垫入木板,木板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木条中卡槽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再将相邻两块木板固定连接,将种植盆套设到卡扣中,再将卡扣移入到卡槽中,卡扣的另一边压在木板上,再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从左往右逐个移入种植盆,种植盆与种植沟上下对应,然后根据种植盆中的种苗的大小,将相应的卡扣在卡槽中移动,调整相邻两个种植盆之间的间距,然后逐个将种植盆与木条进行固定;

(g)种植沟中开挖种植孔:在种植盆的通孔的中心处下拉竖直线,竖直线的端部接触到土壤表面,竖直线的端部为中心,开挖种植孔,种植孔的直径大于种植盆盆口外径,种植孔的开挖深度小于种植盆的高度;

(h)将种植盆移至种植孔中:在相互连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的外端向上施力,将木板和木条上的种植盆整体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和支撑架,然后在相互连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的外端向下施力,将处于同一木板和木条上的种植盆移至相对应的种植孔中,然后在种植盆中及种植盆两侧回填土壤,土壤覆盖种植盆、木板和木条;

(i)田间管理。

进一步,步骤(a)中,茭田选择区域的海拔在500-1000m,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优良的生存环境能保证茭白正常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再在茭田处设置灌溉水管,将灌溉水管与附近水库连接,便于对茭白进行灌溉,茭白品种选择满足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良种。

进一步,步骤(b)中,对茭田的中线左边开始翻耕作业,按照顺时针进行翻耕,并由中间向两边扩展,翻耕深度为20-30cm,这样可避免重复翻耕,加快翻耕速度,翻耕过程中施加腐熟农家肥,在中间留下犁垄,两边留下犁沟,然后在茭田上施加粪便肥料,可增加茭田肥沃程度,施肥完成后,进行选种种植,茭白长足后,选择结茭率高、结茭早、茭肉粗壮、外观整齐的单株作为种株,再在选择的种株上做上标记,提高种株的移栽的存活率和茭白质量。

进一步,步骤(f)中,事先木板的两端开孔,再在相邻两块木板的孔之间通入连接绳,实现相邻两块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步骤(f)中,将压板扣到木条上,并将压板底部的限位柱通入到种植盆上的限位孔中,实现种植盆与木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步骤(g)中,种植孔的直径大于种植盆盆口外径6-8cm,保证种植盆能完全放入到种植孔中,种植孔的开挖深度小于种植盆的高度4-6cm,避免回填土深度过高将种株压断。

进一步,步骤(i)中,对茭白苗进行删减处理,再对茭田进行化学除草,接着对茭田进行灌溉,并保持适应高度水位,然后对茭田进行科学施肥,提高茭白产量。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移栽前,选择种苗高度高度20cm的种苗,保证种苗高度一致,再将种苗逐一种植到种植盆中,然后进行适量浇水,种苗生存空间单独分开,互不干扰。然后采用定位架和支撑架共同对种植盆作用,采用固定架确定种植盆与茭田之间的高度,将种植盆套设到卡扣中,再将卡扣移入到木条的卡槽中,卡扣的另一边压在木板上,采用相互连接的木条对种植盆的一端进行支撑,采用相互连接的木板对种植盆的另一端进行支撑,木板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木条中卡槽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可将种植盆抬离茭田一定高度,同时保持种植盆水平设置,保证种植盆与茭田之间存在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保证种植盆中的水分分布均匀。根据种苗的大小,将卡扣在卡槽和木板之间移动,调整相邻两个种植盆之间的距离,种植盆位置调整结束后,将种植盆逐个与木条进行固定,根据种植盆的设置位置,在种植盆的通孔的中心处下拉竖直线,竖直线的端部接触到土壤表面,竖直线的端部为中心,开挖种植孔,就可将上方的种植盆种植到相应的种植孔中,能根据种苗的大小调整种苗种植空间,充分利用茭田种植空间,保证苗种正常生长。在移栽过程中,在相互连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的外端向上施力,将木板和木条上的种植盆整体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和支撑架,然后在相互连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的外端向下施力,将处于同一木板和木条上的种植盆移至相对应的种植孔中,可将多个种植盆同时种植到相应的种植孔中,节省劳动力,缩短移栽时间,增加种苗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种植盆装入到定位架与支撑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种植盆与卡扣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压板与木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架与木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茭田及茭白品种选择:茭田选择区域的海拔在500-1000m,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优良的生存环境能保证茭白正常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再在茭田处设置灌溉水管,将灌溉水管与附近水库连接,便于对茭白进行灌溉,茭白品种选择满足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良种。

(b)茭田施肥及种株选育:对茭田的中线左边开始翻耕作业,按照顺时针进行翻耕,并由中间向两边扩展,翻耕深度为20-30cm,这样可避免重复翻耕,加快翻耕速度。翻耕过程中施加腐熟农家肥,在中间留下犁垄,两边留下犁沟。然后在茭田处加固,再茭田上施加粪便肥料,可增加茭田肥沃程度,施肥完成后,进行选种种植,茭白长足后,选择结茭率高、结茭早、茭肉粗壮、外观整齐的单株作为种株,再在选择的种株上做上标记,提高种株的移栽的存活率和茭白质量。

(c)种苗移栽:选择外观完整的种植盆7放置到茭田处,选用茭田中肥沃的土壤填入到种植盆7中,同时对种植盆7中的土壤施加肥料,肥料以有机料为主,如土杂肥、厩肥。再在种植的种株旁拉出高度为20cm的水平线,将水平线作为参考线,选择种苗高度处于水平线高度处的所有种苗,并将符合要求的种苗逐一种植到种植盆7中,然后进行适量浇水。

(d)茭田处搭设定位架1:先在移栽的茭田区域中开挖深度在35-45cm的种植沟,再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在种植沟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架3。固定架3的高度为种植盆7高度加30-40cm的种植高度,保证充足的操作空间。再将设有卡槽10的木条2采用铁丝相互连接,然后将相互连接的木条2整体架设在固定架3之间,并在固定架3的通孔和木条2的通孔之间通入固定杆4,再采用铁丝将最外端的木条2与固定架3连接,完成定位架1搭设。

(e)茭田处搭设支撑架5:根据定位架1的位置,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在定位架1对面位置设置支撑架5,支撑架5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低于木条2中卡槽10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一根木条2对应设置两个支撑架5,完成支撑架5搭设。

(f)将种植盆7装入到定位架1与支撑架5之间:先将单个支撑架5上垫入木板9,木板9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木条2中卡槽10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再将相邻两块木板9固定连接,事先木板9的两端开孔,再在相邻两块木板9的孔之间通入连接绳,实现相邻两块木板9固定连接。将种植盆7套设到卡扣6中,再将卡扣6移入到卡槽10中,卡扣6的另一边压在木板9上。再沿着种植沟长度方向,从左往右逐个移入种植盆7,种植盆7与种植沟上下对应。然后根据种植盆7中的种苗的大小,将相应的卡扣6在卡槽10中移动,调整相邻两个种植盆7之间的间距,然后逐个将种植盆7与木条2进行固定。将压板8扣到木条2上,并将压板8底部的限位柱11通入到种植盆7上的限位孔12中,实现种植盆7与木条2固定连接。

(g)种植沟中开挖种植孔:在种植盆7的通孔的中心处下拉竖直线,竖直线的端部接触到土壤表面,竖直线的端部为中心,开挖种植孔,种植孔的直径大于种植盆7盆口外径,种植孔的开挖深度小于种植盆7的高度。种植孔的直径大于种植盆7盆口外径6-8cm,保证种植盆7能完全放入到种植孔中,种植孔的开挖深度小于种植盆7的高度4-6cm,避免回填土深度过高将种株压断。

(h)将种植盆7移至种植孔中:在相互连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2的外端向上施力,将木板9和木条2上的种植盆7整体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3和支撑架5,然后在相互连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2的外端向下施力,将处于同一木板9和木条2上的种植盆7移至相对应的种植孔中,然后在种植盆7中及种植盆7两侧回填土壤,土壤覆盖种植盆7、木板9和木条2。

(i)田间管理:对茭白苗进行删减处理,及时去除瘦弱苗、多余苗。再对茭田进行化学除草,茭苗栽植成活后至封行期间,使土壤活化,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土壤温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茭苗,一般除草每周2-3次。接着对茭田进行灌溉,保持适应高度水位。定植后的生长前期保持4-6cm的浅水区域,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cm,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进入孕茭期,及时利用高山冷水连续串灌,促进孕茭,水位应加深到15-18cm。然后对茭田进行科学施肥,提高茭白产量。为使茭苗大田通风透光良好,要及时拔除株丛内过密的弱分蘖(小苗),同时用泥填入株中间,使植株向四周展开生长;在生长发育后期及时将植株外围的黄叶老叶剥去。一般茭白在5月份陆续成熟,成熟时茭茎变粗变圆,心叶短缩,采收期长达至10月,可间隔5-7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应注意清洁田园,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本发明在移栽前,选择种苗高度高度20cm的种苗,保证种苗高度一致,再将种苗逐一种植到种植盆7中,然后进行适量浇水,种苗生存空间单独分开,互不干扰。然后采用定位架1和支撑架5共同对种植盆7作用,采用固定架3确定种植盆7与茭田之间的高度,将种植盆7套设到卡扣6中,再将卡扣6移入到木条2的卡槽10中,卡扣6的另一边压在木板9上,采用相互连接的木条2对种植盆7的一端进行支撑,采用相互连接的木板9对种植盆7的另一端进行支撑,木板9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木条2中卡槽10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可将种植盆7抬离茭田一定高度,同时保持种植盆7水平设置,保证种植盆7与茭田之间存在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保证种植盆7中的水分分布均匀。根据种苗的大小,将卡扣6在卡槽10和木板9之间移动,调整相邻两个种植盆7之间的距离,种植盆7位置调整结束后,将种植盆7逐个与木条2进行固定,根据种植盆7的设置位置,在种植盆7的通孔的中心处下拉竖直线,竖直线的端部接触到土壤表面,竖直线的端部为中心,开挖种植孔,就可将上方的种植盆7种植到相应的种植孔中,能根据种苗的大小调整种苗种植空间,充分利用茭田种植空间,保证苗种正常生长。在移栽过程中,在相互连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2的外端向上施力,将木板9和木条2上的种植盆7整体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3和支撑架5,然后在相互连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木条2的外端向下施力,将处于同一木板9和木条2上的种植盆7移至相对应的种植孔中,可将多个种植盆7同时种植到相应的种植孔中,节省劳动力,缩短移栽时间,增加种苗存活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