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968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浇灌系统,尤其是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干旱地区的耕地由于水资源贫乏,地表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地下土壤含水量小,农作物往往依靠不断进行灌溉才能存活,每次进行灌溉的水量里,植物真实吸收的水量较小,其余水分往往渗透至地下以及蒸发,造成原本就贫乏的水资源浪费,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形成较大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使它能够将渗入地下的水回收,以便于再次利用,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包括倾斜设置在地面上的防水层,防水层上铺设倾斜的砾土层,砾土层上设置营养土层,防水层的下端侧部设置竖直的筛板,筛板上开设数个均匀的小孔,筛板的一侧分别与防水层、砾土层和营养土层相触,筛板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收集渠,收集渠沿长度方向在下方设置集水管,集水管和收集渠之间设置数个集水筒,收集渠与集水管通过数个集水筒连通,集水管与水回收池连通。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集水管内设置沿轴线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数个过滤网,过滤网外径与集水管内径相同,相邻过滤网之间的一段转轴中空,其内设置活性炭颗粒,相邻过滤网之间的一段转轴沿周圈开设数个通孔,通孔上安装筛网,转轴上设置数组扇叶。所述的转轴上连接固定电机,固定电机位于集水管外。所述的集水筒中部设置竖直的隔板,隔板将集水筒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自上而下设置倾斜的第一滤网和倾斜的第二滤网,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滤网的网孔直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集水筒内壁连接,第二空腔内设置滤筒,滤筒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滤筒内分别设置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第二筛网位于滤筒底部,滤筒侧壁开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隔板的下端和第一筛网之间,第一筛网位于第一滤网下端一侧,第二开口位于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之间,第二筛网位于第二滤网下端一侧,第一空腔上部设置第一盖板,滤筒上设置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均开设数个通孔。所述的集水筒侧部设置固定罩,固定罩内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轮,驱动轮上配合安装传动带,传动带上分别安装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转轴,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三棱柱形的第一刮板,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三棱柱形的第二刮板,集水筒侧壁开设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转轴位于第一滑槽内并能够沿第一滑槽滑动,第二转轴位于第二滑槽内并能够沿第二滑槽滑动,第一刮板位于第一滤网上部并与第一滤网相触,第二刮板位于第二滤网上部并与第二滤网相触。所述的滤筒侧壁开设滤孔,第二筛网位于集水管轴线所在平面内。所述的收集渠低于营养土层,收集渠上设置盖板,盖板上设置数个连接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使浇灌用水或雨水由营养土层和砾土层依次渗入防水层上,并沿倾斜的防水层向下流至筛板,经筛板过滤掉杂质后,进入收集渠,然后由收集渠经过集水筒进入集水管,然后由集水管输送至水回收池以便于再次利用,上述回收过程中,渗流水能够经过筛板过滤去除杂质,避免渗入地下,还通过集水管流动,避免水渗入地下以及蒸发入大气中,尽最大可能的收集渗流水以便于再次浇灌,以便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对水资源无谓的蒸发及渗入地下造成的浪费。本发明还能够使由收集渠内经过第一盖板上的通孔随水掉落的杂质在经过第一滤网的时候受到阻挡,从第一滤网上掉落的土壤颗粒等受到第二滤网阻挡,水向下流至集水管,并由集水管输送至水回收池以便于收集再利用,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集水筒;图5是图3的d向放大图;图6是图4的ⅰ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集水筒2集水管3防水层4砾土层5营养土层6隔板7第一空腔8第二空腔9滤网10滤筒11开口12第一筛网13第二筛网14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6固定罩17驱动电机18驱动轮19传动带20第一旋转电机21第二旋转电机22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24第一刮板25第二刮板26第一滑槽27第二滑槽29第二滤网30第二开口31收集渠32盖板33筛板34转轴35过滤网36扇叶37固定电机38通孔39筛网40水回收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地下渗流浇灌系统,包括倾斜设置在地面上的防水层3,防水层3上铺设倾斜的砾土层4,砾土层4上设置营养土层5,防水层3的下端侧部设置竖直的筛板33,筛板33上开设数个均匀的小孔,筛板33的一侧分别与防水层3、砾土层4和营养土层5相触,筛板33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收集渠31,收集渠31沿长度方向在下方设置集水管2,集水管2和收集渠31之间设置数个集水筒1,收集渠31与集水管2通过数个集水筒1连通,集水管2与水回收池40连通。防水层3可以是防水膜,也可以是混凝土层等防水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浇灌用水或雨水由营养土层5和砾土层4依次渗入防水层3上,并沿倾斜的防水层3向下流至筛板33,经筛板33过滤掉杂质后,进入收集渠31,然后由收集渠31经过集水筒1进入集水管2,然后由集水管2输送至水回收池40以便于再次利用,上述回收过程中,渗流水能够经过筛板33过滤去除杂质,避免渗入地下,还通过集水管2流动,避免水渗入地下以及蒸发入大气中,尽最大可能的收集渗流水以便于再次浇灌,以便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对水资源无谓的蒸发及渗入地下造成的浪费。

所述的集水管2内设置沿轴线设置转轴34,转轴34上固定安装数个过滤网35,过滤网35外径与集水管2内径相同,相邻过滤网35之间的一段转轴34中空,其内设置活性炭颗粒,相邻过滤网35之间的一段转轴34沿周圈开设数个通孔38,通孔38上安装筛网39,转轴34上设置数组扇叶36。这种结构能够使集水管2内经过的水推动扇叶36转动,以便使转轴34上的过滤网35转动,从而方便过滤集水管2内的杂质,以便于回收利用。

所述的转轴34上连接固定电机37,固定电机37位于集水管2外。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固定电机37驱动转轴34转动,避免集水管2内水量过少或过多时,扇叶36无法转动导致集水管2堵塞的情况发生。

所述的集水筒1中部设置竖直的隔板6,隔板6将集水筒1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腔7和第二空腔8,第一空腔7内自上而下设置倾斜的第一滤网9和倾斜的第二滤网29,第一滤网9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滤网29的网孔直径,第一滤网9和第二滤网29的两侧和上端分别与集水筒1内壁连接,第二空腔8内设置滤筒10,滤筒10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滤筒10内分别设置第一筛网12和第二筛网13,第二筛网13位于滤筒10底部,滤筒10侧壁开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0,第一开口11位于隔板6的下端和第一筛网12之间,第一筛网12位于第一滤网9下端一侧,第二开口30位于第一筛网12和第二筛网13之间,第二筛网13位于第二滤网29下端一侧,第一空腔7上部设置第一盖板14,滤筒10上设置第二盖板15,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上均开设数个通孔。由收集渠31内经过第一盖板14上的通孔随水掉落的杂质在经过第一滤网9的时候受到阻挡,从第一滤网9上掉落的土壤颗粒等受到第二滤网29阻挡,水向下流至集水管2,并由集水管2输送至水回收池40以便于收集再利用,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所述的集水筒1侧部设置固定罩16,固定罩16内设置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轮18,驱动轮18上配合安装传动带19,传动带19上分别安装第一旋转电机20和第二旋转电机21,第一旋转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转轴22,第二旋转电机21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二转轴23,第一转轴22上固定安装三棱柱形的第一刮板24,第二转轴23上固定安装三棱柱形的第二刮板25,集水筒1侧壁开设第一滑槽26和第二滑槽27,第一转轴22位于第一滑槽26内并能够沿第一滑槽26滑动,第二转轴23位于第二滑槽27内并能够沿第二滑槽27滑动,第一刮板24位于第一滤网9上部并与第一滤网9相触,第二刮板25位于第二滤网29上部并与第二滤网29相触。驱动电机17通过驱动轮18驱动传动带19反复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一刮板24和第二刮板25分别沿第一滤网9和第二滤网29反复滑动,以将滤网上的杂物推至对应的筛网上,避免堵塞筛网,待筛网上堆积的杂质过多时,清洁人员可打开第二盖板15或取出滤筒10,将堆积在滤筒10内的杂质取出。这种结构能够将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去除,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回收利用。集水筒1设于地面以下,以便于收集水以及减少蒸发。旋转电机还可驱动转轴转动,以使刮板旋转,方便将紧贴在滤网上的杂物卷起并运送至对应的筛网上。

所述的滤筒10侧壁开设滤孔,第二筛网13位于集水管2轴线所在平面内。这种结构能够使集水管2流经的水通过滤孔对第二筛网13上的小颗粒泥土进行冲击,使之变小直至溶解,避免第二筛网13上堆积较多颗粒。

所述的收集渠31低于营养土层5,这种结构能够尽可能的收集灌溉用水或雨水。收集渠31上设置盖板32,盖板32上设置数个连接孔。这红结构能够将收集渠31上部封闭,以减少蒸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