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的技术领域,可用于无花果的生产,尤其是一种基于硬枝扦插技术的无花果一步成园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无花果属于桑科无花果属亚热带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无花果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很少,易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分解酶、脂酶、淀粉酶和氧化酶等酶类,具有滋补、保健功能,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今年来对无花果的需求量增加,但产果面积仅为25万余亩,市场对无花果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国内优良品种苗木短缺,现有市场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1)品种以劣充优,无花果鲜食和加工品种有明显划分,存在加工品冒充鲜食品种的问题,而加工品种苗木要便宜很多;(2)苗木以次充好,无花果苗木市场没有分级标准,苗木供不应求,病虫苗、弱苗均在市场流通。在无花果产业初期,亟需一种不依赖商品苗木的丰产栽培方法,提高果农种植无花果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硬枝扦插技术的无花果一步成园丰产栽培方法,本发明装置解决了优质苗木短缺和丰产周期长的问题,基于硬枝扦插技术,实现当年花芽分化、生长、成熟的特性,建园当年每亩可收获产量为520kg~540kg,具有建园快,成本低、投产早和效益好的优点。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硬枝扦插技术的无花果一步成园丰产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枝条处理:在3月初,选取发育充实的无花果一年生枝,剪成18cm~22cm并带2~4个芽的插条,插条上端距芽2cm平剪,插条下端剪成45°~50°斜面,将剪好的插条用8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处理时间为2h,再用浓度为500mg/l的吲哚丁酸溶液对插条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h;
(2)整地扦插:在果园中以6米宽为一厢,每厢种植两行,间距为3米,每块地中要开边沟和副沟,边沟的宽和深均为40cm,副沟的宽和深均为30cm,在扦插7天前用微耕机对每厢进行翻地,深度为20cm,对扦插行1米范围内用水浇透并用1米宽的黑色薄膜覆盖待用,将步骤(1)所述插条进行扦插,行距为3米,株距为0.5米,每亩扦插444根步骤(1)所述插条;
(3)整形修剪:步骤(2)中所述插条的芽长至18cm~22cm时开始摘心,去掉顶芽,在行向垂直方向两侧各选留一个芽生长,其余抹除,形成侧梢,当侧梢长至38cm~42cm,再次摘心,每个侧梢上各留两个芽,其余抹除,形成二级侧梢,冬季落叶后,二级侧梢各留20cm重短截,其余枝条全部疏除;
(4)施肥管理:一是追肥,扦插当年的追肥要薄施勤施,分四次追肥,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各追肥一次,水溶肥氮磷钾19-19-19稀释液灌施,稀释倍数为1000倍,每亩用量为1kg,8月中旬,果实成熟前,水溶肥氮磷钾12-12-30稀释液灌施,稀释倍数为1000倍,每亩用量为1.5kg,二是基肥,12月中旬施入,每亩施用羊粪500kg和油枯100kg,行间1.2米范围内地面撒施,用微耕机深翻;
(5)水分管理:一是灌水,4月下旬,当步骤(2)中所述插条的芽长至18cm~22cm时进行第一次灌水,7月下旬到8月下旬,每周灌水一次,持续4~5次,二是排水,基于果园的边沟和副沟,在连续阴雨天时要及时将积水从边沟和副沟排出;
(6)病虫防治:无花果的害虫为桑天牛和象鼻虫,防治桑天牛分两个时期,一是7月中旬开始傍晚巡园,人工捕杀成虫并对树干上u型产卵孔进行人工清理,二是冬季将无花果枝条全部剪除后,对发现虫粪的树干用20%甲氰菊脂稀释液注射防治,稀释倍数为300倍,防治象鼻虫,冬季修剪后,对发现虫粪的树用20%甲氰菊脂稀释液灌根防治,稀释倍数为300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直接通过硬枝扦插技术一步成园,减少了购苗成本,种植户可以在冬季修剪时定点选择枝条,保证了品种纯度和质量;
2、本发明与传统的苗木栽培相比,增加了无花果的扦插密度,保证了无花果扦插成活的前提下,实现了无花果当年投产,具有建园快、成本低、投产早、投产收益好的优势,建园当年就能达到每亩可收获产量为520kg~540kg;
3、本发明的整地扦插有利于无花果的通风透光,中间为操作通道,便于采摘,无花果的根系垂直分布15cm~40cm土层,可以避免发生涝害;
4、本发明水分管理选在插条根系生长稳定后,可满足树林后期快速生长水分需求,也不会造成插条基部腐烂,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每周浇水能满足夏季树叶蒸腾量大,容易干旱,同时排水能避免水涝对无花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5、本发明扦插15~20天开始大量萌芽,萌芽率为93%以上,扦插50天~60天,扦插苗生产至20cm,成活率在90%以上,扦插3个月左右扦插苗大量挂果,扦插6个月果实开始成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硬枝扦插后55天,扦插苗生长为20cm。
图2为本发明的硬枝扦插后155天,扦插苗大量挂果。
图3为本发明的硬枝扦插后172天,果实开始成熟。
图4为本发明的硬枝扦插后263天,完成冬季修剪,统计当年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一)实施时间:2016年。
(二)实施果园概况:实施地处德阳市什邡市师古镇思源村,位于东经104.02度,北纬31.09度,土地平整,总面积3.3hm2,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9°c,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300天,年活动积温5750.6℃,年总光照1004.5小时。土壤为沙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0.73%,水解氮含量85.19mg/kg,有效磷含量31.98mg/kg,速效钾含量152.93mg/kg,ph值6.2。
(三)实施品种:玛斯义.陶芬。
(四)实施方法:包括枝条处理、整地扦插、整形修剪、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实施效果等。
(1)枝条处理:2016年3月2日,选取发育充实的玛斯义.陶芬一年生枝,剪成20cm左右、带2~4个芽的插条,上端距芽约2cm平剪,下端剪成45~50度斜面。将剪好的插条用8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2h杀菌处理,用500mg/l度的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插条基部2h。
(2)整地扦插:6m开厢,每厢种植两行,间隔3m,每块地开边沟和副沟,规格为边沟宽和深均40cm、副沟宽和深均30cm。扦插前7天用微耕机翻地,深度20cm,对扦插行1米范围内浇透水并用宽1m的黑色薄膜覆盖待用。2016年3月3日,将处理过的插条进行扦插,行距3m、株距0.5m,每667m2扦插444根插条。
(3)整形修剪:扦插苗长至20cm左右开始摘心,去掉顶芽,在行向垂直方向两侧各选留一芽生长,其余芽抹除。当侧梢长至40cm后再次摘心,每个侧梢上各留两芽,其余抹除。冬季落叶后,二级侧梢各留20cm左右重短截。其余枝条全部疏除。
(4)施肥管理:一是追肥,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各追肥一次,水溶肥1000倍液灌施,每667m2用量1kg。8月中旬,果实成熟前,水溶肥(氮12、磷12、钾30)1000倍液灌施,每667m2用量1.5kg。二是基肥,12月中旬施入。每667m2施用羊粪1000斤、油枯200斤,行间1.2m范围内地面撒施,后用微耕机深翻。
(5)水分管理:一是灌水,4月下旬,当新梢长至20cm左右进行第一次灌水;7月下旬到8月下旬,夏季枝叶蒸腾量大,容易干旱,一般7天灌水一次,共灌4至5次。二是排水,在建园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在连续阴雨时要及时排除果园积水。
(6)病虫害防治:无花果病害较少,主要是桑天牛和象甲虫两种虫害。防治天牛分两个时期:一是7月中旬开始傍晚巡园,人工捕杀成虫并对树干上“u”型产卵孔进行人工清理;二是冬季将无花果枝条全部剪除后,对发现虫粪的树干用20%甲氰菊酯300倍液注射防治。防治象鼻虫:冬季修剪后,对发现虫粪的树用20%甲氰菊酯300倍液灌根防治。
(7)实施效果:扦插后15天(3月17日)大量插条萌芽,萌芽率95%;扦插后55天(4月26日),扦插苗生长至20cm,成活率91%;扦插后115天(6月25日),扦插苗大量挂果;扦插后172天(8月21日),果实开始成熟;10月29日开始落叶,统计当年产量,平均每亩地产量约542kg;11月20日,完成冬季修剪。
实施例2:
(一)实施时间:2016年。
(二)实施果园概况:实施地处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文丰村,位于东经104.25度,北纬29.32度,土地平整,总面积2.1hm2,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8°c,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年平均无霜期329天,年活动积温5598℃,年总光照1100小时。土壤为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3%,水解氮含量93.26mg/kg,有效磷含量12.11mg/kg,速效钾含量172.38mg/kg,ph值7.1。
(三)实施品种:玛斯义.陶芬。
(四)实施方法:包括枝条处理、整地扦插、整形修剪、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实施效果等。
(1)枝条处理:2016年3月2日,选取发育充实的玛斯义.陶芬一年生枝,剪成20cm左右、带2~4个芽的插条,上端距芽约2cm平剪,下端剪成45~50度斜面。将剪好的插条用8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2h杀菌处理,用500mg/l度的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插条基部2h。
(2)整地扦插:6m开厢,每厢种植两行,间隔3m,每块地开边沟和副沟,规格为边沟宽和深均40cm、副沟宽和深均30cm。扦插前7天用微耕机翻地,深度20cm,对扦插行1米范围内浇透水并用宽1m的黑色薄膜覆盖待用。2016年3月6日,将处理过的插条进行扦插,行距3m、株距0.5m,每667m2扦插444根插条。
(3)整形修剪:扦插苗长至20cm左右开始摘心,去掉顶芽,在行向垂直方向两侧各选留一芽生长,其余芽抹除。当侧梢长至40cm后再次摘心,每个侧梢上各留两芽,其余抹除。冬季落叶后,二级侧梢各留20cm左右重短截。其余枝条全部疏除。
(4)施肥管理:一是追肥,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各追肥一次,水溶肥1000倍液灌施,每667m2用量1kg。8月中旬,果实成熟前,水溶肥(氮12、磷12、钾30)1000倍液灌施,每667m2用量1.5kg。二是基肥,12月中旬施入。每667m2施用羊粪1000斤、油枯200斤,行间1.2m范围内地面撒施,后用微耕机深翻。
(5)水分管理:一是灌水,4月下旬,当新梢长至20cm左右进行第一次灌水;7月下旬到8月下旬,夏季枝叶蒸腾量大,容易干旱,一般7天灌水一次,共灌4至5次。二是排水,在建园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在连续阴雨时要及时排除果园积水。
(6)病虫害防治:无花果病害较少,主要是桑天牛和象甲虫两种虫害。防治天牛分两个时期:一是7月中旬开始傍晚巡园,人工捕杀成虫并对树干上“u”型产卵孔进行人工清理;二是冬季将无花果枝条全部剪除后,对发现虫粪的树干用20%甲氰菊酯300倍液注射防治。防治象鼻虫:冬季修剪后,对发现虫粪的树用20%甲氰菊酯300倍液灌根防治。
(7)实施效果:扦插后17天(3月23日)大量插条萌芽,萌芽率93%;扦插后56天(4月30日),扦插苗生长至20cm,成活率90%;扦插后114天(6月27日),扦插苗大量挂果;扦插后170天(8月22日),果实开始成熟;11月4日开始落叶,统计当年产量,平均每亩地产量约526kg;11月26日,完成冬季修剪。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在一一例举,主要涉及枝条处理、整地扦插、整形修剪、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