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约工厂化出菇房。
背景技术: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而谷物中缺乏,赖氨酸有利于儿童体质和智力发育,菇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钠、钾、钙、铁和许多微量元素,可以补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
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世界食用菌工厂化蘑菇出菇房的出菇架普遍采用的是固定式出菇架,即在相邻的出菇架之间要预留作业通道,此作业通道通常设计为60cm,从而导致出菇房内单位面积的容积率较低的问题,不仅降低了食用菌的总产量,而且对于杏鲍菇、金针菇、姬菇等特定阶段需要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食用菌种类,现有的出菇房还存在聚集二氧化碳浓度较慢的问题。
授权公告号cn202841954u公开了一种移动方便的移动式镀锌瓶栽菇架,包括:两立柱,在两立柱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梁,在横梁上设置有若干托架,瓶子设置在托架内,在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在两立柱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安装孔,在下面的一个横梁底部设置有移动滚。
授权公告号cn205454750u公开一种食用菌出菇架包括有架体,架体由立柱、底部的轮子和设置于立柱之间的层板构成。所述架体前端和后端的两立柱之间设置有横梁,横梁的内侧设置有能让层板拉出或推进架体中的层板导轨。立柱上均设置有能让层板上下滑动的立柱导轨和拉动层板上下移动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动滑轮设置在立柱顶端,定滑轮设置在立柱外侧,牵引线绕过动滑轮,一端与定滑轮连接,一端与架体上的层板连接。所述轮子包括有前端万向轮和后端定向轮。
上述两种出菇架虽然可以进行移动,但是由于移动过程中未设置相对的滑动机构和定位机构,导致出菇架的位置不好固定,从而影响相邻出菇架的间距不均匀,导致通风效果和有氧呼吸效果不好,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约工厂化出菇房,采用移动式出菇架和轨道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出菇房内的容积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能,同时又可促进出菇房内二氧化碳的蓄积、增加菌棒的机械震动刺激,促进整齐出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约工厂化出菇房,包括保温房,所述保温房包括保温墙体和房顶,所述保温墙体上设置房门、通风口、制冷设备、通风设备和加湿设备,所述保温房内设置作业通道和多条第一轨道,所述作业通道与第一轨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上方设置多个出菇架,所述出菇架的下端设置与第一轨道相配合的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为2-4个,所述出菇架的下端设置与第一轨道相匹配的2-4组行走轮,每组行走轮为两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墙体内设置定位绳索,所述定位绳索与第一轨道平行设置,所述定位绳索上等间距固定连接多个索扣,所述出菇架的端部设置与索扣相匹配的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带刹车的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或第一轨道在两者相接触的端面设置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为多节式结构包括多个截面为工字形轨道本体,每个轨道本体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相邻的轨道本体的高度不相同和/或相邻轨道本体之间设置缝隙,轨道本体上端面安装有容纳槽,所述行走轮与容纳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房内设置与第一轨道相垂直的多个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上端面均设置容纳槽,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容纳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部位于房门的位置,所述行走轮位于容纳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包括保温房,保温房包括保温墙体和房顶,保温墙体上设置房门、通风口、制冷设备、通风设备和加湿设备,通风口为成对设置,使保温房内的空气形成对流,制冷设置、通风设备和加湿设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保温房内设置一个作业通道和多条第一轨道,第一轨道可以设计为两条、三条或者四条,作业通道与第一轨道垂直设置,第一轨道上方设置多个出菇架,出菇架的下端设置与第一轨道相配合的行走轮,以两条第一轨道为例,出菇架下端设置两组行走轮,每组行走轮为两个,即行走轮的组数与第一轨道的数量一致;
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的出菇架,本发明在使用时,多个出菇架均可以在第一轨道上移动,即相邻的出菇架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以出菇架自左向右设计为四个为例做出说明,初始状态为保温房内最左侧预留一个宽60cm的作业通道,即四个出菇架均靠右设置,相邻两个出菇架之间的间距为20cm,如需要对第一个出菇架右侧或者第二个出菇架左侧的食用菌进行培养或者采摘时,可以将第一出菇架向左移动40cm,使第一出菇架的左侧与保温墙体之间的间距为20cm,此时第一出菇架右侧与第二出菇架左侧之间的间距为60cm,即一个作业通道的宽度,供工作人员作业使用;
相对现有技术中固定式的出菇架的结构,本发明保温房内的作业通道只需要设计一个,有效有效增大了保温房内的种植面积,即增加了出菇房的容积率,提高出菇房单位面积的产能,减少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可有效促进菇房内二氧化碳的蓄积,为保温房内的四个性能指标-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提供便利;特别是,移动出菇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食用菌菌棒的机械震动刺激,提高食用菌的生长效率和整齐度。
2.为提高出菇架的稳定性,本发明公开两种定位方式:一是在保温墙体内设置定位绳索,定位绳索的两端与保温墙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定位绳索与第一轨道平行设置,在定位绳索上安装多个索扣,当出菇架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时,通过出菇架端部的挂环与索扣相固定,实现出菇架的稳定;也可以将行走轮设计为带刹车的行走轮,当出菇架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时,通过刹车对行走轮进行固定;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够实现出菇架的固定,防止出菇架的自由移动造成作业人员的作业通道变窄。
3.行走轮或第一轨道在两者相接触的端面设置多个凸起,本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出菇架在移动过程中的机械震动幅度,进一步提高提高食用菌的生长效率和整齐度。
4.本发明中还公开另外一种方式来增加出菇架的机械震动幅度:对第一轨道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第一轨道设计为多节式结构,即第一轨道包括多个截面为工字形轨道本体,每个轨道本体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相邻的轨道本体的高度不相同和/或相邻轨道本体之间设置缝隙,轨道本体上端面安装有容纳槽,行走轮与容纳槽相匹配,当行走轮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经过相邻轨道本体之间的缝隙时,会发生上下位移变化,从而对出菇架上的食用菌菌棒产生机械震动刺激。
5.在保温房内增加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相垂直,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上端面均设置容纳槽,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容纳槽相连通,第二轨道的端部位于房门的位置,行走轮采用万向轮并在容纳槽内滚动,本结构设计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实现行走轮在第一轨道内的稳步移动,而且需要对整个出菇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便于出菇架移出保温房,具体实现方式为:推动出菇架在第一轨道内移动,当行走轮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汇的位置时,将行走轮转向至第二轨道的容纳槽内,进而从房门推出,本结构设计有效提高更换出菇架的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出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出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保温墙体,2房门,3通风口,4制冷设备,5通风设备,6加湿设备,7作业通道,8第一轨道,9定位绳索,10固定式出菇架,11移动式出菇架,12行走轮,13凸起,14索扣,15挂环,16轨道本体,17缝隙,18容纳槽,19第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保温房,保温房包括保温墙体1和房顶(图未示),保温墙体上设置房门2、通风口3、制冷设备4、通风设备5和加湿设备6,通风设备5安装在通风口3的内侧,保温房内设置一个作业通道7、两条第一轨道8和一个定位绳索9,第一轨道8为槽形结构,第一滑轨8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作业通道7与第一轨道8垂直设置,第一轨道8与定位绳索9平行设置,第一轨道8上方设置七个出菇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式出菇架10和中间的五个移动式出菇架11,两个固定式出菇架10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温墙体1固定连接,中间的五个移动式出菇架11的下端两侧安装与第一轨道8相配合的两组行走轮12,每组行走轮12为两个,行走轮12的外表面周向一体成型多个大小不同的球面形的凸起13,定位绳索9上等间距固定连接多个索扣14,移动式出菇架11的端部固定安装与索扣14相匹配的挂环15。
本实施例采用移动式出菇架11和第一轨道8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出菇房内的容积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能,同时又可促进出菇房内二氧化碳的蓄积、增加菌棒的机械震动刺激,促进整齐出菇。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保温房,保温房包括保温墙体1和房顶(图未示),保温墙体上设置房门2、通风口3、制冷设备4、通风设备5和加湿设备6,通风设备5安装在通风口3的内侧,保温房内设置一个作业通道7、三条第一轨道8和一个定位绳索9,第一轨道8为槽形结构,作业通道7与第一轨道8垂直设置,第一轨道8与定位绳索9平行设置,第一轨道8上方设置七个出菇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式出菇架10和中间的五个移动式出菇架11,两个固定式出菇架10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温墙体1固定连接,中间的五个移动式出菇架11的下端两侧安装与第一轨道8相配合的两组行走轮12,每组行走轮12为两个,行走轮12为带刹车的行走轮,行走轮12的外表面周向一体成型多个大小不同的球面形的凸起13,定位绳索9上等间距固定连接多个索扣14,移动式出菇架11的端部固定安装与索扣14相匹配的挂环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一轨道8为三个,行走轮12为带刹车的行走轮。本结构设计通过设置三个第一轨道8,有效提高第一轨道8的支撑能力,为防止移动式出菇架11在定位绳索8作用下发生定位不稳定的现象发生,本实施例采用采用自带刹车的行走轮12,对移动式出菇架11的位置进行双重限定,有效提高移动式出菇架11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第一轨道8为多节式结构包括多个截面为工字形轨道本体16,每个轨道本体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相邻的轨道本体16的高度不相同并且相邻轨道本体16之间设置缝隙17,轨道本体16的上端面开设容纳槽18,行走轮12采用万向轮在容纳槽18内滚动时,相邻轨道本体16的容纳槽18的槽底未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邻轨道本体16之间设有缝隙17,本结构设计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实现行走轮在第一轨道内的稳步移动,而且需要对整个出菇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汇的位置,将整个出菇架移出,便于出菇架的快速更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保温房内设置与第一轨道8相垂直的两条第二轨道19,第二轨道19位于作业通道7的位置,第一轨道8和第二轨道19的上端面均开设容纳槽18,第一轨道8和第二轨道19的容纳槽18相连通,第二轨道19的端部位于房门的位置,行走轮12位于容纳槽18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