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856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人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内养殖鱼类,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在稻田内加入一些激素以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这就使得鱼类成长后其体内残留有大量激素,食用价值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鱼类成长速度快、食用价值高的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选择灌溉方便、田埂较硬的稻田,设置进、出水口,在进、出水口处设置防逃网,进一步加固、加高田埂,田埂高度为30-40cm,在稻田内部边缘向下挖出深度30-40cm深的渔沟,在养殖前先排干稻田内的水,并撒入石灰石,然后暴晒至稻田内的淤泥出现开裂为止,最后向稻田内引入新鲜水源;

(2)投放鱼苗:在稻田内的水稻长至20-30cm时,向稻田内再次引入新鲜水源,保证稻田内水体表面距离田埂顶部的高度为10-15cm,然后按每亩稻田养殖2000-3000尾鱼的比例投放鱼苗,所诉投放的鱼苗长度都为3-7cm;

(3)养殖管理:在稻田内养殖浮萍,养殖浮萍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0%-40%;每日分两次向稻田内投放颗粒状饲料,每日投放饲料重量为鱼体重的4%-6%;每过5-7天向稻田内投放一次蚯蚓;每过20-23天向稻田内的引入一次新鲜水源,所述引入水源的体积为稻田内原来水体的三分之一,且每次引入新鲜水源后在稻田四周重新撒入农家肥。

稻田内撒入石灰石,有利于消除稻田内的有害病菌;稻田内养殖浮萍,不仅为养殖的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还为稻田内的浮游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有利于稻田内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间接的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食物来源,每日分两次向稻田内投放颗粒状饲料,颗粒状饲料有利于鱼类更好的摄食,进一步的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对饲料的浪费,每过5-7天向稻田内投放一次蚯蚓,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鱼类的快速生长,每过20-23天向稻田内的引入一次新鲜水源,有利于保持稻田内水体环境健康,且每次引入新鲜水源后在稻田四周重新撒入农家肥,避免了因更换水源而降低稻田内水体的营养程度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鱼类的快速生长,整个养殖过程中为添加任何激素和添加剂,成长后的鱼类绿色、健康,食用价值高。

进一步的,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及草木灰发酵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状饲料由小麦粉、土豆蛋白粉、蝉蛹粉及豆粕按10:4:1:3的比例配制而成,小麦粉、土豆蛋白粉、蝉蛹粉及豆粕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能满足鱼类日常生长所需。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投放鱼苗和养殖管理等过程的合理设置加快了稻田内养殖的鱼类生长速度,且整个养殖过程中为添加任何激素和添加剂,养殖出来的鱼类绿色、健康,食用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选择灌溉方便、田埂较硬的稻田,设置进、出水口,在进、出水口处设置防逃网,进一步加固、加高田埂,田埂高度为35cm,在稻田内部边缘向下挖出深度35cm深的渔沟,在养殖前先排干稻田内的水,并撒入石灰石,然后暴晒至稻田内的淤泥出现开裂为止,最后向稻田内引入新鲜水源;(2)投放鱼苗:在稻田内的水稻长至25cm时,向稻田内再次引入新鲜水源,保证稻田内水体表面距离田埂顶部的高度为15cm,然后按每亩稻田养殖2500尾鱼的比例投放鱼苗,所诉投放的鱼苗长度都为4cm;(3)养殖管理:在稻田内养殖浮萍,养殖浮萍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每日分两次向稻田内投放颗粒状饲料,具体的,所述颗粒状饲料由小麦粉、土豆蛋白粉、蝉蛹粉及豆粕按10:4:1:3的比例配制而成,每日投放饲料重量为鱼体重的5%;每过6天向稻田内投放一次蚯蚓;每过22天向稻田内的引入一次新鲜水源,所述引入水源的体积为稻田内原来水体的三分之一,且每次引入新鲜水源后在稻田四周重新撒入农家肥,具体的,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及草木灰发酵而成。

实施例二

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选择灌溉方便、田埂较硬的稻田,设置进、出水口,在进、出水口处设置防逃网,进一步加固、加高田埂,田埂高度为38cm,在稻田内部边缘向下挖出深度35cm深的渔沟,在养殖前先排干稻田内的水,并撒入石灰石,然后暴晒至稻田内的淤泥出现开裂为止,最后向稻田内引入新鲜水源;(2)投放鱼苗:在稻田内的水稻长至33cm时,向稻田内再次引入新鲜水源,保证稻田内水体表面距离田埂顶部的高度为16cm,然后按每亩稻田养殖2800尾鱼的比例投放鱼苗,所诉投放的鱼苗长度都为6cm;(3)养殖管理:在稻田内养殖浮萍,养殖浮萍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43%;每日分两次向稻田内投放颗粒状饲料,具体的,所述颗粒状饲料由小麦粉、土豆蛋白粉、蝉蛹粉及豆粕按10:4:1:3的比例配制而成,每日投放饲料重量为鱼体重的6%;每过6天向稻田内投放一次蚯蚓;每过21天向稻田内的引入一次新鲜水源,所述引入水源的体积为稻田内原来水体的三分之一,且每次引入新鲜水源后在稻田四周重新撒入农家肥,具体的,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及草木灰发酵而成。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内鱼类的绿色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选择灌溉方便、田埂较硬的稻田,设置进、出水口;(2)投放鱼苗:在稻田内的水稻长至20‑30cm时,向稻田内再次引入新鲜水源;(3)养殖管理:在稻田内养殖浮萍,养殖浮萍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0%‑40%,每日分两次向稻田内投放颗粒状饲料。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稻田选择和前期处理、投放鱼苗和养殖管理等过程的合理设置加快了稻田内养殖的鱼类生长速度,且整个养殖过程中为添加任何激素和添加剂,养殖出来的鱼类绿色、健康,食用价值高。

技术研发人员:马家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家富
技术研发日:2017.07.27
技术公布日:2017.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