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脱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098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脱叶剂。



背景技术:

棉花曾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农业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随着夏播棉的发展,在我国的大部分棉区,当枯霜到来时,总有不少棉铃来不及吐絮,其中的一部分晚秋桃根本不能成熟,另一些能够勉强成熟的棉铃,也成为霜后花。霜后花品质很差,使用价值很低。在许多地区,棉花的晚收又直接影响后茬小麦的播种、苗期生长和产量。采收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残留在棉株上的叶片,不仅影响采收速度(尤其是机械采收),而且还影响棉花的品级。因此,适时对棉花进行催熟和脱叶,对棉花优质、高产和粮棉双丰收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普遍使用的棉花催熟剂是乙烯利。乙烯利是一种乙烯释放剂,可以在体内分解,释放出乙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对棉花也有效。棉花铃为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实,正常情况下棉铃一直产生乙烯,到成熟阶段开裂前,出现乙烯释放高峰,促进棉铃中与开裂吐絮有关的一系列复杂生理反应。由于气温限制,晚期形成的棉铃发育迟缓或停滞,自己不能释放足够的乙烯达到生理成熟。人工使用乙烯利,可以补充棉铃内乙烯的不足,促进成熟和吐絮。乙烯利催熟的作用机制在于提高棉铃内乙烯的含量,加快棉铃的发育,使开裂前必然出现的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到来,从而提高开裂吐絮。试验表明,适时、适量使用乙烯利可提前棉花吐絮高峰,霜前花产量增加25-50%,纤维品质改善,并可及早腾地和复种小春作物。乙烯利对棉花具有良好的催熟效果,但脱叶效果不及催熟效果。

目前普遍使用的棉花脱叶剂主要为噻苯隆。噻苯隆是一种具细胞分裂素活性的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果品耐贮性。在棉花种植上作脱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噻苯隆不直接伤害叶片,促进乙烯的产生、抑制生长素的运输,降低生长素与乙烯的比例。噻苯隆处理后24h,叶片释放的乙烯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直至叶片脱落。

当棉铃开裂70%左右时,每亩用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全株喷雾,10天开始落叶,吐絮增加,15天达到高峰,20天有所下降。棉叶可脱落90%左右,对植株无伤害,吐絮正常。但是其也存在缺点,如:噻苯隆起效慢,在低温下尤其如此,因此日均温低于21℃时不建议使用。在所有的收获辅助剂中,噻苯隆要求喷后无雨的时间最长(24h),说明其吸收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脱叶剂,在脱叶好、成熟度好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机采棉的效率,同时,对降低机采棉花的叶屑含量,提高棉花的品质,减少清理加工的环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棉花脱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丁噻隆、氯酸镁;所述丁噻隆和所述氯酸镁的质量配比为1:1-1:100。

进一步的,所述丁噻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90%,所述氯酸镁为纯度98%的氯酸镁。两者均为普通市售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棉花脱叶剂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制剂辅剂。本发明的棉花脱叶剂中其余成分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接受的成分,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稳定剂等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来试验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制剂辅剂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或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丁噻隆(tebuthiuron)又名丁唑隆,特丁噻草隆,化学名称:n-(5-特丁基-1,3,4,-噻二唑-2-基)-n,n'-二甲基脲。内吸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根部吸收,然后传导至茎杆及叶子,抑制光合作用,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可在大麦、小麦、棉花、甘蔗、胡萝卜田中防除一年生杂草,芽前用量2.5~10kg/ha,芽后用量0.5kg/ha,也可应用于非农作区、牧场、公路及工业区防除各类杂草,对牧场和甘蔗地中的木本、草本类植物有特效。

在该棉花脱叶剂中,丁噻隆的作用是选择性除草,通过根部吸收,然后传导至茎杆及叶子,抑制光合作用,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氯酸镁的作用是渗入棉叶使棉叶失水而逐渐枯萎,在叶柄着生处形成离层而使棉叶脱落,二者优势互补,脱叶效果更突出,起效快,脱叶率高,不污染棉絮。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丁噻隆属于内吸性除草剂,根据检索到的资料及多年的应用实践,无论是丁噻隆的颗粒剂、水分散粒剂还是水悬浮剂,都是用于土壤处理,主要通过根部吸收,然后传导至茎杆及叶子发生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丁噻隆应用于棉花叶面喷雾处理,也可以被棉花叶片吸收,然后进入植物体内传导起作用,抑制光合作用,促进叶子的衰老脱落。而且在脱叶实验中发现丁噻隆和氯酸镁一起使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缩短作用期并提高脱叶率。

2、氯酸镁较噻苯隆价格低廉,丁噻隆与氯酸镁两者复配,同单用噻苯隆作为棉花脱叶剂相比,成本显著降低,脱叶率提升至95%以上。

3、本发明公开的丁噻隆和氯酸镁复配增效脱叶剂,可采用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这类环境友好型新剂型品种,具有无芳烃、无粉尘、对环境友好、对人员安全的优点。

4、将丁噻隆与氯酸镁按比例复配使用,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和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噻苯隆在低温下活性降低对棉花脱叶的影响,提升棉花脱叶速度,提高脱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棉花脱叶剂,含有下述重量份原料:质量百分含量为50%的丁噻隆10份、纯度为98%的氯酸镁80份、拉开粉3份,聚羧酸钠盐4份,萘磺酸钠盐5份,硫酸铵10份,高岭土补足50份。

制备方法:将原药及各种助剂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加水捏合后进行刮板挤压造粒,然后进行烘干及筛分得到产品。

实施例2

一种棉花脱叶剂,含有下述重量份原料:质量百分含量为60%的丁噻隆8份、纯度为98%的氯酸镁85份、拉开粉3份,聚羧酸钠盐4份,萘磺酸钠盐5份,硫酸铵10份,高岭土补足50份。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棉花脱叶剂,含有下述重量份原料:质量百分含量为40%的丁噻隆20份、纯度为98%的氯酸镁70份、拉开粉5份,聚羧酸钠盐3份,萘磺酸钠盐5份,硫酸铵10份,高岭土补足50份。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使用效果:上述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脱叶剂,比现在市场上常规使用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在处理后第15天调查的脱叶率上提高28.6%-37.1%,吐絮率上提高5.2%-12.7%。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含丁噻隆和氯酸镁的混剂,对棉花脱叶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加快棉花脱叶速度并提高脱叶率和吐絮率,便于机械收获,并可大大降低机采棉花的叶屑含量,提高棉花品级。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