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旱地白瓜子全膜覆盖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8444发布日期:2019-03-30 08:28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北方旱地白瓜子全膜覆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瓜子为葫芦的籽粒,属葫芦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干旱山区采用全膜覆盖种植白瓜子,可充分弥补北方干旱山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自然缺陷,有效收纳降雨、提温保墒、提早出苗、保证全苗、促进壮苗、提高单株座瓜率、促进早熟、避免霜冻、防除杂草,达到安全成熟、丰产丰收的目的。与半膜覆盖相比,全膜覆盖种植白瓜子能将0~10cm土壤日平均地温提高2.5~3℃,生育前期0~20cm土壤含水量增加3-5个百分点左右,提早出苗2~3d,提高出苗率10%左右,提早成熟5~10d,一般单株座瓜2~3个,比半膜覆盖种植单株座瓜1~2个增加50%以上,单瓜重2.8~3.5g,高出半膜覆盖20%左右。

白瓜子营养丰富。籽粒蛋白质含量35%以上,脂肪含量40%左右,具有补中益气、解毒驱虫、抗癌保健等功效。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其种子含油率40%左右,白瓜子食用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e,经常食用可以防止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白瓜子性温,有消炎止痛、消热解毒等功效,对加快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溶解有良好的作用,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食用籽粒可驱除体内蛔虫、血吸虫,预防前列腺肥大及癌变。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糖和保健美容的作用,是消除皱纹,滋润皮肤的佳品。目前,白瓜子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北方旱地白瓜子全膜覆盖种植技术,突破了膜与膜不在垄面、而是在垄沟处接茬(技术创新),极大地吸纳了降雨,降低了土壤蒸发量,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光、防冻、防除杂草、促进早熟、提高座瓜率等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白瓜子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对白瓜子种植区域通过采用全膜覆盖方式,形成以膜面集雨、垄沟吸纳、覆盖抑蒸和垄沟种植为一体的地膜覆盖创新技术。

本发明所述一种白瓜子全覆盖种植技术,其具体实现技术方案为:

1平衡施肥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5~30cm,播前浅耕耙耱,平整地面,做到疏松平整、上虚下实。每667m2基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草木灰200kg,尿素8~10kg,普钙40-50kg,硫酸钾10kg或施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50kg,同时结合施肥每667m2施辛硫磷毒土100kg,防地下害虫。

种子处理

选取饱满、粒大、无破损、无病虫害的种子作种,播前晒种2~3d。播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h防枯萎病。再将消毒的种子洗净后放在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并保持4~6h,促早萌发。

划行起垄

用划行器划行,小行宽40cm,大行宽70cm,大小行相间,总宽110cm。用步犁起垄,小垄高10-15cm,大垄高5~10cm。垄面、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全膜覆盖

将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进行全地面覆盖,667m2用膜量5-6kg。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接茬处设在垄沟内,用土压实,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m压一土腰带。覆膜7d后,在垄沟内每隔30cm打一直径3~5mm的渗水孔。

适期播种

陇东干旱山区5月1日至5月5日播种为宜。株距45cm,每667平方米保苗2694株。但要根据不同的小区域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抢墒早播,确保全苗、壮苗。

品种选择

选择产籽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以籽满满、新瑞丰9号等品种为宜。

加强管理

7.1查苗补苗

出苗时,勤到田间地头检查,发现幼芽开始顶土时,覆上一层细潮土,既可保墒,又可防止种子带帽出土。发现缺苗断垄,及时催芽补种,保证全苗、壮苗。

7.2间苗定苗

待苗全部出土后,2片真叶展开时间苗,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按照间病苗、留壮苗,间小苗、留大苗,间杂苗、留纯苗的原则按每穴的位置选一株健壮幼苗,作为主苗留下来,其余的全部拔除。

7.3中耕除草

进行两次。要求头遍浅(5cm左右),二遍深(10~15cm),一遍一遍远离根。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适宜在第一次中耕后15~20d进行,如果土层较干,可灌水后表土不粘时进行。

7.4适时追肥

当第一个瓜坐稳后,于果实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长势每667m2追颗粒磷肥20~25kg,尿素8~10kg,初花期每隔7d时间667m2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kg,连喷2~3次。

7.5合理灌水

在苗期至第一个瓜坐住前,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如墒情好,不浇或少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多,如天气干旱,适当浇1~2次饱墒水,促果实迅速膨大;成熟期需水较少,保持土壤空气干燥。

7.6人工授粉

清晨4~6时授粉效果最佳,晴天上午8~9时结束。具体方法是:于清晨采摘开放旺盛的雄花,用蓬松的毛笔轻轻地将花粉刷入小碟内,然后蘸取混合花粉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也可直接采摘雄花,剥去花冠,将花粉涂抹于雌花柱头。

适时采收

8月下旬,当瓜皮老黄,开始出现白霜时,及时分批采收,并将采收的老瓜放在阴凉干燥处妥善管理,堆放后熟15~20d后,尽快机械或人工采籽,及时掏籽晾晒。

本发明所述一种白瓜子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全膜对白瓜子种植区域的覆盖,实现白瓜子田有效保湿,减少杂草危害,避免晚霜冻害,促进全苗壮苗,提高白瓜子产量;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田间杂草减少,投入成本降低;白瓜子生长快、植株健壮、葫芦大且含籽量多;本法适用于干旱少雨地区白瓜子种植,减少白瓜子田保墒抗旱周期,减少水分蒸发流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择陇东干旱山区华池县适于白瓜子生长的空地1公顷,进行种植实验。本种植实验采取以下步骤:

1前茬收获后,深耕25~30cm;4月底浅耕耙耱。每667m2基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草木灰200kg,尿素8~10kg,普钙40-50kg,硫酸钾10kg或施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50kg,结合施肥每667m2施辛硫磷毒土100kg。

选择饱满、粒大、无破损、无病虫害的种子作种,播前晒种2~3d。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h防枯萎病。将消毒的种子洗净后放在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并保持4~6h,促早萌发。

用齿距为小行宽40厘米、大行宽70厘米的划行器划行,大小行相间,总宽110厘米。小行宽40cm,大行宽70cm,大小行相间,总宽110cm。用步犁起垄,小垄高10~15cm,大垄高5~10cm。垄面、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将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进行全地面覆盖,667m2用膜量5-6kg。覆膜时,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接茬处设在垄沟内,用土压实,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m压一土腰带。覆膜7d后,在垄沟内每隔30cm打一直径3~5mm的渗水孔。

5于5月初抢墒播种,株距45cm,每667m2保苗2694株。

选择籽满满、新瑞丰9号等优良品种作种。

加强田间管理

7.1查苗补苗

出苗时,勤到田间地头检查,发现幼芽开始顶土时,覆上一层细潮土,既可保墒,又可防止种子带帽出土。发现缺苗断垄,及时催芽补种,保证全苗、壮苗。

7.2间苗定苗

待苗全部出土后,2片真叶展开时间苗,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按照间病苗、留壮苗,间小苗、留大苗,间杂苗、留纯苗的原则按每株的位置选一株健壮幼苗,作为主苗留下来,其余的全部拔除。

7.3中耕除草

进行两次。要求头遍浅(5cm左右),二遍深(10~15cm),一遍一遍远离根。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适宜在第一次中耕后15~20d进行,如果土层较干,可灌水后表土不粘时进行。

7.4适时追肥

当第一个瓜坐稳后,于果实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长势每667m2追颗粒磷肥20~25kg,尿素8~10kg,初花期每隔7d667m2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kg,连喷2~3次。

7.5合理灌水

在苗期至第一个瓜坐住前,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如墒情好,不浇或少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多,如天气干旱,适当浇1~2次饱墒水,促果实迅速膨大;成熟期需水较少,保持土壤空气干燥。

7.6人工授粉

清晨4~6时授粉效果最佳,晴天上午8~9时结束。具体方法是:于清晨采摘开放旺盛的雄花,用蓬松的毛笔轻轻地将花粉刷入小碟内,然后蘸取混合花粉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也可直接采摘雄花,剥去花冠,将花粉涂抹于雌花柱头。

适时采收

8月下旬,当瓜皮老黄,开始出现白霜时,及时分批采收,并将采收的老瓜放在阴凉干燥处妥善管理,堆放后熟15~20d后,尽快机械或人工采籽,及时掏籽晾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