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鱼漂及智能钓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07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智能鱼漂及智能钓鱼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鱼漂及智能钓鱼系统。



背景技术:

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

目前,带有蓝牙或wifi功能的智能鱼漂开始变得流行,通过在漂身内腔设置包含蓝牙芯片或wifi芯片的微型电路板,智能鱼漂能够实现和用户的智能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将其检测到的受力信息、环境信息等发送给智能终端,以使用户及时掌握鱼汛。然而,由于鱼漂在水中使用,蓝牙信号或者wifi信号在水中传播时会存在严重衰减,因此存在无线信号连接不稳定或断线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鱼漂及智能钓鱼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鱼漂无线信号连接不稳定或断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鱼漂,包括依次相连的漂尾管、漂身和漂脚,所述漂身的内腔中设置有微型电路板,所述微型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无线信号的无线模块;所述漂尾管内部设置有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靠近所述漂身的信号屏蔽段和远离所述漂身的信号发射段;

在所述信号屏蔽段,所述同轴线包括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金属屏蔽层和包裹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内的用于作为导电介质的内芯线,在所述信号屏蔽段靠近所述漂身的一端,所述金属屏蔽层的金属线与所述微型电路板上的无线模块连接,所述内芯线与所述微型电路板的地连接;

在所述信号发射段,所述同轴线包括被剥去所述金属屏蔽层后露出的所述内芯线,所述无线模块生成的无线信号经由所述信号屏蔽段,由所述信号发射段向外发射。

优选地,所述无线信号为蓝牙信号或wifi信号。

优选地,所述无线信号的发射频率为2.4g。

优选地,所述漂身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微型电路板相连接的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微型电路板供电。

优选地,所述漂身分为上漂身和下漂身,所述上漂身和所述下漂身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漂尾管为塑料中空管。

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的直径在0.28mm~0.32mm之间。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射段的长度为3.1cm或3.1cm的整数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钓鱼系统,所述智能钓鱼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如上所述的智能鱼漂,所述智能终端上安装有智能鱼漂应用程序,用于和所述智能鱼漂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

在本发明中,智能鱼漂包括依次相连的漂尾管、漂身和漂脚,所述漂身的内腔中设置有微型电路板,所述微型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无线信号的无线模块;所述漂尾管内部设置有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靠近所述漂身的信号屏蔽段和远离所述漂身的信号发射段;在所述信号屏蔽段,所述同轴线包括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金属屏蔽层和包裹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内的用于作为导电介质的内芯线,在所述信号屏蔽段靠近所述漂身的一端,所述金属屏蔽层的金属线与所述微型电路板上的无线模块连接,所述内芯线与所述微型电路板的地连接;在所述信号发射段,所述同轴线包括被剥去所述金属屏蔽层后露出的所述内芯线,所述无线模块生成的无线信号经由所述信号屏蔽段,由所述信号发射段向外发射。本发明用同轴线替代了传统的单根金属线作为无线信号发射天线,鱼漂入水后,该同轴线的信号屏蔽段能够屏蔽水对无线信号的干扰,同时能够将天线导出水面,由水上的信号发射段发射无线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鱼漂无线信号连接不稳定或断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鱼漂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轴线信号屏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鱼漂入水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指示或暗示的重要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鱼漂。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智能鱼漂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智能鱼鳔包括:依次相连的漂尾管1,漂身2和漂脚3,漂身2的内腔中设置有微型电路板4,微型电路板4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无线信号的无线模块5;漂尾管1内部设置有同轴线6,同轴线6包括靠近漂身2的信号屏蔽段61和远离漂身2的信号发射段62。

上述同轴线为目前常见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轴线信号屏蔽段的结构示意图。

在信号屏蔽段61,同轴线6包括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金属屏蔽层612和包裹于金属屏蔽层内的用于作为导电介质的内芯线614,此外,同轴线6还可以包括用于包覆内芯线614的绝缘介质613和最外层护套611。其中,内芯线614为纯铜芯,也可以为铜包铝线,用于传输高电平;金属屏蔽层612为与内芯线614共轴的筒状金属薄层,用于传输低电平,同时起到屏蔽作用。

在信号屏蔽段61靠近漂身2的一端,金属屏蔽层612的金属线可以拧在一起与微型电路板4上的无线模块5连接,而内芯线624与微型电路板4的地(即零电位参考点)连接。

为保证无线信号的正常发射,在信号发射段62,同轴线62包括被剥去金属屏蔽层612后露出的内芯线614,即保留内芯线614作为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或者,也可以保留内芯线614和绝缘介质613作为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具体实施时可灵活选择。在进行无线信号发射时,无线模块5生成的无线信号经由信号屏蔽段61,由信号发射段62向外发射,由此可以将无线信号传输给相应的智能终端,从而使用户及时掌握鱼汛。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鱼漂入水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智能鱼漂入水后,由于浮力和鱼漂自身重力的作用,鱼漂的漂身2和漂脚3会全部没入水中,而漂尾管1会有一部分没入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此时,同轴线6位于水面下方的信号屏蔽段61能够屏蔽水对无线信号的干扰,同时能够将天线导出水面,由水上的信号发射段62发射无线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屏蔽效果,在设置信号屏蔽段61的长度时,无论鱼儿是否咬钩,都应保证信号屏蔽段61能够将信号发射段62完全导出水面,以避免水对信号发射的干扰。

本实施例用同轴线替代了传统的单根金属线作为无线信号发射天线,鱼漂入水后,该同轴线的信号屏蔽段能够屏蔽水对无线信号的干扰,同时能够将天线导出水面,由水上的信号发射段发射无线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鱼漂无线信号连接不稳定或断线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智能鱼漂发射的无线信号可以为蓝牙信号或wifi信号,对应地,与智能鱼漂通信的智能终端应具备蓝牙或wifi功能;无线信号的发射频率可以为目前的公共发射频率2.4g,也可以为其他发射频率;漂身2的内腔中还可以设置有与微型线路板4相连接的电源模块,用于向微型线路板4供电,该电源模块可以为可充电电池。

进一步地,在漂身的具体结构设计上,漂身2可以分为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上漂身21靠近漂尾管1,下漂身22靠近漂脚3,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由此可以方便用户对漂身2进行拆卸,以更换其中的电池,或对电池进行充电等;漂尾管1可以为塑料中空管,用于容纳同轴线6,同时,塑料中空管的设计能够保证漂尾管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整个鱼漂的灵敏度。

在同轴线6的设计上,同轴线6的直径应尽量小,可以在0.28mm~0.32mm之间,而信号发射段62的长度可以为经验值3.1cm或3.1cm的整数倍,由此可以保证发射的无线信号较强,从而提升无线信号的传输能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钓鱼系统,该智能钓鱼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如上实施例中的智能鱼漂,智能终端上安装有智能鱼漂应用程序,用于和智能鱼漂进行通信,其中,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智能设备。

用户在使用智能鱼漂时,首先打开智能终端上的智能鱼漂应用程序并和智能鱼漂进行配对连接,智能鱼漂入水后,可以通过相关传感器感应周围的水位、气温和气压信号以及自身的受力信号,然后将感应到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可以相应发出文字、震动、声音、灯光信号或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信号等,以提醒垂钓者鱼已经上钩或为垂钓者提供相关垂钓参考信息,提升垂钓者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