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家蚕优良特色蚕品种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彩色蚕丝同时具有保湿、保暖、抗菌、抗氧化和遮蔽紫外线等功能优于家蚕白色蚕丝,天然彩色茧资源是自然界原生品种,具有“天然、绿色、低碳”的特点,对其开发符合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茧色限性种质是用60cor射线照射家蚕雌蛹,使其常染色体上的黄血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获得限性茧突变系,以此为基础育成的雌蚕结黄色茧,雄蚕结白色茧。茧色限性品种的研究是为了在种茧育中提前预知雌性比例,节省削茧鉴蛹用工,降低蚕种生产成本;而在丝茧育上也可实现雌雄茧分别利用,提高生丝利用价值,进行茧色限性品种的研究,对显著提高蚕农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实用化的茧色限性(黄白茧色限性)蚕品种,黄、绿色茧限性蚕品种的育成还未见报道,因此,开展强健性黄、绿色茧限性蚕育种材料创新,对加速广东生产用蚕品种的多样化、丝绸产品高档化,适应丝绸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很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培育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为母本,分别以中系绿色茧品种、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白茧品种以及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为父本,分别杂交获得新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和新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对获得的新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和新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的f1代分别采用0.2~1.0g蚁混合育,f2代开始采用单蛾育,选择具有斑纹统一、结黄茧和绿茧、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个体或蛾区留种选育,通过多代定向培育,培育出具备黄绿色限性特征,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且综合经济性状达到或接近实用品种的新的茧色限性品种,从而实现黄绿色限性实用品种的培育目的;
(2)以步骤(1)中通过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和中系绿色茧品种杂交获得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为母本,以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新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对获得的新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分别以普斑、结黄绿色茧和素斑、结黄绿色茧两种选育方向分别选育留种继代;
(3)以步骤(1)中通过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和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杂交获得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为母本,再以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为父本,杂交获得新的日系茧色限性品种;对获得的新的日系茧色限性品种选留素斑蚕、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直至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
(4)对步骤(1)、(2)、(3)中培育出的中日系茧色限性品种在选育前期着重形态性状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固定,中后期着重数量性状的稳定提高;对已完全纯合成黄绿色茧限性的品种和亲本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进行同批次试养比较,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日系黄绿茧限性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组配成二元一代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评价,即为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
步骤(1)中所述的作为母本的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优选为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clj-02”;
步骤(1)中所述的作为父本的中系绿色茧品种优选为中系绿色茧品种“ccc-04”;
步骤(1)中所述的作为父本的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白茧品种优选为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白茧品种“rc-24”;
步骤(1)、(3)中所述的作为父本的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优选为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
步骤(2)中所述的作为父本的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优选为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丰选”;
步骤(1)中所述的斑纹统一优选为统一选择普斑或者统一选择素斑;
步骤(1)、(2)中所述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优选为虫蛹率60%~100%,全茧量1.00g~2.00g,茧层率13.00%~28.00%;
步骤(4)中所述的选育前期着重形态性状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固定优选为f1~f15代着重按照普斑、结黄绿茧和素斑、结黄绿茧两种方向选育,着重斑纹、茧色、茧形的选择;所述的中后期着重数量性状的稳定提高优选为f15代以后着重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的稳定提高;优选经过多代选育以实现使培育品种的生命力达到或接近实用品种水平的目标;
所述的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方法,优选包含如下步骤:
(1)以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clj-02”为母本,分别以中系绿色茧品种“ccc-04”、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白茧品种“rc-24”,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为父本,分别杂交获得新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2×ccc-04”(简称“clc-03”)、“clj-02×rc-24”(简称“clc-04”)和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2×湘晖”(简称“clj-06”),对获得的“clc-03”、“clc-04”和“clj-06”的f1代分别采用0.5g蚁混合育饲养,f2代开始采用单蛾育饲养。
(2)步骤(1)中杂交获得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4”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f2代普斑中分离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选留素斑蚕、黄绿色茧继代,至f7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
(3)步骤(1)中杂交获得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连续6代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至f7代纯合为普斑蚕、全黄绿色茧;
(4)以步骤(1)中杂交获得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的f1代为母本,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丰选”为父本,杂交获得新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clc-03×丰选”,“clc-03×丰选”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f2代为普斑、素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命名为“clc-05”,选留素斑、结黄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命名为“clc-06”。
(5)步骤(4)中获得的“clc-05”一直至选留普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5代纯合为普斑蚕,但结黄绿白茧,至f10代纯合为普斑蚕、全黄绿色茧;获得的“clc-06”则一直选留素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5带纯合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但至f22代茧色还未出纯合,仍结黄、粉黄、绿、白色茧。
(6)步骤(1)中杂交获得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f2代普斑中分离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选留素斑蚕、黄绿色茧继代,至f7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
(7)以步骤(6)中获得日系家蚕限性品种“clj-06”f3代(素斑蚕)为母本,再以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为父本,杂交获得新的日系茧色限性品种“clj-06×湘晖”(简称“clj-07”),选留素斑蚕、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13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
(8)对步骤(2)、(3)、(5)、(6)、(7)中培育出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clc-04”、“clc-05”、“clc-06”和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clj-07”这6个品种在选育前期着重形态性状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固定,中后期着重数量性状的稳定提高。对5个已完全纯合成黄绿色茧限性的品种和亲本“clj-02”进行同批次试养比较,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系“clc-04”、日系“clj-06”,进行杂交组配成二元一代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评价,获得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clc-04×clj-06”。
在步骤(1)中,所述的亲本“clj-02”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1~22日,蛰中经过14~15日;虫蛹率65%~100%;茧形束腰,黄绿(少数白茧)茧限性,黄茧为雌,绿、白茧为雄;全茧量1.4~1.8g,茧层率17%~20%;
在步骤(1)中,所述的亲本“ccc-0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0日,蛰中经过12~13日;虫蛹率70%~100%;茧形椭圆,茧绿色(有极少数白色茧),全茧量1.1~1.5g,茧层率14%~17%;
在步骤(1)中,所述的亲本“rc-2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1~23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70%~100%;茧形椭圆,茧色洁白;全茧量1.4~1.8g,茧层率22%~26%;
在步骤(1)中,以“clj-02”和“ccc-04”为亲本,育成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1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4~1.8g,茧层率16%~20%;
在步骤(1)中,以“clj-02”和“rc-24”为亲本,育成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1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
在步骤(1)中,以“clj-02”和“湘晖”为亲本,育成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束腰,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
在步骤(4)中,以“clc-03”和“丰选”为亲本,育成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clc-05”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育成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clc-06”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白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白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
在步骤(7)中,以“clj-06”和“湘晖”为亲本,育成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7”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75%~100%;茧形束腰,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4~1.9g,茧层率18%~22%。
在步骤(8)中,所述的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clc-04×clj-06”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二元一代杂交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蚕儿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色鲜艳,黄绿茧限性,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蚕体强健,易饲养、易繁殖,滞育性能稳定,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所述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优选为虫蛹率80%~100%,全茧量1.30g~2.2g,茧层率16.00%~24.00%。
所述的强健性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方法在家蚕优良品种培育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首次成功实现了黄绿茧限性家蚕品种的培育,该品种可在蛹期利用茧的颜色不同将雌性分开,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成绩不同程度的优于黄绿(白)色茧限性目标基因亲本clj-02,且其它主要经济性状达到或接近实用品种的水平。
(2)该品种在种茧育中可提前预知雌性比例,节省削茧鉴蛹用工,降低蚕种生产成本,并保证100%的雌雄分离率,同时减少制种环节的大量用工,大大提高制种产量与蚕种质量,从而显著提高蚕种场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在丝茧育上也可实现雌雄茧分开缫丝,分别利用,可有效提高生丝利用价值,提高缫丝厂的生丝产量和品位,显著提高缫丝厂的经济效益。
(3)该品种的黄绿色茧所缫制的黄色丝和绿色丝为天然彩色蚕丝,其具有的保湿、保暖、抗菌、抗氧化和遮蔽紫外线等功能优于家蚕白色蚕丝,具有“天然、绿色、低碳”的特点,其开发符合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丰选”由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郭定国,林健荣,黄嫔,等.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五·选×28·32)的育成[j].蚕业科学,2007,33(3):466~469.)
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由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顾家栋,沈昌平,姚福广,等.家蚕夏秋用新品种932·芙蓉×湘晖·7532(两广二号)的育成[j].广西蚕业,1995,(1):44~48.)
“clj-02”、“ccc-04”、“rc-24”这三个家蚕品种购买于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例1
(1)2005年秋开始分别以日系彩色茧限性品种“clj-02”为母本,以中系绿色茧品种“ccc-04”、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白茧品种“rc-24”,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为父本,分别杂交获得新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2×ccc-04”(简称“clc-03”)、“clj-02×rc-24”(简称“clc-04”)和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2×湘晖”(简称“clj-06”),对获得的“clc-03”、“clc-04”和“clj-06”的f1代分别采用0.5g蚁混合育饲养,f2代开始采用单蛾育饲养,其中,杂交获得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4”,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f2代普斑中分离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选留素斑蚕、黄绿色茧继代,至f7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clc-03”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连续6代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至f7代纯合为普斑蚕、全黄绿色茧;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蚕、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蛾区留种继代,f2代普斑中分离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选留素斑蚕、黄绿色茧继代,至f7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其中,“clj-02”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1~22日,蛰中经过14~15日;虫蛹率65%~100%;茧形束腰,黄绿(少数白茧)茧限性,黄茧为雌,绿、白茧为雄;全茧量1.4~1.8g,茧层率17%~20%;“ccc-0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0日,蛰中经过12~13日;虫蛹率70%~100%;茧形椭圆,茧绿色(有极少数白色茧),全茧量1.1~1.5g,茧层率14%~17%;“rc-2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1~23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70%~100%;茧形椭圆,茧色洁白;全茧量1.4~1.8g,茧层率22%~26%。
(2)以步骤(1)杂交获得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的f1代为母本,中系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良好的实用性白茧品种“丰选”为父本,杂交获得新的中系茧色限性品种“clc-03×丰选”,“clc-03×丰选”的f1代为普斑、结黄绿白茧,f2代为普斑、素斑、结黄绿白茧,选留普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命名为“clc-05”,选留素斑、结黄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命名为“clc-06”。其中,“clc-05”一直至选留普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5代纯合为普斑蚕,但结黄绿白茧,至f10代纯合为普斑蚕、全黄绿色茧;获得的“clc-06”则一直选留素斑、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5带纯合为素斑蚕,结黄绿白茧,但至f22代茧色还未出纯合,仍结黄、粉黄、绿、白色茧。
(3)以步骤(1)中获得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的f3代(素斑蚕)为母本,再以日系现行生产用白茧品种“湘晖”为父本,杂交获得新的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湘晖”(简称“clj-07”),选留素斑蚕、结黄绿色茧的个体或者蛾区留种继代,至f13代纯合为素斑蚕、全黄绿色茧。
(4)对步骤(1)、(2)、(3)中培育出的中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c-03”、“clc-04”、“clc-05”、“clc-06”和日系家蚕茧色限性品种“clj-06”、“clj-07”这6个品种在选育前期着重形态性状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固定,中后期着重数量性状的稳定提高。通过10多年的选育,中日系各育成的品种已选育20多代,目前,形态及主要经济性状成绩已经先后稳定。其中,“clc-03”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1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4~1.8g,茧层率16%~20%;“clc-04”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19~21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clc-05”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普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clc-06”的主要特征特性为:中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椭圆,黄绿白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白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clj-06”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3~15日;虫蛹率80%~100%;茧形束腰,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5~1.9g,茧层率19%~22%。“clj-07”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日系二化性四眠蚕品种;幼虫体斑为素斑;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0~22日,蛰中经过14~16日;虫蛹率75%~100%;茧形束腰,黄绿茧限性,即黄茧为雌、绿茧为雄;全茧量1.4~1.9g,茧层率18%~22%。
(5)对5个已完全纯合成黄绿色茧限性的品种和亲本“clj-02”进行同批次试养比较,结果表明:5个黄绿色茧限性品种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成绩不同程度的优于黄绿(白)色茧限性目标基因亲本“clj-02”。其中,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5龄经过短1天,全龄经过短3天,全期经过短3天;强健性分别提高22.45个百分点和10.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提高1.67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详见表1)。
(6)根据新创各黄绿色茧限性育种材料的性状稳定性及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表现,选择以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系“clc-04”和日系“clj-06”为亲本,杂交组配成二元一代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评价,以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作对照。结果表明:黄绿茧茧色限性一代杂交组合“clc-04×clj-06”(正反交)的主要特征特性是:孵化眠起齐一,食桑快,蚕体细长,全素斑蚕;老熟齐涌,埋笼快,茧形匀整,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天左右,5龄经过5天半;虫蛹率93.32%,比两广二号低1.12个百分点;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提高13.79%和15.80%;可雌雄茧分别缫丝,与两广二号雌雄混合丝比较,其雄茧一茧丝长达1246米提高17.00%,茧丝纤度2.078dtex细15.74%,光折243kg降低7.00%,净度93.50分提高3.89%,干毛茧出丝率38.65%提高6.39%(详见表2~表3)。
表1新创6个黄色茧限性品种继代主要性状成绩调查
表2“clc-04×clj-06”(正反交)2批次实验室的平均鉴定成绩(2014年2、6造)
表3“clc-04×clj-06”(正反交)2批次实验室的丝质平均鉴定成绩(2014年2、6造)
仅2造送样茧缫丝检测,表中上车茧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量、纤度、光折、洁净、干毛茧出丝率由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鉴定。clc-04×clj-06分雌(黄)雄(绿)茧分别检验丝质,两广二号(ck)为雌雄茧混合检验。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