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806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又称桃蚜,是危害茄科(如烟草、茄子)、蔷薇科(如桃树)的一种常见害虫。当前,防治烟蚜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通过人工繁殖出健康的大量烟蚜,再让少量的烟蚜茧蜂寄生在这些烟蚜上,这些被寄生的烟蚜就变成了没有活动能力的僵蚜,也就是烟蚜茧蜂的“半成品”,再将这些“半成品”批量释放到烟田及大农业环境中,很快就孵化成烟蚜茧蜂,达到生物(天敌)防控烟蚜害虫的目的。

然而,传统繁殖烟蚜是一个对管理人员素质、营养供给水平、环境温湿度等要求很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多次接种、均匀接种才能让蚜虫较好地得到繁殖,尽管如此,烟蚜繁殖速度还是很慢,烟蚜个体瘦小,而且常常是很不均匀的。若在大田繁蜂,还需要有防虫网结构等专门隔离措施,这种隔离措施需要购买原材料及专人看护。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有效克服现有不足的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或者蔬菜作为接蚜寄主作物;

3)空间布局:按照每30~50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0m2~40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5~20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0.8~1.2m进行开墒,开3行~4行,株距为0.3m~0.5m,墒高为15cm~20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袋子包裹,每袋50g~10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浅表面(即墒面以下2~4cm),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和/或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

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若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

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所述的田间没烟蚜包括田间没有任何烟蚜和田间烟蚜的数量不足两种情况),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3~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5头;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7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80~10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1/2的植株进行投放;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繁殖烟蚜技术性要求高的问题,给繁殖烟蚜茧蜂提供了良好的寄生场所,既大大简化了接种的中间环节、降低接种对均匀度的要求,又可以让烟蚜繁殖速度倍增,烟蚜个体发育良好,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人工繁殖烟蚜茧蜂的效率,降低了人工及材料成本。

2、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繁蜂,在寄主植物营养旺盛生长期间(持续15天左右),烟蚜繁殖速度以及僵蚜的形成速度都很快,可以源源不断的实现烟蚜茧蜂的供给,保证每亩烟草至少有1000头烟蚜茧蜂,从而使得防控区(30亩~50亩)不再遭受烟蚜的危害。

3、本发明的烟蚜茧蜂的繁殖速度当接蜂种(僵蚜)10头,一周后可达到500头以上,2周后达到800头以上,3周后可达到400头以上,繁殖快速效率高。

4、本发明通过在寄主作物下放置麦饭石,使得麦饭石释放的特殊物质被寄主作物吸收后,有效吸引烟蚜,明显提高烟蚜的繁殖速度。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性的、吸附能力很强的无机硅铝酸盐矿物,属于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麦饭石自身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la、ce、pr、nd、eu、sm、gd等,微量元素有ga、ge、se、sr、li、v、zn、cr、ni、nb、ta、co、f、zr、y、sn、mn、p、ba等,这些元素中的部分被烟草吸收后会产生一种特殊气味,这种气味不仅让烟蚜偏好,而且还会明显提高烟蚜的繁殖速度。

5、本发明通过后处理,将寄主植物集中处理,有效避免了寄主植株上的烟蚜继续危害相邻作物或变为有翅蚜迁飞危害其它作物;同时回收麦饭石,降低成本,便于重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或者蔬菜作为接蚜寄主作物;

3)空间布局:按照每30~50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0m2~40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5~20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0.8~1.2m进行开墒,开3行~4行,株距为0.3m~0.5m,墒高为15cm~20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袋子包裹,每袋50g~10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墒面以下2~4cm,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和/或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

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若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

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则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3~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5头;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7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80~10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1/2的植株进行投放;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

步骤(1)中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45mg/kg。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烟草为抗黄瓜花叶病毒(cmv)、脉带花叶病毒(tvbmv)和/或pvy等蚜虫传播病毒的烟草品种,具体为nc102、nc297、抗pvy云烟87、抗cmvk326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蔬菜为阔叶类蔬菜,具体为茄子、青菜、萝卜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袋子为布袋、尼龙袋或60目~80目的网袋。

步骤(6)中所述的水肥供应为当所述的寄主植物是烟草时,确保土壤相对湿度20%~3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500ml~1000ml;每亩纯n用量4kg~8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0.5~2:2~5,并搭配少量的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以用量为大量元素n的1/8~1/10为宜。

步骤(6)中所述的水肥供应为当所述的寄主植物是蔬菜时,确保土壤相对湿度20%~3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500ml~1000ml;每亩纯n用量4kg~6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0.5~1:1~2。

步骤(7)中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3~6叶位。

步骤(8)中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3周~4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进行集中深埋、或50~100℃高温杀死残余烟蚜、或在密封条件下烘干作为生物质颗粒型燃料的备料。

实施例1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作为接蚜寄主作物;

3)空间布局:按照每30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0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5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0.8m进行开墒,开3行,株距为0.3m,墒高为15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袋子包裹,每袋5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浅表面(即墒面以下2~4cm),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和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若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80~10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的植株进行投放;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

实施例2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蔬菜作为接蚜寄主作物;

3)空间布局:按照每50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40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20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1.2m进行开墒,开4行,株距为0.5m,墒高为20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袋子包裹,每袋10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浅表面,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5头;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7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10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1/2的植株进行投放;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

实施例3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45mg/kg;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作为接蚜寄主作物;所述的烟草为抗病毒的烟草品种,具体为nc102;

3)空间布局:按照每35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2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6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0.9m进行开墒,开3行,株距为0.35m,墒高为16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布袋包裹,每袋6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墒面以下2cm,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和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若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3~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5头;

所述的水肥供应为确保土壤相对湿度2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500ml;每亩纯n用量4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0.5:2,并搭配少量的中微量元素,所述的中微量元素为镁、硼、锌、钼,用量为大量元素n的1/8;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6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9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的植株进行投放;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3叶位;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3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进行集中深埋杀死残余烟蚜。

实施例4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45mg/kg;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作为接蚜寄主作物;所述的烟草为抗病毒的烟草品种,具体为nc102、nc297;

3)空间布局:按照每40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4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7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1m进行开墒,开4行,株距为0.4m,墒高为17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尼龙袋包裹,每袋7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墒面以下3cm,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8头;

所述的水肥供应为确保土壤相对湿度3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1000ml;每亩纯n用量8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2:5,并搭配少量的中微量元素,所述的中微量元素为镁、硼、锌,用量为大量元素n的1/10;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85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2的植株进行投放;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4叶位;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4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进行50℃高温杀死残余烟蚜。

实施例5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45mg/kg;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蔬菜作为接蚜寄主作物;所述的蔬菜为阔叶类蔬菜,具体为茄子;

3)空间布局:按照每45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5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8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1.1m进行开墒,开3行,株距为0.45m,墒高为18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60目的网袋包裹,每袋8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墒面以下4cm,再用一层细土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10头;

所述的水肥供应为确保土壤相对湿度2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500ml;每亩纯n用量4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0.5:1;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95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的植株进行投放;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5叶位;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3周~4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进行100℃高温杀死残余烟蚜。

实施例6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15~45mg/kg;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蔬菜作为接蚜寄主作物;所述的蔬菜为阔叶类蔬菜,具体为茄子、青菜、萝卜;

3)空间布局:按照每32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6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9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0.8m进行开墒,开4行,株距为0.5m,墒高为19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80目的网袋包裹,每袋9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墒面以下2cm,再用一层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和人工接蚜的方法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若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所述的人工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2叶时,若田间没烟蚜,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种蚜放在其中1/3~1/2的植株上,每株植株上的种蚜数量6头;

所述的水肥供应为确保土壤相对湿度30%,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1000ml;每亩纯n用量6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1:2;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5~7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82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的植株进行投放;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6叶位;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3周~4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进行70℃高温杀死残余烟蚜。

实施例7

一种烟蚜茧蜂的田间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在地势较高,且地势处于防治当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口”位置,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以方便烟蚜茧蜂的迁飞或扩大迁飞范围;所述的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标准为:土壤有机质≥2%,土壤碱解氮≥80mg/kg,土壤有效磷≥20mg/kg,土壤速效钾≥120mg/kg,土壤镁≥50mg/kg,硼、锌、钼、锰等微量元素要求≥0.10mg/kg,氯离子含量≤45mg/kg;

2)接蚜寄主作物选择:选择烟草作为接蚜寄主作物;所述的烟草为抗病毒的烟草品种,具体为nc102、nc297、抗pvy云烟87、抗cmvk326;

3)空间布局:按照每48亩防控区设置1个繁殖点,每个繁殖点栽培寄主作物38m2进行空间布局;

4)时间选择:在防控区待栽培的大春作物移栽或播种前15天,开始栽培接蚜寄主作物;

5)栽培措施:

a、株行距:栽培行距以1.2m进行开墒,开3行,株距为0.3m,墒高为15cm;

b、种植:先打塘,将寄主作物的种子或移栽苗植入塘内;

c、添加特殊材料:植入完毕后,将颗粒状的麦饭石用透气的70目的网袋包裹,每袋50g,每株寄主作物1袋,放在塘的浅表面,再用一层细土或细沙覆盖,最后在墒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d、生长管理:保证寄主植物正常生长,不喷施杀虫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

6)接蚜种:采用自然接蚜进行蚜虫接种,完成接蚜种的工作后,要确保寄主作物充足的水肥供应;所述的自然接蚜为当所选寄主作物生长至10~14叶时,田间有烟蚜,利用烟蚜对烟叶所产生分泌物气味的偏好,让有翅烟蚜自动迁飞至这些寄主作物上而进行孤雌繁殖,也就完成了“自然接蚜”;

所述的水肥供应为当所述的寄主植物是烟草时,确保土壤相对湿度25%,并且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每塘700ml;每亩纯n用量6kg,氮磷钾三要素比为1:1:3,并搭配少量的中微量元素,所述的中微量元素为镁、硼、锌、钼,用量为大量元素n的1/9;

7)接蜂种:

a、接种时间:在接蚜种后6天,每株寄主上的蚜虫达到1500头以上,即可转入“接蜂种”环节;

b、接种数量:将事先准备好的僵蚜,按照僵蚜与烟蚜的比例1:100进行投放;

c、接种方法:将僵蚜直接放在寄主植株中下部叶的位置,在1/3的植株进行投放;所述的植株中下部叶为叶片从下往上数3~6叶位;

8)后处理:当寄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即可将这些寄主植株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投放的“麦饭石”袋进行回收;所述的集中处理为在接蜂种后3周~4周期间,对寄主植株的茎、叶在密封条件下烘干作为生物质颗粒型燃料的备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