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6808阅读:3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种子培育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的实生种子是魔芋开花后通过自然或人工授粉结果,从而获得魔芋的有性器官。魔芋实生种子生长过程就是魔芋种子成熟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眠,萌发出苗,最后形成小球茎的过程。

魔芋繁殖的方式主要采用其球茎和根状茎以及其他无性繁殖方式。其主要的问题是魔芋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种源较单一,造成其后代自身病害易积累,退化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魔芋的产量和品质。而利用魔芋实生种子繁殖,不仅可以发挥杂种优势,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繁殖系数,还可以防止种芋退化,这是解决魔芋种芋无病毒繁殖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魔芋实生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较长,出苗率极低(农民播种出苗率低于30%),在生产上难以直接应用。本发明利用现代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技术,旨在增加魔芋种芋来源,提高实生种子出苗率,加速魔芋种芋繁育进程,增强魔芋种芋抗性,进一步提高魔芋种芋产量和品质。

例如:申请号cn201210364297.0,发明名称为“一种快速繁殖德魔1号种芋的方法”提出了实生种子培育、种子采收保存、育苗基质配备、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储藏步骤,利用德魔1号实生种子快速繁殖种芋,种芋繁殖倍数高达600倍,是常规切块繁殖的150倍以上。本发明解决了魔芋种芋繁殖中普遍存在的繁殖系数低、病毒积累严重、种性退化快的问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种芋质量好、成本低的优点。缺陷是(一)繁育方法属传统育苗方法,无法保证较高成苗率。(二)播种时间受限制,与大田繁殖方法类似。(三)实生种子繁育新种芋因种芋较小收获可能会大量遗漏。

又如,申请号为cn201310407197.6,发明名称“一种魔芋微型种芋的水培繁种方法”提出的方法是将长至4~5cm高的未生根的魔芋组培苗用刀将该苗的叶柄与其基部的瘤状愈伤组织分割开,组培苗用水冲洗后用海绵包裹组培苗基部,植入穴盘中用自来水在室内水培,组培苗生长7天后每隔7天喷施一次n:p:k:ca:mg质量比例为23:1:21:4:1,总浓度为225mg/l的营养液,室内夜间为10~15℃,白天为20~25℃,光照为散射光;水培3个月后不再进行水培,让植株自然倒苗,即可收获成熟微型种芋。该方法三个月就能繁育出平均1.5克的魔芋微型种芋,大大缩短了魔芋优质种芋的繁殖周期,生产成本低,成活率、结芋率达到85-90%。本发明的缺陷是(一)方法中提到三个月就能繁育出平均1.5克的魔芋微型种芋,但前期组培从愈伤组织到芽分化到苗高4-5cm所需周期较长,一般需3-6个月(二)仅提到组培苗水培方式,未提及实生种子方式。(三)采用组培方式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利用现代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技术,提高实生种子成芋率,加快魔芋实生种子繁育魔芋种芋进程,为生产上提供品质优抗病强的种芋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法。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魔芋实生种子;

(2)对种子进行层积冷冻处理;

(3)将种子进行高温处理24h;

(4)对种子进行浸泡,随后加盖保湿,待种子芽出现后,将其移植到水培槽内;

(5)按照园式标准配方液的1/5浓度配置营养液备用;

(6)将配置好的营养液置入水培槽中,同时将出芽的种子移植到水培槽中,固定在定植板上;

(7)每隔2-6天,检查水培槽内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调整使ec值和ph值处于适宜范围内;

(8)将水培槽外界温度控制在25~3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9)90天以后,魔芋种子繁育成小球茎,将其取出晾晒后保存,以作为种芋播种。

在步骤(1)中,魔芋实生种子选择时,选择人工授粉结实率高的成熟浆果果实,晒晾后去除果皮,取出实生种子,将其中粒重≥0.2g的实生种子筛选出来备用。

在步骤(2)中,对种子进行层积冷冻处理时,将种子与含水量10~15%的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平铺在托盘内,随后置于2~7℃的冰箱中放置10~15天。

优选的,冰箱中温度设置为5℃。

在步骤(3)中,在对种子进行高温处理时,优选的将种子筛出后置于30℃的烘箱中烘烤24h。

在步骤(4)中,将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容器内,用5mg/l的ga3浸种24h后,加盖保湿,置于28~30℃的布包中催芽,期间每天打开并用清水冲洗种子,待种子芽出现移植到水培槽内。

在步骤(6)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中间夹无纺布布条,固定在水培槽中的定植板上。

在步骤(7)中,ec值调节规律为:播种期的ec值控制为1.0ms/cm,出苗生根期的ec值控制为1.2ms/cm,换头期的ec值控制为1.5ms/cm,膨大期的ec值控制为2ms/cm;ph值控制在6.0~6.5之间。

ph值可以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钾调节控制。

在步骤(8)中,优选的将水培槽外界温度控制为27℃,湿度控制为65℃。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缩短种芋繁育时间。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90天左右培育成球茎。而一般魔芋种芋大田繁殖种芋需用魔芋球茎上的根状茎作为繁殖材料,种植一年后才能成为球茎。并且,采用此发明方法还可以充分利用7月份收获的实生种子,在9月—12月进行种芋繁殖,大大缩短了种芋繁育时间,比传统繁殖方式节约1年以上。

(2)成芋率高,种芋质量高,抗性强,经济效益高。此方法成芋率高,种芋形成率可达95%以上。利用实生种子繁育,克服了长期无性繁殖的缺点,抗性强,采用设施栽培成芋,种芋整齐一致,为商品芋生产提供优质抗病的魔芋种芋。

(3)成本低,便于管理。此方法降低了大田育苗的风险,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繁育过程在设施内进行,土地利用率高,管理方便,且不易发生病虫害。

(4)实现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种芋集中繁育,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提高种芋成芋率,实现种芋的标准化繁育。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由以下步骤:

(1)采用当年采取的人工授粉结实率高的成熟浆果果实,晾晒后去除果皮,取出实生种子,剔除较小籽粒,选择籽粒饱满,外观正、表皮光滑、无破损、无病斑、整齐一致的大粒种子(粒重≥0.2g)。

(2)将种子与含水量10%的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平铺在托盘内,随后置于2℃的冰箱中放置10天。

(3)将种子筛出后置于30℃的烘箱中烘烤24h。

(4)将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容器内,用5mg/l的ga3浸种24h后,加盖保湿,置于28℃的布包中催芽,期间每天打开并用清水冲洗种子,待种子芽出现移植到水培槽内。

将种子置于布包中催芽时每天打开冲洗种子,是为了洗去催芽中种子渗出的粘液,防治霉烂。

(5)随后按照园式标准配方液的1/5浓度配置营养液备用,如下表所示。

(6)将配置好的营养液置入水培槽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中间夹无纺布布条,固定在水培槽中的定植板上。种子不能与营养液接触。水培槽选择高15cm的水箱,大小适中,易于管理,搬运为宜。上铺1.5cm厚泡沫定植板,大小以刚好盖住箱体为宜。板上打孔,孔径为2.5cm左右,行间距为5cm×5cm。

在定植前水槽水池及定植板用800倍液的高锰酸钾喷洗消毒。水槽放好水及时盖好定植板,要求水位离定植板有2cm的空间。

(7)每隔2天,检查水培槽内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调整使ec值和ph值处于适宜范围内,ec值调节规律为:播种期的ec值控制为1.0ms/cm,出苗生根期的ec值控制为1.2ms/cm,换头期的ec值控制为1.5ms/cm,膨大期的ec值控制为2ms/cm;ph值控制在6.0~6.5之间,ph值可以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钾调节控制。

(8)将水培槽外界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为60℃。

(9)90天以后,魔芋种子繁育成小球茎,将其取出晾晒后保存,以作为种芋播种。

其中,对种子进行层积冷冻处理时层积处理的铺设厚度不宜超过30cm。在步骤(6)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时要包裹严,避免营养液漏入其中。

在步骤(7)、(8)中,要注意定期更换营养液。避免营养液污染。

在步骤(9)中,采收所述的种芋收获要剔除换头留下的种皮。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由以下步骤:

(1)采用当年采取的人工授粉结实率高的成熟浆果果实,晾晒后去除果皮,取出实生种子,剔除较小籽粒,选择籽粒饱满,外观正、表皮光滑、无破损、无病斑、整齐一致的大粒种子(粒重≥0.2g)。

(2)将种子与含水量15%的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平铺在托盘内,随后置于7℃的冰箱中放置10天。

(3)将种子筛出后置于30℃的烘箱中烘烤24h。

(4)将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容器内,用5mg/l的ga3浸种24h后,加盖保湿,置于30℃的布包中催芽,期间每天打开并用清水冲洗种子,待种子芽出现移植到水培槽内。

将种子置于布包中催芽时每天打开冲洗种子,是为了洗去催芽中种子渗出的粘液,防治霉烂。

(5)随后按照园式标准配方液的1/5浓度配置营养液备用。

(6)将配置好的营养液置入水培槽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中间夹无纺布布条,固定在水培槽中的定植板上。种子不能与营养液接触。选择高15cm的水箱,大小适中,易于管理,搬运为宜。上铺1.5cm厚泡沫定植板,大小以刚好盖住箱体为宜。板上打孔,孔径为2.5cm左右,行间距为5cm×5cm。

在定植前水槽水池及定植板用800倍液的高锰酸钾喷洗消毒。水槽放好水及时盖好定植板,要求水位离定植板有2cm的空间。

(7)每隔6天,检查水培槽内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调整使ec值和ph值处于适宜范围内,ec值调节规律为:播种期的ec值控制为1.0ms/cm,出苗生根期的ec值控制为1.2ms/cm,换头期的ec值控制为1.5ms/cm,膨大期的ec值控制为2ms/cm;ph值控制在6.0~6.5之间,ph值可以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钾调节控制。

(8)将水培槽外界温度控制为35℃,湿度控制为70℃。

(9)90天以后,魔芋种子繁育成小球茎,将其取出晾晒后保存,以作为种芋播种。

其中,对种子进行层积冷冻处理时层积处理的铺设厚度不宜超过30cm。在步骤(6)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时要包裹严,避免营养液漏入其中。

在步骤(7)、(8)中,要注意定期更换营养液。避免营养液污染。

在步骤(9)中,采收所述的种芋收获要剔除换头留下的种皮。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魔芋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由以下步骤:

(1)采用当年采取的人工授粉结实率高的成熟浆果果实,晾晒后去除果皮,取出实生种子,剔除较小籽粒,选择籽粒饱满,外观正、表皮光滑、无破损、无病斑、整齐一致的大粒种子(粒重≥0.2g)。

(2)将种子与含水量13%的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平铺在托盘内,随后置于5℃的冰箱中放置10天。

(3)将种子筛出后置于30℃的烘箱中烘烤24h。

(4)将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容器内,用5mg/l的ga3浸种24h后,加盖保湿,置于29℃的布包中催芽,期间每天打开并用清水冲洗种子,待种子芽出现移植到水培槽内。

将种子置于布包中催芽时每天打开冲洗种子,是为了洗去催芽中种子渗出的粘液,防治霉烂。

(5)随后按照园式标准配方液的1/5浓度配置营养液备用。

(6)将配置好的营养液置入水培槽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中间夹无纺布布条,固定在水培槽中的定植板上。种子不能与营养液接触。选择高15cm的水箱,大小适中,易于管理,搬运为宜。上铺1.5cm厚泡沫定植板,大小以刚好盖住箱体为宜。板上打孔,孔径为2.5cm左右,行间距为5cm×5cm。

在定植前水槽水池及定植板用800倍液的高锰酸钾喷洗消毒。水槽放好水及时盖好定植板,要求水位离定植板有2cm的空间。

(7)每隔2天,检查水培槽内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调整使ec值和ph值处于适宜范围内,ec值调节规律为:播种期的ec值控制为1.0ms/cm,出苗生根期的ec值控制为1.2ms/cm,换头期的ec值控制为1.5ms/cm,膨大期的ec值控制为2ms/cm;ph值控制在6.0~6.5之间,ph值可以用稀磷酸或氢氧化钾调节控制。

(8)将水培槽外界温度控制为27℃,湿度控制为65℃。

(9)90天以后,魔芋种子繁育成小球茎,将其取出晾晒后保存,以作为种芋播种。

其中,对种子进行层积冷冻处理时层积处理的铺设厚度不宜超过30cm。在步骤(6)中将魔芋实生种子芽尖朝上用聚氨酯海绵包裹时要包裹严,避免营养液漏入其中。

在步骤(7)、(8)中,要注意定期更换营养液。避免营养液污染。

在步骤(9)中,采收所述的种芋收获要剔除换头留下的种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在8月份采收当年成熟的浆果果实(花魔芋为果实变为橘红色),晾晒后去除果皮和外种皮,取出实生种子,对种子大小进行分级,选择粒重大于0.2g以上的种子

随后在9月初将种子和湿沙按1:3混合平铺于的托盘内,铺盘高度10cm左右,再置于5℃的冰箱中10天~15天。

在12月初将培育成的魔芋小球茎取出,晾晒后在低温5℃左右保存,在第二年4月直接作为种芋播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