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9395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是中国四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马铃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还含有20%蛋白质、18种氨基酸、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做辅助食品如薯条、薯片等,也用来制作淀粉、粉丝等,还可以酿造酒或作为牲畜的饲料。马铃薯中丰富的优质纤维素,有助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疏通肠道,可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此外,马铃薯还可入药,用来主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等症,是和胃健中药和解毒消肿药。

冀中南地区属于二季作物区,春季2月底3月初土壤方可化冻,6月20日以后进入夏季高温期,适宜早熟马铃薯的种植,不适宜中晚熟马铃薯生长。目前该地区90%以上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早熟马铃薯,一般在2月底3月初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上市,随着土地流转和马铃薯机械化进程的发展,该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收获和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造成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该方法在冀中南地区通过四膜覆盖技术,提前马铃薯的种植期,实现马铃薯在四月下旬的收获,补充马铃薯淡季市场供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是在冀中南地区,在地膜、结合小拱棚、中拱棚、及大棚的四膜覆盖条件下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种植马铃薯,于1月20~30日播种,4月20~30日收获,该种植方法包括:

a、于播期前15~20天扣大棚使土地增温,每8~10个大垄扣一个大棚,大棚高2.0~2.5m;

b、将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在棚内温度稳定达到5℃,以大行距85~90cm、小行距10~15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按株距27~30cm、种植密度5000~5500株/667㎡进行播种;播种时地面开沟,种植种薯并覆土后覆盖地膜;然后在每1个大垄上扣一个小拱棚,小拱棚高1.0~1.2m;每2~5个小拱棚上扣一个中拱棚,中拱棚高1.5~1.8m;

c、棚内温度、通风、光照以及揭膜的管理:

c1、温度管理:出苗前大棚内白天温度不低于30℃,夜间温度不低于20℃;当90%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不超过24℃,夜间稳定保持在8℃以上,不低于5℃;

c2、通风管理:出苗前不通风;棚内潮湿、早晨棚内有雾时通风;浇水后通风;出苗后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5℃以上通风;

c3、光照管理:出苗前不揭开小拱棚和中拱棚棚膜;出苗后白天需将小拱棚和中拱棚棚膜揭开,晚上再覆盖;

c4、揭膜管理:90%出苗时揭掉地膜;棚内夜间最低气温高于8℃时,揭去小拱棚棚膜;棚内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0℃时,揭去中拱棚棚膜;晚霜过后揭去大棚棚膜;

d、培土、水肥及病虫害、灾害天气管理:

d1、培土管理:待株高达15~20cm进行第一次培土,厚度5~8cm;待田间大部分现蕾进行第二次培土,两次培土后垄高达20~25cm;

d2、水肥管理:出苗后浇一次齐苗水,结合追施尿素10~15㎏/667㎡,苗期保持土壤湿润;现蕾期植株长到25cm时浇第二水,追施硝酸钾15~20㎏/667㎡;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浇第三次水,以后保持土壤见湿见干,收前7~10天停止浇水;株高50-60cm时叶面喷施烯效唑30g/667㎡;

d3、病虫害管理进行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灾害天气管理进行预防与应对的综合措施;

e、收获。

本发明的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基于冀中南地区的地温与气候变化特点,从四膜构建方式及扣棚时间入手,结合马铃薯播种模式、种植期间棚内温度、通风、光照等重要条件的管理,以及各膜分别揭除时间的安排等诸因素的综合,成功实现了在冀中南地区于四月下旬对马铃薯的收获,相较于传统收获期,能够显著提前马铃薯的上市季节,补充市场供应,不仅缓解了市场供需,而且为种植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本发明的种植过程中,由于播种时正处于该地区气温最低、土壤冻结时期,无法实现在常规铺敷地膜条件下的播种,所以播种前要提早扣大棚提高地温,待棚内气温稳定通过5℃时方可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进行播种,同时构建地膜、小拱棚和中拱棚,以利于棚内马铃薯的生长与管理,增加产量;马铃薯生长期间,对棚内温度、通风和光照等条件的管理控制,以及相应的揭棚时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而且不适宜的管理会引发疫病,造成马铃薯的减产损失。在各因素的综合管理下,获得适于冀中南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方法,通过科学合理且高效的四膜覆盖种植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与经济价值,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该方法种植的马铃薯必须使用脱毒种薯,选择前期生长快,结薯集中的早熟品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每隔85~90cm开一条深12~15cm的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内种植两行,两行之间的距离为10~15cm,播种后将两行培成一个宽肩大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马铃薯种植上一年于土地冻结前进行整地施肥处理,包括:

选择土层深厚、ph值小于7.0的轻质土壤地块,深耕30~35cm,每667㎡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复合肥70~80㎏,硫酸钾25~3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催芽切块处理包括:

播种前30~35天,在室温15~18℃条件下,对马铃薯种薯催芽;待芽长至0.5~1.0cm,再于散射光条件下晾芽,形成壮芽;播种前1天切块,切块大小25~30g,每个切块上带一个健康芽眼。

进一步限定四膜覆盖种植方法中马铃薯品种的选择、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的耕作、以及种植前整地施肥、催芽切块等操作,更利于马铃薯的生长,避免病虫害,增强对环境的抵御性,提高产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马铃薯的产量为2500~3000kg/667㎡。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不仅能够提前马铃薯的上市季节,还能收获较高的产量,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收获马铃薯后,相继于4月25~5月1日播种小白菜,5月25~30日收获;于6月1~5日播种黄瓜,7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于7月25~30日在黄瓜秧下面播种菜豆,9月25~30日采摘;形成一年四茬口的种植模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小白菜的产量为1750~1800kg/667㎡,黄瓜的产量为7500~8000kg/667㎡,菜豆的产量为2500~2750kg/667㎡。

在本发明四膜覆盖技术种植收获马铃薯的基础上,还可后续相继种植小白菜、黄瓜和菜豆,合理安排茬口作物,实现一年四茬作物的收获,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是基于冀中南地区的地温与气候变化特点,从四膜构建方式及扣棚时间入手,结合马铃薯播种模式、种植期间棚内温度、通风、光照等重要条件的管理,以及各膜分别揭除时间的安排等诸因素的综合,成功实现了在冀中南地区于四月下旬对马铃薯的收获,相较于传统收获期,能够显著提前马铃薯的上市季节,补充市场供应,不仅缓解了市场供需,而且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产量与经济价值,为种植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地,还可在收获马铃薯后合理安排茬口作物,实现一年四茬作物的收获,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马铃薯的四膜覆盖种植,种植方法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种植模式

冀中南地区,于1月25~30日播种,4月25~30收获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品种:必须使用脱毒种薯,选择前期生长快,结薯集中的早熟品种,例如:石薯1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

种植模式:四膜覆盖,即地膜+小拱棚+中拱棚+大棚。

(二)马铃薯的种植

a、于播期前15~20天扣大棚使土地增温;

在马铃薯种植的上一年于土地冻结前整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ph值小于7.0的轻质土壤地块,深耕30~35cm左右;一般每667㎡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复合肥70~80㎏,硫酸钾25~30公斤;

由于播种时正处于该地区气温最低、土壤冻结时期,无法播种,所以播种前要提早扣大棚提高地温,一般提早15-20天扣棚增温,每8~10个大垄扣一个大棚,大棚高2.0~2.5m。

b、将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在棚内温度稳定达到5℃,以大行距85~90cm、小行距10~15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按株距27~30cm、种植密度5000~5500株/667㎡进行播种;

催芽切块:播种前30~35天左右,在室温15~18℃条件下,将马铃薯种薯催芽;芽长0.5~1.0cm时,放于散射光条件下晾芽,使之形成壮芽;播种前1天切块,切块大小25~30g,每个切块上带一个健康芽眼。切块时50~60g块茎纵切为二,大薯块顶部切成四块,充分利用顶芽优势;切到带病薯块时,剔除并销毁,同时将切刀放于75%酒精中消毒,否则会扩大病菌的传播范围;

播种方式:棚内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必须保证足墒,促使马铃薯早出苗、早齐苗;如果墒情不足,粘土地可采用播种前小水洇沟,水渗完后再播种;沙土地采用播前一周左右洇地造墒。播种时地面开沟,将化肥和杀虫剂混好土撒施播种沟中然后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播种,即每隔85~90cm开一条深12~15cm的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内种植两行,将两行培成一个宽肩大垄,播种后种属薯块覆土,沙土地培土12~15cm,粘土地培土8~10cm;

种植密度:棚内种植密度以5000~5500株为宜;为了便于管理,播种行向与大棚的走向一致,大垄内两行之间的距离为10~15cm,株距27~30cm。

扣棚方式:种薯覆土后整平垄面并均匀喷施除草剂“施田卜”100ml/667㎡,然后覆盖地膜,之后在每1个大垄上扣一个小拱棚,小拱棚高1.0~1.2m;每2~5个小拱棚上扣一个中拱棚,中拱棚高1.5~1.8m。

c、棚内温度、通风、光照以及揭膜的管理:

c1、温度管理:出苗前大棚内主要是提高棚内温度,这段时间内大棚内的气温能够达到多高就达到多高;最好白天温度不低于30℃,夜间温度不低于20℃;当90%出苗后,要及时降低棚温进行炼苗,以提高植株抵御低温的能力,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不超过24℃,夜间稳定保持在8℃以上,不低于5℃;

c2、通风管理:出苗前不通风;如果棚内潮湿、早晨棚内有雾,应马上通风,浇水后也要通风;出苗后如果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5℃以上,必须通风;通风一是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以减少病害发生,二是降低棚内温度;生产中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通风,结果棚内温度过高导致植株徒长,同时引发病害特别是‘晚疫病’的产生;二是通风过大,风口附近幼苗受冻害影响植株生长;

c3、光照管理:出苗前不揭开小拱棚和中拱棚棚膜;出苗后白天需将小拱棚和中拱棚棚膜揭开,晚上再覆盖;由于薄膜的覆盖遮光,所以大棚内光照条件明显比露地差,因此应尽量增加棚内光照,还应始终保持薄膜清洁;

c4、揭膜管理:90%出苗时揭掉地膜;棚内夜间最低气温高于8℃时,揭去小拱棚棚膜;棚内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0℃时,揭去中拱棚棚膜;晚霜过后揭去大棚棚膜;

d、培土、水肥及病虫害、灾害天气管理:

d1、培土管理:待株高达10~15cm左右进行第一次培土,厚度5~8cm;现蕾期株高超过40cm进行第二次培土,两次培土后垄高达20~25cm,防止收获时马铃薯青头;

d2、水肥管理:出苗后浇一次齐苗水,结合追施尿素10~15㎏/667㎡,苗期保持土壤湿润;现蕾期植株长到25cm时浇第二水,追施硝酸钾15~20㎏/667㎡;开花期为结薯盛期,根据土壤墒情浇第三次水,以后保持土壤见湿见干,收前7~10天停止浇水;株高50-60cm时叶面喷施烯效唑30g/667㎡;

d3、病虫害管理进行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灾害天气管理进行预防与应对的综合措施;

病害管理:冀中南四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危害最重的病害是早疫病、晚疫病和黑胫病。

(1)早疫病

症状表现: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发展成圆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坏死斑,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

发病特点:发病适宜温度为26~30℃,土壤贫瘠、氮肥不足、中后期遇高温干旱或植株脱肥早衰,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发病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进入结薯期,气温超过25℃药剂预防,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10天,连续预防2次;发病初期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加25%的“吡唑醚菌酯”600~8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600倍液结合高氮叶面肥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2)晚疫病

症状表现: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产生一圈白霉,雨后或清晨尤其明显;空气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

发病特点: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薯,出齐苗后时进行药剂预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发病初期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剂或68.75%的“氟菌.霜霉威”600倍液(银法利)喷洒防治。

(3)黑胫病:

黑胫病是冀中南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

症状表现:幼苗感病,植株矮小、节间缩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萎蔫直至死亡,横切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发病特点:病菌可通过病薯切块扩大传染,田间病菌还可以通过灌溉、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植株;湿度大、温度高病情发展快;带菌率高的重茬地块、多雨或低洼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第一,采用整薯播种,若切块,切刀必须消毒;第二,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彻底销毁;第三,选择从无病区调用种薯,种薯收获后,入窖前适当晾晒,要严格挑选,贮藏温度控制在1~4℃,防止窖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虫害防治:以石家庄市为例,危害最严重的虫害是蚜虫和地下害虫。

(1)地下害虫

如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播种时沟撒辛硫磷颗粒剂4~5kg/667㎡。

(2)蚜虫

4月中旬麦田开始防治蚜虫时,必须为马铃薯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灾害性天气管理

(1)突然降温天气应对:

浇水:根据天气预报,如果夜间有强降温,白天可进行灌水;

熏烟:凌晨在棚内点暗火生烟,借助烟来隔绝霜冻;

霜冻来临之前叶面喷施溶液如白糖液或其他叶面肥等。

(2)霜冻后的管理措施:

轻霜冻:只是部分叶片受冻,喷施叶面肥,连喷2次,然后浇水;

重冻害:植株冻死,应马上施肥浇水,一般施尿素10kg/667㎡、硫酸钾20kg667㎡,浇水。

注意:受到冷害或冻害后早晨不要让棚温急剧上升,也不要通风太大,防止植株迅速失水;可以应适当遮阴,让棚温缓慢上升,同时进行叶片喷水洗霜。

e、收获:当本方法的早熟马铃薯出齐苗60天后,植株下部叶片三分之一发黄时即可根据市场行情安排收获。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收获时轻拿轻放减少破皮,装于透气避光的纸箱中销售或存放,避免见光变绿。

按上述种植方法收获马铃薯,其效益为:每667㎡产量2500㎏左右,产值10000元左右(4月20日左右收获,期间马铃薯售价约4.0元/㎏),扣除生产成本2000元,纯收入8000元左右。

收获马铃薯后,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该地块可安排后续种植:

小白菜:4月25日播种,5月25日收获,产量1750kg左右,产值3500元(期间小白菜售价约2.0元/㎏),扣除成本500元,纯收入约3000元。

黄瓜:6月1日播种,采收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产量7500㎏/667㎡左右,产值10500元/667㎡左右(期间黄瓜售价约1.4元/㎏),扣除生产成本1500元,纯收入9500元左右。

菜豆;7月25日播种在上黄瓜秧下面,8月15日黄瓜拉秧后加强菜豆管理,菜豆追施复合肥20kg/667㎡;9月25日开始采摘菜豆,菜豆产量2500kg/667㎡,产值6500元/667㎡左右(期间菜豆售价约2.6元/㎏),扣除成本1500元/667㎡,纯效益约5000元。

全年产值2.8万元/667㎡,扣除成本5500元,纯效益达2.25万元/667㎡元左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马铃薯四膜覆盖种植方法,成功实现了在冀中南地区于四月下旬对马铃薯的收获,相较于传统收获期,能够显著提前马铃薯的上市季节,补充市场淡季供应,不仅缓解了市场供需,而且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产量与经济价值。进一步地,还可在收获马铃薯后合理安排茬口作物,实现一年四茬作物的收获,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每茬作物产量大,经济效益高,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