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2218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模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白蚁,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兵蚁、工蚁。白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白蚁肚中潜藏有大量鞭毛虫,白蚁的肠道不分泌纤维素脢,无法消化木质纤维素,然而鞭毛虫能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脢,把木质纤维素酵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为白蚁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以帮助其消化系统的形成。

另一方面,鞭毛虫也在白蚁的肠道中获得所需的养料。白蚁与鞭毛虫密切合作,互利共生。由于白蚁属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营巢、穴居的生活,小白球菌与丝菌的大量繁洐,为鞭毛虫提供了食物环境,而白蚁咬噬丝菌、小白球菌生长较繁密木头,同时也吞下鞭毛虫帮助其消化木质纤维。而白蚁排泄与排出恰成为丝菌发育良好的条件。丝菌发育良好近而生成为菌丝体,成为鸡枞菌子实体形成的过程。

如何较好的模拟白蚁鸡枞菌的共生环境,实现白蚁鸡枞菌共生共荣,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为白蚁鸡枞菌提供适宜的共生环境,经济环保,共生共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白蚁巢圃础,白蚁巢圃础上设置有多个巢体,在每一个巢体内设置适宜白蚁食用和扩展的木质材料;控制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下,与白蚁生存扩展关联的物质材料、营养物质以及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鸡枞菌包括黑皮鸡枞菌、灰鸡枞菌以及三塔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三塔菇,是通过控制白蚁群体的生物需求保证鸡枞菌菌丝体转化为子实体,形成三塔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灰鸡枞菌,是在形成的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下,雌蚁在完成交配后,在共生环境中形成蚁团圃,生成灰鸡枞菌。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黑皮鸡枞菌,是利用工蚁活动携带小白球菌,感染在木质材料上,形成发育黑皮鸡枞菌的物质环境,生成黑皮鸡枞菌。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下,与白蚁生存扩展关联的物质材料、营养物质以及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是控制鸡枞菌三塔菇、灰鸡枞菌、黑皮鸡枞菌发育生成需要的温湿度环境以及营养液。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温湿度环境,是通过控制系统对白蚁巢圃础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温湿度监测装置以及调节设备,计算机连接于温湿度监测装置,计算机连接于调节设备,温湿度监测装置为温湿度传感器,调节设备包括洒水装置和空调设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时,还对白蚁进行监控,在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中设置监控设施,监控设施包括监测孔,监测孔内设置有摄像头;

巢圃础相对开设有观察孔,监测孔与全部观察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使得摄像头通过观察孔能够监测到巢圃础的内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时,根据小白球菌、焰滴虫、鞭毛虫的生成发育状况、白蚁群体扩展生成状况,以及菌丝体生成后转化为子实体的个体形状,对子实体形成为三塔菇前的营养滴放进行配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巢圃础由粉煤灰与黄粘土压制形成,粉煤灰的主要成分包括:sio2、al2o3、feo、fe2o3、cao以及tio2。

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白蚁巢圃础,白蚁巢圃础上设置有多个巢体,在每一个巢体内设置适宜白蚁食用和扩展的玉米根茎;控制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下,与白蚁生存扩展关联的物质材料、营养物质以及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是通过在白蚁巢圃础上设置白蚁群巢圃,并在每一个巢体内设置适宜白蚁食用和扩展的木质材料与生活物质,控制白蚁巢圃础内的湿度和温度恒定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进而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形成为鸡枞菌生成发育的最佳环境。该方法建立了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从而充分利用了白蚁的生物特性,连续不断地获得了发育的具足和圆满的鸡枞菌实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中的白蚁巢圃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中的步骤s2中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中步骤s3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鸡枞菌白蚁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白蚁巢圃础,白蚁巢圃础上设置有多个巢体,在每一个巢体内设置适宜白蚁食用和扩展的木质材料。

白蚁的肠道不分泌纤维素脢,无法消化木质纤维素,然而鞭毛虫能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脢,把木质纤维素酵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为白蚁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另一方面,鞭毛虫也在白蚁的肠道中获得所需的养料。白蚁与鞭毛虫密切合作,互利共生。白蚁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眼睛已经退化,所以它都怕光(有翅成虫除外),不敢暴露在地表上活动,多喜欢在地下土中、木头里和夹墙内活动、筑巢、生育繁殖。由于白蚁属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营巢、穴居的生活。

根据上述生物特性,白蚁巢圃础的材料选用:粉煤灰。具体地,选用火电厂粉煤灰。其主要组成包括:sio2(二氧化硅)、al2o3(氧化铝)、feo(氧化亚铁)、fe2o3(三氧化二铁)、cao(氧化钙)、tio2(二氧化钛)等。将上述的粉煤灰混合黄粘土制成白蚁巢圃础。

应理解,上述的白蚁巢圃础的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应的形状。上述的白蚁巢圃础上设置的白蚁巢体的数量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白蚁巢圃础上设置有多个巢体,优选地,将每一个巢体的形状设置为圆筒形。

进一步地,在巢体的下方设置空洞,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对白蚁巢圃础内的情况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在每一个巢体内密集设置木质材料。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木质材料选用废弃坑道的坑木。选择废弃坑道的坑木,不仅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适宜白蚁繁衍生存。具体地,废弃坑道的坑木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下,萌生出较多的丝菌,小白球菌以及鞭毛虫。废弃坑道的坑木的这种特点能够催生小白球菌与丝菌的大量繁洐,为鞭毛虫提供了食物环境。而白蚁咬噬丝菌、小白球菌生长较繁密木头,同时也吞下鞭毛虫帮助其消化木质纤维。而白蚁排泄与排出恰成为丝菌发育良好的营养物质。

进一步地,进一步地,将上述的木质材料按照前述设置的白蚁巢圃础上的巢体的大小挷扎,粘结成高、宽、长均恰当的填充形状,也有较大的原生蚁后的白蚁群巢圃放置大型的成块木头放于白蚁巢圃础内。

s2、控制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下,与白蚁生存扩展关联的物质材料、营养物质以及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

控制白蚁巢圃础内的湿度和温度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是通过控制系统对白蚁巢圃础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温湿度监测装置以及调节设备。其中,计算机连接于温湿度监测装置,计算机连接于所述调节设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温湿度监测装置为温湿度传感器,调节设备包括洒水装置和空调设备。

进一步地,计算机内预先设置了相关的用于监测温度、湿度的软件系统。

使用时,打开上述的软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整个白蚁巢圃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的相关信息反馈至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与标准白蚁生长阶段的温湿度要求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做出判断。当软件判断整个白蚁巢圃内的温湿度适宜时,整个白蚁巢圃保持正常运行;当软件判断整个白蚁巢圃内的温湿度不适宜时,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做发出命令,命令洒水装置和空调设备开始运作,直至将整个白蚁巢圃内得温湿度调节至适宜白蚁生长发育的范围内,计算机发出停止命令,则洒水装置和空调设备停止运行,整个白蚁巢圃继续运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白蚁的生长发育的整个阶段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实现了人工控制白蚁的生长,进而为后续获得较优的鸡枞菌实体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应理解,上述实现对整个白蚁巢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的软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领域可以实现的软件系统。

s3、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

s3.1、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包括黑皮鸡枞菌、灰鸡枞菌以及三塔菇。

利用所述白蚁生物特性,促成鸡枞菌三塔菇,灰鸡枞菌、黑皮鸡枞菌的有效发育生成。由于共生环境模拟的高度逼真化全面并完整化的形成,保证了白蚁生物特性扩展的白蚁群体的高效生长,形成为对鸡枞菌菌丝体转化子实体的白蚁群体的生物需求保证,必然促进了鸡枞菌三塔菇的高效生成发育、在形成为全面屏蔽的模拟环境下雌蚁在完成交配后可以随意的在这个环境中快速形成蚁团圃,在温湿度条件的直接保证下,使之能够高效生成灰鸡枞菌,利用工蚁活动携带小白球菌,感染有效发育黑皮鸡枞菌的物质环境,在温湿度都恰当的条件下高效生成黑皮鸡枞菌。

具体地,当雌蚁与雄蚁在翅化飞翔交配后,而大部分雌蚁在激素水平不够,不具备形成蚁后的特征。此时,雌蚁急于形成自己的蚁圃团,大部分工蚁为采备蚁巢圃内需要的物质与蚁后需用的物资出巢活动,蚁体携带一些小白球菌与菌丝,感染在遍佈于巢体上的木质材料上。木质材料作为灰鸡枞菌生长的原料,促进灰鸡枞菌发育。

s3.2、对白蚁进行监控,防止白蚁逃逸;

进一步地,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时,还对白蚁进行监控,在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中设置监控设施,监控设施包括监测孔,监测孔内设置有摄像头。巢圃础相对开设有观察孔,监测孔与观察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使得摄像头通过观察孔能够监测到巢圃础的内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白蚁的逃逸。

s3.3、子实体形成为三塔菇前的营养滴放进行配制;

控制白蚁鸡枞菌模拟环境下的白蚁生存扩展所关联的物质材料与营养物质,保障白蚁生存环境的模拟环境的完善,保障白蚁生物特性下高速扩展与发育使之能够高效发育鸡枞菌菌丝体并转化鸡枞菌子实体。在白蚁生长环境完善的条件下,自然形成更多的雌蚁在屏蔽的环境下高效发育白蚁小团圃,同时使白蚁外出携带之白球菌能够在温湿度的适于的条件想发育黑皮鸡枞菌。故在鸡枞菌白蚁共生环境模拟下,控制在屏蔽环境下地面发育鸡枞菌三塔菇、灰鸡枞菌、黑皮鸡枞菌必须的温湿度环境并辅以发育生成的营养液体滴放是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模拟下形成为对鸡枞菌三塔菇、灰鸡枞菌、黑皮鸡枞菌生成的保证。

进一步地,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培育鸡枞菌时,还对小白球菌体阶段、生成菌丝体阶段以及转入子实体阶段所需的营养、温湿度以及酸碱度进行控制。具体地,对鸡枞菌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是根据监控到的鸡枞菌的生长情况,对鸡枞菌滴加营养液。进一步地,对鸡枞菌滴加营养液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从而更有利用鸡枞菌子实体发育形成的具足和圆满。

进一步地,观测小白球菌生成状况,焰滴虫、鞭毛虫的生成发育状况,观察白蚁群体扩展生成状况,在对这些状况的全面掌握下,监察菌丝体生成后转化为子实体的个体形状,使在子实体形成为三塔菇前的营养滴放的配制。

具体地,三塔菇子实体发育的温湿度是±32~28度间,三塔菇周边湿度为90~88度间。黑皮鸡枞菌的发育温度与湿度则是随机而不是过分专门化,但发育时的营养液湿度与三塔菇一样。灰鸡枞菌的营养液的滴放仅需要保证发育营养的需要,对于温湿度没有特定要求。

s3.4、对成熟后的所述鸡枞菌采撷。

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循环利用,形成了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鸡枞菌白蚁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其步骤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鸡枞菌白蚁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均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鸡枞菌白蚁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选用玉米根茎作为白蚁食用和扩展场所的基材。

通过将整个白蚁巢体内密集地布置满玉米根茎,为后续促进鸡枞菌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生长场所。

进一步地,玉米根茎选择粗壮硕大的玉米根茎,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鸡枞菌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基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的模拟方法,是通过在白蚁巢圃础上设置白蚁群巢圃,并在每一个巢体内设置适宜白蚁食用和扩展的木质材料与生活物质,控制白蚁巢圃础内的湿度和温度恒定在适宜白蚁生长的范围内,进而利用白蚁生物特性,形成为鸡枞菌生成发育的最佳环境。该方法建立了白蚁鸡枞菌共生环境,从而充分利用了白蚁的生物特性,连续不断地获得了发育的具足和圆满的鸡枞菌实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