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221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为此,特别需要研发出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料配制,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包括:棉籽壳,麸皮,石膏或者碳酸钙,玉米粉,玉米芯,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蔗糖,木屑,麸皮或者米糠,石膏或者碳酸钙,黄豆面、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蔗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70%,ph=6;

(2)装袋: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

(3)高温灭菌: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灭菌前,将袋直立排放在灭菌锅内,袋与袋之间间隔0.6-1.5cm,以利于蒸汽在袋周围回旋,提高灭菌效果,搬运和堆放要轻拿轻放,点火前,要将灭菌锅封严,升温后,温度要相对稳定,在100摄氏度条件下,保持10h左右,灭菌完毕后,降温排气不要过急;

(4)冷却接种:冷却是指冷却至常温或者15摄氏度左右,低温下接种,栽培袋不必冷却至常温,只要机制内温度降到25摄氏度左右时,即可接种,采用无菌室和无菌箱接种,首先将无菌箱清理干净,用消毒液擦洗箱面,然后要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将栽培袋放进箱内,同时放入接种工具,消毒结束后,即可接种;

(5)菌丝培养:接种后的室温要控制在18至24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0%,接种后2-3d,菌丝开始萌发,7-8d后,吃料蔓延,40-50d,菌丝就能长满袋,每隔10d,将栽培袋上下对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发菌期间,要及时检出染菌袋;

(6)降温催菇:菌丝培养成熟,要及时转入产菇阶段的前期管理,降低温度,增加供氧,提高湿度,有光培养;降温催菇,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湿润,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80-90%;

(7)低温育菇:当菇蕾数量达到所需要求时,应使产菇的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充分利用夜间降温,促使菇房温度下降,使栽培袋的环境温度处于4-6摄氏度,并采用遮光或者弱光管理,相对湿度要达到85%。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的具体步骤包括:每立方米用甲醛8-10ml,高锰酸钾4-5g,将高锰酸钾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甲醛产生气体,熏蒸30-6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接种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接种时,原种和袋口不能远离酒精灯,但也不能离得太近,应控制在8-15cm,接种量需要布满袋子量面。

优选地,步骤(5)与步骤(6)之间还包括步骤(51),去皮搔菌,用消毒过的刀片或刀子将袋的一头割开,再将老化衰退或者干缩死亡的老化菌丝除去扒掉,露出营养壁垒较为丰富的洁白菌丝,使其接触新鲜空气,能早现菇。

优选地,步骤(7)之后还包括步骤(71):适时套袋,套袋需要幼菇的菌株高2cm进行,套袋方法是倒套扎口,套袋之后基本无需管理。

优选地,所述袋子规格为长35cm,宽18cm。

优选地,所述步骤(71)之后还包括步骤(72):采收,采收金针菇时,一手握住菌袋,一手握住菇丛轻轻拔下,再用小刀切除粘有培养基的黑褐色根部。

优选地,步骤(71)与(72)之间还包括步骤(711):需要采收前三天,将相对湿度降至80-8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蔗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70%,ph=6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拌料要在夜间进行,拌好的料经过一个晚上的充分吸收之后,次日上午,再将料搅拌均匀,至少堆闷1-2h,让料吸足水分后,再进行装袋处理。

优选地,步骤(1)中的培养料配方包括:按照质量比为,木屑73%,麸皮或者米糠25%,蔗糖1%,石膏或者碳酸钙1%,料水比为1:1.4-1.6。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栽培出菇效率和产量,使得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料配制,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包括:棉籽壳,麸皮,石膏或者碳酸钙,玉米粉,玉米芯,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蔗糖,木屑,麸皮或者米糠,石膏或者碳酸钙,黄豆面、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蔗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70%,ph=6;

(2)装袋: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

(3)高温灭菌: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灭菌前,将袋直立排放在灭菌锅内,袋与袋之间间隔0.6-1.5cm,以利于蒸汽在袋周围回旋,提高灭菌效果,搬运和堆放要轻拿轻放,点火前,要将灭菌锅封严,升温后,温度要相对稳定,在100摄氏度条件下,保持10h左右,灭菌完毕后,降温排气不要过急;

(4)冷却接种:冷却是指冷却至常温或者15摄氏度左右,低温下接种,栽培袋不必冷却至常温,只要机制内温度降到25摄氏度左右时,即可接种,采用无菌室和无菌箱接种,首先将无菌箱清理干净,用消毒液擦洗箱面,然后要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将栽培袋放进箱内,同时放入接种工具,消毒结束后,即可接种;

(5)菌丝培养:接种后的室温要控制在18至24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0%,接种后2-3d,菌丝开始萌发,7-8d后,吃料蔓延,40-50d,菌丝就能长满袋,每隔10d,将栽培袋上下对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发菌期间,要及时检出染菌袋;

(6)降温催菇:菌丝培养成熟,要及时转入产菇阶段的前期管理,降低温度,增加供氧,提高湿度,有光培养;降温催菇,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湿润,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80-90%;

(7)低温育菇:当菇蕾数量达到所需要求时,应使产菇的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充分利用夜间降温,促使菇房温度下降,使栽培袋的环境温度处于4-6摄氏度,并采用遮光或者弱光管理,相对湿度要达到85%。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的具体步骤包括:每立方米用甲醛8-10ml,高锰酸钾4-5g,将高锰酸钾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甲醛产生气体,熏蒸30-6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接种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接种时,原种和袋口不能远离酒精灯,但也不能离得太近,应控制在8-15cm,接种量需要布满袋子量面。

优选地,步骤(5)与步骤(6)之间还包括步骤(51),去皮搔菌,用消毒过的刀片或刀子将袋的一头割开,再将老化衰退或者干缩死亡的老化菌丝除去扒掉,露出营养壁垒较为丰富的洁白菌丝,使其接触新鲜空气,能早现菇。

优选地,步骤(7)之后还包括步骤(71):适时套袋,套袋需要幼菇的菌株高2cm进行,套袋方法是倒套扎口,套袋之后基本无需管理。

优选地,所述袋子规格为长35cm,宽18cm。

优选地,所述步骤(71)之后还包括步骤(72):采收,采收金针菇时,一手握住菌袋,一手握住菇丛轻轻拔下,再用小刀切除粘有培养基的黑褐色根部。

优选地,步骤(71)与(72)之间还包括步骤(711):需要采收前三天,将相对湿度降至80-8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蔗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70%,ph=6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拌料要在夜间进行,拌好的料经过一个晚上的充分吸收之后,次日上午,再将料搅拌均匀,至少堆闷1-2h,让料吸足水分后,再进行装袋处理。

优选地,步骤(1)中的培养料配方包括:按照质量比为,木屑73%,麸皮或者米糠25%,蔗糖1%,石膏或者碳酸钙1%,料水比为1:1.4-1.6。

此外,棉籽壳培养料配方还包括: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或者碳酸钙1%,料水比为1:1.4-1.5。

配方二,棉籽壳96%,玉米粉3%,蔗糖1%,料水比为1:1.4-1.6。

配方三,木屑培养料配方,木屑73%,麸皮或者米糠25%,蔗糖1%,石膏或者碳酸钙1%,料水比为1:1.4-1.6。

培养料的配制:

配料应当放在干净的木板上操作,不能在水泥地上操作,以免使泥沙混入其中。机械拌料时,将主料、辅料和水一次投入拌料机内,开机搅拌3-5分钟即可卸料。人工拌料时,现将主料堆好,再将木康、麸皮和石膏粉纷纷撒下,反复拌和,然后将事先拌好的糖、磷酸二氢钾、水等辅料依次拌入混合料内,反复翻拌,使料水混合均匀,为了减少杂菌污染,拌料时可加入0.05%的多菌灵。配料总的要求,要做到,料足、水宜、ph自然,拌匀、湿透、不过日。控制含水量为65%-70%,ph在6左右,拌料要在夜间进行,拌好的料经过一个晚上的充分吸收之后,次日上午,再将料搅拌均匀,至少堆闷1-2h,让料吸足水分后,再进行装袋处理。

装袋步骤中,需要补充的是,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装袋机装袋时,将张口的薄膜筒套在装袋机的搅拌套上,一手轻抓套筒的出口处,一手托住塑料袋末端,让料自然均匀的进入袋内,装料20cm左右后,从搅拌套上取下,用机械装不满时,再人工装满,并进行压实处理,用塑料绳子扎好袋口。一般每袋能装干料约400g左右,装料时必须做到以下要求,第一,要快装,从加水拌料到装袋结束必须在8h内完成,防止时间过长后,培养料发酵变酸,要轻装轻压,用力均匀,既防止塑料袋破损,又要使得塑料袋紧贴薄膜,用存有空隙,袋壁四周会出菇,降低产量。第三,扎牢袋口,以防灭菌时薄膜内气体膨胀,而使得袋口散开;第四,装料适当,装料过多,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进一步地,高温灭菌

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灭菌前,将袋直立排放在灭菌锅内,袋与袋之间间隔0.6-1.5cm,以利于蒸汽在袋周围回旋,提高灭菌效果,搬运和堆放要轻拿轻放,点火前,要将灭菌锅封严,升温后,温度要相对稳定,在100摄氏度条件下,保持10h左右,灭菌完毕后,降温排气不要过急,最好自然降压,冷却,以防塑料袋向外膨胀,甚至爆破。

进一步地,冷却接种

冷却是指冷却至常温或者15摄氏度左右,低温下接种,栽培袋不必冷却至常温,只要机制内温度降到25摄氏度左右时,即可接种,这样可以用机制内的余热,加快菌丝定值的速度。采用无菌室和无菌箱接种,首先将无菌箱清理干净,用消毒液擦洗箱面,然后要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甲醛8-10ml,高锰酸钾4-5g,将高锰酸钾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甲醛产生气体,熏蒸30-60min),将栽培袋放进箱内,同时放入接种工具。消毒结束后,即可接种,接种员先将双手洗净,再用酒精擦手。

接种时,原种和袋口不能远离酒精灯,但也不能离得太近,以免烧到袋子(应控制在8-15cm的距离),接种量以布满袋子量面为宜,如此,发菌点多。

进一步地,菌丝培养

菌丝培养又称培菌、养菌或发菌,发菌的最适合温度为25摄氏度,接种后的室温要控制在18至24摄氏度即可,环境温度偏高时,氮的排放密度要稀,还要做到避光、通风、降温,防止温度过高而灼伤菌丝,空气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培养室要保持弱光和黑暗环境。接种后2-3d,菌丝开始萌发,7-8d后,吃料蔓延,一般40-50d,菌丝就能长满袋。每隔10d左右,将栽培袋上下对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发菌期间,要及时检出染菌袋,根据其污染程度不同,另行放置。

进一步地,去皮搔菌

用消毒过的刀片或刀子将袋的一头割开,再将老化衰退,干缩死亡的老化菌丝除去扒掉,露出营养壁垒较为丰富的洁白菌丝,使其接触新鲜空气,能早现菇。

进一步地,降温催菇

菌丝培养成熟,或者去皮搔菌后的栽培袋,要及时转入产菇阶段的前期管理,降低温度,增加供氧,提高湿度,有光培养;降温催菇,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湿润,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80-90%左右。

低温育菇

当菇蕾数量达到所需要求时,应使产菇的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充分利用夜间降温,促使菇房温度下降,尽量使栽培袋的环境温度处于4-6摄氏度,并采用遮光或者弱光管理,防止菇体较早着色,菇体环境供氧要好,相对湿度要达到85%左右;低温能使菇柄坚挺,菇丛高度相对一致,菇体色淡。

适时套袋

套袋需要幼菇的菌株高2cm左右进行,袋子规格为长35cm,宽18cm,套袋方法是倒套扎口,套袋之后基本无需管理,套袋后,由于菇体本身的呼吸作用,使袋内缺少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菌盖的生长,菌柄快速生长。

恒温长菇

长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6-10摄氏度,以8摄氏度为宜,袋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之间,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不利于菇体生长,容易形成菌柄纤细,无菌盖的针头菇,非常影响金针菇的产品和质量。

采收

当菇发育达到商品标准时,就可以采收。采收金针菇时,一手握住菌袋,一手握住菇丛轻轻拔下,再用小刀切除粘有培养基的黑褐色根部。为了保证采收质量,需要采收前三天,将相对湿度降至80-85%,从而使菇体表面干燥,采收的金针菇不能喷水或者进水,如此,会影响商品质量,也不利于保鲜加工。

转潮与清料

金针菇每栽培一次,可收菇3-4潮,产菇集中在前两潮,由于出菇期间大量消耗水分,使得培养基的含水量远远低于原来的60%,因此,水分成了影响后潮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产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搔菌,转潮期间进行搔菌还有减少病虫危害的作用,第二,补湿,补湿应当在搔菌后3d左右进行,此时袋内菌丝已恢复,补湿办法是,连续2-3d向袋内喷水;第三,当采收2-3潮后,调换出菇面,提高出菇效率和产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栽培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栽培出菇效率和产量,使得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