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288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杀虫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乙酰虫腈是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类化合物,为氟虫腈的结构改造物,其杀虫、杀螨活性与氟虫腈相仿。乙酰虫腈是一个广谱性杀虫剂,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gaba)控制的氯化物代谢,从而达到杀死昆虫的效果。防治对象包括鳞翅目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如烟蚜夜蛾等;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如棉铃象甲;半翅目和同翅目,如木虱,粉虱,蚜虫等。适用作物葡萄园、观赏植物、人造林、树木、谷物、棉花、蔬菜、甜菜、大豆、油菜、玉米、高粱、核果、柑橘类果园等。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用杀虫剂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杀虫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剂量大易产生抗药性,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最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活性高效、持续期长、速效性高、低毒、环保的杀虫组合物,具体提供一种含有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使用成本低的杀虫组合物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具体提供一种含有乙酰虫腈与嘧虫胺的杀虫组合物,两种活性成分组合后产生增效作用,在提高防效的同时还能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吡虫啉与乙酰虫腈。有效成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重量比为50:1~1:50。有效成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在所述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上述有效成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除了有效成分外,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包括载体和助剂。所述载体选自水、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是非离子或阴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类型复合使用。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和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微乳剂和水分散粒剂。一种所述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有害虫类的应用,所述有害虫类为有害抗性虫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杀虫范围广;2.持效期长;3.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对环境安全;4.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杀虫剂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重量比为50:1~1:5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复配杀虫组合物的良好的杀虫效果和增效效果,可优选的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重量比为:50:1,10:1,5:1,1:1,1:3,1:4,1:5,1:10,1:50。但可以理解的是,随着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浓度的选择不同,上述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在上述重量比范围内选择任意的数值比例。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是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配以适当的助剂制成多种剂型的杀虫剂,所述有效成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在所述复合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含吡虫啉与乙酰虫腈的杀虫组合物,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实施例1:30%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按比例,将有效成分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进行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挤压造粒机。组合物配比:吡虫啉6%;乙酰虫腈24%;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填料白炭黑24%,填料高岭土余量。实施例2:24%悬浮剂制备方法:按比例,将有效成分乙酰虫腈和吡虫啉与其他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水等混合,经剪切后加入卧式砂磨机进行2~3小时砂磨,之后加入消泡剂继续剪切,制得悬浮剂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剪切机、卧式砂磨机。组合物配比:吡虫啉6%;乙酰虫腈18%;润湿分散剂羧酸盐+磺酸盐8%;增稠剂1%;防冻剂4%;防腐剂0.2%;消泡剂0.2%;水余量。实施例3:51%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组合物配比:吡虫啉1%;乙酰虫腈5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填料白炭黑24%,填料高岭土余量。实施例4:51%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组合物配比:吡虫啉50%;乙酰虫腈1%;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填料白炭黑24%,填料高岭土余量。实施例5:11%悬浮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组合物配比:吡虫啉1%;乙酰虫腈10%;润湿分散剂羧酸盐+磺酸盐8%;增稠剂1%;防冻剂4%;防腐剂0.2%;消泡剂0.2%;水余量。实施例6:11%悬浮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组合物配比:吡虫啉10%;乙酰虫腈1%;润湿分散剂羧酸盐+磺酸盐8%;增稠剂1%;防冻剂4%;防腐剂0.2%;消泡剂0.2%;水余量。室内毒力测定本发明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药剂采用95%乙酰虫腈原药和98%吡虫啉原药;试虫为从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经室内饲养繁殖孵化的第一代成虫。试验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参考《ny/t1154.12-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2部分:叶螨玻片浸渍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各单剂和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的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温室白粉虱死亡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选择室内饲养、生理形态一致的白粉虱。将双面胶剪成2cm长,贴于载玻片的一端,然后选取健康白粉虱,将其背部粘于双面胶上(注意不要粘着足、触须和口器),每片30头,放于垫有湿海绵容器中,盖上盖子,置于(25±1)℃条件下。2h后镜检,剔除死亡和受伤个体,补足30头。将玻片浸于药液中轻轻振荡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置于垫有湿海绵的白瓷盘中,使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覆盖。每处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将盛有处理试虫的容器置于温度(25±1)℃、光周期为l∶d=(16∶8)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试验环境条件。处理48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试验要求和药剂特点,可以缩短或延长检查时间。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来评价各药剂的杀虫活性。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表1吡虫啉和乙酰虫腈对温室白粉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药品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吡虫啉15.4548.30——乙酰虫腈10.2772.64——吡虫啉∶乙酰虫腈(1∶50)8.5646.1736.80125.46吡虫啉∶乙酰虫腈(1∶10)6.2412.127.75156.39吡虫啉∶乙酰虫腈(1∶5)5.367.354.12178.40吡虫啉∶乙酰虫腈(1∶1)4.502.911.21240.50吡虫啉∶乙酰虫腈(5∶1)5.685.823.14185.35吡虫啉∶乙酰虫腈(10∶1)6.839.155.56164.57吡虫啉∶乙酰虫腈(50∶1)8.8733.6224.88135.13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物对温室白粉虱具有很高的活性,尤其吡虫啉和乙酰虫腈在质量份数比为10:1~1:10范围内,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共毒系数(ctc)均在120以上,可见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有效防治效果,下面使用上述实施例药剂与30%乙酰虫腈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温室白粉虱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本田间药效试验设实施药剂、对比药剂、清水等共5个处理,选取栽种黄瓜的温室,各试验小区面积为15m2,周围设保护株,每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使用人工喷雾的方法对温室黄瓜进行施药,施药前1天调查1次,施药后3天、7天及14天各调查1次,共4次。调查方法:每次调查每小区内标定的10株作物,在不惊动虫子的情况下,叶片背面必须仔细检查,记录活虫数,一般在早晨成虫不大活动时检查叶子。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校正防效(%)=[(处理区防效-对照区防效)/(100-对照区防效)]×100表2不同处理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从表2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实施药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比药剂;施药14天后,实施药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仍然在90%以上,有的高达98%。这表明吡虫啉与乙酰虫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持效时间明显长于单一药剂。实验表明,该复配组合物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另外,试验期间田间观察,实施例药剂各处理药液对作物生长无影响,对周围有益生物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由此可见,吡虫啉与乙酰虫腈是一个理想复配杀虫产品。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