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3534发布日期:2019-03-05 19:25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广泛用于玉米种子包衣,防治丝黑穗等病害。戊唑醇包衣处理在逆境条件,如低温、涝害、低温涝害条件下会出现出苗率低、出苗不齐等现象。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在逆境胁迫条件(如低温、涝害、干旱等)下有可能产生药害,导致种子出苗率降低、使幼苗拱不出土,幼叶扭曲卷心,严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例如东北地区,春天播种经常会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包衣的玉米种子发芽生长极为不利,原因在于种衣剂中的一些药剂成分在低温下(15℃/0℃),经常会对玉米幼苗产生药害,导致玉米出苗难,甚至产生畸形苗。一般发生率在10%~30%左右,严重地块在50%以上。戊唑醇种子包衣后遇到低温产生药害后,目前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发生药害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喷施一些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果补救及时,可以对能够出苗的作物有一些挽救作用,但是对不能出苗、甚至直接粉籽的状况作用甚微。另一类解决方法是在种衣剂中添加一些肥料(菌肥、微量元素肥等)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预防药害的发生,此类方法虽有先见之处,但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化学属性,为方案的不安全性提供了新的风险。例如植物种子本身是营养平衡的,因此,作物幼苗期不缺任何营养。在种衣剂中混入人工生产的微量元素也有可能是一个错误,或可造成植物营养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微量元素中毒。再如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人类认识的误区。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植物没有亲和性,赤霉素、芸苔素、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复硝酚钠等及其混配制剂,在严格使用条件下,如使用时期、用量、浓度、环境等表现为在某个阶段直观上是有效的,多次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第一大公害。第三类方法是适时推迟播种期,在我国北方,大多玉米种植区域都是一季或者与小麦的轮作区域,不是受到早春低温的影响就是受到收获期霜冻的危害,适时的延迟播期,虽在温度的稳定性上可以更好的减少种衣剂药害的发生程度,但是这与作物对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存在矛盾,一旦把握不准确,就造成因生育期缩短而减产的情况。于是,更为安全、高效的种衣剂低温药害缓解研究开发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从植物种子中提炼出来的活性物质,对作物安全且具有更高的亲和性,与种衣剂复配后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能够发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发芽率、增强芽势、苗齐苗壮的作用功效。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缓解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种衣剂抑制种子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方法及用途。在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前,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如下:术语“药种比”是指:种子处理时所用药量与用种量的比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包含以下有效成分:赤霉酸、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所述赤霉酸、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三种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总含量为0.1~0.5%,优选为0.1~0.2%,最优选为0.136%。优选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赤霉酸:50~300份,优选为60~260份,更优选为100~150份,最优选为135份;吲哚乙酸:0.1~2份,优选为0.15~1.2份,更优选为0.3~0.8份,最优选为0.52份;和芸苔素内酯:0.005~0.1份,优选为0.01~0.08份,更优选为0.02~0.05份,最优选为0.031份。更优选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还包括填充剂;优选地,所述填充剂为葡萄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缓解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种衣剂抑制种子萌发的方法,在对种子的包衣过程中加入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衣剂,并用水稀释为混配药剂;(2)按照药种比称取相应重量的种子;(3)将步骤(1)中的混配药剂与步骤(2)中的种子放入种子包衣机内,搅拌和/或振摇使药剂与种子充分混匀。优选地,所述种衣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戊唑醇、噻虫嗪、吡虫啉、苯醚甲环唑、辛硫磷、咯菌腈、咪鲜·吡虫啉、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甲基硫菌灵、毒死蜱;优选地,所述种衣剂为以下一种或多种: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60%吡虫啉、3%苯醚甲环唑、40%辛硫磷、2.5%咯菌腈、1.3%咪鲜·吡虫啉、72%农用硫酸链霉素、70%甲基硫菌灵、30%毒死蜱;最优选地,所述种衣剂为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更优选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子的加入量为药种比0.02~0.5g/kg,优选为0.05~0.3g/kg,最优选为0.2g/kg。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制备种子处理剂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种子处理剂用于缓解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种衣剂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应用,所述种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蔬菜、小麦、大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籽用葫芦、西甜(打)瓜、葵花、马铃薯、红薯、山药;优选地,所述种子选自小麦、玉米、水稻、花生、马铃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种衣剂包衣种子后遇到环境胁迫产生药害的方法,通过将植物生长调节剂(赤·吲乙·芸薹)与种衣剂复配包衣,可以起到缓解药害的作用。本发明中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含有赤霉酸、吲哚乙酸和芸苔素内酯多种活性成分的植物源产品。在播种前,通过一定的药种比例与种衣剂复配,通过包衣的方式对作物种子进行处理,在低温、涝害和低温涝害、种衣剂超量使用等胁迫条件下造成药害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种子包衣是采取机械或手工方法,按一定比例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多种成分的种衣剂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表1不同作物种子包衣药种比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包衣处理在逆境条件,如低温、涝害、低温涝害条件下会出现出苗率低、出苗不齐等现象,而种子包衣时添加0.2g/kg种子剂量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逆境胁迫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及长出幼苗的伤害,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与未加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相比较,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使得长出的幼苗更加整齐,且能够提高玉米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渗透率,这些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了在逆境胁迫条件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涉及的种衣剂药害缓解方法,能够安全、高效的缓解种衣剂在逆境条件下对种子造成的危害,使用方法简便、且添加的植物生长调剂安全,对作物种子不存在二次药害的潜在影响。具体表现在:种子包衣时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吲乙·芸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逆境胁迫对戊唑醇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及长出幼苗的伤害,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该技术使得长出的幼苗更加整齐,且能够提高玉米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渗透率,这些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了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此项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缓解药害的发生。2、本发明可以应用到需要种衣剂种子处理的作物(大田、蔬菜等)上,通过种子处理的方法安全、高效的解决作物难防治的病虫害,降低了后期防控的难度,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减少了后期农药、人工的附加投入,可谓一劳多益,此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属植物源产品,更环保,对植物的亲和性高即效果更稳定和突出。3、安全性高,大大缓解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药害危险。4、在种衣剂杀菌或者防虫的基础上,增加了出苗率高、苗齐苗壮、增加抗逆性的功能。5、这是一种更积极主动的解决方案,将药害预防作为突破点,减少被动救治带来的损失。6、填补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衣剂专利技术空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低温胁迫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图2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低温胁迫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种子长出玉米幼苗根长、株高及鲜重的影响。图3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低温胁迫后,各处理长出玉米幼苗株高变异系数。图4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单位株高鲜重的影响。图5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6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图7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图8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幼苗细胞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图9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2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发芽势的影响.图10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2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图11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3低温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图12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3低温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13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3低温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图14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3低温涝害处理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图15示出了2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比卡奇(30%噻虫嗪)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图16示出了1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比卡奇(30%噻虫嗪)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图17示出了2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比卡奇(30%噻虫嗪)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图18示出了1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比卡奇(30%噻虫嗪)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图19示出了2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30%噻虫嗪)复配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图20示出了15℃下比卡奇(30%噻虫嗪)单剂及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30%噻虫嗪)复配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本部分对本发明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上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如下:试剂:玉米(郑单958),购自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品种:济麦22号,购自河南泉星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水稻品种:黄华占,购自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花生品种:花育22号,购自青岛新龙种苗有限公司;马铃薯种薯品种为中心801,自繁;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购自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30%噻虫嗪(比卡奇),购自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40%辛硫磷,购自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5%咯菌腈(适乐时),购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60%吡虫啉,购自加拿大龙灯集团;3%苯醚甲环唑,购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3%咪鲜·吡虫啉购自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30%毒死蜱微胶囊剂,购自山东乐邦化学品有限公司;72%农用硫酸链霉素,购自四川成都普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购自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乙醇,丙酮,购自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石英砂购自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碳酸钙粉购自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凡士林,购自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牛血清白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购自南京奥多福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美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721g,购自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lp1002b(感量0.01g),购自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购自美国li-cor生命科学公司、型号li-8100;电导仪型号dds-307,购自上海雷磁·创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实施例1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缓解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种衣剂抑制种子萌发。采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表2用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用水稀释至一定的体积;按照药种比称取相应重量的种子,取稀释好的混配药剂,放入种子包衣机或者其他容器内,搅拌/振摇2-3min使药剂与种子充分混匀。同时用清水进行对照(记为ck),将包衣好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15/6℃(白天/晚上),培养3天,之后转入正常培养条件(25/20℃),培养至7天,取幼苗进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2低温胁迫后,不同处理玉米种子出苗率出苗率(%)=全部出苗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研究设定的低温胁迫条件下,戊唑醇包衣处理的出苗率均相对较低,出苗率仅为66.7%-77.8%。加入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明显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其中无药剂空白处理的出苗率从75.6%上升到88.9%,而戊唑醇处理的出苗率则上升到82.2-86.7%。从图1可以看出,在本研究设定的低温胁迫条件下,戊唑醇包衣处理的发芽率均相对较低,出苗不整齐。加入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明显提高玉米的出苗率,且出苗整齐。表3低温胁迫后,各处理长出玉米幼苗根长、株高及鲜重序号株高/cm地上部鲜重/g根长/cm117.6±3.2a0.77±0.07ab16.5±0.6b216.2±3.2ab0.77±0.13ab16.7±0.8a314.8±4.7bc0.72±0.14b16.2±0.9ab414.8±3.1bc0.76±0.16ab17.1±0.3a516.4±2.4a0.76±0.006a17.5±1a618.6±2.2b0.91±0.01ab16.6±0.1a715.1±2.4ac0.74±0.03ab16.4±0.4a814.0±2.6c0.77±0.02b16.4±1a如图2所示,低温胁迫处理不但能降低玉米种子出苗率,还能影响长出幼苗长势均匀性。从表3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后,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种子长出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根长的平均值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这种差异不显著是由于同一处理内部个体样本差异相对较大造成的。对于幼苗株高,其变异系数见图3,如图3所示,添加戊唑醇后其株高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未添加处理,其中以0.24ga.i./kg种子剂量下,未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株高变异系数最大,即低温胁迫能引起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的幼苗株高不整齐,而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不良影响。玉米茎秆的单位株高鲜重(幼苗单位株高鲜重=幼苗茎秆鲜重(g)/幼苗株高(cm))可以表示玉米的茎秆粗壮程度。如图4所示,随戊唑醇包衣剂量增加,玉米幼苗茎秆单位株高相应增加,说明戊唑醇虽然有降低玉米种子出苗率的风险,但能使长出的幼苗更加健壮。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相同戊唑醇包衣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幼苗单位株高鲜重高于未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幼苗单位株高鲜重,即低温胁迫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更加健壮。植物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也是植物处于逆境条件时易被破坏的物质。如图5所示,与无药剂空白相比,戊唑醇处理有利于增加了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加入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同处理条件下未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凭肉眼观察,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长出的玉米叶片颜色较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玉米叶片颜色更深,显示其叶绿素含量更高。叶绿素的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g,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12.7od663–2.69od645叶绿素a的含量=22.9od645–4.86od663叶绿素a、b的总含量=8.02od663+20.20od645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植物总代谢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植物抗逆性的增强。植物在遭受逆境环境时,体内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减少,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部分合成酶也可能发生变性,使得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水解作用加强。因此,若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则有利于抗逆性增强。如图6所示,相同剂量条件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茎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在剂量0.24和0.48ga.i./kg种子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比未用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玉米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5.7倍与4.5倍,从而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了玉米的抗逆能力。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1.标准曲线的绘制(1)0~1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试管,按表4数据配制0~100μg/ml血清白蛋白液各1ml。准确吸取所配各管溶液0.1ml,分别放入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0%乙醇中,加入85%(w/v)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盖塞,反转混合数次,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绘制标准曲线。表4配制0-100ug/ml血清白蛋白液管号123456100ug/ml牛血清白蛋白量(ml)00.20.40.60.81.0蒸馏水量(ml)1.00.80.60.40.20蛋白质含量(mg)00.020.040.060.080.10(2)0~10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另取6支试管,按表5数据配制0~10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各1ml。与步骤(1)操作相同,绘出0~1000μg/ml的标准曲线。表5配制0-1000ug/ml血清白蛋白液管号1234561000ug/ml牛血清白蛋白量(ml)00.20.40.60.81.0蒸馏水量(ml)1.00.80.60.40.20蛋白质含量(mg)00.20.40.60.81.02.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吸取样品提取液0.1ml(样品提取步骤:称取鲜样0.5g,用5ml蒸馏水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10000r/min离心10min),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设两个重复管),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式中c-查标准曲线所得每管蛋白质含量(mg);v-提取液总体积(ml);a-测定所取提取液体积(ml);w-取样量(g)呼吸速率的高低代表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呼吸速率越高代表植物代谢活动比较强,越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活力和抗逆能力。如图7所示,相同剂量条件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根系呼吸速率高于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0.12ga.i./kg种子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玉米叶片的呼吸速率约为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玉米叶片呼吸速率的2倍,这一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根系的呼吸速率,从而提高玉米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的能力。分别在不同试验处理的玉米上截取根系,伤口处涂抹凡士林(防止水分耗失和愈伤组织呼吸)后,立即用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进行呼吸速率的测定。细胞中电解质渗透率反映了细胞的通透性。电导率高则表明细胞电解质外渗增多,细胞通透性增加。如图8所示,低温胁迫后,戊唑醇处理后玉米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随着包衣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对玉米的破坏作用增强,但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后,不同戊唑醇处理幼苗电解质渗透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此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维护低温条件下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细胞的稳定性。电解质渗透率(el)的测定:把不同处理的玉米叶片切成2mm厚的小段。准确称取1g,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用真空泵抽气,至样品沉入试管底部为止,在25℃下浸泡12h。之后用电导仪测定,每组重复3次,然后沸水浴20min,冷却后静置2h测定并记录。以不受低温胁迫的样品电导率值为对照。实施例2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缓解在涝害条件下种衣剂抑制种子萌发。采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表6用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用水稀释至一定的体积;按照药种比称取相应重量的种子,取稀释好的混配药剂,放入种子包衣机或者其他容器内,搅拌/振摇2-3min使药剂与种子充分混匀。同时用清水进行对照(记为ck),将包衣好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25/20℃,土壤绝对含水量≥30%(土壤湿度≥60%),培养7天,取幼苗进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6涝害处理后,各处理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势(%)=规定天数内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播种3天后观察玉米的发芽情况。如图9所示,明显观察到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的发芽率明显高于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从发芽势数据(表6)可以看出,涝害条件下,相同剂量条件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的速度,提高玉米的发芽势。在ck与0.12ga.i./kgseed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的发芽势比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分别增加了1.8倍与1.5倍,明显缩短了玉米出苗的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在播种后遭受涝害的情况下,包衣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细胞电解质渗透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提高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根系呼吸速率。如图10所示,涝害后,包衣剂量对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根系的呼吸速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相同戊唑醇包衣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有助于提高根系的呼吸速率。实施例3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缓解在低温涝害条件下种衣剂抑制种子萌发。采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表7用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用水稀释至一定的体积;按照药种比称取相应重量的种子,取稀释好的混配药剂,放入种子包衣机或者其他容器内,搅拌/振摇2-3min使药剂与种子充分混匀。同时用清水进行对照(记为ck),将包衣好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15/6℃,土壤绝对含水量≥30%(土壤湿度≥60%),低温培养3天,之后转入正常培养条件(25/20℃),培养至7天,取幼苗进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7低温涝害处理后,不同处理包衣玉米种子发芽势如图11所示,低温涝害胁迫能显著降低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而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有助于提高遭受胁迫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出苗率。如表7所示,对于无药剂处理,在低温涝害胁迫后,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的发芽势和出苗率分别提高了11.1%和10.8%,对于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低温涝害胁迫后,包衣种子的出苗率均低于75%,0.48ga.i./kg种子剂量下其出苗率仅51.1%,而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的出苗率都高于75%。因此,在种子包衣时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缓解低温涝害胁迫下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低的问题。如图12所示,低温涝害处理后,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叶绿素含量随着包衣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相同剂量条件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且与无药剂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0.24和0.48ga.i./kg种子剂量下,添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0.8%和13.9%。如图13所示,低温涝害胁迫条件下,加入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增加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ck、0.12、0.24及0.48ga.i./kg种子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幼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同等剂量条件下分别提高了35%、17.8%、19%和30.1%。这一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玉米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其抗逆能力增强。从图14可以看出,低温涝害处理后,戊唑醇包衣玉米种子长出幼苗根系的呼吸速率随着戊唑醇包衣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0.48ga.i./kg种子剂量下,仅为1nmol/ml/min,使呼吸速率明显降低,相比空白对照,降低了35.3%。而相同剂量条件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玉米根部呼吸速率高于未加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在0.48ga.i./kg种子剂量下,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幼苗根系呼吸速率提高了63.8%。实施例4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缓解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种衣剂抑制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效果。本实施例以田间试验的方式开展,采取不同的种衣剂和0.136%赤·吲乙·芸薹按照表8的用量和实施例1的方法对作物进行包衣,随后进行田间试验。表8不同作物的种衣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序号1小麦试验结果: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子处理对小麦的生长的作用据观察采用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出苗整齐,分蘖壮,根系发达,冬季抗寒性明显,与单独使用种衣剂拌种相比较,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常规种衣剂复配拌种能够增加小麦的抗冻能力、春季抗倒春寒能力增强.具体见表9。表9小麦试验结果序号2小麦试验结果: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通过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种衣剂拌种,使小麦出苗整齐,叶色浓绿,平均株高15.7厘米,20株平均地上部分鲜重为2.9克,20株平均根鲜重1.6克,均高于种衣剂单独处理区和对照区;越冬期调查,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平均亩基本苗25.74万,平均主茎叶龄5.8个,平均单株茎蘖3个,平均三叶以上大蘖1.7个,平均亩茎蘖74.88万,均高于常规拌种处理区和对照区;小麦返青期调查,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种衣剂拌种处理后,主茎叶龄平均6.06,单株茎蘖平均3.36个,三叶以上大蘖平均2.26个,亩茎蘖80.22万,平均20株根鲜重7.18克。在小麦苗期的各种指标上,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60%吡虫啉和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复配处理的小麦长势更健康。表10苗期小麦健康指标统计表表11小麦越冬期生长情况调查表表12麦返青期生长情况调查表序号3水稻试验结果:水稻生长与分蘖情况。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区:水稻4—5叶期,株高271.8mm,根长65.7mm,根数21.5根,叶龄5.1叶,鲜重21.1g,干重5.5g。分蘖末期,株高824mm,每株分蘖数3.6个。分别比空白对照区高12.8mm、长11.7mm、多2.5根、大0.3叶、重1.8g、重0.6g、高23mm、多0.5个。由此可知: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1.3%咪鲜·吡虫啉拌种剂复配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健株壮苗、促根、促分蘖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见表13)表13水稻生长与分蘖情况记录表序号4花生试验结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出苗情况。按出苗50%计,各处理的出苗时间均为5月15日;5月20日基本齐苗,调查出苗情况,每处理随机五点取样,调查300墩。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死蜱拌种两个处理,分别出苗296墩和295墩,出苗率为98.7%和98.3%,对照田仅用毒死蜱拌种,出苗278墩,出苗率为92.7%。花生出苗后生长表现正常,说明用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毒死蜱复配拌种对花生出苗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苗率。生长情况。6月10日,花生初花期,调查花生生长情况,每处理随机取7株,调查侧枝数量、株高、根长、鲜重等指标,去掉极端值,按5株平均数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开花株的比率。调查结果见表14。可以看出,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于花生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侧枝、株高、鲜重都略高于对照,尤其是根长差异比较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花生出苗安全,利于花生苗全苗壮。表14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处理侧枝数量株高cm根长cm鲜重g开花株比率对照8.216.76.971.410处理9.017.510.276.110序号5马铃薯试验结果:1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常规种衣剂处理70千克种薯、50千克种薯、30千克种薯。苗期调查,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处理,在内蒙地区早春低温、干旱的情况下,出苗正常,较生产上常规对照药剂马铃薯拌种剂甲托(70%甲基硫菌灵)+农用链霉素(100g+15克/100kg种薯)的出苗率高,分别提升10.35%-13.05%,高浓度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出苗率最高82.08%,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马铃薯拌种时,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常规种衣剂复配处理种薯,提高出苗率,出苗整齐,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更强。表15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实施例5采比卡奇(30%噻虫嗪)种衣剂和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小麦、花生种子进行包衣。试验采用拌种法,将0.136%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卡奇单剂通过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并与单剂做对照。试验中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卡奇药剂用水稀释至100ml,称取一定质量的小麦、玉米、花生种子,取稀释好的药剂1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将种子倒入锥形瓶,振摇2-3min使药液与种子充分混匀,同时用清水进行对照(记为ck),将包衣好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15℃-25℃,土壤湿度70%,光照时间12h。作物播种后,在作物出苗初期,记录各个处理出苗的顺序。在每个处理都出苗时进行出苗数的计算和记录。表16不同温度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拌种对小麦、玉米和花生出苗率和生长的影响不同温度下比卡奇单剂及比卡奇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和生长的影响由图15和图16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温度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拌种小麦在出苗率上明显高于空白对照,且25℃时早期的差异更加明显。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和比卡奇单剂拌种相比,复配处理小麦出苗率更高,在长势上也有差异,根系更为发达。在低温条件下,拌种的处理均优于空白对照,可知种衣剂在低温时效果更佳。因此对于小麦,15℃及25℃两个温度条件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效果优于比卡奇单剂。不同温度下比卡奇单剂及比卡奇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玉米出苗率和生长的影响由图17和图18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温度条件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和比卡奇单剂拌种玉米在出苗率上均高于空白对照,在低温条件下,差异更为明显,且拌种的玉米出苗早。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和比卡奇单剂拌种相比,复配处理玉米出苗率更高,植株高度也更加均匀,根系更为发达。因此对于玉米,15℃及25℃两个温度条件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效果优于比卡奇单剂。不同温度下比卡奇单剂及比卡奇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拌种对花生出苗率和生长的影响由图19和图20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温度条件下,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和比卡奇单剂拌种花生在出苗率上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且早期的差异更加明显。花生在苗期受病虫害影响严重,使用噻虫嗪拌种剂对其根部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经复配处理后,可结合二者的优点,激活植物的多重活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使花生出苗率更高,叶片颜色也较深,根系更为发达,长势更好。综合分析不同温度下比卡奇单剂及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在三种作物上的生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赤·吲乙·芸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效果均优于比卡奇单剂。尽管本发明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