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578发布日期:2018-06-30 04: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施肥,从而来确保农作物生长良好。传统的施肥方法为人工施肥。目前我国施肥技术不高,缺乏有效合适的施肥装置。在人工施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施肥不均匀的现象,市场上现有的施肥装置,由于设计不合理,只能单侧进行施肥工作,施肥效率慢,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且在特殊天气下固态化肥时常会出现结块的问题,给储存、运输和使用带来不少困难,化肥严重结块难以破碎,化肥结块对机械施肥不利,肥料不易排出容易造成施肥口的堵塞,这些都会给施肥带来不便,不能满足现有快速高效施肥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车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施肥车体顶部的加料箱,所述施肥车体内壁设有破碎腔,所述破碎腔内顶壁贯穿设有与所述加料箱底部相连通设置的漏斗腔,所述漏斗腔底部下方的所述破碎腔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转动破碎机构,所述转动破碎机构下方的所述破碎腔内底壁上固设有引导斜坡部,所述破碎腔底部的所述施肥车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后侧内壁内设有导向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两侧的所述施肥车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排料通道,左右两侧的所述排料通道顶部延伸末端分别延伸至位于所述破碎腔底部的左右两侧相对位置,所述破碎腔左右两侧内壁与左右两侧所述排料通道顶部延伸末端之间相连通设有的第一斜口,左右两侧的所述排料通道底部延伸末端均贯穿所述施肥车体底部端面,每个所述第一斜口内均贯穿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滑动腔,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动腔顶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斜口上方的所述施肥车体内,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腔底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两侧的所述施肥车体内且内侧与所述第一滑动腔相邻侧相连通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板,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板内均设有分别用以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口相连通设置的第二斜口,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板底部延伸末端分别固设有向内部延伸设置的推压杆,每个所述推压杆底部端面与相对的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底壁之间均设有拉伸弹簧,所述导向腔内设有用以与左右两侧所述推压杆切换配合连接的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内设置有切换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导向腔内且向前侧延伸设置的切换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腔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切换块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嵌于所述导向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导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切换块前侧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所述切换块内设有切换槽,所述所述切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切换杆,所述切换槽底部中间位置相连通设有切换腔,所述切换杆底部中间位置固设有伸入所述切换腔内的凸杆,所述凸杆左右两侧相对的所述切换腔内壁内对称设有沉槽,左右两侧所述沉槽与所述凸杆左右两侧端面之间均设有顶压弹簧,所述凸杆下方的所述切换腔内的中间位置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前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后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后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用以与所述凸杆顶压配合连接的顶推凸轮,所述顶推凸轮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底部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固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外表面嵌于所述切换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当所述凸杆位于切换腔内的中间位置时,所述切换杆左右两侧延伸末端分别伸出所述切换块左右两侧端面外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推压杆底部的下方位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切换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切换块中的所述第二电机上侧面的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电机下侧面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转速,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转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左右两侧第二滑动腔底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第一滑动腔左右两侧的施肥车体内且内侧与第一滑动腔相邻侧相连通设置,每个第二滑动腔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板,左右两侧滑动板内均设分别用以与左右两侧第一斜口相连通设置的第二斜口,左右两侧滑动板底部延伸末端分别固设向内部延伸设置的推压杆,每个推压杆底部端面与相对的第一滑动腔内底壁之间均设拉伸弹簧,导向腔内设用以与左右两侧推压杆切换配合连接的切换机构,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施肥工作,提高施肥工作效率。

2.通过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配合连接设置在导向腔内且向前侧延伸设置的切换块以及设置在导向腔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螺纹杆,螺纹杆与切换块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第一电机外表面嵌于导向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导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切换块前侧延伸段伸入第一滑动腔内,第一滑动腔内的切换块内设切换槽,切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切换杆,切换槽底部中间位置相连通设切换腔,切换杆底部中间位置固设伸入切换腔内的凸杆,凸杆左右两侧相对的切换腔内壁内对称设沉槽,左右两侧沉槽与凸杆左右两侧端面之间均设顶压弹簧,凸杆下方的切换腔内的中间位置设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前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后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后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用以与凸杆顶压配合连接的顶推凸轮,顶推凸轮前侧的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蜗轮,蜗轮底部啮合连接蜗杆,蜗杆上固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第二电机外表面嵌于切换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同时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以及左右两侧切换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提高施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工作,减轻工人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对结块肥料的破碎工作,提高肥料的破碎均匀性以及农作物的吸收率,能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同时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以及左右两侧切换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提高施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工作,减轻工人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切换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左右两侧同时施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切换杆右侧末端完全位于切换块右侧端面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左侧施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切换杆左侧末端完全位于切换块左侧端面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右侧施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滑动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施肥的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车体8以及安装在所述施肥车体8顶部的加料箱9,所述施肥车体8内壁设有破碎腔81,所述破碎腔81内顶壁贯穿设有与所述加料箱9底部相连通设置的漏斗腔82,所述漏斗腔82底部下方的所述破碎腔81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转动破碎机构83,所述转动破碎机构83下方的所述破碎腔81内底壁上固设有引导斜坡部810,所述破碎腔81底部的所述施肥车体8内设有第一滑动腔84,所述第一滑动腔84后侧内壁内设有导向腔88,所述第一滑动腔84左右两侧的所述施肥车体8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排料通道87,左右两侧的所述排料通道87顶部延伸末端分别延伸至位于所述破碎腔81底部的左右两侧相对位置,所述破碎腔81左右两侧内壁与左右两侧所述排料通道87顶部延伸末端之间相连通设有的第一斜口85,左右两侧的所述排料通道87底部延伸末端均贯穿所述施肥车体8底部端面,每个所述第一斜口85内均贯穿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滑动腔86,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动腔86顶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斜口85上方的所述施肥车体8内,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腔86底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84左右两侧的所述施肥车体8内且内侧与所述第一滑动腔84相邻侧相连通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滑动腔86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板861,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板861内均设有分别用以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口85相连通设置的第二斜口862,左右两侧所述滑动板861底部延伸末端分别固设有向内部延伸设置的推压杆863,每个所述推压杆863底部端面与相对的所述第一滑动腔84内底壁之间均设有拉伸弹簧841,所述导向腔88内设有用以与左右两侧所述推压杆863切换配合连接的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内设置有切换控制装置。

有益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导向腔88内且向前侧延伸设置的切换块89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腔88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螺纹杆881,所述螺纹杆881与所述切换块89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881顶部延伸末端与第一电机88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82外表面嵌于所述导向腔88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881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导向腔88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切换块89前侧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84内,所述第一滑动腔84内的所述切换块89内设有切换槽891,所述切换槽89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切换杆8910,所述切换槽891底部中间位置相连通设有切换腔892,所述切换杆8910底部中间位置固设有伸入所述切换腔892内的凸杆8911,所述凸杆8911左右两侧相对的所述切换腔892内壁内对称设有沉槽893,左右两侧所述沉槽893与所述凸杆8911左右两侧端面之间均设有顶压弹簧8931,所述凸杆8911下方的所述切换腔892内的中间位置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8921,所述第一转动轴8921前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892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8921后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892后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8921上周向固设有用以与所述凸杆8911顶压配合连接的顶推凸轮8922,所述顶推凸轮8922前侧的所述第一转动轴8921上周向固设有蜗轮8923,所述蜗轮8923底部啮合连接有蜗杆8925,所述蜗杆8925上固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动轴8924,所述第二转动轴8924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切换腔892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8924右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8926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926外表面嵌于所述切换腔892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同时施肥工作以及左右两侧切换施肥工作,提高施肥的工作效率。

有益地,当所述凸杆8911位于切换腔892内的中间位置时,所述切换杆8910左右两侧延伸末端分别伸出所述切换块89左右两侧端面外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推压杆863底部的下方位置。

有益地,所述切换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切换块89中的所述第二电机8926上侧面的第一控制器89261和所述第二电机8926下侧面的第一控制器89262,所述第一控制器8926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8924的转速,所述第一控制器8926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8924的转向。

初始状态时,顶推凸轮8922上的凸部与处于凸杆8911相背侧时,此时,凸杆8911同时受到左右两侧顶压弹簧8931的顶压力,使凸杆8911保持位于切换腔892内的中间位置,同时,使凸杆8911位于顶推凸轮8922顶部的正上方位置,此时,由凸杆8911带动切换杆8910左右延伸末端分别位于切换块89左右两侧端面外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推压杆863底部的下方位置,同时,左右两侧的推压杆863受到拉伸弹簧841拉伸力,使推压杆863带动滑动板861位于第二滑动腔86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滑动板861内的第二斜口862最大程度远离第一斜口85下方的第二滑动腔86内。

当需要左右两侧同时施肥时,将结块化肥通过加料箱9滑落至漏斗腔82内,此时,经漏斗腔82集中后使得结块肥料滑落至左右两侧转动破碎机构83之间的破碎腔81内进行破碎工作,破碎完成后的肥料经引导斜坡部810经引导后滑落至左右两侧第一斜口85一侧的破碎腔81内,然后通过控制第一电机882带动螺纹杆881转动,由螺纹杆881带动切换块89逐渐沿导向腔88内的顶部方向滑动,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左右两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上方的左右两侧的推压杆863克服拉伸弹簧841的拉伸力向上滑动,直至如图4所示切换块89滑动至导向腔88内的最顶部位置时,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左右两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左右两侧的推压杆863滑动至第一滑动腔84内的最顶部位置以及由左右两侧的推压杆863带动左右两侧的滑动板861滑动至第二滑动腔86内的最顶部位置时,使左右两侧的滑动板861内的第二斜口862与第一斜口85完全重合连接,此时,使破碎腔81内的肥料经引导斜坡部810分流后滑入左右两侧第一斜口85以及第二斜口862内,最后经第二斜口862分别滑入相应的排料通道87内,从而完成双侧同时施肥工作;

当需要左侧施肥时,首先通过第二电机8926带动第二转动轴8924转动,由第二转动轴8924带动顶推凸轮8922逆时针转动,直至顶推凸轮8922与凸杆8911右侧端相抵接,此时,由顶推凸轮8922转动带动凸杆8911克服左侧顶压弹簧8931的顶压力以及右侧顶压弹簧8931的拉伸逐渐沿切换腔892内的左侧方向滑动,直至如图5所示凸杆8911被顶压与切换腔892内的最左侧位置时,此时,由凸杆8911带动切换杆8910左侧延伸段最大程度伸出切换块89左侧端面外,同时,使切换杆8910右侧延伸末端完全位于切换块89右侧端面内,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882带动螺纹杆881转动,由螺纹杆881带动切换块89逐渐沿导向腔88内的顶部方向滑动,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左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左侧上方的推压杆863克服左侧拉伸弹簧841的拉伸力向上滑动,直至如图6所示切换块89滑动至导向腔88内的最顶部位置时,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左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左侧的推压杆863滑动至第一滑动腔84内的最顶部位置以及由左侧的推压杆863带动左侧的滑动板861滑动至左侧第二滑动腔86内的最顶部位置时,使左侧的滑动板861内的第二斜口862与左侧第一斜口85完全重合连接,此时,使破碎腔81内的肥料经引导斜坡部810分流滑入左侧第一斜口85内的肥料,经左侧第二斜口862内滑入左侧的排料通道87内,从而完成左侧施肥工作;

当需要右侧施肥时,首先通过第二电机8926带动第二转动轴8924反向转动,由第二转动轴8924带动顶推凸轮8922顺时针转动,直至顶推凸轮8922与凸杆8911左侧端相抵接,此时,由顶推凸轮8922转动带动凸杆8911克服右侧顶压弹簧8931的顶压力以及左侧顶压弹簧8931的拉伸逐渐沿切换腔892内的右侧方向滑动,直至如图7所示凸杆8911被顶压与切换腔892内的最右侧位置时,此时,由凸杆8911带动切换杆8910右侧延伸段最大程度伸出切换块89右侧端面外,同时,使切换杆8910左侧延伸末端完全位于切换块89左侧端面内,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882带动螺纹杆881转动,由螺纹杆881带动切换块89逐渐沿导向腔88内的顶部方向滑动,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右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右侧上方的推压杆863克服右侧拉伸弹簧841的拉伸力向上滑动,直至如图8所示切换块89滑动至导向腔88内的最顶部位置时,此时,由伸出切换块89右侧端面外的切换杆8910带动右侧的推压杆863滑动至第一滑动腔84内的最顶部位置以及由右侧的推压杆863带动右侧的滑动板861滑动至右侧第二滑动腔86内的最顶部位置时,使右侧的滑动板861内的第二斜口862与右侧第一斜口85完全重合连接,此时,使破碎腔81内的肥料经引导斜坡部810分流滑入右侧第一斜口85内的肥料,经右侧第二斜口862内滑入右侧的排料通道87内,从而完成右侧施肥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左右两侧第二滑动腔底部延伸段分别延伸至第一滑动腔左右两侧的施肥车体内且内侧与第一滑动腔相邻侧相连通设置,每个第二滑动腔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滑动板,左右两侧滑动板内均设分别用以与左右两侧第一斜口相连通设置的第二斜口,左右两侧滑动板底部延伸末端分别固设向内部延伸设置的推压杆,每个推压杆底部端面与相对的第一滑动腔内底壁之间均设拉伸弹簧,导向腔内设用以与左右两侧推压杆切换配合连接的切换机构,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施肥工作,提高施肥工作效率。

2.通过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配合连接设置在导向腔内且向前侧延伸设置的切换块以及设置在导向腔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螺纹杆,螺纹杆与切换块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第一电机外表面嵌于导向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导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切换块前侧延伸段伸入第一滑动腔内,第一滑动腔内的切换块内设切换槽,切换槽内滑动配合连接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切换杆,切换槽底部中间位置相连通设切换腔,切换杆底部中间位置固设伸入切换腔内的凸杆,凸杆左右两侧相对的切换腔内壁内对称设沉槽,左右两侧沉槽与凸杆左右两侧端面之间均设顶压弹簧,凸杆下方的切换腔内的中间位置设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前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前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后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后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用以与凸杆顶压配合连接的顶推凸轮,顶推凸轮前侧的第一转动轴上周向固设蜗轮,蜗轮底部啮合连接蜗杆,蜗杆上固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左侧延伸末端与切换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轴右侧延伸末端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第二电机外表面嵌于切换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同时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以及左右两侧切换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提高施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工作,减轻工人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对结块肥料的破碎工作,提高肥料的破碎均匀性以及农作物的吸收率,能实现自动控制左右两侧同时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以及左右两侧切换施肥工作的调节工作,提高施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工作,减轻工人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