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高原药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黄免浇灌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系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l.)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性寒、味苦,具悠久的药用历史,以干燥根和根状茎入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藏药经典《晶珠本草》、《藏药志》等所收载,具抗菌、消炎、凉血、解毒之功效,是大黄中的上品。大黄主要化学成分和活性物质有蒽醌衍生物(包括番泻苷、大黄酸苷、游离蒽醌等蒽醌类化合物)及鞣质、有机酸等,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具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唐古特大黄分布于青海、甘肃及青海与西藏交界一带,以野生资源为主,野生唐古特大黄生于海拔3600-4500m的高山沟谷或山坡中,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青海省是唐古特大黄的传统地道主产区,所产大黄(“西宁大黄”)质量久负盛名,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享有较高的盛誉,名列青海省23种地道药材之首。
近年来,由于对优质大黄野生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利益驱使下,唐古特大黄遭到过度的人为破坏性采挖,资源日渐枯竭,自然生态环境也被严重破坏,严重限制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有限的野生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急需开展唐古特大黄的生态种植。
目前对唐古特大黄未见大规模栽培繁育,在少数栽培成功的报道中,通常需要在栽培期间进行灌溉,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耗时耗力。安桃芳等,唐古特大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中国农业信息,2016,8:151,报道了一种大黄栽培方法,但是其种植范围仅适用于甘肃合作市境内,也未明确说明栽培过程中不需要浇灌,按照人工栽培的常规操作,在田间管理环节一般是需要浇灌的,而且也未公开大黄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不能说明其栽培过程中未浇灌,也不能说明其收获的大黄药材产量和品质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黄免浇灌生态种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黄免浇灌生态种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施基肥、整地:选择唐古特大黄原生生境或相似生境;其中,每667m2施基肥3000-4500kg;
(2)选种:取千粒重不低于7.630g的唐古特大黄种子,播种前用浓度为50-2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4-6h;
(3)播种:取浸泡后的唐古特大黄种子,播种;
(4)田间管理:
a、苗期管理:种植第一年,间苗、定苗、补苗、移栽及定植,使大黄的行距保持在50-55cm,株距保持在45-50cm,每667m2保证植株2500-2600株;
中耕、除草;
b、生长期管理:种植第二年以上,追肥、打苔、防治病虫草鼠害;
(5)采收,即可。
其中,步骤(1)中,选择低缓山坡坡地、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
其中,步骤(1)中,施基肥的土壤海拔为2600-4500m,优选地,海拔为3500-4000m。
其中,步骤(1)中,施基肥的土壤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湿润、富含腐殖质、ph值为6.5-7.8的高寒草甸土、高山灌丛土等;
和/或,整地的方式为:耕翻30-35cm,做成宽120-150cm的低畦,待用。
其中,步骤(2)中,所述种子采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种源明确的4年生以上的唐古特大黄植株。
其中,步骤(2)中,播种前用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的方法为:150ppm溶液浸泡4~6h。
其中,步骤(3)中,播种的时期为春播或秋播;
其中,春播时间为4月初~5月中下旬;秋播时间为8月末~10月初。
其中,步骤(3)中,播种的方式为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
其中,种子直播方式为挖穴点播或开沟点播;按株行距40-45cm×50-55cm挖穴,穴深3-4cm,每穴撒播种子5-8粒,覆细土1.5-2cm,每667m2地播2600穴;
育苗移栽方式为育好唐古特大黄苗后,在返青前启苗移栽,按株行距40-45cm×50-55cm挖穴,穴深30cm,每穴栽苗2-3株,手扶根条,直立穴中,然后覆土。
其中,步骤(5)中,所述采收是在种植后3-5年,采收。
其中,所述种植的地域为青海省湟中县域或湟源县域。
通常认为,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灌溉,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并达到调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空气和养分的作用。而且传统的大黄种植在大田移苗前要整治打土垄,移苗之后还要不断地培土。
申请人通过多年的大黄人工栽培摸索,通过特定的种质资源选取、特定的种子前处理方法及其它参数条件,严格优化各个种植环节,得到了一种优良的免浇灌大黄生态种植方法,得到的大黄产量高、药材质量佳,而且免浇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不需要打土垄、培土,节水、低能耗、简便可行,真正做到低投入、高收益。
本发明种植方法,可用于青藏高原范围内唐古特大黄的大规模繁育及增殖;适用于青藏高原广袤大面积区域范围内多物种资源种类种群数量的增殖,进而恢复并保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藏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价值良好。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a,b,c分别是对照品、免浇灌种植大黄(湟中县4年生)、野生大黄(青海省果洛州);图中,1为芦荟大黄素,2为大黄酸,3为大黄素,4为大黄酚,5为大黄素甲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实施例1本发明大黄免浇灌生态种植方法
本发明根据唐古特大黄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规范了唐古特大黄药材适宜种植区种苗繁育和引种栽培的综合技术要求,制备本方法,适用于青海省海拔3600-4500米范围内,采用免浇灌生态种植方法的唐古特大黄生态种植基地的建设。
1采种
采种的唐古特大黄基源植物主要来源于野生植株,宜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种源明确的4年生以上的植株作为种株。野生唐古特大黄多生长于海拔3600-4500m的高寒地区,种子成熟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应及时采摘,过期后极易被大风吹落。大部分果实变褐色时,剪下花茎,阴干或晒干脱粒精选后,贮放在通风良好的布袋,阴干并保存于阴面房间内,其种子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2种子处理及播种方法
种子是药材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品种及优质的种子是实现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基础和源头;种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药材的品质。
选取千粒重不低于7.630g的唐古特大黄种子,播种前用浓度为50~2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4~6h。
播种方法:唐古特大黄种子可在当年或翌年播种,繁殖播种期分春、秋两季播种。旱地栽培模式的土地类型多为坡旱地或河谷滩地,主要是采用免浇灌生态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了自然降水时空分布特点,让植物在雨热同期的生长季节快速生长。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的春播在4月初至5月中下旬;秋播在8月末至10月初,即采种后播种。
附:种子千粒重的测定方法
试验用品主要有:电子天平、种子检验板、直尺、毛刷、小簸箕、胶匙、镊子、放大镜、9cm培养器皿、小尺、盛种容器。
具体操作为:从测定样品中不加选择地点数种子,点数时,将种子每50粒放在一堆,两个小堆合并成10粒的一堆,取十个小堆合并成1000粒,组成一组。用同样方法取第二组,第三组……。直至第八组,即为八次重复。分别称取各组的重量,记入种子千粒重测定记录表,然后取其平均值。
根据八个重量的称量读数求八个组平均重量(x),然后计算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公式如下:
标准差
式中:x—各重复组的重量(克);n—重复次数;σ—总和
变异系数
式中:=5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克)
通过测定和计算,如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6.0,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4.0,则可按测定结果计算千粒重。如变异系数超过这些限度,应再数取八个重复,称重,并计算十六个重复的标准差。将八个或八个以上的10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乘以10(即10×)即为种子千粒重。
3选地与施肥整地
唐古特大黄坡旱地种植宜选择高海拔地区(海拔2600-4500m)的土地类型,土地的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类型(ph值6.5-7.8)。可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沙质壤土的土壤质量标准。
选地时注意事项:①土质黏重,地势低洼的地点不宜种植。低洼黏重土质易造成唐古特大黄根快速分叉,影响药材形态质量,同时容易发生根腐病等各类病害。②唐古特大黄种植原则上利用退耕还林地或选择土地严重退化的以杂类草为主的严重退化(黑土滩)草地,可与蚕豆、马铃薯等进行轮作,可较好地防止病害的发生。③周边一定范围内没有大气和水污染的工厂,一般离公路干道在100m以上。
施肥与整地:选地后要适度深翻,一般在播种前半个月进行整地,耕翻25-30cm。整地前要施足基肥,每667m2可施厩肥3000-4500kg,结合耕翻与土壤混合,深翻30-35cm,耙碎整平,清除杂草和石块。播种前耙平整细,做成宽120-150cm的低畦。一般产区直播地或育苗后移栽地块多数做畦。
4种植方式
唐古特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虽有文献报道记载大黄可采用根芽繁殖,但在生产中难以推广,种子繁殖可直播,亦可育苗移栽。
4.1种子直播方式
根据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特点,一般直播在春季(4月初至5月中下旬)进行。通常采取挖穴点播或开沟点播。按株行距40-45cm×50-55cm挖穴,穴深3-4cm,每穴撒播种子5-8粒,覆细土1.5-2cm,每667m2地约播2600穴。春播前可根据土壤状况等基本条件(底墒良好)进行适度催芽,可将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泡6-8h,然后捞出放入木箱或竹筐中,用湿麻袋覆盖。但播种地较干旱时,不宜采用催芽处理的种子进行播种。
4.2育苗移栽方式
育苗方式可节约唐古特大黄种子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或者适用于春季干旱,不宜进行直播的地区。
育苗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又分为大田育苗和温室育苗。育苗地应做成宽1.2m、长不等的低畦或高约20cm的高畦,畦面把平整细,四周开好排水沟。
育苗多采用开沟条播或撒播。若开沟条播,沟距10cm,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细土1-2cm。若采用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平的畦面上,然后覆细土1-2cm。在墒情良好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待发芽出土后,及时除去盖草。通常条播每亩用种5-6kg,撒播每亩用种6-8kg。
移苗方法及其要点:
唐古特大黄移栽根据青海高原气候环境特点,在即将返青时启苗移栽,多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最好边挖边栽。先将大黄种苗挖出后,抖掉泥土,剪去侧根,除去病株,对大黄种苗进行分级,移栽大小较一致的种苗。在整好的土地上,按株行距40-45cm×50-55cm挖穴,穴深30cm。每穴栽苗1株,手扶根条,直立穴中,然后覆土,边覆边适度踩压,使根条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利成活。覆土以盖住芦头为宜。唐古特大黄旱地栽培的移苗尽量控制在雨天来临之前,有利于提高大黄移苗成活率。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种植第一年)
5.1.1大黄苗期管理
唐古特大黄种植过程中,第一年的苗齐、茁壮和合理的密度是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间苗:种子繁殖的唐古特大黄,为了防止缺苗,播种量一般较大。为避免幼苗拥挤、争夺养分,需拔除一部分幼苗,选留壮苗,应适时早间苗,以避免幼苗过密,生长纤弱,发生倒伏和死亡。大黄种植按“三叶间,五叶定”的经验,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间苗。由于早期唐古特大黄的种苗相对较弱,间苗的次数可根据生长时间,结合中耕除草,多次间苗。苗出齐后,可适时施肥1-2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第一次除草时,要匀去过密幼苗。撒播的应保持3-5cm有1株苗,条播的可保持每2-4cm留1株苗。
定苗:为防止缺苗,间苗两、三次后再定苗。一般可在当年的8月中旬结合中耕除草完成。每穴先留2-3株幼苗,待苗稍大后再间苗、定苗,每穴留苗1或2株。
补苗:直播或育苗移栽都可造成缺苗断垄,为保全苗,可在阴雨天挖苗移栽或带土移栽,并进行补苗。补苗应用同龄幼苗或植株大小一致的苗。
5.1.2移栽与定植
分秋季移栽和春季移栽。9月上中旬当植株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后,可将大黄种苗挖出,进行分级(一般按大、中、小分级),准备移栽。春季移栽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当植株即将返青之前,可将大黄苗挖出进行移栽。移栽定植应与起苗同时进行,剪去植株主根下部细长部分及主根上的侧根,按行株距50-55cm×45-50cm挖穴,穴深20-30cm,有条件时可每穴施入有机肥1-2kg,与穴土拌匀,每穴栽苗1株,盖土至穴深的2/3处,适度压实。
通过移栽与定植管理措施,使种植大黄的行距保持在50-55cm,株距保持在45-50cm,每667m2保持植株约2500-2600株。
5.1.3中耕、除草与培土
春季或秋季移栽,当大黄返青后中耕除草2-4次,第一次在5月上中旬苗刚出土时,第二次在6月中旬,第三次在7月生长旺盛期,第四次在8月生长后期,此时增加一次除草,正是杂草种子成熟的时间,通过除草后可有效地控制杂草繁育和生长。
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时,均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根据实地种植观测,大黄药材主要是根,其根茎部分所占的比重很小。坡旱地种植大黄根茎上的芽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距离地表层增加,每年的植物返青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推迟。可见,坡旱地大黄种植由于根的自然向地性和坡地的自然培土过程,可不必培土。
5.2生长期管理(种植第二年以上)
5.2.1追肥
唐古特大黄为深根性喜肥植物,施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末,每亩可施厩肥1500-2000kg,第二次于8月末,可施草木灰或磷钾肥,后者用量每亩15kg左右。第二年2-3次追肥,每亩可施过磷酸钙3.5kg,硫酸铵9kg。施肥尽量选择在雨天来临之前,结合中耕除草以利提高肥效。
5.2.2打苔
大黄的抽苔现象对大黄药材产量影响较大。大黄移栽2年和直播3年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开始抽苔开花。根据湟源大黑沟的种植试验调查,直播3年抽苔开花率一般不到10%,直播4年抽苔开花率达到75%以上,当年抽苔开花之后次年一般不会再连续开花结实。大黄抽苔可显著降低地下生物量,一般造成减产达20-30%。故应及时打苔,打苔在晴天进行,用小刀从基部切除,应基部保留一定的节,并及时消毒处理。阴雨天不宜打苔,以免引起根部腐烂。
6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
6.1病害
唐古特大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轮纹病、炭瘟病、霜霉病等。其防治措施如下:①对根腐病,在栽培时可实行轮作,选择油菜、青稞等前茬作物田移栽唐古特大黄,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大黄;亦可采用局部施药进行浸根灭菌,发病期用50%托布津8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根部1-2次。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在病株周围进行消毒,控制病株蔓延,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②对轮纹病,秋冬季应摘除并彻底清除大黄种植地枯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并于出苗2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或井冈霉素50mg/l液防治,每半个月左右喷1次,视病情喷3-4次。③对炭瘟病,防治方法可参照轮纹病,其发生时间一般偏早。④对霜霉病,可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危害;及时拔除病株并加以烧毁,清除田间枯校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病原。病株所在穴洞土壤用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喷40%霜疫灵3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6.2虫害
唐古特大黄没有专一的虫害,对其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为一些危害农作物的杂食性害虫,地下为害的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等,地上为害的主要有黄条跳甲、蚜虫、甘蓝夜蛾。其中以黄条跳甲、蛴螬和蚜虫为害最严重,前者主要在唐古特大黄苗期第一年为害严重,造成缺苗,而且以高海拔地区较常见;蛴螬常年在地下为害大黄根部,从而影响大黄生长和药材品质,而蚜虫则危害种植大黄的地上部分,蛴螬和蚜虫多出现在低海拔的农田耕作区。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6.2.1黄条跳甲
农业防治:每年秋季大黄叶片干枯后,及时清除地上部分残株落叶,铲除地中和田埂上的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在大黄第一年播种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
药剂防治:发生严重地区第一年播种前用2.5%辛硫磷粉剂处理土壤,每667m2施3-4kg,可减轻苗期危害。大黄苗期可以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倍液,均可防治成虫。喷洒时注意从田的四周向中心喷雾,防止成虫逃至相邻地块。消灭幼虫可喷洒或浇灌(有水源地区)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6.2.2蛴螬
蛴螬的发生与土壤质地、水分和前作物有关,因此蛴螬的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防治。⑴应做好测报工作,调查虫口密度,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防治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进行灯火诱杀或用敌百虫、亚胺硫磷、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⑵应抓好蛴螬幼虫的防治。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⑶药剂处理土壤。虫害严重时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施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可以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6.2.3蚜虫
可在春季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减少菜蚜数量;及时喷药:可采用喷40%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1000倍液,对菜蚜具有特效。同时在种植大黄地边杂草上喷药效果更好。每4-6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晴天防治效果较佳。
6.3草害
唐古特大黄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严重的多为农田杂草,主要恶性杂草有密花香薷、野燕麦、苣荬菜、薄蒴草、藜、田旋花、微孔草、独荇菜、萹蓄、刺儿菜、西北利亚蓼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规范的要求,原则上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目前唐古特大黄草害防治方法主要有:①人工除草:主要是结合唐古特大黄栽培的田间管理进行人工除草,分播种前地表及土壤处理除草、播种后出苗前除草、大黄出苗后苗期除草(第一年)、大黄返青后除草(第二年以后)几个时期进行。目前而言,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效而现实的主要方法之一。②行间铺盖麦秆等农作物秸秆,抑制杂草生长:利用秸秆遮盖妨碍部分杂草萌发和生长。③地膜覆盖,抑制部分杂草生长:在大黄种植的垄上、行间或排水沟内覆盖塑料地膜,能够抑制部分杂草生长。夏季使用时,要防止高温潮湿天气而发生根腐病。
6.4鼠害
唐古特大黄旱地栽培中危害的害鼠主要为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thomas)和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hodgson)。高原鼢鼠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常见于青、甘、川等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的分布区。其防治方法为:可在春季利用饥饿期采用毒饵诱杀,或针对高原鼢鼠堵洞习性,在有害鼠活动的地带,挖开鼠洞,待鼢鼠前来堵洞时通过弓箭等各种途径进行捕杀,可收到一定的效果。高原鼠兔: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各类退化草地中,其防治方法为:可在冬春季采用d型肉毒素灭鼠法。
7留种
一般采收至少4年生后植株结的种子,按照选种的标准选定留种大黄母株并作好标记,应选择品种确定、无病虫害、植株生长健壮、植株抽苔年限较晚的植株。最好随熟随采,及时阴干,并置于阴面房间内使其后熟干燥即可。
8采收加工
8.1采收时期
种植的唐古特大黄按直播和移苗两种方式确定药材采收时间。春季直播种植的大黄,一般应保证3年的生长时间,建议在第四年或在第五年采挖;春季育苗移栽种植的大黄,一般应保证3年的生长时间,建议在移栽的第三年或在第四年采挖。而秋季种植的大黄(直播或育苗移栽)建议比春季种植顺延1年后采挖。
根据青海省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一般在9-10月种子成熟后采挖(此时土壤尚未上冻),也可植物返青前的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挖。
8.2采收方法
挖收时,先把地上部分割掉,挖开四周泥土,然后深挖,将根茎及根全部挖出,抖净泥土,及时运回加工。对坡地应作进一步回填处理,减少地表水土流失。一般4年生每667m2产唐古特大黄鲜根2000-2500kg。
8.3产地加工
挖回的唐古特大黄根及根茎,抖净泥土,切除残留的茎叶、支根、顶芽,可用瓷片刮去粗皮,按照各种不同规格要求及大黄根及根茎大小横切成片或纵切成瓣,或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粗根可切成适当长度的节,用线绳串起,悬挂房檐下或棚内通风处阴干。或将大黄匀摊在熏架上以文火烘干,其室内温度不可超过60℃,烘烤几天后,当皮部显干时,要停火降温,让其发汗回潮,然后再烘,如此反复几次直至全干。
9质量标准与检测
9.1质量标准
9.1.1外观性状
药材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黏者为佳。一般以西宁大黄为佳。唐古特大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如下:
蛋片吉
一等去净粗皮,纵切成瓣。表面黄棕色,体重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微苦微涩。每公斤8个以内,糠心不超过15%。
二等每公斤12个以内,其余同一等。
三等每公斤18个以内,其余同一等。
苏吉
一等去净粗皮,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每公斤20个以内,糠心不超过15%。
二等根及根茎去净粗皮,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每公斤30个以内。其余同一等。
三等每公斤40个以内,其余同二等。
水根统货
唐古特大黄的主根尾部及支根的加工品,呈长条状。表面呈棕色或黄褐色,间有未去净的粗皮。体重质坚,断面淡红色或黄褐色,具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味苦微涩。长短不等,间有闷茬,小头直径不小于1.3cm。
原大黄统货
去粗皮纵切成瓣或横切成段,块片大小不分。表面黄褐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中部直径在2cm以上,糠心不超过15%。
出口大黄
出口唐古特大黄多数优质大黄药材,其品质以内茬红度所占比例多少而定,有九成、八成、七成、六成4种。出口大黄规格有片子、吉子、糖心、粗渣等。其中以片子最佳,中吉次之,均分红度。小吉、糖心、粗渣则无红度之分。
9.1.2内在质量
品质标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在105℃干燥6h,干燥失重率不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8%。
有效成分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9.2质量监测
唐古特大黄监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项下方法进行。有效成分含量监测:以本规程生产出的药材,按照4年的试验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大黄项下的规定。
10包装、贮存与运输
新鲜唐古特大黄根去净粗皮后放通风阴凉出阴干,置于竹篓中,每件约50kg,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贮藏于通风干燥处,30℃以下,相对湿度60%-75%,商品安全含水量10%-13%。贮藏期应定期检查、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经常通风,发现轻度霉变、虫蛀,要及时翻晾,必要时可以密封氧气充氮养护。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同时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及易串味的物质混装。
以下用试验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唐古特大黄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的筛选
唐古特大黄播种前首先对种子进行前处理,筛选方法如下:
(一)激素浓度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试验用唐古特大黄种子采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海拔3800-4200m。设置了7个不同浓度赤霉素液浸种下的唐古特大黄种子的催芽试验。具体操作如下:准备7批干净种子,分别用浓度0、50、100、150、200、250、3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20℃条件下进行的萌发率试验作为对照,每培养皿摆放浸泡过的种子100粒,每批处理重复4次,发芽温度20℃,逐日记载发芽数,计算发芽率,不同年度采集的种子进行上述同样处理,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率
由表1可见,利用赤霉素处理唐古特大黄种子,可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率,以赤霉素浓度为50-200ppm之间处理效果较好,种子萌发率可达到67.40-93.08%。
(二)不同赤霉素处理时间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确定了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和最适赤霉素处理浓度后,我们对赤霉素不同处理时间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赤霉素浓度为150ppm,结果见表2。可见,随着赤霉素处理时间的增长,种子萌发率不断增加,尤以2-6h赤霉素处理时间得到的结果较好,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67.7%-93.08%。
表2不同赤霉素处理时间下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率
综合激素浓度及时间处理结果,可知,未处理前的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均低于60%;经赤霉素处理后,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最佳处理浓度及时间为:50~200ppm处理4~6h,可达到60%~90%以上的萌发率。
试验例2本发明唐古特大黄与野生大黄的比较
比较本发明种植方法得到的大黄药材及野生大黄药材,分别检测药材的地下生物量及有效成分含量。
一、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取样及测定方法:将采挖得到的唐古特大黄完整根部,马上带回实验室,用蒸馏水洗净去除泥土杂物等后称重,得到地下生物量鲜重。然后置于5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称重,得到地下生物量干重。
结果见表3。
表3免浇灌生态种植条件下唐古特大黄地下生物量
可见,本发明生态种植方法得到的唐古特大黄地下生物量干重优于野生大黄,说明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大黄药材生物量积累多,产量较高。
二、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hplc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药材的有效物质含量。
1、仪器与试剂
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ettlertoledoag135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蒸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hplc方法检测
2.1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kromasic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在此条件下各组分得到良好分离,hplc液相色谱图见图1。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分别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80μg,大黄素甲醚40μ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2ml,混匀,即得。
2.2线性关系考察:精密量取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对照品溶液适量混合,加甲醇制成标准系列进样测定。以色谱峰面积a对进样量c(μg)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各组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回归方程、回归系数见表4。
表45种蒽醌衍生物对照品标准曲线
2.3供试样品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30g,精密称取,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滤液5ml,置烧瓶中,挥去甲醇,加入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2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用三氯甲烷提取三次,每次约10ml,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到刻度,摇匀即得。
2.4精密度试验: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同一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测得峰面积的rsd为芦荟大黄素1.38%,大黄酸1.22%,大黄酚1.42%,大黄素1.65%,大黄素甲醚1.88%(n=5)。
2.5重现性试验: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同一批样品按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制备5份,分别进样10μl,同时取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10μl进行hplc分析,按外标法测定含量并计算rsd,芦荟大黄素2.46%,大黄酸2.24%,大黄酚2.65%,大黄素3.09%,大黄素甲醚3.45%。
2.6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大黄样品5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对照品溶液,按照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结果芦荟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98.2%(rsd=2.58%,n=5);大黄酸的平均回收率99.0%(rsd=2.46%,n=5);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98.6%(rsd=2.72%,n=5);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97.5%(rsd=3.08%,n=5);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回收率96.5%(rsd=3.37%,n=5)。
3.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混合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见表5和图1。
表5免浇灌生态种植条件下唐古特大黄五种蒽醌总含量测定
可见,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唐古特大黄药材,总蒽醌含量均达到甚至超过了2015版药典中规定的标准(大黄药材总蒽醌含量不低于1.50%),符合入药要求;而且随着栽培生长年限的不断增加,本发明获得的大黄药材中总蒽醌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趋向于野生药材。
因此,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大黄药材可逐渐代替野生资源,本发明生态种植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