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62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为薯祯科薯蓣属,是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草本,其以块根入药,性味甘、平,有补脾肺、强精气之功效。马铃薯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马铃薯繁殖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芦头繁殖法和零余子育种繁殖法。用于繁殖的马铃薯种子营养繁殖能力较强,其中腋下的零余子、地下的块根及茎都能繁殖新个体,零余子及地下块根成活率最高。以块根作种,称为种栽,可连栽3年,3年后品种退化,要用零余子重新培育种栽。马铃薯喜生长于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上,对气候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以温暖湿润气候为佳,其地上部分经霜就枯死,地下部分也不耐冰冻,生长适温20~30℃。由于种子质量、种植程序和施肥管理不当等原因,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马铃薯种植方法得到的山药品质和产量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枝、无病虫害、表面无伤口的马铃薯种,于常温下用50%多菌灵液蘸根杀菌,晾干后用沙土堆藏、堆藏温度控制在0℃以上;

(2)对圃地进行深度为50~80cm的全园翻耕,施入缓释性腐熟有机作基肥,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尿素,将土壤ph调为6~7.5,再施圈肥,按行距5~7cm,开5~7cm的深沟,浇水,按株距5~7cm将马铃薯种顺畦平放到苗床上,之后盖土并铺上草木灰,再以塑料膜覆盖15~20天,待出苗后1~2周浇一次浅水,隔1周后再浇一次浅水,再隔1周后加大浇水量,保持土壤潮湿;

(3)选择地势向阳、背风,土质为细砂土、夹砂泥的大田,将大田表土翻开8~15cm后,继续深翻10~20cm,施上步骤(2)所述基肥,并覆土10~15cm,接着在大田中开出宽20~30cm的围沟,并开长10cm的箱沟,挖20cm的深箱底沟,将马铃薯苗移栽至大田中,穴畦按行距15~20cm、每箱2棵排好,之后盖上20~30cm的箱面土;

(4)向大田施入磷酸钾10~20kg/亩和碳酸氢二胺20~40kg/亩,加腐熟有机肥10~20kg/亩,在苗高10~15cm时安装搭架使茎蔓向上缠绕生长,每株苗仅留一条强壮的主茎,并拔除其余的初生茎枝,根据马铃薯苗的生长情况给以浇水和松土除草,当环境温度≥30℃时搭建遮棚,定时定量高压喷灌,待马铃薯出苗整齐后追肥,在离马铃薯株15~20cm处挖深10~15cm的施肥沟,以农家肥进行沟施;

(5)待马铃薯长至茎蔓完全枯萎时,挖掘土壤取出马铃薯。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栽培移植。本发明采用以零余子培育成的块根作种,可避免品种退化,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本发明采用地势向阳、背风的大田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细砂土、夹砂泥的土质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其土层深厚、肥沃,且结构良好,保肥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枝、无病虫害、表面无伤口的马铃薯种,于常温下用50%多菌灵液蘸根杀菌,晾干后用沙土堆藏、堆藏温度控制在0℃以上;

(2)对圃地进行深度为50~80cm的全园翻耕,施入缓释性腐熟有机作基肥,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尿素,将土壤ph调为6~7.5,再施圈肥,按行距5~7cm,开5~7cm的深沟,浇水,按株距5~7cm将马铃薯种顺畦平放到苗床上,之后盖土并铺上草木灰,再以塑料膜覆盖15~20天,待出苗后1~2周浇一次浅水,隔1周后再浇一次浅水,再隔1周后加大浇水量,保持土壤潮湿;

(3)选择地势向阳、背风,土质为细砂土、夹砂泥的大田,将大田表土翻开8~15cm后,继续深翻10~20cm,施上步骤(2)所述基肥,并覆土10~15cm,接着在大田中开出宽20~30cm的围沟,并开长10cm的箱沟,挖20cm的深箱底沟,将马铃薯苗移栽至大田中,穴畦按行距15~20cm、每箱2棵排好,之后盖上20~30cm的箱面土;

(4)向大田施入磷酸钾10~20kg/亩和碳酸氢二胺20~40kg/亩,加腐熟有机肥10~20kg/亩,在苗高10~15cm时安装搭架使茎蔓向上缠绕生长,每株苗仅留一条强壮的主茎,并拔除其余的初生茎枝,根据马铃薯苗的生长情况给以浇水和松土除草,当环境温度≥30℃时搭建遮棚,定时定量高压喷灌,待马铃薯出苗整齐后追肥,在离马铃薯株15~20cm处挖深10~15cm的施肥沟,以农家肥进行沟施;

(5)待马铃薯长至茎蔓完全枯萎时,挖掘土壤取出马铃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本发明通过培育马铃薯块根,通过控制种植深度、施肥方式的调节进行种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栽培移植。本发明采用以零余子培育成的块根作种,可避免品种退化,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本发明采用地势向阳、背风的大田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细砂土、夹砂泥的土质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其土层深厚、肥沃,且结构良好,保肥力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评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评评
技术研发日:2017.09.29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