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173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虫器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蜂王浆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的食物,是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重要蜂产品。

在养蜂过程中,移虫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在移虫过程中需要对蜂巢中的幼虫取出后,移入事先准备好的台基条中,传统多采用人工移虫的方法,步骤大致为:(1)先将移虫针插入蜂巢底部,移虫针前端的软片与幼虫接触;(2)将移虫针挑起,完成对幼虫的取虫;(3)将移虫针向下按动,将软片上的幼虫置入台基条中着床。采用人工移虫方法,移虫成功率高;但是,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企业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移虫器,该移虫器包括移虫头和进液结构,所述移虫头包括夹持部,所述移虫头的夹持部包括至少两块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之间形成空腔,并通过进液结构让液体进入到所述夹持臂之间形成的空腔内,使得利用液体将虫移走。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结构包括一个通道,该通道包括一端的液体流出开口和另一端的液体进入的开口,其中液体通过该通道的一端的液体流出的开口进入到所述夹持臂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移虫器还包括推杆、复位件,向下移动推杆使移虫头的夹持臂被推开,并将整个移虫器向下移动罩住需要移动的幼虫;然后,向上移动推杆,使推杆复位,并且因为复位件的作用而将夹持臂收拢,从而将幼虫附在了夹持臂上,并将幼虫移动其新的巢穴;再次向下移动推杆,再次推开夹持臂,并让进液结构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从而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带下幼虫。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结构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后,移虫器的移虫头继续向下移动,让液体接触需要放置所述幼虫的巢穴的壁,从而依靠液体的表面张力让幼虫进入到巢穴中。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结构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后,移虫器的移虫头移动到幼虫的巢穴的上方一定距离处,从而依靠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让幼虫进入到巢穴中。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结构设置在移虫头处,移虫头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进液结构一端的液体流出的开口与第二连接孔互通,所述推杆在连接孔的相应位置处也设置有液体传输孔,供液体流通进入空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结构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设置在推杆内侧,所述控制杆能够相对于推杆在进液结构处上下移动,使其控制液体是否进入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幼虫的巢穴内设置液体,通过液体与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快速将幼虫移植到巢穴中。

进一步的,液体进入空腔后,利用自身的重力和/或表面张力脱离空腔。

进一步的,液体通过表面张力触碰到另一物体而脱离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移虫器转移的是蜂王幼虫。

本发明的养蜂用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整体结构简单,采用聚拢结构的夹持部,保证了移虫成功率,提高了移虫效率,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设置液体进出结构避免了传统移虫阻塞的毛细现象,大大降低了对幼虫可能造成的损害,避免了对仪器的控制系统的损伤,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且移虫成活率近乎百分百。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可采用与自动驱动机构、自动控制机构等配合使用,实现真正的全自动、无损害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图1的移虫头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图1的右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图5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中标注:移虫头1、夹持部11、导引部12、夹持臂13、凸台14、安置凸台15、推杆2、助推部21、推移部22、通气腔23、复位件3、进液结构4、第二连接孔41、控制杆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移虫器,该移虫器包括移虫头1和进液结构4,所述移虫头1包括夹持部11,所述移虫头1的夹持部11包括至少两块夹持臂13,所述夹持臂13之间形成空腔,并通过进液结构4让液体进入到所述夹持臂1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这就能通过液体流动从而无损的进行移走。

所述进液结构4包括一个通道,该通道包括一端的液体流出开口和另一端的液体进入的开口,其中液体通过该通道的一端的液体流出的开口进入到所述夹持臂1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进液结构4通道的设置能更方便的进行控制。液体进入空腔后,利用自身的重力和/或表面张力脱离空腔。不会增加任何结构和成本。液体也可以通过表面张力触碰到另一物体而脱离空腔。此时最佳方案为采用在幼虫所要移入的巢穴内加入液体,通过液体与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快速转移幼虫。

所述移虫器还包括推杆2、复位件3,向下移动推杆2使移虫头1的夹持臂13被推开,并将整个移虫器向下移动罩住需要移动的幼虫;然后,向上移动推杆2,使推杆2复位,并且因为复位件3的作用而将夹持臂13收拢,从而将幼虫附在了夹持臂13上,并将幼虫移动其新的巢穴;再次向下移动推杆2,再次推开夹持臂13,并让进液结构4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从而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带下幼虫。其中进液结构4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后,移虫器的移虫头1继续向下移动,让液体接触需要放置所述幼虫的巢穴的壁,从而依靠液体的表面张力让幼虫进入到巢穴中。或者进液结构4让液体进入到空腔内后,移虫器的移虫头1移动到幼虫的巢穴的上方一定距离处,从而依靠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或重力作用让幼虫进入到巢穴中。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结构4设置在移虫头1处,移虫头1上设置第二连接孔41,所述进液结构4一端的液体流出的开口与第二连接孔41互通,所述推杆2在连接孔的相应位置处也设置有液体传输孔,供液体流通进入空腔。还可以包括进液结构4的控制杆42,所述控制杆42设置在推杆2内侧,所述控制杆42能够相对于推杆2在进液结构4处上下移动,使其控制液体是否进入空腔。所述进液结构4设置在推杆2处,所述推杆2为圆形或多边形的套筒结构,使其提供液体进出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可以是水,水溶液,蜂蜜水,蜂皇浆水,浓度可是是0.1-10%的蜂蜜或者蜂皇浆水溶液,或者其他也状态的物质。在液体本身进入进液结构4上可以采用马达抽吸液体,也可以采用与液体储藏室连通,通过重力进入进液结构4等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移虫器包括移虫头1和进液结构4,移虫头1包括夹持部11、还包括导引部12,夹持部11包括至少两块夹持臂13,所述的夹持臂13之间形成空腔,用以抓取幼虫。所述进液结构4设置在移虫头1处,则进液结构4与移虫头1的导引部12连接,进液结构4包括一个通道,该通道包括一端的液体流出开口和另一端的液体进入的开口,其中液体通过该通道的一端的液体流出的开口进入到所述夹持臂1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或者进液结构4与推杆2靠近移虫头1的部分进行连接,在连接处设置相应的第二连接孔41并互通。所述导引部12的中间位置设置安置凸台15。所述导引部12呈跑道状,其中两侧为平行面,另外两侧为弧形面。所述夹持臂13的头部采用阶梯状分布的钝形。即在夹持臂13的头部非尖形,头部钝而不尖,近圆形,这就能很好的在夹持臂13无论抓取幼虫还是在移送过程中或最后将幼虫安置在指定位置处,都能很好的保护幼虫不受夹持臂13的伤害。一般夹持臂13的数量会达到五到六个,合起来围成一个圆,这能很好的避免在蜂王还很小的时候即幼虫期,对其进行移植时而发生错过抓取蜂王的概率出现,因为在夹持臂13抓取时,夹持臂13之间的缝隙会很大,采用多个夹持臂13合力抓取,能避免遗漏,做到近百分之百的抓取率。所述阶梯状分布至少一个阶梯分布,是在夹持臂13头部设置多层缓冲,能更好的保护幼年蜂王不受损伤。

所述夹持部11内壁上根据加持臂的数量设置有相应的凸台14,所述凸台14设置在夹持臂13的中间位置,其离夹持部11的头部越近,凸台14的高度越高,且平滑过渡。即凸台14设置在夹持臂13中心区,并且呈圆弧形,整个圆弧形最高处在靠近夹持部11的头部处,像海豚的头部到身体状。这样设置,在蜂王移送过程中,不会使得蜂王粘在夹持部11较靠远离头部的位置,凸台14能很好的限制住蜂王被抓取到的区域,且不会造成任何损害蜂王的情况出现。

所述复位件3为弹性复位件3,其部分覆盖在夹持臂13外表面上,另一部分覆盖在导引部12,弹性复位件3为环形套筒结构,复位件3的大小与加持部的外形相适应,越靠近加持部头部,其弹性复位件3的内径越小。这样能更好的束缚住夹持臂13,且保护夹持臂13因过分变形而损坏夹持臂13,大大延长了夹持臂13的使用寿命和次数。目前现有技术上加设复位件3的,多采用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收缩圈,并在夹持臂13外侧上设置有相应环形槽,采用此方式虽然也有其复位功能,但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夹持臂13,在使用几十次就会出现夹持臂13受损,甚至出现断裂等现象。本方案采用的复位件3不仅能起到复位功能,更能有效延长夹持臂13使用次数,至少数倍于现有的复位件3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3的弹性不需太大,一般橡胶材料即可。所述弹性复位件3与夹持臂13接触的面采用光滑平面,另一面采用凹凸不平带有纹路的面,能很好的进行安装,并保护夹持臂13,在夹持臂13打开时,也不会出现粘上蜂王的蜜。

所述推杆2在第二连接孔41的相应位置处也设置有液体传输孔。所述推杆2设置在移虫头1内,包括助推部21、推移部22,在助推部21处设置液体传输孔。所述移虫头1的导引部12和推杆2相应位置处都设置有限位部,从而限制住了移虫头1的张开程度和推杆2的推动距离,推杆2就能够相对于夹持臂13移动(上下移动)。即推杆2的一端位于夹持臂13形成的空腔内(当推杆2的一端位于所述的空腔内,该推杆2向下移动让夹持臂13之间的距离增大,相反则让夹持臂13回复到起始位置,在回复过程中弹性复位件3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述助推部21、推移部22固定连接,所述助推部21设置在移虫头1外侧,所述推移部22设置在移虫头1内侧,且所述推移部22的形状与移虫头1内部形成的空腔相适应。所述的推移部22内部包括一条通气腔23,所述通气腔23的内径很细,其靠近夹持臂13的头部的一端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形成阶梯状设置。所述开口的通气处呈“凸”字型,但其内壁采用斜切形非直线垂直,过渡处采用圆弧处理,能避免了移动蜂王过程中对蜂王的伤害,不会出现部分蜂王出现在通气腔23内。即开口形状如同多级的圆形环阶梯,且从靠近夹持臂13的头部到远离夹持臂13的头部过程中逐级缩小。目前现有技术要么不采用开口,要么设置形状,这样设置并不能在蜂王移植过程中,有效避免蜂王不会出现在极其靠近通气腔23的位置处,而一旦出现在那,是很难非人工取下蜂王的,从而导致此次移植失败。而采用了本方案后,避免了蜂王出现在极其靠近通气腔23的位置处,也不会粘在通气腔23开口的角落内,只要通过进液结构4滴入一滴液体就能脱落蜂王幼虫。

所述推杆2的助推部21为镂空,内设进液结构4的控制杆42,所述控制杆42设置在推杆2内侧,所述控制杆42能够相对于推杆2在进液结构4处上下移动,使其控制液体进出。采用了本方案后,能通过外置机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控制杆42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进液结构4液体的滴入,将蜂王幼虫安置在合适位置处时,自动会带上液体方便蜂王幼虫的转移,而且使用的液体可以使幼虫的营养液,则还能通过液体的滴入喂养蜂王幼虫的成长,控制足够的量,就能免去养蜂人喂养的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抓虫准备步骤: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的推杆2向下移动,移虫头1的夹持臂13被推开,并将整个新型移虫器向下移动罩住需要移动的幼虫;

2)取虫步骤:将步骤1)后的推杆2向上移动,并且因为复位件3的作用而快速将夹持臂13收拢,从而将幼虫附在了夹持臂13上;

3)移虫步骤:将步骤2)的新型移虫器转移到培养幼虫的装置中,推杆2向下移动,再次推开夹持臂13,并由控制杆42的移动使得进液结构4上的液体进入,从而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或重力作用带下幼虫。

综上所述,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在抓取幼虫时,通过推杆2控制移虫头1的打开,再缩回时就抓取了幼虫,将幼虫转移到需要培养它的器具上时,再次通过推杆2打开移虫头1,此时进液结构4与移虫头1连接处的互通通道,因为控制杆42的存在并没有液体的进入,通过控制控制杆42移动,使液体进入移虫头1中,带下幼虫,而完成了整个移虫工作。此中,推杆2只需控制移虫头1的开关闭合即可,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一种自动移动的方法进液结构4设置在推杆2处,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液结构4不再单独开始通道,直接使用推杆2的内部通道,进液结构4的控制装置则由外置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抓取幼虫时,通过推杆2控制移虫头1的打开,再缩回时就抓取了幼虫,将幼虫转移到需要培养它的器具上时,再次通过推杆2打开移虫头1,通过外置控制器控制液体从推杆2的内部通道,使液体进入移虫头1中,并带下幼虫,而完成了整个移虫工作。即由推杆2提供液体进出通道,从而推杆2采用圆形或多边形的套筒结构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