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3020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的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湖羊是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之一,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湖羊在太湖平原的育成和饲养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太平湖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选择的影响,逐渐育成独特的一个稀有品种,产区在浙江、江苏间的太湖流域,所以称为"湖羊",湖羊饲养过程中,保证出生羔羊健壮生长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出生湖羊羔羊由于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因气候变化或者护理不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羔羊产出后,做好羔羊护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发展羊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具体的: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额外进行光照,首次夜间光照时间为30-40分钟,此后每天增加10-15分钟,7天后,停止夜间光照,夜间光照强度为2300-2500lux,以波长420-430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将羔羊圈养至养殖室内,夜间自10点至凌晨3点,以每小时升温2℃的速率使养殖室内温度由25℃逐渐升温至33℃并保持,夜间凌晨4点至6点,以每小时降温5℃的速率使养殖室内的温度由33℃降温至23℃,持续7天;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0.12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优选的,夜间光照强度为2300lux,以波长430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优选的,夜间光照强度为2500lux,以波长420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优选的,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湖羊羔羊出生后,经过夜间光照调控、温度调控,补充叶绿素铜钠盐,能显著提高出生湖羊羔羊抵抗力,降低羔羊病害发生情况,其中,湖羊羔羊经夜间光照调控处理后,体能素质逐渐提升,抗病毒、真菌感染能力显著提高,能有效避免羔羊肺炎、痢疾、口疮的发生;另外的,湖羊经夜间温度调控处理后,可逐渐健全加强羔羊调节体温的能力,避免羔羊感冒现象发生,另外的,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0.12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能够提高羔羊肠道吸收钙元素的能力,促进羔羊骨骼发育,同时可平衡羔羊肠道阴阳离子,具有助消化、防便秘的效果,羔羊出生后,经本发明养殖方法进行管理,即使不接种任何疫苗,也能成功抵抗各种病害侵染,且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发明管理得到的湖羊羔羊相较于常规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湖羊羔羊,断奶后在相同食饲管理条件下,本发明湖羊羔羊的生长速率较常规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湖羊羔羊生长速率提高了3.5%以上,饲料利用率提高了5.1%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具体的: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额外进行光照,首次夜间光照时间为30分钟,此后每天增加10分钟,7天后,停止夜间光照,夜间光照强度为2300lux,以波长420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将羔羊圈养至养殖室内,夜间自10点至凌晨3点,以每小时升温2℃的速率使养殖室内温度由25℃逐渐升温至33℃并保持,夜间凌晨4点至6点,以每小时降温5℃的速率使养殖室内的温度由33℃降温至23℃,持续7天;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实施例2、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具体的: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额外进行光照,首次夜间光照时间为40分钟,此后每天增加15分钟,7天后,停止夜间光照,夜间光照强度为2500lux,以波长430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将羔羊圈养至养殖室内,夜间自10点至凌晨3点,以每小时升温2℃的速率使养殖室内温度由25℃逐渐升温至33℃并保持,夜间凌晨4点至6点,以每小时降温5℃的速率使养殖室内的温度由33℃降温至23℃,持续7天;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2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实施例3、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具体的: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额外进行光照,首次夜间光照时间为32分钟,此后每天增加11分钟,7天后,停止夜间光照,夜间光照强度为2350lux,以波长422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将羔羊圈养至养殖室内,夜间自10点至凌晨3点,以每小时升温2℃的速率使养殖室内温度由25℃逐渐升温至33℃并保持,夜间凌晨4点至6点,以每小时降温5℃的速率使养殖室内的温度由33℃降温至23℃,持续7天;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1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实施例4、一种降低出生湖羊羔羊病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具体的: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额外进行光照,首次夜间光照时间为38分钟,此后每天增加14分钟,7天后,停止夜间光照,夜间光照强度为2400lux,以波长426nm的红色荧光管照射羔羊;羔羊出生后,每天夜间将羔羊圈养至养殖室内,夜间自10点至凌晨3点,以每小时升温2℃的速率使养殖室内温度由25℃逐渐升温至33℃并保持,夜间凌晨4点至6点,以每小时降温5℃的速率使养殖室内的温度由33℃降温至23℃,持续7天;羔羊出生后,每只每天额外补充0.115g叶绿素铜钠盐,持续7天。以下结合具体养殖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养殖试验在同一养殖场内进行,该养殖场共养殖300头湖羊,2016年4月新生湖羊羔羊42只,将新生湖羊羔羊随机分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共3组,其中,处理1设定为疫苗防控组,共22头初生湖羊,处理2为调控组,共15头初生湖羊,处理3为空白组,共5头湖羊;处理1疫苗防控组羔羊初生后,立即按常规程序全面接种疫苗,然后按照常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处理2调控组羔羊初生后,不接种疫苗,按照实施例4方式进行养殖;处理3空白组羊初生后,不接种疫苗,按照常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各组饲养至羔羊断奶,饲养期间,集中采奶,人工饲喂羔羊,饲养期间,统计各组羔羊初生后至断奶前疾病发生比例,各组发生疾病后,立即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死亡,结果见下表1:组别处理1处理2处理3肺炎(头)001痢疾(头)804口疮(头)001羊感冒(头)301以上任意2种及以上疾病发生(头)505由表1可知,即使经免疫处理后的初生羔羊,在防控痢疾和羊感冒现象发生的效果并不好,而未经免疫处理的初生羔羊更容易受到病害侵染,每只羔羊都经受过不同的疾病感染,而经本发明实施例4养殖方法处理获得的羔羊即使未经接种疫苗,在抗病害侵染方面表现仍然较好;各组羔羊断奶后,进行标记,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集中连续饲养3个月,统计并计算各组羊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断奶后饲养3个月总重-断奶前总重)/断奶前总重,结果见下表2:组别处理1处理2处理3平均相对生长速率(%)40.862.522.9由表2可知,经实施例4养殖方法获得的羔羊在日后日增重方面表面较免疫组和非免疫组有明显提升。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