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樟子松树势快速恢复的营养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305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促进樟子松树势快速恢复的营养液。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有效手段的园林绿化在城乡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目标日趋多样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等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同时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加大排水蓄水工程的修建,另外生物措施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园林绿化大树移栽及养护过程中,技术发展阶段仍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之以北方地区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热,全年降水稀少且主要分布于夏季,风沙较大,太阳辐射透过率高的特点,为城市绿化建设和大树移栽养护带来更大的难度和考验。

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生长迅速,适应性、耐寒性、抗逆性均较强,能忍受-40℃~-50℃低温,不苛求土壤水分,且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a,有的多达250a。樟子松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本身具有适应干旱、寒冷等恶劣气候的优势,绿化应用多,市场前景大,而在研究领域得到重视。调查显示,移栽造成死亡的不在少数,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移栽树木成活困难成为了摆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园林覆盖率面前的巨大障碍。目前对于樟子松生长环境和生理特征的研究较为普遍,但具体针对于其移栽回复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要求和应用性能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就目前市场情势而言,现如今市售有较多的大树营养液,且大多分布在南方,此外,所有大树营养液均为普适性药剂,没有专门针对北方移栽树木或专门针对于樟子松的营养液。然而,不同树种对环境的偏好差异极大,移栽需求也各不相同,这样的普适性药剂就难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结合社会需求和研究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对樟子松大树移栽后快速恢复树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形成了一种促进樟子松树势快速恢复的技术,即通过对移栽樟子松根部的施洒以及树干输液,使得移栽大树快速恢复健壮。

目前关于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提高措施有很多,不仅可以研究更利于移栽的工程措施,例如移栽前处理、土球限制、运输条件等,还有致力于移栽后如何提高树木生理水平,以此来抵御移栽后大树受损的问题。

在移栽后恢复的措施中,常见措施有喷施或直接给大树输营养液、外加支撑或御寒措施、施用微生物肥料等。然而在众多措施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于北方树种亦或是樟子松的救活方法,大多为普遍性挽救措施。

现有技术有例如:

cn201510427247.6一种针叶树的补锌方法,涉及一种针叶树的补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树木胸径进行测量并分级标号,根据树木胸径的分级标号确定打钉数量;在春季进行打钉;在距离地表5-15厘米的根茎处,剥去略大于钉帽面积的小块老树皮露出新树皮,在剥皮处斜向下与树干呈75-80°角缓慢钉入镀锌钉;优选的,打钉时:每棵树木按照胸径所处的分级标号钉入相应数量的镀锌钉,钉入的镀锌钉要环绕树木等距离分布,且每两个相邻的镀锌钉要上下错开4-6厘米;封口。将本发明的技术应用在大面积针叶树森林补锌工程中,能够缓慢持久供给树木所需的锌元素,满足树木对锌元素的需求量,为大面积森林树木补充锌元素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cn201210411076.4一种向移植大树补液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向移植大树补液的方法,是在移植大树的若干个根系上各套上一个营养液瓶,在营养液瓶中插入一根足够长的管子,将营养液瓶和管子固定在根系上,与根系一起埋入土中,管子开口端露出在地面上,通过管子开口端向营养液瓶中补充营养液或清水。本发明补液方法操作简单,后期补液简单高效,营养液利用率高,避免了营养的固定和流失,大树移植成活率正常季节提高5~30%,反季节提高20~68%,移植大树的树冠1~2年即可迅速形成。

cn201610313953.2一种新型营养液,按照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包括:尿素30#40份、硝酸钾#1#6#份、硝酸钙#1#6份、硫酸镁#1#2份、磷酸铵1#2#份、硫酸钾#1#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亚铁0.5#1份、多维3#5份、胶原蛋白10#15份、氨基酸10#15份、微量元素1#2份、纯净水80#90份。本发明原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营养丰富、满足更阶段生长所需的营养、富含维生素能有效的排出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有效吸收铁元素促进光合作用等、提高成活率、延迟衰老。

cn201610301294.0一种用于油松的复壮解救试剂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用于油松的复壮解救试剂及其应用。复壮解救剂由精制木醋液、氨基酸、肽聚糖、硫酸钾、萘乙酸钠盐、硫酸亚铁、尿素和vc混合制成。本发明的复壮解救剂对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实际应用可兑水稀释3#10倍后灌入大树主根部。

cn201410237456.x一种促进树根生长的营养液,公开了一种促进树根生长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去离子水30-60份,黄腐酸10-15份,禽畜粪便提取物8-16份,海藻酸5-10份,α-萘乙酸4-8份,维生素c?4-7份,磷酸二氢钾6-10份,四水硝酸钙3-6份,硝酸钾2-5份,七水硫酸镁1-4份,硼酸5-8份,四水硫酸锰4-7份,腺嘌呤2-5份,七水硫酸锌3-6份,微量元素3-6份,五水硫酸铜4-7份,钼酸铵2-7份。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养分更为全面、养分比例更加平衡、成活率高的促进树根生长营养液。

现如今市售有很多大树营养液,但大多均为普适性药剂,即面向全部移栽树木进行无差异的水分和元素的补给,能够部分解决树木移栽问题,但是其效果不佳,甚至会存在部分树木假活现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北方移栽树木或专门针对于樟子松的营养液。然而,不同树种对环境的偏好差异极大,移栽需求也各不相同,树体本身对元素需求不同,出于这样水平“全面、大量”的普适性药剂就难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在结合社会需求和研究背景的情况下,发明人对樟子松大树移栽后快速恢复树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形成了一种促进樟子松树势快速恢复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

(1)为樟子松量身打造了适合的营养液成分,减小了资源浪费,切实提高了樟子松复壮率。

(2)在输营养液的同时,向根部施洒菌根真菌培养液,尽快恢复根系的完整性,增强树体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营养液由a、b、c、d、e、f四种液体配方共同组成,涵盖了植物生长的全部营养成分,并依据樟子松生理特征,加入适应樟子松根部生长的促进成分。

a液配方(补充大量元素):硝酸铵:8.25g/l;氯化钾:7.0g/l;磷酸二氢钾:8.5g/l;七水合硫酸镁:1.85g/l;氯化钙:1.5g/l

b液配方(补充微量元素):碘化钾:0.166g/l;硼酸:1.24g/l;四水合硫酸锰:4.46g/l;七水合硫酸锌:1.72g/l;五水合硫酸铜:0.005g/l;二水合钼酸钠:0.05g/l;六水合氯化钴:0.005g/l

c液配方(补充树体所需活性物质):肌醇:20g/l;烟酸:0.1g/l;甘氨酸:0.4g/l;烟酸硫胺素:0.02g/l;盐酸吡哆醇:0.1g/l

d液配方(补充树体所需铁盐):七水合硫酸亚铁:5.56g/l;二水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46g/l

e液配方(激素刺激树体细胞快速生长):吲哚丁酸(iba):0.2mg/l;萘乙酸(naa):0.4mg/l

f液配方(菌根真菌分泌物刺激树体细胞快速生长):樟子松特有外生菌根真菌点柄粘盖乳牛肝菌的液体培养滤出菌丝后浓缩10倍的浓缩液。采用mmn培养基[氯化钙:0.05g;硫酸镁:0.15g;氯化钠:0.025g;三氯化铁(1%):1.2ml;磷酸二氢钾:0.5g;vb1(硫胺素):100μg;磷酸氢二铵:0.25g;麦芽汁(12be′):100ml;葡萄糖:15g;柠檬酸:0.2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值:5.5]液体培养15天后,滤出菌丝,滤液真空浓缩十倍。

使用方法:

1、用量:参照表1和表2。

2、配用方法:每升取用50毫升a,各5毫升b、c、d,10微升e,100毫升f液直接加水至1l后混匀。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4.1技术应用:

树体输液或浇灌

4.1.1树体输液技术

用手电钻(钻头直径6mm)在大树主干上(距离地面1.2m处)打一个深约5cm-6cm深的输液孔,插入树体约3-4cm,打孔时孔向朝下、钻头与树干呈45°夹角。然后使用专用的输液器将配制好的营养液输入大树,营养液流速按照1l/10h的标准进行。输入液体后观察输液孔3min-5min,无积液现象方可离开,当液体输完后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用胶布封住孔口。

表1营养液用量与树体胸径的关系

注:每200ml补输800ml水

4.1.2浇灌技术

具体操作方法:

一、直接浇灌法:在大树根部土球最外围约1.1m处,挖25cm-30cm深的环形沟,在沟中均匀灌入,覆土将沟填平并适当灌水。

表2树体土球半径与营养液用量的关系

滴灌法:采用特制的底部有滴灌孔的水袋包裹树干,水分慢慢滴入树木根部。每平方米施用5l/天为宜。

4.2技术效果:

本发明对樟子松移植后生长状况的影响

4.2.1本发明对樟子松成活率、当年生长枝萌发率、当年枝条生长量的影响

表3本发明对樟子松成活率、当年生长枝萌发率、当年枝条生长量的影响

注:大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

大树移植关键指标成活率显示,两地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8.0%和46.0%,当年生长枝萌发率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2.0%和44.0%,当年枝条生长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86%和37.5%。通过方差分析(在0.05水平差异下),处理组和对照组大树在成活率、当年生长枝萌发率、当年枝条生长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处理组大树,已经和新环境有了物质交换,水分代谢基本恢复正常,树体水分基本平衡,可以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有效增强移植大树的生命力,恢复树体水分代谢平衡,进而保持原有的生命规律。

4.2.2本发明对樟子松叶片、生长枝、树干含水量的影响

处理组各部分含水量分别高出对照组20.2%、16.53%、17.15%、13.14%,说明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大树的含水量,使树体水分代谢恢复正常。

处理组各部分含水量分别高出对照组21.48%、17.33%、13.33%、13.67%,说明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大树的含水量,使树体水分代谢恢复正常。

4.2.3本发明对樟子松观赏性和健康性的影响

表4本发明对樟子松观赏性的影响

采用本发明处理组1樟子松,观赏性在四级以上的樟子松共有46株,占总比例的92%,对照组4级以上的大树有3株,占总比例的30%,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62%。经过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观赏性指数分别为0.89、0.38。采用本发明处理组2樟子松,观赏性在四级以上的樟子松共有46株,占总比例的92%,对照组4级以上的大树有2株,占总比例的20%,处理组比对照组四级以上的大树提高了72%。经过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观赏性指数分别为0.91、0.33。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樟子松移植后的观赏性。

表5本发明对樟子松健康性的影响

采用本发明处理组1的樟子松,健康性在四级以上的樟子松共有46株,占总比例的92%,对照组4级以上的大树有3株,占总比例的30%,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62%,经过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观赏性指数分别为0.89、0.38。采用本发明处理组2的樟子松,健康性在四级以上的樟子松共有46株,占总比例的92%,对照组4级以上的大树有2株,占总比例的20%,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72%,经过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观赏性指数分别为0.95、0.33。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樟子松移植后的健康性。

将樟子松的成活率、当年生长枝萌发率、当年枝条生长量、叶片、生长枝、树干基部含水量、树干中部含水量、4级以上观赏性、健康性大树数量作为指标,采用本发明对樟子松的生长状况影响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