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203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往杜仲主要以杜仲皮入药,现代研究证明,杜仲叶的药用有效成分与杜仲皮基本相同、药用功能基本一致。目前我国将杜仲叶正式列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并将绿原酸确定为杜仲叶药材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预防肥胖、抗病毒、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由于杜仲叶中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京尼平苷及京尼平苷酸等多种活性物质的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杜仲叶林生态培育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提供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生态培育方法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在杜仲的栽培中可有效提高叶用活性物质含量,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

(1)移栽

选取1-2年生杜仲幼苗,按行株距0.3m×0.5m进行移栽;将杜仲幼苗用泥浆蘸根后置于穴内,回填表土,扶正,上下拉压杜仲幼苗多次,以保证杜仲幼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踏实,回填土,压实,随即浇透水;

(2)水肥管理

根据降水状况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夏季多雨季节应及时排除水分,保证不积水;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夏季追肥,每亩施尿素2-3kg。

(3)紫外光滤减

按林木面积在杜仲苗木种植区搭建多个长400cm,宽200cm,高180cm的长方形支架用于滤膜安装,选用专用滤膜以滤减叶用杜仲林内的中波段紫外光(uv-b,280-320nm)辐射;在种植区内上面及东西两面分别盖膜,且在膜上打孔,孔半径为0.3cm,滤膜东西两侧底边均距地面90cm高以利于林内通风,南北面互通,以利于维持相对一致的小气候环境。

(4)秋季平茬

于初秋对杜仲植株进行平茬处理,平茬高度为距地面10cm,形成一个平齐的切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所述的滤减紫外光所采用的滤膜为mylar膜、pet-0.125或pet-0.35膜;膜层数为1-3层;孔距为10cm×10cm至20cm×20cm;覆膜时间为每年1-5个月,集中在春夏季节。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的有益效果为:对杜仲苗进行滤减紫外光处理过后杜仲植株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增加12.5%-32%,桃叶珊瑚苷含量增加52.4%-90.9%,京尼平含量增加22.9%-76%,京尼平苷含量可增加0-49%,京尼平苷酸含量增加7.2%-94.5%,大大提高杜仲叶中生物活性的含量,提高其药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月末选取1年生杜仲幼苗,用泥浆蘸根,按行株距0.3m×0.5m进行移栽,把幼苗放在穴内,回填表土,扶正,轻提杜仲幼苗,让杜仲幼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踏实,填土,压实,随即浇透水。

(2)栽种后,视降水情况进行土壤水分管理,天旱时进行浇水,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追肥一次,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2-3kg。

(3)6月份对杜仲进行紫外光滤减处理,按林木面积在杜仲种植区搭建多个长400cm,宽200cm,高180cm的长方形支架用于滤膜安装,选用一层mylar膜以滤减叶用杜仲林内的中波段紫外光(uv-b,280-320nm)辐射;东西面与上面分别盖膜,且在膜上打孔,孔距为20cm×20cm,半径为0.3cm,下面留90cm进行通风,南北面互通,以利于维持相对一致的小气候环境。滤膜覆盖1个月,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提高12.5%,京尼平含量提高76%,京尼平苷酸含量提高23%。

(4)9月末对杜仲植株进行平茬处理,平茬高度为距地面10cm,形成一个平齐的切口。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月末选取2年生杜仲幼苗,用泥浆蘸根,按行株距0.3m×0.5m进行移栽,把幼苗放在穴内,回填表土,扶正,轻提杜仲幼苗,让杜仲幼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踏实,填土,压实,随即浇透水。

(2)栽种后,视降水情况进行土壤水分管理,天旱时进行浇水,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追肥一次,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2-3kg。

(3)6月份对杜仲进行紫外光滤减处理,按林木面积在杜仲种植区搭建多个长400cm,宽200cm,高180cm的长方形支架用于滤膜安装,选用二层mylar膜以滤减叶用杜仲林内的中波段紫外光(uv-b,280-320nm)辐射;东西面与上面分别盖膜,且在膜上打孔,孔距为15cm×15cm,半径为0.3cm,下面留90cm进行通风,南北面互通,以利于维持相对一致的小气候环境。滤膜覆盖3个月,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提高31.1%,桃叶珊瑚苷含量提高74.9%,京尼平含量提高42.9%,京尼平苷含量提高9.7%,京尼平苷酸含量提高30%。

(4)9月末对杜仲植株进行平茬处理,平茬高度为距地面10cm,形成一个平齐的切口。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叶用杜仲林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该培育方法包括移栽、水肥管理、紫外光滤减及秋季平茬四个步骤。本方法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叶用杜仲林叶片中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京尼平苷及京尼平苷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含量,提高杜仲叶片药用价值,进而大幅提高叶用杜仲林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文;唐中华;刘英;付金颖;杨超;于莉莉;祖元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1.13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