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6950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果园夏季土壤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园夏季生草、以草控草、以草覆盖来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的管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从事桃生产的科研单位、公司及个人。



背景技术:

桃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桃属(amygdalus)植物,为乔本落叶果树,是我国主要栽培果树之一,在世界上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农业部种植业司统计,2015年我国桃种植面积828.3千公顷,产量1364.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http://202.127.42.157/moazzys/shuiguo_cx.aspx)。桃果生产是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该方法对于维持土壤基础肥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欧美和日本的果园主要以生草为主,实施生草的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75%以上(寇建村,杨文权,韩明玉,陈奥,李冰,张维.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0,27(7):154-159)。目前我国实施清耕的果园仍占总面积的80%以上(吕德国,秦嗣军,杜国栋,李芳东,马怀宇,刘国成.果园生草的生理效应研究与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04,43(2):131-136)。

多年来,我们一直围绕本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与试验,总结发明出一种种植印度豇豆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以草控草、增加地力的方法。

本方法是在夏季播种印度豇豆来保持夏秋季土壤湿度、降低地温、以草控草、增加地力。采用本方法能够有效保持夏秋季干旱季节果园土壤湿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有效降低土壤温度,避免高温对根系的伤害,同时,控制杂草生长、增加地力,能够满足夏秋高温干旱季节桃树健康生长发育的要求,解决生产中夏秋季高温、干旱、杂草较多影响生产的问题,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桃生产中夏秋季高温、干旱、杂草较多而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的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夏季播种印度豇豆从而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以草控草、增加地力,能够满足夏秋季高温、干旱季节桃树健康生长发育的要求,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土壤湿度30%以上,降低土壤温度2℃以上,增加绿肥2500-3000kg/667m2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通过夏季雨前,将印度豇豆草种,均匀撒播或点播于果园行带中间,待夏秋季干旱季节来临,印度豇豆已经满铺于行带,从而实现保湿、降温目的。本方法是在夏季播种印度豇豆来保持夏秋季土壤湿度、降低地温、以草控草、增加地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于6月上旬,用打草机(奥晟,cg430tw)将行间原有杂草或上一季播种的其他草种(如毛叶苕子),自地面5-10cm处打断,使自然平铺于地面;

(2)草种预处理:

行带间原有草(杂草或毛叶苕子)处理完后,即处理印度豇豆草种,于阴凉处用清水浸泡印度豇豆草种1-3天,水量以刚刚没过草种为宜;

(3)播种:

印度豇豆草种浸泡完毕后,均匀撒播或点播于行带中间,播种时间宜选择在降雨前2-3天,如播种后2-3天无降雨,需少量灌溉,使种子正常萌发;播种量及密度控制如下:如撒播,播种量以2.0-3.0kg/667m2为宜;如点播,播种量以1.0-2.0kg/667m2为宜,点播时,每行带播1-3条,具体视行带宽度而定,每条间距28-32cm;

(4)播种后管理:

播种9-11天左右,草种即发芽出土,6月下旬-7月上旬,选择雨前撒复合肥2-3kg/667m2一次,促进生长。

播种后40-50天,印度豇豆铺满行带,覆盖率可达95%以上,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地温,减少高温对土壤的伤害,促进桃树健康生长发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1)通过上述技术措施,解决了夏秋季桃园土壤管理费工、费力,并且效果差的技术难点,主要解决了夏秋季桃园高温、干旱、杂草较多,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通过本技术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桃生产中夏季高温期地面覆盖的问题,不仅能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减轻高温干旱对桃树的伤害,而且还可以达到以草控草,以草沃地的功效,效果显著。与现有桃园清耕管理相比,更加省时、省力,并且更加生态环保,更有利于桃树的健康生长发育,该方法适用于从事桃生产的科研单位、公司及个人;

(2)本发明与我国现行桃园清耕或自然生草土壤管理方法相比,对高温、干旱季节桃园内小气候降温效果明显,保持水分效果显著;

(3)本发明与我国现行桃园清耕或自然生草土壤管理方法相比,对桃园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明显。本发明充分利用行带中间空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每季可生产绿肥2500-3000kg/667m2,巧妙地解决了当前桃园有机质肥源缺乏的问题;

(4)本发明可有效抑制桃园的杂草,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印度豇豆生长迅速,且生长量较大,极大压缩了桃园常见杂草如猪秧秧、狗尾草等的生长空间,可有效起到“以草抑草”作用,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与人工除草次数;

(5)本方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广泛适用于长江流域果园如梨树、葡萄树等果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和自然生草对地表温度影响的比较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和自然生草对地下温度影响的比较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播种印度豇豆50天后的果园行带图;

图4为同时期未种植印度豇豆的自然生草果园行带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印度豇豆点播出苗情况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印度豇豆撒播出苗情况图;

图7为本发明播种印度豇豆桃园的地温测量图;

图8为自然生草桃园地温测量图;

图9为本发明取土样测土壤湿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在6月8日,用打草机(奥晟,cg430tw)将行间原有杂草或上一季播种的其他草种,自地面5cm处打断,使自然平铺于地面;

(2)草种预处理:

行带间原有草处理完后,即处理印度豇豆草种,在6月9日,于房间内阴凉避光处,用清水浸泡印度豇豆草种至6月10日,水量以刚刚没过草种为宜;

(3)播种:

印度豇豆草种浸泡完毕后,均匀撒播或点播于行带中间,播种后2天无降雨,少量灌溉,使种子正常萌发;播种量及密度控制如下:如撒播,播种量以2.5kg/667m2为宜;如点播,播种量以1.5kg/667m2为宜,点播时,每行带播3条,行带宽度5cm,每条间距30cm;

(4)播种后管理:

播种11天即6月21日,草种即发芽出土,7月9日,选择雨前撒复合肥2kg/667m2一次,促进生长。

实施例2

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在6月8日,用打草机(奥晟,cg430tw)将行间原有杂草或上一季播种的其他草种,自地面5cm处打断,使自然平铺于地面;

(2)草种预处理:

行带间原有草处理完后,即处理印度豇豆草种,在6月9日,于房间内阴凉避光处,用清水浸泡印度豇豆草种至6月11日,水量以刚刚没过草种为宜;

(3)播种:

印度豇豆草种浸泡完毕后,均匀撒播或点播于行带中间,播种后2天无降雨,少量灌溉,使种子正常萌发;播种量及密度控制如下:如撒播,播种量以2.5kg/667m2为宜;如点播,播种量以1.5kg/667m2为宜,点播时,每行带播3条,行带宽度5cm,每条间距30cm;

(4)播种后管理:

播种10天即6月21日,草种即发芽出土,7月9日,选择雨前撒复合肥2kg/667m2一次,促进生长。

本发明进行了如下具体实验:

(1)不同印度豇豆播种方式发芽情况调查:

播种印度豇豆20天后,对不同处理方式播种的印度豇豆出芽情况进行了调查,实验结果表明(表1):点播效果最好,亩播种量最少,只有撒播所用播种量的50%,而且出芽率最高,达到了90%,是撒播出芽率的5倍以上。对于不同撒播量(处理1、2),出芽数及出芽率没有显著差异。

表1不同处理生印度豇豆出芽情况

注:1,撒播3kg/667m2印度豇豆;2,撒播2kg/667m2印度豇豆;3,点播1.5kg/667m2印度豇豆。

(2)印度豇豆生长情况及生长量调查:

7月中旬,印度豇豆生长已经十分茂盛,基本覆盖了行间,此时对不同方式播种印度豇豆及自然生草处理的草生长量等,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2),点播(处理3)处理覆盖率最高,而且产鲜草量、干草量最大;所有种植印度豇豆处理的产草量,都较自然生草的要大,不管是鲜草量,还是干草量方面,也就是说种植印度豇豆,为土壤积累了更多的有机质。

表2生印度豇豆及自然生草效果比较

注:1,撒播3kg/667m2印度豇豆;2,撒播2kg/667m2印度豇豆;3,点播1.5kg/667m2印度豇豆;4,自然生草。

(3)本方法与自然生草对果园温度影响比较:

夏秋季高温季节,分别针对本方法和自然生草的处理,测定了果园地表及地下20cm处两个位置的温度变化,结果见说明书附图1和2:

由图1可以看出,本方法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自然生草果园,并且,每天的最高温度,显著低于自然生草,温度最大差值甚至可以达到15℃以上。由此可见,通过本方法,明显降低了果园地表温度,有效减少了极端高温的出现,更加有利于树体健康生长发育,增加果农效益。

由图2可以看出,与地表温度变化相比,地下温度相对来说变化幅度更小,更加稳定。同时,高温季节,采用本方法的地下温度,相对自然生草来说更低,减小了高温对根系的伤害程度,从而更有利于根系及树体的生长发育。

(4)本方法与自然生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比较:

7月中旬之后,进入季节性干旱时期,9月份时,土壤已经非常干旱,此时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结果如下(表3、4):

由表3、表4可以看出,采用本方法,较自然生草具有更好的保水效果;不论是浅层土壤(12cm;0-15cm),还是深层土壤(20cm;15-30cm),采用本方法的处理,土壤湿度都要更高,更有利于应对干旱季节的缺水问题,促进树体健康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

表3不同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

注: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仪器:tdr300土壤水分测定仪(美国spectrumtechnologies公司)单位:ml/100ml。

表4不同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

注:土壤质量含水量

取样方法:选试验地块,每处理随机3点取样。每点0-15cm、15-30cm深分别取样,即作为两个不同样品,同一样品横切面均匀取样,然后混匀,用四分法取四分之一,然后称取鲜土样1kg,用自封袋密封,待测。

处理方法:将土样放于烘箱内烘干,期间分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土样质量,直到土样质量不再变化为止,说明土样水分已彻底蒸发。

测量:称土样干重,计算含水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