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在抑制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68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霉酚酸在抑制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霉酚酸在抑制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荔枝是我国岭南佳果,因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具有“果王”之称。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灌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其产业为我国南方的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生产中,由于受到一些病害的侵染,荔枝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以荔枝霜疫病最为突出。荔枝霜疫病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侵染所致。荔枝霜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温暖多雨的春夏季节为害严重,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裂果和烂果。调查显示,荔枝霜疫病在全国荔枝产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并占有绝对地位。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生产区被调查的荔枝园均有发生。荔枝霜疫霉(p.litchii)隶属于藻界(chromista)、卵菌门(oomycota)、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霜疫霉属(peronophythora)。霜疫霉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无性阶段有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高度分化,长短不等,近似树枝状,属于多级有限生长。有性阶段为卵孢子。

荔枝霜疫霉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叶和病果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可产生孢子囊随风雨传播,遇水萌发芽管,或释放游动孢子再长出芽管,侵入叶片和果实,引起病害。病叶和病果再产生孢子囊,再次侵染,由此完成侵染循环。于是防治荔枝霜疫病的方法主是抑制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

目前,荔枝霜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由于农业防治操作复杂、见效慢,产区大多采用防效高见、效更快的化学防治,但部分化学农药毒性较高,对环境危害也较大,缺少低毒性、环境友好却能有效抑制荔枝霜疫霉的化学抑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霉酚酸在防/治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霉酚酸在制备防/治荔枝霜疫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霉酚酸在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霉酚酸在制备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的药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的药物,药物中含有霉酚酸。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引起的荔枝霜疫病的药物,其药物中含有霉酚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霉酚酸在防/治荔枝霜疫病中的应用。

霉酚酸在制备防/治荔枝霜疫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霉酚酸在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中的应用。

霉酚酸在制备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的药剂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霉酚酸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0.1μg/ml。

优选地,所述荔枝霜疫病是由荔枝霜疫霉引起的。

优选地,所述应用为抑制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

优选地,所述应用为抑制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

一种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的药物,配方中含有霉酚酸。

一种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litchii)引起的荔枝霜疫病的药物,配方中含有霉酚酸。

其中,霉酚酸,【e-4-甲基-6-(1,3-二氢-7-甲基-4-羟基-6-甲氧基-3-氧代-5-异苯并呋喃基)-4-己烯酸】,分子式为:c17h20o6;化学式结构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发现:霉酚酸能够有效抑制荔枝霜疫病病原菌的生长,具有防治荔枝霜疫病的重要用途,尤其可以抑制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及抑制荔枝霜疫霉孢子囊的萌发,从而有效抑制荔枝霜疫病的发生。

而且,霉酚酸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却不会完全杀死病原菌,表明其毒性不高,对环境更加友好。因此,在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平板中霉酚酸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情况,在不同浓度下及不加药的对照组荔枝霜疫霉菌落生长形态。

图2为不同浓度霉酚酸处理组及不加药的对照组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

图3为霉酚酸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荔枝霜疫霉菌丝形态。

图4为不同浓度霉酚酸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情况。

图5为不同浓度霉酚酸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芽管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霉酚酸抑制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的活性测试

1、培养基:胡萝卜榨汁琼脂培养基c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用于培养荔枝霜疫霉。

2、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化合物霉酚酸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具体操作:

(1)将化合物霉酚酸的纯品溶于dmso,配置不同梯度浓度的溶液作为测试液。

(2)加入一定量所配置的测试液至融化后温度降至50ºc的ca培养基中混匀,使得培养基中化合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1、0.5、1、3、5、10、20、30、100、200μg/ml,每个浓度处理设置3个重复,并已加入相同体积的空白溶剂作为对照,以10ml/皿的量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

(3)取已在ca培养基上培养5天的荔枝霜疫霉,用已灭菌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菌饼(d=5mm),保持菌龄一致,并将菌饼倒置于含有不同浓度化合物的培养平板中央,置于25º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定期观察,十字交叉法记录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3、结果:

图1显示,化合物对荔枝霜疫病的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当化合物浓度达到200μg/ml时,抑制率达到了85%。霉酚酸不同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如下图1所示,与空白对照相比,在20μg/ml下菌丝生长缓慢,再次降低浓度进行筛选时,发现在0.1μg/ml时还是存在抑制效果,抑制率达到16%,处理组荔枝霜疫霉菌落较小,菌落边缘不规则,挑取菌丝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荔枝霜疫霉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变粗短、褶皱、扭曲,顶端钝圆,且不能正常分支,随化合物浓度越高,畸形菌丝越多,如图2所示。

实施例2霉酚酸抑制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活性测试

1、病原菌孢子囊悬浮液的制备:

将荔枝霜疫霉于pda培养基培养5天,在平板上加入5ml无菌水进行冲洗和震荡,配置孢子囊悬浮母液。向孢子囊悬浮母液中加入无菌水,得到稀释后荔枝霜疫霉孢子囊浓度为105个/ml。

2、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化合物霉酚酸对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

具体操作:

(1)用dmso溶解化合物,配置成浓度分别为1mg/ml、100μg/ml的测试液。

(2)准确加入一定体积的测试液于稀释后的孢子囊悬浮液中充分混匀,使得孢子囊悬浮液中的化合物的终浓度分别为30、40、50μg/ml,以加入相同体积溶剂的孢子囊悬浮液作为对照。

(3)将各个处理组的孢子囊悬浮液放置于28º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4)定时于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囊萌发的情况,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计数三个视野区域共约100个孢子囊,统计孢子囊萌发率。

3、结果:

如图4所示,化合物霉酚酸对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30μg/ml、40μg/ml、50μg/ml的化合物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9.8%、79.9%和83.1%,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于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囊萌发的芽管形态,发现处理组孢子囊形态异常,芽管不能正常生长,芽管粗短、分支较多,顶端钝圆,如下图5所示。由此可见化合物霉酚酸是通过使孢子囊的芽管变形而延缓和抑制其萌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