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的造林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1915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的造林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树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不与粮棉种植争地等优点,其主要产品-油茶因含85%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堪称“液体黄金”。新造油茶良种林和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是油茶资源发展的两种途径。数十年来,国内有关油茶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很多,油茶新造林正在我国南方大面积进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野外规模化造林成活率低,一般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下,有的甚至成活率低于30%,给广大造林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延缓了油茶生产及整个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的造林栽培方法,科学系统、可操作性更强,其不仅便于实施,适于推广,而且使用该方法进行栽植的油茶造林成活率可比普通方法提高1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的造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嫁接苗栽植:选择嫁接苗栽入苗床,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苗床上开10-15cm深的浅沟,将嫁接苗靠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以露出嫁接口为宜,为了保湿,用竹篾条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2)苗期管理:

a、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开始,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b、去花芽: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摘除花芽;

c、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阴雨期,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待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

d、病害防治:拔出病株,除去带菌土,再用19%硫酸铜溶液灌根部,消毒保苗;

(3)新造林管理:

a、林地选择:选择土层1米左右、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的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作为种植林地;小于15°的缓坡采用全垦或带状整地,豆粕撩壕成梯整地;

b、选苗移栽:选择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苗高25cm以上、地径0.3cm以上,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的植株进行移栽,每亩70-120株,按株行距2-3m×2.5-3m进行栽植;将苗株垂直置入栽植坑内,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回填细土,分层压实,确保嫁接口与地面持平,做到根舒、苗正;

c、强化抚育:造林后,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在8-9月,第三次在冬季结合抚育进行深垦,前三年摘除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盛果期每年抚育1-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在冬季结合抚育进行深垦;

d、控形修剪: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定植后在50cm处定干;第二年在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均匀分布;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将位置不适的枝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连续挂果枝适当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对于过于郁闭的树型,剪除少量树径2-4cm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4)合理施肥: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定植当年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施薄肥,距离30cm,每株半两;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施速效氮肥,每株0.1-0.5kg,12月上旬以每株5-10kg土杂肥作为越冬肥;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1-2kg;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5-20kg;

(5)病虫害防治:

a、炭疽病防治:冬季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夏季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

b、软腐病防治: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尔多液喷施;

c、根腐病防治;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病苗;

d、蓝翅天牛防治: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

(6)果实采收:当树上有5%的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时开始采摘。

优选地,步骤(3)还可以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苜蓿、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类豆科等矮秆作物,以耕代抚,间作距树兜的距离在50cm以上,并及时施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完善油茶造林种植技术的各个环节操作方法,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全面优化油茶造林的嫁接苗栽培、苗期管理、造林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强,规范油茶造林种植各个技术环节,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油茶的造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嫁接苗栽植:选择嫁接苗栽入苗床,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苗床上开10-15cm深的浅沟,将嫁接苗靠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以露出嫁接口为宜,为了保湿,用竹篾条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2)苗期管理:

a、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开始,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b、去花芽: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摘除花芽;

c、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阴雨期,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待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

d、病害防治:拔出病株,除去带菌土,再用19%硫酸铜溶液灌根部,消毒保苗;

(3)新造林管理:

a、林地选择:选择土层1米左右、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的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作为种植林地;小于15°的缓坡采用全垦或带状整地,豆粕撩壕成梯整地;

b、选苗移栽:选择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苗高25cm以上、地径0.3cm以上,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的植株进行移栽,每亩110株,按株行距3m×2.5m进行栽植;将苗株垂直置入栽植坑内,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回填细土,分层压实,确保嫁接口与地面持平,做到根舒、苗正;

c、强化抚育:造林后,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在8-9月,第三次在冬季结合抚育进行深垦,前三年摘除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盛果期每年抚育1-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在冬季结合抚育进行深垦;

d、控形修剪: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定植后在50cm处定干;第二年在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均匀分布;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将位置不适的枝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连续挂果枝适当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对于过于郁闭的树型,剪除少量树径2-4cm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e、间作:还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苜蓿、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类豆科等矮秆作物,以耕代抚,间作距树兜的距离在50cm以上,并及时施肥;

(4)合理施肥: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定植当年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施薄肥,距离30cm,每株半两;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施速效氮肥,每株0.4kg,12月上旬以每株8kg土杂肥作为越冬肥;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2kg;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20kg;

(5)病虫害防治:

a、炭疽病防治:冬季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夏季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

b、软腐病防治: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尔多液喷施;

c、根腐病防治;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病苗;

d、蓝翅天牛防治: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

(6)果实采收:当树上有5%的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时开始采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