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3115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是中国种子植物中最大的属,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西施”。杜鹃花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河北省境内就分布有照山白、迎红杜鹃23个种。照山白是北方地区珍稀的常绿阔叶开花灌木,广泛分布于太行山脉上的山坡、山沟石缝。性喜阴,喜酸性土壤,耐干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本发明针对需要进行迁地保护的野生苗,提供一种方法简便的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通过人工干预使该种类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繁衍,从而达到种类保护及种群修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主要针对进行迁地保护的野生照山白苗,是原生态群落中生境恶化或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了植株受损,不再适宜在原地生长,或因种群结构不合理,需要迁出原地培植的种苗,利用现代园艺栽培技术手段,为野生照山白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有开发价值的种质资源,同时为种群修复及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栽培步骤:

起挖:起挖时要先检查野生照山白树干基部,确定根系走向,在距根系中心50cm的距离开始起挖,起挖时注意保留完整根系;

预处理:将起挖好的植株根系表面清理干净,并将根球外层土壤疏松开,如有斩断的伤口,在伤口上涂抹保湿剂或伤口愈合剂,然后在整个根系上喷洒恶霉灵水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栽植:对于栽植用的容器,先在容器底部装入三分之一份量的迁地移植栽培基质,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入容器中,使根系尽量保持均衡,植株保持直立,然后在根系周围填入迁地移植栽培基质将植株稳固住,轻轻按压,使基质与根系紧密接触;

生根粉灌根:用30~40℃温水将生根粉溶解后,加入凉水将其稀释至浓度为50~100mg/kg,然后对栽植好的植株进行灌根;

养护:5~7天浇一次水,环境控制白天温度为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0℃,相对湿度40%以上,光照2000~3000lux。

进一步地,在起挖时,对于根系延伸过远或扎根过深,将其斩断,尽量保证刀口整齐。

进一步地,起挖时可保留部分原土。

进一步地,在预处理中,所述恶霉灵水溶液为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和800~1500倍水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在栽植过程中,所述迁地移植栽培基质为草炭、腐叶土、松针按7:2:1的比例混合,同时按1kg/m3加入长效缓释肥。

进一步地,在生根粉灌根过程中,对栽植好的植株进行灌根时,将带喷洒喷头的水管靠近主干根部,慢慢润湿根球,第一次即浇透。

进一步地,在养护过程中,浇灌用水,使用水处理器处理过的水,并使用95%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简单,使用便捷,主要针对进行迁地保护的野生照山白苗,是原生态群落中生境恶化或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了植株受损,不再适宜在原地生长,或因种群结构不合理,需要迁出原地培植的种苗,利用现代园艺栽培技术手段,为野生照山白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有开发价值的种质资源,同时为种群修复及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

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栽培步骤:

起挖:起挖时要先检查野生照山白树干基部,确定根系走向,在距根系中心50cm的距离开始起挖,起挖时注意保留完整根系;

预处理:将起挖好的植株根系表面清理干净,并将根球外层土壤疏松开,如有斩断的伤口,在伤口上涂抹保湿剂或伤口愈合剂,然后在整个根系上喷洒恶霉灵水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栽植:对于栽植用的容器,先在容器底部装入三分之一份量的迁地移植栽培基质,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入容器中,使根系尽量保持均衡,植株保持直立,然后在根系周围填入迁地移植栽培基质将植株稳固住,轻轻按压,使基质与根系紧密接触;

生根粉灌根:用30~40℃温水将生根粉溶解后,加入凉水将其稀释至浓度为50~100mg/kg,然后对栽植好的植株进行灌根;

养护:5~7天浇一次水,环境控制白天温度为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0℃,相对湿度40%以上,光照2000~3000lux。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起挖时,对于根系延伸过远或扎根过深,将其斩断,尽量保证刀口整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起挖时可保留部分原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预处理中,所述恶霉灵水溶液为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和800~1500倍水的混合溶液。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栽植过程中,所述迁地移植栽培基质为草炭、腐叶土、松针按7:2:1的比例混合,同时按1kg/m3加入长效缓释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生根粉灌根过程中,对栽植好的植株进行灌根时,将带喷洒喷头的水管靠近主干根部,慢慢润湿根球,第一次即浇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养护过程中,浇灌用水,使用水处理器处理过的水,并使用95%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

本发明的方法主要针对进行迁地保护的野生照山白苗,是原生态群落中生境恶化或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了植株受损,不再适宜在原地生长,或因种群结构不合理,需要迁出原地培植的种苗,利用现代园艺栽培技术手段,为野生照山白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有开发价值的种质资源,同时为种群修复及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试验例

一种野生照山白迁地移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栽培步骤:

野生照山白苗的筛选:主要针对需要进行迁地保护的野生苗,特别是原生态群落中生境恶化或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了植株受损,不再适宜在原地生长,或因种群结构不合理,需要迁出原地培植的种苗;

起挖:起挖时要先检查树干基部,确定根系走向,在距根系中心50cm左右的距离开始起挖,起挖时注意尽量保留完整根系;对于根系延伸过远或扎根过深的植株,可采用锋利的砍刀将其斩断,尽量保证刀口整齐;起挖时可保留部分原土;

预处理:将起挖好的植株根系表面清理干净,并将根球外层土壤疏松开,如有斩断的伤口,需在伤口上涂抹保湿剂或伤口愈合剂,然后在整个根系上喷洒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水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栽植:选择与植株大小相适应的容器,先在容器底部装入三分之一份量的迁地移植专用栽培基质,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入容器中,使根系尽量保持均衡,植株保持直立,然后在根系周围填入迁地移植专用栽培基质将植株稳固住,轻轻按压,使基质与根系紧密接触;

生根粉灌根:用30-40℃温水将生根粉溶解后,加入凉水将其稀释至50~100mg/kg,然后对栽植好的植株进行灌根,浇灌时将带喷洒喷头的水管靠近主干根部,慢慢润湿根球,第一次一定要浇透;

养护:日常养护根据容器内基质水分情况,一般5~7天浇一次水,浇灌用水,适宜使用水处理器处理过的水,并使用95%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环境控制白天温度不低于15℃,不高于25℃,夜间温度不低于0℃,相对湿度40%以上,光照2000~3000lux。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