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550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域面积广阔,渔业养殖繁荣。但是近年来,渔业养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箱养殖)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矛盾。一方面,因传统网箱养殖需要投加饵料,导致养殖水域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基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大部分水域投饵式网箱养殖已被政府取缔;另一方面,传统式网箱一般均为开放式,与周围水体能够发生广泛水体交换,而目前环境污染风险较大,传统网箱很难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一旦周围有污染事件,均会对传统网箱养殖产生毁灭性打击。这些弊端导致目前传统的网箱养殖业发展受阻,迫切需要一种既能产生显著的养殖效益,又能降低污染甚至净化水体,同时又能躲避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养殖模式。

此外,目前国内已建和再建水库1万余座,水域面积巨大。因水库水面的特殊性,目前最佳的开发方式即为渔业养殖,但因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导致目前水库水面大量闲置,形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促进水库水面的开发利用,同时带动库区移民致富,既是我国国土资源充分利用的资源问题,也是库区移民稳定致富的民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装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空置的水面开展生态鱼类养殖工作,而且因不需投饵,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还能通过收获鱼获物形式净化养殖区水质。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它包括多个组合而成的浮体,所述浮体包括培养仓、调节仓和浮力仓;所述培养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和进水阀,在其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孔和出水阀;所述调节仓的一端设置有灌水孔,在其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孔;相邻浮体之间通过连接绳和固定锚固定并漂浮在水面上。

所述培养仓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其顶端开口,四周和底部封闭。

所述调节仓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空心圆环柱状结构,调节仓内壁即为培养仓的仓壁,调节仓顶部及底部分别与培养仓的顶部和底部平齐。

所述浮力仓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空心圆环柱状结构,所述浮力仓的内壁紧贴调节仓外壁,浮力仓顶部与调节仓的顶部平齐。

所述进水孔设置在培养仓仓壁上,并贯穿调节仓,所述进水孔采用多行多列均匀布置,所述进水孔的底部与培养仓的底部平齐,进水孔的顶部与浮力仓的底部平齐。

所述进水阀为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圆弧形挡板,进水阀的底端与培养仓的底板相接触,其顶端与培养仓的顶端相平齐,进水阀的外壁紧贴培养仓的内部,并能够沿着仓壁自由滑动。

所述出水孔设置在培养仓仓壁上,与进水孔相对,并贯穿调节仓,所述出水孔采用多行多列均匀布置,所述出水孔底部与培养仓底部平齐,出水孔顶部与浮力仓底部平齐。

所述出水阀为在培养仓内壁上与进水阀相对一端设置的圆弧形挡板,出水阀结构与进水阀结构相同。

所述灌水孔设置在调节仓的顶板上;所述排水孔设置在与调节仓相对的另一侧顶板上;

所述连接绳采用聚乙烯塑料绳;

所述固定锚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四面体结构。

采用任意一项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装置的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先将两根连接绳分别与浮体底部两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锚相连,并将固定锚放置在操作船上;

step2:将浮体用操作船运输至需要位置并将培养箱开口朝上放置到水面上,使浮体顶部浮出水面;

step3:分别将进水阀和出水阀移开并露出进水孔和出水孔,让水体自然灌入培养仓内至浮体不再下沉为止;

step4:之后校准浮体的位置,使进水口迎着水流方向,并将两个固定锚按八形抛下并固定好浮体;

step5:分别移动进水阀和出水阀并分别露进水孔和出水孔;此时即形成了一个与培养水体发生少量交换的培养系统,将培养系统静置数天后,向培养仓内投放特定种配的鱼苗。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本装置和方法进行水面鱼类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空置的水面开展生态鱼类养殖工作,而且因不需投饵,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还能通过收获鱼获物形式净化养殖区水质。

2、此外,因本发明能够人为调节培养仓与外部水体的联通程度,能够有效防止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养殖鱼类的损害,有效降低养殖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中浮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浮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多个浮体组成的养殖系统平面示意图图。

图4本发明中多个浮体组成的养殖系统固定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浮体养殖状态示意图。

图中:浮体1、培养仓2、调节仓3、浮力仓4、进水孔5、进水阀6、出水孔7、出水阀8、灌水孔9、排水孔10、连接绳11、固定锚12、鱼苗13。

a水流方向;b水面;c水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5,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它包括多个组合而成的浮体1,所述浮体1包括培养仓2、调节仓3和浮力仓4;所述培养仓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5和进水阀6,在其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孔7和出水阀8;所述调节仓3的一端设置有灌水孔9,在其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孔10;相邻浮体1之间通过连接绳11和固定锚12固定并漂浮在水面上。通过采用上述的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能够利用充分的利用空置的水面开展生态鱼类养殖工作,而且因不需投饵,养殖成本明显降低;而且通过收获鱼获物形式净化养殖区水质。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仓2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其顶端开口,四周和底部封闭。

优选的,所述培养仓2的材料厚度均为5毫米,直径为10米,仓壁高3米。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仓3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空心圆环柱状结构,调节仓3内壁即为培养仓2的仓壁,调节仓3顶部及底部分别与培养仓2的顶部和底部平齐。

优选的,调节仓3厚度为5毫米,内经为5米,外径为5.25米,高为3米。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仓4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空心圆环柱状结构,所述浮力仓4的内壁紧贴调节仓3外壁,浮力仓4顶部与调节仓3的顶部平齐。

优选的,浮力仓4厚度为5毫米,内经为5.25米,外径为5.5米,高为1米。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孔5设置在培养仓2仓壁上,并贯穿调节仓3,所述进水孔5采用多行多列均匀布置,所述进水孔5的底部与培养仓2的底部平齐,进水孔5的顶部与浮力仓4的底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5共有45个圆形小孔,每个小孔直径为2厘米,整个进水孔区域长为0.5米,高为2米。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阀6为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圆弧形挡板,进水阀6的底端与培养仓2的底板相接触,其顶端与培养仓2的顶端相平齐,进水阀6的外壁紧贴培养仓2的内部,并能够沿着仓壁自由滑动。

优选的,进水阀6高为3米,宽为0.6米,厚度为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7设置在培养仓2仓壁上,与进水孔5相对,并贯穿调节仓3,所述出水孔7采用多行多列均匀布置,所述出水孔7底部与培养仓2底部平齐,出水孔7顶部与浮力仓4底部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阀8为在培养仓2内壁上与进水阀6相对一端设置的圆弧形挡板,出水阀8结构与进水阀6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灌水孔9设置在调节仓3的顶板上;所述排水孔10设置在与调节仓3相对的另一侧顶板上;灌水孔9的直径为0.1米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11采用聚乙烯塑料绳;其直径为20毫米的聚乙烯塑料绳。连接绳11的长度为培养水体深度的1.5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锚12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四面体结构。

实施例2:

采用任意一项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装置的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先将两根连接绳11分别与浮体1底部两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锚12相连,并将固定锚12放置在操作船上;

step2:将浮体1用操作船运输至需要位置并将培养箱2开口朝上放置到水面上,使浮体1顶部浮出水面;

step3:分别将进水阀6和出水阀8移开并露出进水孔5和出水孔7,让水体自然灌入培养仓2内至浮体1不再下沉为止;

step4:之后校准浮体1的位置,使进水口5迎着水流方向,并将两个固定锚12按八形抛下并固定好浮体1;

step5:分别移动进水阀6和出水阀8并分别露进水孔5和出水孔7;此时即形成了一个与培养水体发生少量交换的培养系统,将培养系统静置数天后,向培养仓2内投放特定种配的鱼苗13。

实施例3:

step1:先将两根连接绳11分别与浮体1底部两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锚12相连,并将固定锚12放置在操作船上;

step2:将浮体1用操作船运输至需要位置并将培养箱2开口朝上放置到水面上,使浮体1顶部浮出水面;

step3:分别将进水阀6和出水阀8移开并露出进水孔5和出水孔7,让水体自然灌入培养仓2内至浮体1不再下沉为止;

step4:之后校准浮体1的位置,使进水口5迎着水流方向,并将两个固定锚12按八形抛下并固定好浮体1;

step5:分别移动进水阀6和出水阀8并分别露进水孔5和出水孔7;此时即形成了一个与培养水体发生少量交换的培养系统,将培养系统静置数天后,向培养仓2内投放种配为:白鲢:鳙鱼:鲤鱼:鲫鱼:螃蟹:蚌壳配比为:3:1:0.5:0.5:1:1,白鲢养殖密度为15条/立方米,投放大小分别为:0.5kg/条、0.5kg/条、0.1kg/条、0.1kg/条、0.01kg/只、0.01kg/只。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藻类等饵料能够在培养仓2内迅速生长,因此,无需再向培养仓2内投放饵料,所投放的鱼类也能很好生长。待投放的鱼苗长至3.0kg/条以上后,即可对培养仓2内的鱼类进行收获并产生经济效益;因未向培养仓2内投饵料,而收获的鱼类即是对水体中氮、磷物质的收集,即实现了水体的自然净化。如果外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只需移动进水阀6和出水阀8使污染水体不进入培养仓内,即可避免培养仓2内的鱼类受到污染而产生损失,待外部水域环境恢复后,再联通外部水体与培养仓2水体。

利用本方法进行水面鱼类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空置的水面开展生态鱼类养殖工作,而且因不需投饵,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还能通过收获鱼获物形式净化养殖区水质。此外,因本发明能够人为调节培养仓与外部水体的联通程度,能够有效防止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养殖鱼类的损害,有效降低养殖损失。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