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9090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沙化泛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变成含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变成沙漠的过程。土壤沙化主要过程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度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因失水而变得干燥,土粒分散,被风吹蚀,细颗粒含量降低。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而使土壤沙化。因此,土壤沙化包括草地土壤的风蚀过程及在较远地段的风沙堆积过程。目前,我国的土壤沙化情况日渐严重,若不及时改善,将会导致环境急速恶化的结果,然而目前改善沙化的主要手段是植树种草,然而由于土壤沙化植树种草很难生长,所以改善土壤沙化,首先要改良土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包括: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3-7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15,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25: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3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1-3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00-12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1-2小时,并且在熏蒸过程中,反复搅动所述秸秆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晾晒7-10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0-30,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优选的是,所述的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0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

优选的是,所述的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在自然条件下晾晒10天。

优选的是,所述的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

优选的是,所述的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cm;所述步骤(1)中,翻耕深度为40cm;所述步骤(2)中,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3cm;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且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2:2:5。

优选的是,所述的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0;所述步骤(3)中,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2cm,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1。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沙化土壤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3-7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秸秆层作为垫层,为微生物菌剂提供一个基础的发酵空间和环境,并且随着微生物发酵进程的进行,秸秆层也会逐渐发酵腐烂,从而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秸秆层还可以起到保水的作业,改良土壤的结构。上述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有益,发酵之后可以产生对土壤有益的发酵产物,从而改善土壤的状况。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15,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25:1。微生物菌剂主要在发酵层中进行发酵,豆渣和酒糟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糖分,微生物菌剂可以进行充分的发酵,并最终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3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树叶层有助于保持发酵层的温度,改善发酵条件,从而促进发酵的进行。另外,树叶二层缓慢腐烂,会进一步改良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1-3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00-12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1-2小时,并且在熏蒸过程中,反复搅动所述秸秆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晾晒7-10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0-30,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秸秆颗粒混入土壤内,可以增加土壤的聚合力,改良土壤的结构,改善其沙化情况。

本发明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并在翻耕土层下方铺设秸秆层,并在秸秆层上进行微生物发酵,再将翻耕出的土壤回填到秸秆层上,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提高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结构,最终改善了土壤沙化情况。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3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且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比为2:2:5;

秸秆层作为垫层,为微生物菌剂提供一个基础的发酵空间和环境,并且随着微生物发酵进程的进行,秸秆层也会逐渐发酵腐烂,从而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秸秆层还可以起到保水的作业,改良土壤的结构。

上述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有益,发酵之后可以产生对土壤有益的发酵产物,从而改善土壤的状况。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2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1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0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在自然条件下晾晒7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0,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实施例2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40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7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2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5,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5: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3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3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2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2小时,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在自然条件下晾晒10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30,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实施例3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3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3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1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1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0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在自然条件下晾晒7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2,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实施例4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6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5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1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2,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0: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2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1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2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2小时,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在自然条件下晾晒10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5,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实施例5

步骤(1)对沙化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40cm,将翻耕出的土壤先置于一边,形成一个土坑;

步骤(2)在所述土坑内铺设一层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厚度为7cm,向所述秸秆层喷水,直至秸秆层完全湿透;向所述秸秆层均匀撒上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步骤(3)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之上铺设发酵层,所述发酵层的厚度为2cm,所述发酵层包括豆渣、酒糟和水混合,所述豆渣、所述酒糟和水的质量比为1:1:13,所述发酵层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22:1;

步骤(4)在所述发酵层之上铺设一层树叶层,所述树叶层的厚度为3cm,再向所述树叶层喷水,直至将所述树叶层全部淋湿;

步骤(5)将秸秆切碎成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的粒径为2cm,将所述秸秆颗粒用温度为120℃的高温蒸汽熏蒸,熏蒸时间为2小时,每熏蒸10min,就停止熏蒸,用竹制的耙子翻动所述秸秆颗粒,之后再继续进行熏蒸;在自然条件下晾晒10天,保持通风,之后用压辊将所述秸秆颗粒反复碾压成扁平状;在翻耕出的土壤中拌入秸秆颗粒,所述秸秆颗粒和所述翻耕出的土壤的质量比为1:20,在所述树叶层之上盖上拌入秸秆颗粒的土壤。

效果验证:

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经改良后的沙化土壤和改良之前的沙化土壤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3%,透气性增加了4倍以上,土壤稳定性团粒含量增加了41%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了56%,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0倍以上。本发明实现了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表征数据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