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096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仿野生及白芨与地瓜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

地瓜,味甘性温,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在肠中吸收水份增大粪便的体积,引起通便的作用。其中丰富的纤维质有助排便。地瓜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抗癌物质、大量食物性纤维,所以能预防便秘、肠癌;同时能减少热量的摄取,是减肥的最佳食品之一。

白芨喜阴、怕干旱、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干旱条件下易发生倒苗或死苗,因此多生长在有高杆植物遮蔽的阴凉处;它耐阴、喜肥、耐寒,在肥水富足的地方生长良好,根茎大。目前大多数采用的种植技术无法达到白芨生长良好所需求的原生态环境,裸露种植阳光直射,温度高,倒苗早,生育期缩短,根茎生长量小,无法达到高产,采用搭棚种植成本高,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减成本、减少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

本发明一种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且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28-32cm在底层铺设设含有秸秆10-14kg、树叶8-10kg、人畜粪便18-20kg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在土壤上面,再用新鲜土壤覆盖在稻草上,种植前将地整起垄;

(2)选种并种植:

地瓜选种以及种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地瓜块茎,切成60-75g得地瓜块在硫酸铁营养液中浸泡4-6分钟取出蘸草木灰后晒2-3小时,置于室内4-5天后移入苗床两边地瓜株距为24-26cm双膜覆盖催芽,待幼芽长出芽眼或长到1.2-1.4cm时只留1个健壮的芽,覆盖保墒;

白芨选种以及种植:将白芨组培球茎大小为5-7cm、根系发达、健康无病害高度为1.0-1.2cm的白芨种苗栽于垄的中间,白芨株行距为17cm*17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苗:在垄上设置半圆形棚架,棚架之间牵引鱼线,引地瓜藤蔓在鱼线上;

②中耕除草:在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地瓜后进行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6次,第二年成林中耕除草5次,第三年中耕除草5次,每次中耕都浅锄;

③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农家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6-17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600-700倍的代森锌,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600-8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秋季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④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4-0.6kg生石灰;

(4)采收:每年10月上旬前将垄侧的地瓜采收结束,白芨生长3年进行采收,第三年,地瓜和白芨同时采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地瓜和白芨套种的方式进行种植,一方面利用地瓜的藤蔓为白芨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避光效果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两种作物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作物,肥水资源共享,追肥均采用有机肥料,促进根茎的生长和膨大,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节约了肥料和用水,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减少了管理成本,高产省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土地收益,经济效益显著,种植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且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32cm在底层铺设设含有秸秆10kg、树叶10kg、人畜粪便18kg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在土壤上面,再用新鲜土壤覆盖在稻草上,种植前将地整起垄;

(2)选种并种植:

地瓜选种以及种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地瓜块茎,切成75g得地瓜块在硫酸铁营养液中浸泡4分钟取出蘸草木灰后晒3小时,置于室内4天后移入苗床两边地瓜株距为26cm双膜覆盖催芽,待幼芽长出芽眼或长到1.2cm时只留1个健壮的芽,覆盖保墒;

白芨选种以及种植:将白芨组培球茎大小为7cm、根系发达、健康无病害高度为1.0cm的白芨种苗栽于垄的中间,白芨株行距为17cm*17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苗:在垄上设置半圆形棚架,棚架之间牵引鱼线,引地瓜藤蔓在鱼线上;

②中耕除草:在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地瓜后进行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6次,第二年成林中耕除草5次,第三年中耕除草5次,每次中耕都浅锄;

③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农家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7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600倍的代森锌,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8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秋季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④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4kg生石灰;

(4)采收:每年10月上旬前将垄侧的地瓜采收结束,白芨生长3年进行采收,第三年,地瓜和白芨同时采收。

实施例2

一种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且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30cm在底层铺设设含有秸秆12kg、树叶9kg、人畜粪便19kg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在土壤上面,再用新鲜土壤覆盖在稻草上,种植前将地整起垄;

(2)选种并种植:

地瓜选种以及种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地瓜块茎,切成70g得地瓜块在硫酸铁营养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蘸草木灰后晒2.5小时,置于室内4-5天后移入苗床两边地瓜株距为25cm双膜覆盖催芽,待幼芽长出芽眼或长到1.3cm时只留1个健壮的芽,覆盖保墒;

白芨选种以及种植:将白芨组培球茎大小为6cm、根系发达、健康无病害高度为1.1cm的白芨种苗栽于垄的中间,白芨株行距为17cm*17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苗:在垄上设置半圆形棚架,棚架之间牵引鱼线,引地瓜藤蔓在鱼线上;

②中耕除草:在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地瓜后进行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6次,第二年成林中耕除草5次,第三年中耕除草5次,每次中耕都浅锄;

③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农家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6.5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650倍的代森锌,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7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秋季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④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5kg生石灰;

(4)采收:每年10月上旬前将垄侧的地瓜采收结束,白芨生长3年进行采收,第三年,地瓜和白芨同时采收。

实施例3

一种白芨和地瓜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且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28cm在底层铺设设含有秸秆14kg、树叶8kg、人畜粪便20kg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在土壤上面,再用新鲜土壤覆盖在稻草上,种植前将地整起垄;

(2)选种并种植:

地瓜选种以及种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地瓜块茎,切成60g得地瓜块在硫酸铁营养液中浸泡6分钟取出蘸草木灰后晒2小时,置于室内5天后移入苗床两边地瓜株距为24cm双膜覆盖催芽,待幼芽长出芽眼或长到1.4cm时只留1个健壮的芽,覆盖保墒;

白芨选种以及种植:将白芨组培球茎大小为5cm、根系发达、健康无病害高度为1.2cm的白芨种苗栽于垄的中间,白芨株行距为17cm*17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苗:在垄上设置半圆形棚架,棚架之间牵引鱼线,引地瓜藤蔓在鱼线上;

②中耕除草:在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地瓜后进行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6次,第二年成林中耕除草5次,第三年中耕除草5次,每次中耕都浅锄;

③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农家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6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700倍的代森锌,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6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秋季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④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6kg生石灰;

(4)采收:每年10月上旬前将垄侧的地瓜采收结束,白芨生长3年进行采收,第三年,地瓜和白芨同时采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专利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