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1454发布日期:2019-06-13 17:0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材的种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经济效益高,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取颗粒饱满、发育完善、不携带病虫卵细菌、生活力强的种子;数量小于100时手工选种,数量大于等于100时风选;

步骤2、晒种:晒种一般选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时厚度控制在5~10厘米,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步骤3、浸种:用冷水或40℃左右温水浸种,在水中加入生长激素处理和微量元素,有种子坚硬,富含蜡质,不透水的药材采用人工破壳或搓擦等方法损伤种皮,再用温水浸种,可显著提高发芽率;

步骤4、层积处理:一层湿砂、一薄层种子、再盖一层湿砂,再撒一薄层种子;

步骤5、拌种:采用药剂拌种,每500克种子加3~4克50%多菌灵拌种,采用菌肥为根瘤菌剂或者固氮菌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生长激素采用吲哚乙酸或赤霉素。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包括硼、锌、锰、铜、钼。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前对中药材种子进行处理,提高中药材种子品质,防治种子病虫害,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和幼苗健壮成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取颗粒饱满、发育完善、不携带病虫卵细菌、生活力强的种子;数量小于100时手工选种,数量大于等于100时风选;

步骤2、晒种:晒种一般选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时厚度控制在5~10厘米,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步骤3、浸种:用冷水或40℃左右温水浸种,在水中加入生长激素处理和微量元素,有种子坚硬,富含蜡质,不透水的药材采用人工破壳或搓擦等方法损伤种皮,再用温水浸种,可显著提高发芽率;

步骤4、层积处理:一层湿砂、一薄层种子、再盖一层湿砂,再撒一薄层种子;

步骤5、拌种:采用药剂拌种,每500克种子加3~4克50%多菌灵拌种,采用菌肥为根瘤菌剂或者固氮菌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生长激素采用吲哚乙酸或赤霉素。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包括硼、锌、锰、铜、钼。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前对中药材种子进行处理,提高中药材种子品质,防治种子病虫害,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和幼苗健壮成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种:选取颗粒饱满、发育完善、不携带病虫卵细菌、生活力强的种子;步骤2、晒种:晒种一般选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时厚度控制在5~10厘米,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步骤3、浸种:用冷水或40℃左右温水浸种;步骤4、层积处理:一层湿砂、一薄层种子、再盖一层湿砂,再撒一薄层种子;步骤5、拌种:采用药剂拌种,每500克种子加3~4克50%多菌灵拌种,采用菌肥为根瘤菌剂或者固氮菌剂。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中药材种子品质,防治种子病虫害,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和幼苗健壮成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澎
技术研发日:2017.12.04
技术公布日:2019.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