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9090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芽接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



背景技术: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是国内外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与扁桃、腰果、棒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g,碳水化合物10g,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

然而核桃的种植并不容易,并且好的核桃品质大多都是嫁接出来的,树木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质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力特性,达到早揭锅、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的数量,传统的嫁接方法有:单皮舌嫁接、双皮舌嫁接、木质芽嫁接及方块芽嫁接,目前核桃的方块芽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芽接效率低,成活率低,特别是在接芽时遇到降雨较多时,雨水容易侵蚀伤口,使得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对方块接芽进行改进,且在绑缚是采用双模绑缚嫁接,提高了接芽率和成活率,特别是在芽接遇到连续降雨时,能避免雨水侵蚀伤口,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落腿:先将砧木苗下部的4-5片叶片去掉;

b.取芽片:先把接穗上接芽的叶柄在距枝条1.5-2.0cm处削掉,保留1.5-2.0cm的叶柄;在接芽的上方和叶柄的下方各横切一刀,在叶柄两侧各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割断韧皮部;

c.砧木单开门:在砧木上用嫁接刀横切一刀,在横刀的外侧纵切一刀,将韧皮部削开,然后用手向下撕扯削开的韧皮部,最后用小刀从底部削段去除韧皮部;再根据接芽长度,在上述横刀的下部再横切一刀,然后在外侧露白处,用小刀将砧木的皮挑开,挑开后将砧木皮撕下或割断;

d.镶牙片:将接穗上割好的芽片取下与砧木切口向上对齐镶到砧木形成层;在镶牙片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将芽片在砧木上来回磨蹭,避免将形成层损失;

e.第一次绑缚:用塑料条接芽下部自下而上呈螺旋缠绕绑缚芽片,用力要适中,不能用力太大,且要使接芽的护牙肉部分贴到砧木上,露出接芽;

f.第二次绑缚:用较宽地膜自上而下将接芽和伤口缠绕包裹严实;接芽的叶柄将较宽地膜支起形成小伞状,雨水不能侵蚀接芽;包地膜时要注意下部松一些,但上部一定要帮死绑紧,以防下雨时灌进雨水;

g.第一次剪砧:嫁接后,在接芽上留下3-4片叶片后剪掉砧木;

h.第二次剪砧:待嫁接后15-20天叶柄变黑腐烂前,将地膜和料条去掉,在去膜后2-3天或去膜的同时,在接芽上2-3cm处剪掉砧木;一般的芽接方法是等到接芽长出10cm左右再剪砧去膜,在嫁接后15-20天接芽已经成活,接芽上部长出的多余的砧木能抢走接芽的的营养,影响后续接芽的长势,因此无需等到接芽长出10cm后再剪砧去膜;

i.除萌芽:剪砧后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促进接芽萌发生长。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在砧木上用嫁接刀横切一刀,其位置为距离地面21-30cm或在嫁接枝条距离母枝15-20cm处。树根吸收营养输送给叶片进行转换,再根据韧皮部的导管输送给各器官完成生理生长,该嫁接处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部位,选择在这个部位进行嫁接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优选地,步骤e中所述的塑料条宽度为2.5cm,厚度为0.014-0.02mm。第一次绑缚时所用塑料条因不必包缚芽接和伤口处,因此宽度不必太宽,且第一次绑缚主要是为了固定,采用厚度较厚的塑料条有利于捆绑结实。

优选地,步骤f中所述的地膜宽度为12cm,厚度为0.008-0.014mm。第二次绑缚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要求要把接芽和伤口包裹住,因此所需地膜宽度较宽,厚度无需要求那么厚,且较软的地膜包裹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核桃方块芽接的方法比较成熟,但是在芽接时遇到降雨较多时成活率会大大降低,本发明人根据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单开门方块芽接的技术上进行改良,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两次绑缚的双模嫁接法,使得核桃芽接时即使遇到连续降雨也能保证其成活率在80%以上,且嫁接过程简单,芽接效率高;第一次绑缚时,采用自下而上呈螺旋缠绕绑缚芽片,露出接芽,自下而上的方向进行绑缚能防止水流进伤口,第二次绑缚时,用较宽地膜自上而下将接芽和伤口缠绕包裹严实;接芽的叶柄将较宽地膜支起一个空间,形成小伞状,把接芽保护起来不受雨水侵蚀,提高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落腿:先将砧木苗下部的4-5片叶片去掉;

b.取芽片:先把接穗上接芽的叶柄在距枝条1.5-2.0cm处削掉,保留1.5-2.0cm的叶柄;而一般的芽接是将叶柄在基部削掉,而这种接芽方法保留1.5-2.0cm的叶柄,为下面绑缚方法做准备;在接芽的上方0.5cm处和叶柄的下方0.5cm处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要求割断韧皮部,然后在叶柄两侧各纵切一刀,要求深达木质部但不割断木质部,这样较嫩的芽片也可以取下来;

c.砧木单开门:在砧木上用嫁接刀横切一刀,在横刀的外侧紧贴刀口处用嫁接刀纵切韧皮部,宽度0.5cm,但不能伤及木质部,只需将韧皮部削开即可,然后用手向下撕扯削开的0.5cm宽的韧皮部,长度约10cm左右,最后用小刀从底部削段去除韧皮部,一般芽接不需要撕扯这0.5cm的皮,这里撕扯后有利于增加嫁接结合面,利于创伤面的愈合;

再根据接芽长度,在上述横刀的下部再横切一刀,两刀口的距离和索取芽片长度一致或稍大于所取芽片长度,然后在外侧露白处,用小刀将砧木的皮挑开,挑开后将砧木皮撕下或割断;

d.镶牙片:将接穗上割好的芽片取下与砧木切口向上对齐镶到砧木形成层;在镶牙片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将芽片在砧木上来回磨蹭,避免将形成层损失。

e.第一次绑缚:用塑料条接芽下部自下而上呈螺旋缠绕绑缚芽片,用力要适中,不能用力太大,且要使接芽的护牙肉部分贴到砧木上,露出接芽。

f.第二次绑缚:用较宽地膜自上而下将接芽和伤口缠绕包裹严实;接芽的叶柄将较宽地膜支起一个空间,形成小伞状,保护接芽不被雨水侵蚀;包地膜时要注意下部松一些,但上部一定要帮死绑紧,以防下雨时灌进雨水。

g.第一次剪砧:嫁接后,在接芽上留下3-4片叶片后剪掉砧木;

h.第二次剪砧:待嫁接后15-20天叶柄变黑腐烂前,将地膜和料条去掉,在去膜后2-3天或去膜的同时,在接芽上2-3cm处剪掉砧木;一般的芽接方法是等到接芽长出10cm左右再剪砧去膜,在嫁接后15-20天接芽已经成活,接芽上部长出的多余的砧木能抢走接芽的的营养,影响后续接芽的长势,因此无需等到接芽长出10cm后再剪砧去膜。

i.除萌芽:剪砧后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促进接芽萌发生长。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在砧木上用嫁接刀横切一刀,其位置为距离地面21-30cm(嫁接树苗时)或在嫁接枝条距离母枝15-20cm处。树根吸收营养输送给叶片进行转换,再根据韧皮部的导管输送给各器官完成生理生长,该嫁接处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部位,选择在这个部位进行嫁接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所述的塑料条宽度为2.5cm,厚度为0.014-0.02mm。第一次绑缚时所用塑料条因不必包缚芽接和伤口处,因此宽度不必太宽,且第一次绑缚主要是为了固定,采用厚度较厚的塑料条有利于捆绑结实。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核桃方块芽接双膜嫁接法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所述的地膜宽度为12cm,厚度为0.008-0.014mm。第二次绑缚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要求要把接芽和伤口包裹住,因此所需地膜宽度较宽,厚度无需要求那么厚,且较软的地膜包裹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