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6312发布日期:2018-08-28 21:4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渔线轮中,公知如下一种渔线轮,即,能够变更手柄的操作长度,以能够应对所要钓的鱼的种类、卷起钓线时的负荷等各种钓鱼地的状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钓鱼用渔线轮中,能够通过使手柄轴的顶端部选择性地与形成于手柄臂的2个嵌合孔嵌合,来改变手柄的操作长度。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钓鱼用渔线轮中,手柄臂通过被拧入手柄轴的顶端的螺母而被固定于手柄轴,螺母通过被安装于手柄臂的板状的防松部件被防止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87190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钓鱼用渔线轮中,由于防松部件为板状,因此,有钓线被卡在手柄臂与防松部件之间的担忧。另外,用于将防松部件固定于手柄臂的卡止部在手柄臂的长度方向上分开形成且2个嵌合孔位于卡止部之间,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防松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变得比所需长度长,而使防松部件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中,实现防松部件的紧凑化。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线不容易卡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用于将手柄安装于手柄轴,其具有手柄臂、第一固定部件、止动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手柄臂具有止动部件安装部,该止动部件安装部包括第一贯插孔、第二贯插孔和至少一个固定部,其中,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沿与手柄轴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沿手柄臂的长度方向排列,手柄轴的顶端能够选择性地贯插于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至少一个固定部形成于第一贯插孔与第二贯插孔之间。第一固定部件与贯插于手柄臂的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中的一方的手柄轴的顶端卡合,来将手柄轴固定于手柄臂。止动部件安装于手柄臂的止动部件安装部,具有卡止孔、防转动部和罩部,其中,防转动部防止第一固定部件转动;罩部在第一安装姿势时覆盖手柄臂的第一贯插孔,在第二安装姿势时覆盖手柄臂的第二贯插孔。第二固定部件贯插于止动部件的卡止孔,而与止动部件安装部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卡合,来将止动部件固定于手柄臂。

在该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中,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在手柄臂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手柄轴的顶端选择性地贯插于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而固定于手柄臂,由此能够进行手柄的操作长度的调节。并且,至少一个固定部形成于第一贯插孔与第二贯插孔之间的空间。这样,通过将固定部设置于第一贯插孔与第二贯插孔之间,由此能够抑制止动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变得比所需长度长,从而能够实现止动部件的紧凑化。另外,没有被手柄轴的顶端贯插的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中的任一方的贯插孔被止动部件的罩部堵住,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等进入、附着于未使用的贯插孔。

优选为,至少一个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形成为以连接第一贯插孔的中心和第二贯插孔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为对称中心而点对称,止动部件的罩部在第一安装姿势时覆盖第一固定部,在第二安装姿势时覆盖第二固定部。这种情况也与上述同样地能够抑制止动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变得比所需长度长,再者,由于未使用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任一方的固定部被止动部件的罩部堵住,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等进入、附着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优选为,第一固定部形成于隔着连接第一贯插孔的中心和第二贯插孔的中心的直线的一方侧。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在第一贯插孔和第二贯插孔在手柄臂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窄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固定部形成于隔着连接第一贯插孔的中心和第二贯插孔的中心的直线的一方侧,由此也能够实现止动部件的紧凑化。

优选为,手柄臂的止动部件安装部从安装有止动部件的一侧沿手柄轴的轴向凹进而形成,止动部件以其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止动部件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止动部件安装部和止动部件的分界部分平滑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钓线进入到止动部件与手柄臂之间。

优选为,第一固定部件具有至少外周的一部分形成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止动部件的防转动部与非圆形部卡合,来防止第一固定部件转动。

优选为,手柄臂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为螺纹孔,第二固定部件为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进行固定于手柄臂的止动部件的拆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中,实现防松部件的紧凑化。另外,能够提供一种钓线不容易卡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手柄臂的俯视图。

图4是手柄安装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止动部件(retainer)的第一安装姿势的图。

图6是表示止动部件的第二安装姿势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固定部件被止动部件防止转动时的第一固定部件的卡止位置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手柄安装结构;15:手柄轴;16:手柄臂;17:第一固定部件;17b:非圆形部;18:止动部件;18a:卡止孔;18f:防转动部;18c:罩部;19:第二固定部件;20:止动部件安装部;20a:第一贯插孔;20b:第二贯插孔;20c:第一固定部;20d:第二固定部;100:双轴承渔线轮;x1:直线;c:中点(对称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2、手柄3和旋转传递机构4。

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5、第一侧罩6和第二侧罩7,其中,第一侧罩6和第二侧罩7以覆盖框架5的两侧的方式安装。

框架5具有第一侧板5a、第二侧板5b、多个连接部5c和钓竿安装部5d,其中,第二侧板5b与第一侧板5a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多个连接部5c连接第一侧板5a和第二侧板5b;钓竿安装部5d用于安装钓竿。

第一侧板5a与第一侧罩6一体形成。第二侧板5b为形成有用于取出卷线筒2的开口5e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

卷线筒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侧板5a与第二侧板5b之间。卷线筒2固定于贯穿卷线筒2的中央的卷线筒轴10,并与卷线筒轴10一体旋转。卷线筒轴10经由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的轴承11a、1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1。

手柄3设置于渔线轮主体1的第二侧板5b侧。详细而言,手柄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二侧罩7的侧部。通过旋转操作手柄3,经由具有手柄轴15的旋转传递机构4来使卷线筒2旋转。手柄3通过手柄安装结构14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手柄轴15。

手柄安装结构14为用于将手柄3安装于手柄轴15的安装结构。手柄安装结构14具有手柄臂16、第一固定部件17、止动部件18和第二固定部件19(参照图1)。

手柄臂16沿与手柄轴15交叉的方向延伸。用于旋转操作手柄3的把持部3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手柄臂16的顶端侧。如图2和图3所示,手柄臂16具有止动部件安装部20。

如图3所示,止动部件安装部20从手柄臂16的基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如图2所示,止动部件安装部20从第二侧罩7侧沿轴向凹进而形成。止动部件安装部20具有第一贯插孔20a、第二贯插孔20b、第一固定部20c、第二固定部20d和卡止凹部20e。

第一贯插孔20a为供手柄轴15的顶端能够选择性地贯插的非圆形的通孔。手柄轴15的顶端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贯插于第一贯插孔20a。据此,手柄轴15与手柄臂16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

第二贯插孔20b在手柄臂16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贯插孔20a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第二贯插孔20b形成于比第一贯插孔20a靠手柄臂16的基端侧的位置。即,从第二贯插孔20b到手柄臂16的顶端的长度比从第一贯插孔20a到手柄臂16的顶端的长度长。

第二贯插孔20b为与第一贯插孔20a相同的形状,且为供手柄轴15的顶端能够选择性地贯插的非圆形的通孔。手柄轴15的顶端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贯插于第二贯插孔20b。此外,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二贯插孔20b以如下方式形成:使连接第一贯插孔20a的中心a和第二贯插孔20b的中心b的直线x1成为与手柄臂16延伸的方向平行的直线。

第一固定部20c形成于第一贯插孔20a与第二贯插孔20b之间。详细而言,第一固定部20c形成于隔着直线x1的一方侧。在此,第一固定部20c为螺纹孔。

第二固定部20d相对于直线x1的中点c而与第一固定部20c形成为点对称。在此,第二固定部20d形成于到第一贯插孔20a的中心a的距离比到第二贯插孔20b的中心b的距离稍近的位置。与此相对,与第二固定部20d呈点对称关系的第一固定部20c形成于到第二贯插孔20b的中心b的距离比到第一贯插孔20a的中心a的距离稍近的位置。在此,第二固定部20d为螺纹孔。

卡止凹部20e形成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如图4所示,卡止凹部20e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底面沿轴向凹进而形成。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7为用于将手柄轴15固定于手柄臂16的部件。第一固定部件17与贯插于手柄臂16的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二贯插孔20b中的一方的手柄轴15的顶端卡合。据此,手柄臂16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手柄轴15。

在此,第一固定部件17为盖形螺母,具有大致圆台形的盖部17a和非圆形部17b。非圆形部17b为形成为多边形(在此为六边形)的螺母部分。非圆形部17b的外径比盖部17a的外径大。

止动部件18为用于防止第一固定部件17转动的部件,其被安装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在此,止动部件18由合成树脂成型。如图2和图4所示,止动部件18以如下的曲面形成,即,在止动部件18被安装在止动部件安装部20上时,该曲面向大致靠近手柄臂16的外缘的方向平滑地倾斜。

如图2所示,止动部件18以其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方式安装,止动部件18和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外表面的分界部分平滑地连接。通过构成为这种结构,能够防止钓线进入到止动部件18与手柄臂16之间。

止动部件18能够以第一安装姿势和第二安装姿势这两种安装姿势安装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详细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安装姿势为手柄轴15的顶端贯插于第二贯插孔20b时的安装姿势。如图6所示,第二安装姿势为手柄轴15的顶端贯插于第一贯插孔20a时的安装姿势,且为使止动部件18从第一安装姿势旋转180度后的安装姿势。此外,图5和图6是仅将止动部件18安装于手柄臂16的止动部件安装部20时的示意图。

止动部件18具有卡止孔18a、筒状的凸起部18b、罩部18c和卡止突起18d。

卡止孔18a为供第二固定部件19(参照图1)贯插的通孔。卡止孔18a具有抵接面18g,第二固定部件19的一部分与抵接面18g抵接。抵接面18g形成于从止动部件18的表面沿轴向凹进的位置。卡止孔18a形成在如下位置: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一安装姿势(参照图5)时,该位置在轴向上与第二固定部20d的位置重叠,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时,该位置在轴向上与第一固定部20c的位置重叠。

如图2和图4所示,凸起部18b沿轴向贯穿止动部件18而形成。凸起部18b形成在如下位置: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一安装姿势(参照图5)时,该位置在轴向上与第二贯插孔20b的位置重叠,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时,该位置在轴向上与第一贯插孔20a的位置重叠。

凸起部18b具有环状孔18e和防转动部18f,其中,第一固定部件17的盖部17a贯穿环状孔18e;防转动部18f形成于凸起部18b的内周面。盖部17a的一部分被收纳于环状孔18e。因此,环状孔18e和盖部17a的在轴向上的高度差变小,使得钓线不容易卡在第一固定部件。

防转动部18f形成为多边形(在此为十二边形),其与第一固定部件17的非圆形部17b卡合,来防止第一固定部件17转动。防转动部18f的外径形成得比环状孔18e的外径大。

罩部18c为覆盖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二贯插孔20b中的一方、与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中的一方的部分。详细而言,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一安装姿势(参照图5)时,罩部18c覆盖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一固定部20c。另外,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时,罩部18c覆盖第二贯插孔20b和第二固定部20d。通过由罩部18c堵住未使用的固定部,从而能够防止异物等进入、附着于未使用的固定部。

如图4所示,卡止突起18d形成于止动部件1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卡止突起18d的端面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卡止凹部20e抵接,由此定位止动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此外,即使在以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将止动部件18安装在止动部件安装部20上的情况下,卡止突起18d的端面也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卡止凹部20e抵接。

第二固定部件19(参照图1)贯插于止动部件18的卡止孔18a,而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卡合。在此,第二固定部件19为与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头部呈圆形的螺纹部件。第二固定部件19贯插于止动部件18的卡止孔18a,而与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中的一方螺纹连接,由此止动部件18被固定于手柄臂16。

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一安装姿势(参照图5)时,第二固定部件19贯插于止动部件18的卡止孔18a,而与第二固定部20d卡合。当止动部件18处于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时,第二固定部件19贯插于止动部件18的卡止孔18a,而与第一固定部20c卡合。

第二固定部件19的头部的端面在贯插于卡止孔18a而与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中的一方卡合时,与抵接面18g抵接。据此,止动部件18被固定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在此,至少第二固定部件19的头部的一部分进入到卡止孔18a而配置,因此,能够防止钓线卡在第二固定部件19与止动部件18之间。

接着,对调节手柄3的操作长度的步骤进行说明。在此的手柄3的操作长度的意思是指从手柄轴15到手柄臂16的顶端的长度。在此,对缩短手柄3的操作长度时的步骤,即,将贯插于第一贯插孔20b而固定于手柄臂16的手柄轴15的顶端贯插于第二贯插孔20a来将止动部件18以第二安装姿势(参照图6)进行安装时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二固定部件19(参照图1)从止动部件18上拆下来。然后,将止动部件18从止动部件安装部20拆下来。接着,将处于与手柄轴15的顶端卡合状态的第一固定部件17拆下来。然后,将手柄轴15的顶端从第一贯插孔20a拔出,而将之贯插于第二贯插孔20b。接着,使第一固定部件17与贯插于第二贯插孔20b的手柄轴15的顶端卡合,从而将手柄轴15和手柄臂16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此,在将第一固定部件17拧入到手柄轴15的顶端来进行固定时,为了使凸起部18b的防转动部18f与第一固定部件17的非圆形部17b卡合,需要使第一固定部件17卡止在规定位置。

详细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止动部件安装部20具有从止动部件安装部20的底面稍微凹进而形成的第一环状凹部25和第二环状凹部26。第一环状凹部25从第一贯插孔20a的中心a开始形成为比第一固定部件17的非圆形部17b的外径稍大的大径。第二环状凹部26从第二贯插孔20b的中心b开始形成为比第一固定部件17的非圆形部17b的外径稍大的大径。第一环状凹部25和第二环状凹部26为在手柄轴15和手柄臂16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7而被固定时第一固定部件17的非圆形部17b的端面与之抵接的部分。

再者,止动部件安装部2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25a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26a,其中,第一定位孔25a以其一部分进入到第一环状凹部25的外周的方式形成;第二定位孔26a以其一部分进入到第二环状凹部26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在此,第一定位孔25a和第二定位孔26a分别各形成有2个。

例如,如图7所示,在将止动部件18以第二安装姿势进行安装时,在非圆形部17b(在此为六边形的螺母部分)的角对准任一个第一定位孔25a的位置对第一固定部件17进行卡止。据此,在将止动部件18安装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时,十二边形的防转动部18f与第一固定部件17的六边形的非圆形部17b卡合,从而防止第一固定部件17转动。

在将止动部件以第二安装姿势安装于止动部件安装部20之后,使第二固定部件19从止动部件18的卡止孔18a与第一固定部20c卡合,从而将止动部件18固定于手柄臂16。按照以上的步骤,能够缩短手柄3的操作长度。此时,未使用的第二贯插孔20b和第二固定部20d由止动部件18的罩部18c覆盖。

此外,优选为,在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二贯插孔20b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窄时,第一固定部20c或者形成于与第一固定部20c呈点对称的位置的第二固定部20d形成于第一贯插孔20a与第二贯插孔20b之间且形成于接近第一固定部件17的外周的位置。

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优选第一固定部20c或者第二固定部20d形成于第一贯插孔20a与第二贯插孔20b之间、且形成于至少一部分与切线x2重叠的位置或者接近切线x2的位置,其中,切线x2是在将手柄轴15的顶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贯插孔20a和第二贯插孔20b时的第一固定部件17的旋转轨迹的切线。通过使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中的一方形成于这样的位置,不仅能够使止动部件18在长度方向上紧凑化,还能够抑制止动部件18的宽度(在图7中为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更能够实现止动部件18的紧凑化。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这种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者修改。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8b具有供第一固定部件17的盖部17a贯穿的环状孔18e,但是,并非必须设置环状孔18e,也可以以覆盖第一固定部件的方式使凸起部18b形成为有底筒状。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手柄臂16的止动部件安装部20形成有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的2个固定部,但是,固定部为至少一个即可。在将固定部设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固定部形成于中点(对称点)c上即可。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固定部20c形成于隔着直线x1的一方侧,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固定部20c和第二固定部20d中的一方形成于除中点(对称点)c以外的直线x1上。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合成树脂成型止动部件18,但是,也可以通过铝锻造等成型止动部件18。在这种情况下,止动部件的强度得到提高,并且,止动部件的外观性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