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40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苗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一种在我国广泛种植的直接经济作物,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无土育苗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在中国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岩棉、稻壳、玻化微珠育秧技术,但是目前存在着水稻的插苗成活率不能尽可能的提高,产量较小,培育方式不当;在每年的播种时节,总有少部分农户由于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导致秧苗素质差,不发苗,不盘根,个别地方无法插秧,死苗现象经常发生,造成水稻的的产量明显减少,影响了农民的正常收入;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一种水稻的育苗方法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水稻苗的成活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稻育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选种、浸种:选择无病虫害,植株健壮、种子饱满的水稻种子,放入过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30-40分钟,再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450倍溶液浸种18-22小时,洗净、晾干;

(2)培养土的配制:将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按照8-10:4-6:6-7:10-15的混合比例混合,充分拌匀,调节培养土的湿度为50%-60%,然后将培养土均匀铺设于育秧盘中;

(3)将上述浸种后的水稻种子均匀铺洒于育秧盘中,然后在育秧盘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待水稻育出发芽后,掀开薄膜,保证水稻苗每日光照4-5小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20-22℃;

(4)在水稻苗生长期间适时补水,保持育苗盘内含水量45%-50%,同时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生根后用0.08-0.12%的尿素和0.15-0.22%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喷肥;

(5)幼苗长到5-6cm时,将幼苗带着土壤基质一起进行移栽。

所述的过氧化钠水溶液浓度为2.0%-3.0%。

所述的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的混合比例为10:5:7:12。

所述的育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8℃,夜间温度控制在20℃。

所述的追肥为生根后用0.10%的尿素和0.20%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喷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育苗方法简单,采用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混合基质,营养配比充足合理,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健壮、整齐、根系发达,同时通过合理的育苗管理,具有发芽率高、培育时间短、减少病虫害率等特性,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水稻育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选种、浸种:选择无病虫害,植株健壮、种子饱满的水稻种子,放入2.5%过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35分钟,再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0倍溶液浸种20小时,洗净、晾干;

(2)培养土的配制:将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按照10:5:7:12的混合比例混合,充分拌匀,调节培养土的湿度为55%,然后将培养土均匀铺设于育秧盘中;

(3)将上述浸种后的水稻种子均匀铺洒于育秧盘中,然后在育秧盘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待水稻育出发芽后,掀开薄膜,保证水稻苗每日光照5小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8℃,夜间温度控制在20℃;

(4)在水稻苗生长期间适时补水,保持育苗盘内含水量50%,同时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生根后用0.10%的尿素和0.20%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喷肥;

(5)幼苗长到5-6cm时,将幼苗带着土壤基质一起进行移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苗方法,其主要是选择无病虫害,植株健壮、种子饱满的水稻种子,先进行预处理,然后放入含有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的育秧盘中育苗;通过合理的育苗管理后发芽,再进行移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育苗方法简单,采用草木灰、泥炭、细沙、腐殖土混合基质,营养配比充足合理,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健壮、整齐、根系发达,同时通过合理的育苗管理,具有发芽率高、培育时间短、减少病虫害率等特性,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章治山;武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12.22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