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油橄榄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油橄榄(Oleaeuropaea.)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具有高产、优质、长效的特性,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油橄榄一般高5~7m,最高可达10米。橄榄油含有油橄榄鲜果中的所有营养成分,橄榄油对健康的益处如下:(1)促进血液循环;(2)改善消化系统功能;(3)保护皮肤;(4)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5)对骨骼系统的益处;(6)防癌作用;(7)防辐射作用;(8)制作婴儿食品;(9)抗衰老;(10)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目前,云南使用的油橄榄种苗绝大部分均从外地购入。国内油橄榄育苗主要以扦插为主,采用露地冷床,流程为:苗床消毒→插条的剪切→插条处理→扦插→扦插后的管理→移栽→移栽后的管理→出圃定植,扦插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季9-11月进行,第2年3-4月进行移栽,移在营养袋内,并在露天环境下经过1年左右的培养,才能下地定植。此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工,而且苗木在形成愈伤组织期间的水分和温度管理当中极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降低苗木成活率。且苗木在露天环境下生长,受气温及水分的影响,生长比较缓慢,从而延长了出圃时间。于是出现了苗棚育苗,然而,其育苗基质的选用、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控制不合理,导致苗木的成活率不高,且苗木的发育速度、根系发育速度均较慢,导致移苗换杯的周期较长;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油橄榄育苗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苗木及根系发育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效缩短育苗周期的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质准备:制备耶糠+泡沫颗粒的混合料,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1:1-2:1;
步骤二、育苗棚搭建:搭建钢架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顶部及侧面设置可启闭的通风窗;钢架塑料大棚上设计风机-湿帘系统;在钢架塑料大棚薄膜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遮阴网;钢架塑料大棚内放置穴盘式移动苗床,并在移动苗床上搭建25-30cm高的简易塑料膜小棚;
步骤三、苗床铺设: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育苗大棚和穴盘喷洒消毒;育苗基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搅拌均匀,分装到穴盘待用;
步骤四、扦插枝条准备:选择树干60cm长以上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徒长枝或树梢半木质化枝,采枝时选壮枝,粗度为2mm-5mm,叶片向上生长枝;将叶片向上生长枝剪成10cm-15cm长,3-5个芽节,底端第一个芽节前留长1-1.5cm,将底端前两个芽节叶片摘除,用美工刀于距第一个芽节0.2mm处开始削皮,深度见木质部为宜,一刀削成;
步骤五、扦插枝条的处理:将准备好的插条用吲哚丁酸生根剂处理,将插条浸入生根剂中5-10分钟;
步骤六、扦插:将用吲哚丁酸处理好的插条插入装好育苗基质的穴盘内,扦插深度2.5cm;
步骤七、苗床管理:
(1)温度控制:最适宜温度为22℃-25℃,温度较低时封闭苗棚,全部遮阴措施取消;温度过高时,遮阴、通风降温;
(2)水分控制:1-2周湿度为90%-95%,3-6周湿度为80%-90%,7-8周湿度为65%-70%;8-11点,每小时喷雾15s浇水;11-15点浇水,每半小时喷雾15s;15-18点浇水,每小时喷雾15s;插条开始长出愈伤组织后,棚内湿度除低至70%,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将大棚遮阳网收起,给插条补光,促进插条光合作用;当根生长至4CM以上时换杯,小苗下床;
步骤八、苗圃准备:下床前需先整理好练苗场地,场地需平整,大小依地势而定;挖好排水沟,以防雨季排水不良引起死苗;栽苗营养钵以13cm×12cm大小为宜,营养土按有机肥:壤土=1﹕3比例混匀;
步骤九、小苗换杯:达到换钵标准,已经生根的小苗从穴盘上小心取出,移栽到练苗区已经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内;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刚好盖过生根点为宜;小苗应随取随栽,栽好后将营养钵排列整齐,留够人行道,浇透水;幼苗按品种分区分界摆放,用品种牌区分;
步骤十、小苗管理:换钵后的小苗前期浇水要勤,保持营养土湿润;待小苗成活后,发出新芽,留一个主芽,适时修剪多余萌芽,除草,防病;
步骤十一、第二次换杯及管理:小苗生长到30cm以上时移栽到橄榄园,没有移栽的进行第二次换大钵;大营养钵尺寸30cm×30cm,营养土配制比例不变;换好活定后用竹、棍扶苗以防倒伏,随时注意浇水、防病,控制氮肥用量。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五中,吲哚丁酸生根剂为根旺或吲丁诱抗素,根据说明书兑水,适当加入杀菌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六中,扦插的方式为:穴盘第一行每穴插一根插条,第二行每穴插两根插条,第三行插一根插条,交错扦插。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1:1,适用于冬季扦插。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2:1,适用于夏季扦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相对于其他育苗法更容易控制其光照温度,满足生根需求。可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以及风速、风向、雨量等气候因素,来控制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育苗生根率大幅提高。
2、大棚套小棚更容易控制湿度,满足愈伤生根需求,有利益提高苗木成活率,每育一批苗木成活率达30%以上。
3、节约管理成本,每育一批苗(20万)可节约管理成本2万元,100万株可节约成本11万元。
4、大棚室内采取移动苗床,减少行人所占面积,提高育苗空间。棚内设有天窗系统、风机、湿帘、内遮阳系统、外遮阳系统、滴灌施肥一体化系统,油橄榄绿枝扦插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要求较高,在育苗过程中可严格控制,继而可大幅提高生根率。
5、耶糠+泡沫颗粒基质相对于其他基质蓄水性更强,生根率更高。耶糠为纤维粉末,蓄水性较强,比较松散,纤维束缚力较强,换杯时不容易脱落。泡沫颗粒主要作用是提供根部间隙,防止耶糠板结成块。以常规基质相比生根率提高70%在移苗换杯时,基质轻便,不易脱落,避免根系受损,能提高移苗成活率,达到95-96%。相比其他育苗方式幼苗存活率提高20-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所描述的技术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的,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试剂或常规仪器设备。
实施例一
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质准备:制备耶糠+泡沫颗粒的混合料,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1:1,用于冬季扦插;
步骤二、育苗棚搭建:搭建钢架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顶部及侧面设置可启闭的通风窗;钢架塑料大棚上设计风机-湿帘系统;在钢架塑料大棚薄膜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遮阴网;钢架塑料大棚内放置穴盘式移动苗床,并在移动苗床上搭建25-30cm高的简易塑料膜小棚;
步骤三、苗床铺设: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育苗大棚和穴盘喷洒消毒;育苗基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搅拌均匀,分装到穴盘待用;枝剪、美工刀、药物容器、橡胶圈或20cm长的细绳等准备齐全;
步骤四、扦插枝条准备:选择树干60cm长以上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徒长枝或树梢半木质化枝,采枝时优选壮枝,粗度2mm-5mm最佳,叶片向上生长枝,不能选带病、虫枝。树干60cm以下的旺长枝条不宜采取,虽然生根效果较好,但很可能出现徒长不会挂果的现象。枝条随采随用,如需长距离运输需采用保湿措施,防止风吹、脱水,从采集到使用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否则会影响生根率。裁剪时长度10cm-15cm为宜,3-5个芽节,底端第一个芽节前留长1-1.5cm,将底端前两个芽节叶片摘除,用美工刀于距第一个芽节0.2mm处开始削皮,深度见木质部ɑ为宜,一刀削成,不宜反复削,切勿造成挤压伤痕,忌用手触碰削皮伤口。然后枝条削皮端整理整齐,每50根、100根或者其他数据扎捆,便于计数(根据穴盘量计数亦可)。
步骤五、扦插枝条的处理:准备好的插条用吲哚丁酸处理,含吲哚丁酸的生根剂常用的有根旺、吲丁诱抗素等,根据说明书兑水,可适当加入杀菌剂。将插条浸入生根剂中5分钟,时间不要过长。如果吲哚丁酸商品不是可湿性粉剂,可用酒精先溶解再兑水。
步骤六、扦插:将用吲哚丁酸处理好的插条插入装好育苗基质的穴盘内,扦插深度2.5cm;为提高穴盘利用率,穴盘第一行每穴插一根插条,第二行每穴插两根插条,第三行插一根插条,交错扦插。
步骤七、苗床管理:
(1)温度控制:最适宜温度为22℃-25℃,温度较低时封闭苗棚,全部遮阴措施取消;温度过高时,遮阴、通风降温;
(2)水分控制:1-2周湿度为90%-95%,3-6周湿度为80%-90%,7-8周湿度为65%-70%;8-11点,每小时喷雾15s浇水;11-15点浇水,每半小时喷雾15s;15-18点浇水,每小时喷雾15s;插条开始长出愈伤组织后,棚内湿度除低至70%,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将大棚遮阳网收起,给插条补光,促进插条光合作用;当根生长至4CM以上时换杯,小苗下床;
步骤八、苗圃准备:下床前需先整理好练苗场地,场地需平整,大小依地势而定。挖好排水沟,以防雨季排水不良引起死苗。栽苗营养钵以13cm×12cm大小为宜,营养土按有机肥:壤土=1﹕3比例混匀。有机肥过多,后期栽大苗时营养土过松会散,影响大苗成活率;有机能过少,营养土过板结,影响小苗生长。
步骤九、小苗换杯:达到换钵标准,已经生根的小苗从穴盘上小心取出,移栽到练苗区已经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内;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刚好盖过生根点为宜;小苗应随取随栽,栽好后将营养钵排列整齐,留够人行道,浇透水;幼苗按品种分区分界摆放,用品种牌区分;
步骤十、小苗管理:换钵后的小苗前期浇水要勤,保持营养土湿润;待小苗成活后,发出新芽,即可施少量氮肥,氮肥可以少量多施。适时修剪多余萌芽,除草,防病;
步骤十一、第二次换杯及管理:小苗生长到30cm以上时移栽到橄榄园,没有移栽的进行第二次换大钵;大营养钵尺寸30cm×30cm,营养土配制比例不变;换好活定后用竹、棍扶苗以防倒伏,随时注意浇水、防病,控制氮肥用量。
实施例二
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质准备:制备耶糠+泡沫颗粒的混合料,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1.2:1,用于冬季扦插;
步骤二、育苗棚搭建:搭建钢架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顶部及侧面设置可启闭的通风窗;钢架塑料大棚上设计风机-湿帘系统;在钢架塑料大棚薄膜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遮阴网;钢架塑料大棚内放置穴盘式移动苗床,并在移动苗床上搭建25-30cm高的简易塑料膜小棚;
步骤三、苗床铺设: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育苗大棚和穴盘喷洒消毒;育苗基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搅拌均匀,分装到穴盘待用;枝剪、美工刀、药物容器、橡胶圈或20cm长的细绳等准备齐全;
步骤四、扦插枝条准备:选择树干60cm长以上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徒长枝或树梢半木质化枝,采枝时优选壮枝,粗度2mm-5mm最佳,叶片向上生长枝,不能选带病、虫枝。树干60cm以下的旺长枝条不宜采取,虽然生根效果较好,但很可能出现徒长不会挂果的现象。枝条随采随用,如需长距离运输需采用保湿措施,防止风吹、脱水,从采集到使用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否则会影响生根率。裁剪时长度10cm-15cm为宜,3-5个芽节,底端第一个芽节前留长1-1.5cm,将底端前两个芽节叶片摘除,用美工刀于距第一个芽节0.2mm处开始削皮,深度见木质部ɑ为宜,一刀削成,不宜反复削,切勿造成挤压伤痕,忌用手触碰削皮伤口。然后枝条削皮端整理整齐,每50根、100根或者其他数据扎捆,便于计数(根据穴盘量计数亦可)。
步骤五、扦插枝条的处理:准备好的插条用吲哚丁酸处理,含吲哚丁酸的生根剂常用的有根旺、吲丁诱抗素等,根据说明书兑水,可适当加入杀菌剂。将插条浸入生根剂中10分钟,时间不要过长。如果吲哚丁酸商品不是可湿性粉剂,可用酒精先溶解再兑水。
步骤六、扦插:将用吲哚丁酸处理好的插条插入装好育苗基质的穴盘内,扦插深度2.5cm;为提高穴盘利用率,穴盘第一行每穴插一根插条,第二行每穴插两根插条,第三行插一根插条,交错扦插。
步骤七、苗床管理:
(1)温度控制:最适宜温度为22℃-25℃,温度较低时封闭苗棚,全部遮阴措施取消;温度过高时,遮阴、通风降温;
(2)水分控制:1-2周湿度为90%-95%,3-6周湿度为80%-90%,7-8周湿度为65%-70%;8-11点,每小时喷雾15s浇水;11-15点浇水,每半小时喷雾15s;15-18点浇水,每小时喷雾15s;插条开始长出愈伤组织后,棚内湿度除低至70%,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将大棚遮阳网收起,给插条补光,促进插条光合作用;当根生长至4CM以上时换杯,小苗下床;
步骤八、苗圃准备:下床前需先整理好练苗场地,场地需平整,大小依地势而定。挖好排水沟,以防雨季排水不良引起死苗。栽苗营养钵以13cm×12cm大小为宜,营养土按有机肥:壤土=1﹕3比例混匀。有机肥过多,后期栽大苗时营养土过松会散,影响大苗成活率;有机能过少,营养土过板结,影响小苗生长。
步骤九、小苗换杯:达到换钵标准,已经生根的小苗从穴盘上小心取出,移栽到练苗区已经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内;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刚好盖过生根点为宜;小苗应随取随栽,栽好后将营养钵排列整齐,留够人行道,浇透水;幼苗按品种分区分界摆放,用品种牌区分;
步骤十、小苗管理:换钵后的小苗前期浇水要勤,保持营养土湿润;待小苗成活后,发出新芽,即可施少量氮肥,氮肥可以少量多施。适时修剪多余萌芽,除草,防病;
步骤十一、第二次换杯及管理:小苗生长到30cm以上时移栽到橄榄园,没有移栽的进行第二次换大钵;大营养钵尺寸30cm×30cm,营养土配制比例不变;换好活定后用竹、棍扶苗以防倒伏,随时注意浇水、防病,控制氮肥用量。
实施例一
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质准备:制备耶糠+泡沫颗粒的混合料,耶糠:泡沫颗粒体积比为2:1,用于夏季扦插;
步骤二、育苗棚搭建:搭建钢架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顶部及侧面设置可启闭的通风窗;钢架塑料大棚上设计风机-湿帘系统;在钢架塑料大棚薄膜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遮阴网;钢架塑料大棚内放置穴盘式移动苗床,并在移动苗床上搭建25-30cm高的简易塑料膜小棚;
步骤三、苗床铺设: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育苗大棚和穴盘喷洒消毒;育苗基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搅拌均匀,分装到穴盘待用;枝剪、美工刀、药物容器、橡胶圈或20cm长的细绳等准备齐全;
步骤四、扦插枝条准备:选择树干60cm长以上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徒长枝或树梢半木质化枝,采枝时优选壮枝,粗度2mm-5mm最佳,叶片向上生长枝,不能选带病、虫枝。树干60cm以下的旺长枝条不宜采取,虽然生根效果较好,但很可能出现徒长不会挂果的现象。枝条随采随用,如需长距离运输需采用保湿措施,防止风吹、脱水,从采集到使用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否则会影响生根率。裁剪时长度10cm-15cm为宜,3-5个芽节,底端第一个芽节前留长1-1.5cm,将底端前两个芽节叶片摘除,用美工刀于距第一个芽节0.2mm处开始削皮,深度见木质部ɑ为宜,一刀削成,不宜反复削,切勿造成挤压伤痕,忌用手触碰削皮伤口。然后枝条削皮端整理整齐,每50根、100根或者其他数据扎捆,便于计数(根据穴盘量计数亦可)。
步骤五、扦插枝条的处理:准备好的插条用吲哚丁酸处理,含吲哚丁酸的生根剂常用的有根旺、吲丁诱抗素等,根据说明书兑水,可适当加入杀菌剂。将插条浸入生根剂中8分钟,时间不要过长。如果吲哚丁酸商品不是可湿性粉剂,可用酒精先溶解再兑水。
步骤六、扦插:将用吲哚丁酸处理好的插条插入装好育苗基质的穴盘内,扦插深度2.5cm;为提高穴盘利用率,穴盘第一行每穴插一根插条,第二行每穴插两根插条,第三行插一根插条,交错扦插。
步骤七、苗床管理:
(1)温度控制:最适宜温度为22℃-25℃,温度较低时封闭苗棚,全部遮阴措施取消;温度过高时,遮阴、通风降温;
(2)水分控制:1-2周湿度为90%-95%,3-6周湿度为80%-90%,7-8周湿度为65%-70%;8-11点,每小时喷雾15s浇水;11-15点浇水,每半小时喷雾15s;15-18点浇水,每小时喷雾15s;插条开始长出愈伤组织后,棚内湿度除低至70%,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将大棚遮阳网收起,给插条补光,促进插条光合作用;当根生长至4CM以上时换杯,小苗下床;
步骤八、苗圃准备:下床前需先整理好练苗场地,场地需平整,大小依地势而定。挖好排水沟,以防雨季排水不良引起死苗。栽苗营养钵以13cm×12cm大小为宜,营养土按有机肥:壤土=1﹕3比例混匀。有机肥过多,后期栽大苗时营养土过松会散,影响大苗成活率;有机能过少,营养土过板结,影响小苗生长。
步骤九、小苗换杯:达到换钵标准,已经生根的小苗从穴盘上小心取出,移栽到练苗区已经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内;栽苗深度以营养土刚好盖过生根点为宜;小苗应随取随栽,栽好后将营养钵排列整齐,留够人行道,浇透水;幼苗按品种分区分界摆放,用品种牌区分;
步骤十、小苗管理:换钵后的小苗前期浇水要勤,保持营养土湿润;待小苗成活后,发出新芽,即可施少量氮肥,氮肥可以少量多施。适时修剪多余萌芽,除草,防病;
步骤十一、第二次换杯及管理:小苗生长到30cm以上时移栽到橄榄园,没有移栽的进行第二次换大钵;大营养钵尺寸30cm×30cm,营养土配制比例不变;换好活定后用竹、棍扶苗以防倒伏,随时注意浇水、防病,控制氮肥用量。
对比实验
(1)选取50平米作为实验区和对照区。实验区采用耶糠+泡沫颗粒的混合料基质,对照区采用河沙,其余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三周后结果为:实验区,叶片保存完好,无落叶情况,90%插条根部可看到愈伤组织已形成,并开始有少量根系发出:对照区,部分叶片开始掉落,插条根部无明显变化。
八周后结果为:实验区,80%苗木达到下床要求,根系发育程度良好;对照区,30%苗木达到下床要求,根系发育程度较差;实验区的生根率比对照区高达40-50%。
苗木下床移栽观察:实验区,仅有1%不到的苗木的基质与根系分离,根系损伤率为0.2%;对照区,50%左右苗木的基质与根系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根系损伤率为25%。
(2)各选取一墒作为实验区和对照区。实验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照区采用一般方法:
三周后结果为:实验区,叶片保存完好,无落叶情况,90%插条根部可看到愈伤组织已形成,并开始有少量根系发出:对照区,部分叶片开始掉落,少量苗木死亡,插条根部无明显变化。
八周后结果为:实验区,80%苗木达到下床要求,根系发育程度良好,苗木叶片深绿;对照区,仅18%苗木达到下床要求,根系发育程度较差,苗木叶片中有黄叶;实验区的生根率比对照区高达46-54%。
苗木下床移栽观察:实验区,仅有1%不到的苗木的基质与根系分离,根系损伤率为0.2%;对照区,50%左右苗木的基质与根系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根系损伤率为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