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6199发布日期:2018-06-22 22: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光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农光互补又称光伏大棚建设项目,是设施农业和光伏电站相结合的涉农项目,即光伏农业,这种新型光伏大棚模式,下面为农业大棚,上面是光伏电站,即不占用基本农田规划指标,不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可以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地多产。通过与普通农业大棚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其中的优势,普通农业大棚是让阳光可以投射进来,而让水分和热量流失较少,这样就可以在大棚内形成反季节环境,目的性十分单一,就是为了农业种植提供辅助。而光伏农业大棚,属于温室大棚与屋顶技术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棚内设施的正常运转,还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率,是集低碳、节能、环保、旅游于一身的新型高科技农业生态建设项目。与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相比,光伏农业大棚同样也有诸多优势,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上面积,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对于眼下耕地减少的情况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带动配套农业同时发展,能有效的将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然而目前现有的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在组建的时候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在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组装时使用的螺栓固定,螺栓固定比较耗时耗力,严重影响组建的工作效率,且其不能弥补大棚与光伏部件钢管生产带来的瑕疵,从而影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的稳定性能,使用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可便于组建人员安装与固定,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组建效率,同时增加了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稳定性能,使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包括,能量转储模块,用于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其包括受光单元、控制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电能通过控制单元分别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与DC-AC变换单元,且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DC-AC变换单元进行连接;电热交换模块,通过所述DC-AC变换单元与所述能量转储模块相连接,且所述电热交换模块将来自所述能量转储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并输送至供暖单元;以及,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通过调控单元分别与所述能量转储模块和所述电热交换模块相连接,并将其接受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防护单元进行连接;另外所述受光单元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大棚主体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系统设计合理,可合理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发电供大棚用电设备使用,节约资源,使用环保,便于大力推广,在本农业温室大棚的连接处均设置的第一卡合组件,可便于组建人员安装与固定,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农业温室大棚的组建效率,同时设置的第二卡合组件可弥补大棚与光伏部件钢管生产带来的瑕疵,增加了其安装的牢固性能,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大棚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中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中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无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有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包括,能量转储模块M-100,用于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其包括受光单元M-101、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电能通过控制单元M-102分别输送至储能单元M-103与DC-AC变换单元M-201,且储能单元M-103与DC-AC变换单元M-201进行连接;电热交换模块M-200,通过DC-AC变换单元M-201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相连接,且电热交换模块M-200将来自能量转储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并输送至供暖单元M-202;以及,监控模块M-300,设置于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通过调控单元M-301分别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电热交换模块M-200相连接,并将其接受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单元M-302,处理单元M-302与防护单元M-303进行连接;

具体的,本系统包括能量转储模块M-100、电热交换模块M-200以及监控模块M-300,且各模块组依次连接,共同形成具有监控功能的供暖系统;

能量转储模块M-100在本系统中主要用于供暖以及监控的能源供应,在本实施例中,能量转储模块M-100用于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存储,同时也能够为电热交换模块M-200以及监控模块M-300的正常运行进行供电。能量转储模块M-100包括受光单元M-101、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受光单元M-101通过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进行连接,电能通过控制单元M-102分别输送至储能单元M-103与DC-AC变换单元M-201。

具体的,受光单元M-101用于直接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控制单元M-102为智能控制箱,储能单元M-103为蓄电池。在本发明中,受光单元M-101所产生的电能经由控制单元M-102的控制,传输到储能单元M-103(充电)存储和DC-AC变换单元M-201转换。供暖时,控制单元M-102将首先输送电能至DC-AC变换单元M-201,通过DC-AC变换单元M-201转换后,将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在无光照时,储能单元M-103将于DC-AC变换单元M-201接通,把所存储的电能提供给DC-AC变换单元M-201使用(放电)。较佳的,储能单元M-103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

电热交换模块M-200在本系统中具有转换并供暖的作用,其通过DC-AC变换单元M-201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相连接,即实现与供电能源的连接,且电热交换模块M-200将来自能量转储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并输送至供暖单元M-202,供暖单元M-202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供家庭取暖使用,进一步的,供暖单元M-202为电暖器;

监控模块M-300,设置于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终端,其通过调控单元M-301分别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电热交换模块M-200相连接,从而可对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电热交换模块M-200的数据进行监控,并将其接受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单元M-302,在本系统中,处理单元M-302为单片机,当监测的数据低于或高于处理单元M-302设置的数据时,处理单元M-302将发送信号至防护单元M-303,防护单元M-303起到本系统保护与警报的作用,其为过载保护器以及警报器。

参照图3~9,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另外受光单元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两端,而连接部件2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300,且连接固定的两个物体需L型板T-1作为连接体。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括能量转储模块M-100、电热交换模块M-200以及监控模块M-300,且各模块组依次连接,共同形成具有监控功能的供暖系统;

能量转储模块M-100在本系统中主要用于供暖以及监控的能源供应,在本实施例中,能量转储模块M-100用于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存储,同时也能够为电热交换模块M-200以及监控模块M-300的正常运行进行供电。能量转储模块M-100包括受光单元M-101、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受光单元M-101通过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进行连接,电能通过控制单元M-102分别输送至储能单元M-103与DC-AC变换单元M-201。

具体的,受光单元M-101用于直接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控制单元M-102为智能控制箱,储能单元M-103为蓄电池。在本发明中,受光单元M-101所产生的电能经由控制单元M-102的控制,传输到储能单元M-103(充电)存储和DC-AC变换单元M-201转换。供暖时,控制单元M-102将首先输送电能至DC-AC变换单元M-201,通过DC-AC变换单元M-201转换后,将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在无光照时,储能单元M-103将于DC-AC变换单元M-201接通,把所存储的电能提供给DC-AC变换单元M-201使用(放电)。较佳的,储能单元M-103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

电热交换模块M-200在本系统中具有转换并供暖的作用,其通过DC-AC变换单元M-201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相连接,即实现与供电能源的连接,且电热交换模块M-200将来自能量转储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并输送至供暖单元M-202,供暖单元M-202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供家庭取暖使用,进一步的,供暖单元M-202为电供暖器;

监控模块M-300,设置于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终端,其通过调控单元M-301分别与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电热交换模块M-200相连接,从而可对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电热交换模块M-200的数据进行监控,并将其接受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单元M-302,在本系统中,处理单元M-302为单片机,当监测的数据低于或高于处理单元M-302设置的数据时,处理单元M-302将发送信号至防护单元M-303,防护单元M-303起到本系统保护与警报的作用,其为过载保护器以及警报器。而另外受光单元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两端,具体的,大棚主体100,是农业温室的重要结构,其内部可种植农产品,其包括覆盖组件101和拱架组件102,拱架组件102起到承载覆盖组件101的作用,而覆盖组件101起到防护与密封的作用,是使形成农业温室的重要组件,其覆盖在拱架组件102外表面上,优选的,覆盖组件101为薄膜,进一步的,拱架组件102,区分为外撑件102a和内撑件102b,内撑件102b等距离设置于外撑件102a内,用于支撑外撑件102a,两者之间可通过卡箍连接;

较好的,拱架组件102由不锈钢制成,其外撑件102a区别为弧形顶板102a-1、支撑杆102a-2以及方管横梁102a-3,弧形顶板102a-1的一端与方管横梁102a-3的一侧通过连接部件200连接,而支撑杆102a-2也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方管横梁102a-3底端,三者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弧形顶板102a-1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有方管横梁102a-3以及支撑杆102a-2,即可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撑杆102a-2;而内撑件102b,包括横向方管102b-1和竖向方管102b-2,横向方管102b-1与竖向方管102b-2垂直交叉连接,其两者的连接点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即可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骨架;

进一步的,连接部件2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300,其包括第一螺栓柱301、第二螺栓柱302和第三螺栓柱303;其中,第一螺栓柱301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在第一螺栓柱301的一端设有挡位块301b,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301a,每个定位凹槽301a的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卡爪定位孔301c,为使得更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301a以3个为例,故卡爪定位孔301c为6个。第一内螺纹R-1和第一外螺纹R-2的螺纹均自挡位块301b处向设有定位凹槽301a端延伸,且第一外螺纹R-2的设置成的宽度a与定位凹槽301a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第一螺栓柱301的总长c。第一螺栓柱301还包括卡爪301d,卡爪301d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301d-1,卡爪301d嵌合在定位凹槽301a中(参照附图,因为定位凹槽301a以3个为例作说明,因此卡爪301d也以3个做阐述),且卡爪定位柱301d-1置于卡爪定位孔301c中,使得卡爪301d可以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301d-1旋转。

第二螺栓柱302设有第二外螺纹R-3,第二外螺纹R-3与第一内螺纹R-1相配合,使得第二螺栓柱302套合在第一螺栓柱301中,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插入端到第一螺栓柱301带有定位凹槽301a一端的距离小于定位凹槽301a的槽深b。第二螺栓柱302与第一螺栓柱301的配合插入端设有尖顶凸起D,当第二螺栓柱302与第一螺栓柱301完全配合时,尖顶凸起D顶起卡爪301d,使得卡爪301d绕着卡爪定位柱301d-1旋转,使得卡爪301d之间张开。

第三螺栓柱303的外侧设有第三外螺纹R-4,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R-5,通过第二内螺纹R-5与第一外螺纹R-2的配合,使得第一螺栓柱301和第三螺栓柱303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第二螺栓柱3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3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301d),第一螺栓柱3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303。将装置穿过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302,卡爪3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303,第三螺栓柱303、第一螺栓柱301和第二螺栓柱302一起往后退,此时L型板T-1的一边将与物件固定连接,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牢固性能高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组建效率,支撑件M-101b可为横向方管102b-1、竖向方管102b-2、弧形顶板102a-1、支撑杆102a-2以及方管横梁102a-3,L型板T-1的两个相互垂直边可实现横向方管102b-1与竖向方管102b-2、弧形顶板102a-1与方管横梁102a-3、方管横梁102a-3与支撑杆102a-2、以及竖向方管102b-2与承载件201的立柱固定连接,设计合理,满足使用需求。

参照图10~17,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连接部件200,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400,通过第二卡合组件400和第一卡合组件300相互配合,可保证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连接的稳定性能。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M-100、转换模块M-200、存储模块M-300以及分配模块M-400,且各模块组依次连接,共同形成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M-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端部,采集模块M-100包括光伏组件M-101和汇流组件M-102,汇流组件M-102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M-10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汇流组件M-102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组件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的两端,进一步的,光伏组件M-101包括受光件M-101a和支撑件M-101b,受光件M-101a固定在支撑件M-101b的顶端,受光件M-101a为太阳能电池板,而汇流组件M-102安装在支撑件M-101b上。

其中,转换模块M-200,起到转换电流的作用,其通过汇流组件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优选的,转换模块M-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其中,存储模块M-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M-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

其中,分配模块M-400,起到本系统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组件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组件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组件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组件401为配电箱,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而末端设备402为大棚用电设备,如水泵、照明灯、电机等。

进一步的,大棚主体100,是农业温室的重要结构,其内部可种植农产品,其包括覆盖组件101和拱架组件102,拱架组件102起到承载覆盖组件101的作用,而覆盖组件101起到防护与密封的作用,是使形成农业温室的重要组件,其覆盖在拱架组件102外表面上,优选的,覆盖组件101为薄膜,进一步的,拱架组件102,区分为外撑件102a和内撑件102b,内撑件102b等距离设置于外撑件102a内,用于支撑外撑件102a,两者之间可通过卡箍连接。而连接部件200,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400,而第二卡合组件400包括第一卡块401、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第一卡块401的内侧设有第三内螺纹R-6,第三内螺纹R-6与所述第三外螺纹R-4配合,使得第一卡块401套设于第三螺栓柱303。第一卡块401设有第三凸起401a,第三凸起401a的形状与第二卡块402相同。第二卡块402包括第一嵌合端Q-1,第一嵌合端Q-1设有第四凹槽402a,第三卡块403包括第二嵌合端Q-2,第二嵌合端Q-2设有第一凸起403a和第二凹槽403b,第四卡块404包括第三嵌合端Q-3,第三嵌合端Q-3上设有第四凸起404a。其中,第四凹槽402a与第一凸起403a配合,使得第一嵌合端Q-1和第二嵌合端Q-2贴合,第四凸起404a和第二凹槽403b配合,使得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

需要说明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栓柱303上设有第一凹槽303a,第一凹槽303a上设有第三凹槽303b,第三凹槽303b的长度d、第三外螺纹R-4的长度e以及第二挡板303c厚度g之和,不大于第三螺栓柱303的长度f。第四卡块404中空的圆环内设有第二凸起404b,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相配合,对第四卡块404限位,使其不能旋转。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卡件C-1和弹性垫C-2,弹性卡件C-1放置在第一凹槽303a中,对第二卡合组件400进行限位,弹性垫C-2放置在第四卡块404与第二板T-2之间,使得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之间能被弹性挤压。其中,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第一通孔E-1与第二卡块402大小相同,两者配合。第二通孔E-2与第一卡块401大小相同,两者相互卡合,且这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的大小与第二卡块402大小相同,所以第一卡块401的第三凸起401a、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均可以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

在实施的过程中,处于初始状态时,将装置同时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且此时第二螺栓柱3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3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301d),第一螺栓柱3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303。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302,卡爪3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303,此时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通过卡爪301d和第一卡块401之间挤压,使得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两者固定连接,此时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之间无间隙连接。因为在旋转第三螺栓柱303时,第四卡块404的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相配合,使得第四卡块404随着第三螺栓柱303一起旋转,此时第四卡块404由于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之间产生的力,迫使第四凸起404a与第二凹槽403b脱离配合,因为第四卡块404上的第三嵌合端Q-3凸出于中空的圆环,因而第四卡块404在旋转后第三嵌合端Q-3旋转至第二嵌合端Q-2的侧面,此时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两者相贴合,实现了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之间有间隙的连接。

较佳的,第四卡块404设有斜面404c,当需要拆卸时,反转第三螺栓柱303,使其带动第四卡块404反转,反转过程中,第三卡块403顺着斜面404c往上走,直至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此时第二卡合组件400均嵌合在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的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中。再反转第二螺栓柱302,使其远离第一螺栓柱301,当第一螺栓柱301的卡爪301d均闭合后,将该装置从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中抽出,实现拆卸。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