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大茶树采摘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27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生大茶树采摘机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大茶树采摘机械。



背景技术:

对野生大茶树进行生理生化检测或者分子实验时,主要以野生大茶树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野生大茶树往往生长在较为偏僻的山林中,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生长,树冠处于极高的竖直高度位置,最高可达十几米。目前,对野生茶树的树叶采集主要通过人工采摘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爬上十几米的高度,采摘过程十分不便,并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地采集野生大茶树树叶的采摘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人工采集野生大茶树树叶攀爬高、危险性高、操作不方便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大茶树采摘机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野生大茶树采摘机械,包括竖直的主杆、设置在主杆上的切刀、与切刀活动连接的拉杆、以及设置在主杆杆身上的网兜;上述主杆包括竖直杆和连接在竖直杆顶端的水平杆;上述切刀由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组成,固定刀片与活动刀片铰接,固定刀片刀口朝下,活动刀片刀口朝上;上述固定刀片与上述水平杆固定连接,上述活动刀片延伸出刀柄,上述刀柄与上述拉杆顶端转动连接;上述拉杆底端设有手柄;上述网兜位于上述切刀下方。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竖直杆、上述水平杆、上述拉杆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主杆下部设有竖直放置的观察镜,其中,物镜位于目镜上方。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主杆下部设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述第一开口中设有弹性带,上述第二开口中设有卡座;上述弹性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一开口中,上述弹性带另一端设有与上述卡座适配的挂扣。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竖直杆内部中空,中空部设有竖向放置的升降传送带,上述竖直杆的杆壁上开有竖向的导向口,上述导向口连通上述竖直杆的内外部空间;上述升降传送带的主动轮位于上述升降传送带的从动轮上方,上述升降传送带上的电动机与上述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上述网兜与上述升降传送带的皮带通过水平的连杆连接,上述连杆插入上述导向口;上述竖直杆的中空部设有水平的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上述上限位板与上述升降传送带主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上述下限位板与上述升降传送带从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上述水平杆上,上述切刀两侧设有旋转刀,上述旋转刀的电动机与上述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切刀对茶树枝叶进行切割,叶片落入到切刀下方的网兜中,达到对野生大茶树树冠上的叶片进行采集的目的。

操作者握持拉杆底端的手柄,拉动拉杆,拉杆沿竖直方向下降。由于活动刀片与固定刀片铰接,因而拉杆下降时带动活动刀片以铰接点为中心旋转,活动刀片的刀口与固定刀片的刀口闭合,对茶树枝叶产生剪切作用。

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竖直杆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以调整切刀的竖直高度,适应处于不同高度位置上的茶树枝叶;水平杆能够沿水平方向做伸缩动作,以调整切刀的水平位置,适应处于不同水平位置上的茶树枝叶;拉杆能够跟随切刀的高度调整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以便于操作者在地面上握持手柄。竖直杆、水平杆、拉杆采用伸缩结构,也有利于对整个采摘机械进行体积压缩,方便搬运和携带。

主杆下部设置的观察镜有利于操作者在地面向上方观察切刀的剪切动作,观察切刀与茶树枝叶的位置关系,以便调整刀切的空间位置,提高采集叶片的准确性。可以调整观察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以适应于观察不同高度位置的树冠。

主杆下部设有弹性带,用于将整个采摘机械固定在树干上,方便操作者的观察和采叶操作,免去操作者托举采摘机械的劳动量。需要将采摘机械固定在树干上时,只需将弹性带从主杆下部的第一开口从拉出,使弹性带环绕树干一周后,将弹性带上的挂扣扣合在第二开口中的卡座中,即将弹性带固定牢靠。弹性带具有弹性,因此不会损伤茶树的树皮。

升降传送带能够沿竖直方向做传送动作,所以,与升降传送带连接的网兜也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升降。需要剪切茶树枝叶时,利用中央控制器控制升降传送带上的电动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网兜上升至靠近切刀下方并顶靠在上限位板上,方便网兜接纳剪切下落的叶片;采叶中途需要对网兜中的叶片进行收集时,利用中央控制器控制升降传送带上的电动机反向或正向转动,带动网兜下降至靠近地面并顶靠在下限位板上,则操作者可以拿取网兜中的叶片。

水平杆上在切刀两侧设有旋转刀,当切刀被卡在茶树枝干之间时,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旋转刀转动,对切刀周围的枝干进行剪切,方便将切刀移出。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方便操作者在地面采集野生大茶树树冠上的叶片,免去了攀爬树干的风险,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

2.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剪切准确性高,叶片采集方便有效;

3.设备体积易于压缩,质量轻巧,携带方便;

4.利用弹性带将采摘机械固定在树干上,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量,同时不损伤树干,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网兜与升降传送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主杆1、切刀2、拉杆3、网兜4、竖直杆5、水平杆6、固定刀片7、活动刀片8、刀柄9、手柄10、观察镜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弹性带14、卡座15、挂扣16、升降传送带17、连杆18、上限位板19、下限位板20、旋转刀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的主杆1、设置在主杆1上的切刀2、与切刀2活动连接的拉杆3、以及设置在主杆1杆身上的网兜4。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主杆1下部设有竖直放置的观察镜11,其中,物镜位于目镜上方。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主杆1下部设有竖直放置的观察镜11,其中,物镜位于目镜上方。

主杆1下部设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中设有弹性带14,第二开口13中设有卡座15;弹性带14一端固定在第一开口12中,弹性带14另一端设有与卡座15适配的挂扣16。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主杆1下部设有竖直放置的观察镜11,其中,物镜位于目镜上方。

主杆1下部设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中设有弹性带14,第二开口13中设有卡座15;弹性带14一端固定在第一开口12中,弹性带14另一端设有与卡座15适配的挂扣16。

竖直杆5内部中空,中空部设有竖向放置的升降传送带17,竖直杆5的杆壁上开有竖向的导向口,导向口连通竖直杆5的内外部空间;升降传送带17的主动轮位于升降传送带17的从动轮上方,升降传送带17上的电动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网兜4与升降传送带17的皮带通过水平的连杆18连接,连杆18插入导向口;竖直杆5的中空部设有水平的上限位板19和下限位板20,上限位板19与升降传送带17主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下限位板20与升降传送带17从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杆1包括竖直杆5和连接在竖直杆5顶端的水平杆6;切刀2由固定刀片7和活动刀片8组成,固定刀片7与活动刀片8铰接,固定刀片7刀口朝下,活动刀片8刀口朝上;固定刀片7与水平杆6固定连接,活动刀片8延伸出刀柄9,刀柄9与拉杆3顶端转动连接;拉杆3底端设有手柄10;网兜4位于切刀2下方。

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均为电动伸缩杆,其电动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信号联接。

主杆1下部设有竖直放置的观察镜11,其中,物镜位于目镜上方。

主杆1下部设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中设有弹性带14,第二开口13中设有卡座15;弹性带14一端固定在第一开口12中,弹性带14另一端设有与卡座15适配的挂扣16。

竖直杆5内部中空,中空部设有竖向放置的升降传送带17,竖直杆5的杆壁上开有竖向的导向口,导向口连通竖直杆5的内外部空间;升降传送带17的主动轮位于升降传送带17的从动轮上方,升降传送带17上的电动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网兜4与升降传送带17的皮带通过水平的连杆18连接,连杆18插入导向口;竖直杆5的中空部设有水平的上限位板19和下限位板20,上限位板19与升降传送带17主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下限位板20与升降传送带17从动轮的中心轴线平齐。

在水平杆6上,切刀2两侧设有旋转刀21,旋转刀21的电动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以实施例6为例,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杆3,带动切刀2对茶树枝叶进行切割,叶片落入到切刀下方的网兜4中,达到对野生大茶树树冠上的叶片进行采集的目的。

操作者握持拉杆3底端的手柄10,拉动拉杆3,拉杆3沿竖直方向下降。由于活动刀片8与固定刀片7铰接,因而拉杆3下降时带动活动刀片8以铰接点为中心旋转,活动刀片8的刀口与固定刀片7的刀口闭合,对茶树枝叶产生剪切作用。

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竖直杆5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以调整切刀2的竖直高度,适应处于不同高度位置上的茶树枝叶;水平杆6能够沿水平方向做伸缩动作,以调整切刀2的水平位置,适应处于不同水平位置上的茶树枝叶;拉杆3能够跟随切刀2的高度调整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以便于操作者在地面上握持手柄10。竖直杆5、水平杆6、拉杆3采用伸缩结构,也有利于对整个采摘机械进行体积压缩,方便搬运和携带。

主杆1下部设置的观察镜11有利于操作者在地面向上方观察切刀2的剪切动作,观察切刀2与茶树枝叶的位置关系,以便调整切刀2的空间位置,提高采集叶片的准确性。可以调整观察镜11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以适应于观察不同高度位置的树冠。

主杆1下部设有弹性带14,用于将整个采摘机械固定在树干上,方便操作者的观察和采叶操作,免去操作者托举采摘机械的劳动量。需要将采摘机械固定在树干上时,只需将弹性带14从主杆1下部的第一开口12从拉出,使弹性带14环绕树干一周后,将弹性带14上的挂扣16扣合在第二开口13中的卡座15中,即将弹性带14固定牢靠。弹性带14具有弹性,因此不会损伤茶树的树皮。

升降传送带17能够沿竖直方向做传送动作,所以,与升降传送带17连接的网兜4也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升降。需要剪切茶树枝叶时,利用中央控制器控制升降传送带17上的电动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网兜4上升至靠近切刀2下方并顶靠在上限位板19上,方便网兜4接纳剪切下落的叶片;采叶中途需要对网兜4中的叶片进行收集时,利用中央控制器控制升降传送带17上的电动机反向或正向转动,带动网兜4下降至靠近地面并顶靠在下限位板20上,则操作者可以拿取网兜4中的叶片。

水平杆6上在切刀2两侧设有旋转刀21,当切刀2被卡在茶树枝干之间时,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旋转刀21转动,对切刀2周围的枝干进行剪切,方便将切刀2移出。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