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多层幼苗密植装置。
背景技术:
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苗圃中起出后,经过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通过移植的苗木能增加营养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侧、须根生长,提高质量,并且增进对造林立地条件的适应性。保证移植苗木成活的关键是保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除保持土壤湿润外,还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防止失水。
幼苗一般是通过播种在苗盘上进行培育,但是现有密植盘密植保湿效果不好,同时不能对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竖向多层幼苗密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竖向多层幼苗密植装置,包括一对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架、第二竖架,位于所述第一竖架、第二竖架之间同一水平面上分别设置支撑块,密植盘两端分别置于所述支撑块上,密植盘四周围绕形成空腔,位于密植盘底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均匀分布出水孔,密植盘位于底板上方设置吸水层,位于所述吸水层上方铺设营养土层。
所述底板,吸水层,营养土层厚度之比为5:2:3时,可以达到较好的密植保湿效果。
所述底板与密植盘四周密封连接或者底板与密植盘一体成形,底板下表面与密植盘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吸水层选用海绵材料。
所述第一竖架、第二竖架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1-6个密植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竖架、第二竖架同一水平面上间隔设置密植盘,位于密植盘底部设置带有出水孔的底板,底板上方设置吸水层,吸水层上方铺设营养土层,从而方便的对种子幼苗进行密植,具有较好的密植保湿效果,同时能够充分的利用空间,尤其适合于大棚等种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植盘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植盘底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竖向多层幼苗密植装置,包括一对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架1、第二竖架2,位于第一竖架1、第二竖架2之间同一水平面上分别设置支撑块9,密植盘3两端分别置于支撑块9上,密植盘3四周围绕形成空腔4,位于密植盘3底部设置底板5,底板5与密植盘3四周密封连接或者底板5与密植盘3一体成形,底板5下表面与密植盘3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底板5上均匀分布出水孔8,密植盘3位于底板5上方设置吸水层6,吸水层6可以选用海绵材料,位于吸水层6上方铺设营养土层7,幼苗种子均匀散布在营养土层7中,当向密植盘3中喷洒雨水时,雨水先将营养土层7湿润,再顺着营养土层7向下流动并被吸水层6吸收,当吸水层6吸收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多余的水分顺着底板5上的出水孔8流出密植盘3。当底板5,吸水层6,营养土层7厚度之比为5:2:3时,可以达到较好的密植保湿效果,可以在第一竖架1、第二竖架2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1-6个密植盘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