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式耐盐碱树种育苗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601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种培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层式耐盐碱树种育苗盆。



背景技术:

我国盐碱地面积近一亿公顷且分布广泛,并在逐年增加,是世界盐碱地大国之一,近几年,随着滩涂围垦和围海吹填的发展,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285平方公里。这些盐碱地多为重度盐碱地,自然环境相对恶劣,通过绿化改善投资环境是各地政府在新区建设中的首要工作,上述区域有较大耐盐碱树种的需求,针对目前的需求,就需要大量的耐盐碱树种苗,为提高耐盐碱树种的育苗存活率,单靠室外自然环境培育速度慢,不利于快速批量生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层立体结构、占用土地面积小、水源可循环利用的分层式耐盐碱树种育苗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层式耐盐碱树种育苗盆,包括盆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隔板、漏水孔、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出水管、水泵、输送管、连接杆、喷水嘴、第一转轴和照射灯,所述盆体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盆体的上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盆体的中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盆体的下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的漏水孔;所述盆体的底部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经过水泵后通过输送管连接到喷水嘴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盆体的上边缘;所述喷水嘴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端;所述第一隔网和第二隔网的底面上还安装有照射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盆体的上部还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盖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射灯正上方还安装有防护罩。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盆体内设置上下多层结构的支撑板和隔板,可以实现在每层隔板上均可进行树种育苗,具有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减少地面占用面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的隔板还设置了漏水孔,还设置了出水管、水泵和喷水嘴,可以实现在对上部浇水的同时,逐层的通过往下流到下层的树种上,最终收集到盆体,经过澄清后重新由喷水嘴喷洒到上层树种,具有多层式布置、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盆体;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第一隔板;51.漏水孔;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出水管;9.水泵;10.输送管;11.连接杆;12.喷水嘴;13.第一转轴;14.照射灯;15.第二转轴;16.盖体;1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层式耐盐碱树种育苗盆,包括盆体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第一隔板5、漏水孔51、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出水管8、水泵9、输送管10、连接杆11、喷水嘴12、第一转轴13、照射灯14、第二转轴15、盖体16和防护罩17,所述盆体1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盆体1的上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盆体1的中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盆体1的下部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上均开设有多个的漏水孔51;所述盆体1的底部设置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经过水泵9后通过输送管9连接到喷水嘴12上;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在盆体1的上边缘;所述喷水嘴12通过第一转轴13活动连接在连接杆11的上端;所述第一隔网5和第二隔网6的底面上还安装有照射灯14;所述盆体1的上部还通过第二转轴15活动连接有盖体16;所述照射灯14正上方还安装有防护罩17。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