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643阅读:9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沙蚕培育池,特别是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已成为目前国内工业发展的主流,“科技强、中国强”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革命的进程,我国工业正逐步向集约型、节能减排、低碳、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沙蚕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类、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我国的沙蚕种类有约80多种,经济种类和用于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日本刺沙蚕、多刺围沙蚕、双齿围沙蚕等。沙蚕喜栖息于有淡水流入的沿海滩涂、潮间带中区到潮下带的沙泥中,幼虫食浮游生物,成虫以腐植质为食。沙蚕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沙蚕人工育苗过程中,当沙蚕苗从疣状幼体发育至五刚节幼体后,其生活方式由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因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为沙蚕苗营造合适的生存环境。目前人工营造的生存环境只能尽量模仿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跟自然环境相差很大,沙蚕幼苗成活率比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行业的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营造出更适合沙蚕幼苗成活的环境,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该育苗池呈方形结构,面积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配套设有加温管道、增氧砂头和进排水管道,增氧砂头离池底20cm,池底为泥砂,其中细砂含量50%,底泥需经150目筛绢网过滤,充分混合后,均匀平铺池底,厚度8cm-10cm。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结构设计合理,高度仿真沙蚕生活的自然环境,能提高沙蚕5-9刚节期间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有培育池、增氧砂头、细砂、泥、排水管道、加温管道,培育池成长方形,培育池底部设有泥,泥的上面设有细砂,细砂上面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设有多个增氧砂头,培育池的四壁上设有多根加温管道,组成了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是: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结构设计合理,育苗池呈方形结构,面积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底部设有泥,泥需经150目筛绢网过滤,充分混合后,均匀平铺池底,厚度8cm-10cm;泥的上面设有细砂,细砂含量为50%;细砂上面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设有多个增氧砂头,增氧砂头与增氧管连接,增氧管与增氧泵连接,增氧砂头给培育池增加氧气,保证沙蚕需氧量,培育池的四壁还设有多根蒸汽加温管道,保证培育池内的温度,该培育池高度仿真沙蚕生活的自然环境,能提高沙蚕5-9刚节期间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育苗池呈方形结构,面积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的四壁还设有多根蒸汽加温管道、增氧砂头和进排水管道,增氧砂头离池底20cm,池底为泥砂,其中细砂含量50%,底泥需经150目筛绢网过滤,充分混合后,均匀平铺池底,厚度8cm-10cm。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结构设计合理,高度仿真沙蚕生活的自然环境,能提高沙蚕5-9刚节期间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中是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培育池、2、增氧砂头、3、细砂、4、泥、5、排水管道、6加温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培育池1底部设有泥4,泥4的上面设有细砂3,细砂3上面设有排水管道5,排水管道5上面设有多个增氧砂头2,培育池1的四壁上设有多根加温管道6,组成了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

一种沙蚕育苗培育池,结构设计合理,育苗池呈方形结构,面积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底部设有泥,泥需经150目筛绢网过滤,充分混合后,均匀平铺池底,厚度8cm-10cm;泥的上面设有细砂,细砂含量为50%;细砂上面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设有多个增氧砂头,增氧砂头与增氧管连接,增氧管与增氧泵连接,增氧砂头给培育池增加氧气,保证沙蚕需氧量,培育池的四壁还设有多根蒸汽加温管道,保证培育池内的温度,该培育池高度仿真沙蚕生活的自然环境,能提高沙蚕5-9刚节期间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