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474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岸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用于平台水下驱鱼,达到驱赶钓鱼者的目的。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由于夜晚近岸油田平台导管架下光线充足,水的温度较高且富有营养,平台导管架又是海生物较好栖身之地,故各类海生物活动较频繁,特别是野生石斑鱼较多,因此钓鱼爱好者喜欢在夜晚租船攀登平台垂钓,垂钓者没有受过平台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差,其垂钓活动为平台生产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故对油田平台安装有关驱鱼装置在有垂钓活动时进行驱鱼是必要的。

为驱赶非法攀登平台钓鱼人员,传统的方式是在平台上采取设置登平台障碍物及抹油等措施,在图像观察设备上发现有人钓鱼后,由平台值班人员到平台下部驱赶,该一种方式给值班人员带来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存在夜晚驱赶活动困难等诸多不便,而且也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

因此,需研制一种高效方便安全的驱鱼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加以改进和创新,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近岸平台下钓鱼活动的驱离问题,在不影响钓鱼者人身安全并驱离平台的同时还不会伤害鱼类,实现对非法钓鱼活动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对抗解决的这样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如下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如下的设计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该驱鱼装置包括驱鱼装置主体(1)以及设置在驱鱼装置主体(1)上的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其中,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水下发声器(2),在水下发声器(2)的外部设有水下隔离网罩(4);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水面发声器(3),在水面发声器(3)的外部设有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吊耳(6),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吊耳(6)上,另一端固定在脐带缆(8)上,脐带缆(8)的一端对应接入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各个输出/供电接口上,脐带缆(8)的另一端连接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的一端连接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一端,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另一端通过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

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下发声器(2)与所述水面发声器(3)均是采用弱/中/强三级程控声波驱鱼和干扰钓鱼人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面发声器(3)是由数个定向喇叭组合构成,数个定向喇叭为程控气喇叭或是程控电喇叭,该定向喇叭位于驱鱼装置主体(1)的上部且位于水面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下隔离网罩(4)是由柔性网格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耳(6)均布设置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与之连为一体成型结构,吊耳(6)的数量为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丝绳(7)的总数量设置为三根,每一根钢丝绳均是由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构成,其中,前段部分的端头穿过吊耳(6)形成圆环形吊环,并在圆环形吊环的连接处采取双面搭接焊,后段部分固接在脐带缆(8)上,并用绳卡统一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和所述卷场机控制装置(10)安装于油田平台下部的甲板上。

工作原理是: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该驱鱼装置包括驱鱼装置主体(1)以及设置在驱鱼装置主体(1)上的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其中,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水下发声器(2),在水下发声器(2)的外部设有水下隔离网罩(4);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水面发声器(3),在水面发声器(3)的外部设有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吊耳(6),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吊耳(6)上,另一端固定在脐带缆(8)上,脐带缆(8)的一端对应接入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各个输出/供电接口上,脐带缆(8)的另一端连接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的一端连接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一端,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另一端通过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采用该设计结构的驱鱼装置在工作前,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控制气路和电驱动线路均由脐带缆(8)提供,并由中控室显控设备(12)控制,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安装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下方中部及上部,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和卷场机控制装置(10)安装于平台下部甲板合适位置,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中控室显控设备(12)由操作人员在中控室控制;工作时,平台下摄像机观察到有垂钓者接近平台时,平台中控室操作人员首先可采取对喊话警示,在喊话警示无效情况下,操作中控室显控设备(12)控制驱鱼装置主体(1)入水,从而使得水下发声器(2)入水,水面发声器(3)露在水面,此时水面发声器(3)通过多个方向连续发出剌耳的噪声,使钓鱼者不能安心钓鱼,同时水下发声器(2)程控定时间隔发出惊扰鱼类的声波,如间隔2s,使鱼类产生惊慌不会做咬钩动作,促使钓鱼者放弃钓鱼活动离开平台,钓鱼者离开平台,工作人员再将驱鱼装置主体(1)通过控制中控室显控设备(12)发出指令给卷扬机控制装置(10)使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执行指令收起脐带缆(8),从而将驱鱼装置主体(1)吊出水面。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水下发声器(2)的声波传远,水下发声器(2)应放置在水下1米以上深度,为此水下发声器(2)与水面发声器(3)的间距应保证为1米以上,从而有利于产生的声波向水中传播能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构造简易,维修更换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2、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钓鱼者人身安全并驱离平台的同时,还能实现惊扰水中鱼类,不会伤害鱼类,使钓鱼者不能钓到鱼,产生后续不愿再来的举动,有效对抗平台下钓鱼活动,保证了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对非法钓鱼活动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对抗解决

3、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近岸平台下钓鱼活动的驱离问题,并且采用本装置驱赶鱼类时,不会伤害鱼类,也对钓鱼人员进行驱离,通过双管齐下方式达到驱离钓鱼人员目的。

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效率高,投入成本小,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完全取代人工看守,最大限度的解决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实现声波的强度分级控制,产生的能量传播距离远,对海洋平台下数十米范围内凶猛鱼类的惊扰能力强,因此可最大限度的实现驱鱼类,水下声发射器近端有网格保护,可防止伤及近处鱼类,不会对鱼群产生伤害。

6、本实用新型通过平台下摄像机观察到有垂钓者接近平台时,平台中控室操作人员对喊话警示,喊话警示无效情况下,操作中控室显控设备控制驱鱼装置主体入水,实现了操作简便,工作可靠,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7、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平台下非法钓鱼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对抗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示:1—驱鱼装置主体,2—水下发声器,3—水面发声器,4—水下隔离网罩,5—水面发声器保护罩,6—吊耳,7—钢丝绳,8—脐带缆,9—脐带缆收放卷扬机,10—卷扬机控制装置,11—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2—中控室显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该驱鱼装置包括驱鱼装置主体1以及设置在驱鱼装置主体1上的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其中,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水下发声器2,在水下发声器2的外部设有水下隔离网罩4;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水面发声器3,在水面发声器3的外部设有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吊耳6,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吊耳6上,另一端固定在脐带缆8上,脐带缆8的一端对应接入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各个输出/供电接口上,脐带缆8的另一端连接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的一端连接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一端,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另一端通过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为了使驱鱼装置主体方便搁置和固定,驱鱼装置主体1采用非金属及不导电材料加工,可以防腐及不导电,有利于使用安全;其中,在水下发声器与水面发声器上均设置有非金属网格,非金属网格上包敷柔性纤维布,柔性纤维布具有保护及透声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高强度的瞬态声波击晕鱼群,水下发声器2与所述水面发声器3均是采用弱/中/强三级程控声波驱鱼和干扰钓鱼人员。电路采用程控方式,并以一定的间隔时间发出声波,即先以弱级别的声波驱赶近处鱼群,后续再以中强度/高强度的声波驱赶更远处的鱼群,使鱼群产生惊慌逃窜,钓鱼者不走,装置不停止工作,钓鱼者不能钓到鱼,产生后续不愿再来的行为举动。

进一步的,水面发声器3是由数个定向喇叭组合构成,数个定向喇叭为程控气喇叭或是程控电喇叭,该定向喇叭位于驱鱼装置主体1的上部且位于水面以上。

进一步的,水下隔离网罩4是由柔性网格材料制成。

承重脐带缆6具有承重功能且护套具有耐磨特性,脐带缆中含有电源线、水下声驱动线、水面声驱动线及通讯控制线,其中水面声驱动线可以为电功率驱动线芯或是驱动气管路,针对喇叭的种类确定驱动线路类型。

在进行布设时,水下发声器2在水面之下,保证水下发声器2对水中发出瞬态声波达惊扰鱼类之目的,使鱼类无心咬钩,水面发声器3产生令人心烦的噪音驱离登平台开展钓鱼活动的人,通过水面及水下不同方式结合使钓鱼人员无心开展钓鱼活动,且已难以钓到鱼,促使钓鱼人员离开平台,布放时应保证水面发声器4在水面之上,利用声波使钓鱼者无心钓鱼。

设置在水下发声器2外部的水下隔离网罩4具有隔离鱼雷等海生物功能,可采用细网格的鱼网制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面发声器3和水下发声器2均含有保护罩,水下隔离网罩4含有隔离水中鱼类的功能,能避免鱼类靠近发声位置受到伤害,为非金属网罩制作如柔性化纤网。水面发声器3和水水下发声器2通过脐带缆8连接和布放,布放过程由中控室显控设备12发出指令控制,由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和卷扬机控制装置10执行有关指令。

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设计时水面发声器3用气喇叭,气喇叭为多个,如6个,声音大小通过气压调节程控,产生令人不愿听的声音,使钓鱼者不安心钓鱼。水下发声器采用水中电极放电产生,放电电压可达8000V以上,产生需求的高强度瞬态声波,能够惊扰水中平台下较大范围的鱼群,声波强度也通过程控不同的电压产生,从而以先弱后强的的方式发出惊扰鱼类的声波。

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控制气路和电驱动线路均由脐带缆8提供,并由中控室显控设备12控制,水下发声器2需要脐带缆8提供AC220V电源和放电控制芯线,水下发声器2内具有整流器、升压器、储能器、高压放电控制器等功能电子部件。放电时间为数十微秒量级,利用强烈的放电冲击产生瞬态声波。考虑海水的强导电性,正负电极的间距控制在30mm~50mm,放电电压控制在8000V与12000V,通过产生不同电压产生强弱不同强度的瞬态声波。

进一步的,吊耳6均布设置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与之连为一体成型结构,吊耳6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钢丝绳7的总数量设置为三根,每一根钢丝绳均是由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构成,其中,前段部分的端头穿过吊耳6形成圆环形吊环,并在圆环形吊环的连接处采取双面搭接焊,后段部分固接在脐带缆8上,并用绳卡统一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三根钢丝绳能够较为可靠的固定在三个吊耳6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计采取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固定处再采用限位绳索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和所述卷场机控制装置10安装于油田平台下部的甲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和卷扬机控制装置10安装于平台下部甲板合适位置上,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并由中控室显控设备12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一种海洋油田平台下的驱鱼装置,该驱鱼装置包括驱鱼装置主体1以及设置在驱鱼装置主体1上的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其中,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水下发声器2,在水下发声器2的外部设有水下隔离网罩4;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水面发声器3,在水面发声器3的外部设有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在水面发声器保护罩5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吊耳6,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吊耳6上,另一端固定在脐带缆8上,脐带缆8的一端对应接入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各个输出/供电接口上,脐带缆8的另一端连接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脐带缆收放卷扬机9的一端连接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一端,卷扬机控制装置10的另一端通过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采用该设计结构的驱鱼装置在工作前,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的控制气路和电驱动线路均由脐带缆8提供,并由中控室显控设备12控制,水下发声器2和水面发声器3安装在驱鱼装置主体1的下方中部及上部,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和卷场机控制装置10安装于平台下部甲板合适位置,中控室信息传送电缆11连接至中控室显控设备12,中控室显控设备12由操作人员在中控室控制;工作时,平台下摄像机观察到有垂钓者接近平台时,平台中控室操作人员首先可采取对喊话警示,在喊话警示无效情况下,操作中控室显控设备12控制驱鱼装置主体1入水,从而使得水下发声器2入水,水面发声器3露在水面,此时水面发声器3通过多个方向连续发出剌耳的噪声,使钓鱼者不能安心钓鱼,同时水下发声器2程控定时间隔发出惊扰鱼类的声波,如间隔2s,使鱼类产生惊慌不会做咬钩动作,促使钓鱼者放弃钓鱼活动离开平台,钓鱼者离开平台,工作人员再将驱鱼装置主体1通过控制中控室显控设备12发出指令给卷扬机控制装置10使脐带缆收放卷场机9执行指令收起脐带缆8,从而将驱鱼装置主体1吊出水面。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水下发声器2的声波传远,水下发声器2应放置在水下1米以上深度,为此水下发声器2与水面发声器3的间距应保证为1米以上,从而有利于产生的声波向水中传播能量。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水下发声器2的声波传远,水下发声器2应放置在水下1米以上深度,为此水下发声器2与水面发声器3的间距应保证为1米以上,从而有利于产生的声波向水中传播能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