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093阅读:1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捕捞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于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罗氏沼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300~6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养殖罗氏沼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捕捞取样,捕捞取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罗氏沼虾的生长与病害发生等情况,以利于养殖管理。现有的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为推网,如图1所示,推网前端是网口,网口由毛竹片做的网口梁5和两根网纲4构成,网口梁5中间钻孔用铁丝与毛竹手柄6相连,呈“T”形结构,网依2为柔性的尼龙网,网目为10目,网依2呈兜形,用纲绳固定于“T”形框架上。使用推网时,从水边下网,用人力快速向深水处推行,罗氏沼虾因逃跑不及而落入推网的网兜内被捕捞到。罗氏沼虾一般情况下是在水底爬行或附着在水草上,受到惊吓后会“弓腰摆尾”迅速向深水区逃逸。现有技术的推网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推网的前进方向与虾的逃逸方向相同,所以虾很难进网;在水草较多的池塘中使用推网时,由于水草的阻碍,推网运动速度慢,难以捕获罗氏沼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包括底环1、口环3、网口梁5和手柄6,底环1和口环3为相同的弧形,底环1的两端、口环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在网口梁5的两端,手柄6的一端固定在底环1的中点上,口环3的中点固定在手柄6上,底环1与网口梁5之间紧绷覆盖有底网,底环1与口环3之间紧绷覆盖有罩网。

进一步地,罩网与底网的夹角为60°。

进一步地,罩网和底网均为聚乙烯无结网。

进一步地,底环1和口环3的弧高均为45cm。

进一步地,网口梁5的长度为65cm。

进一步地,底环1的中点与口环3的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5cm。

进一步地,手柄6与底网成60°角。

进一步地,手柄6的另一端套箍有橡胶套7。

进一步地,手柄6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根系着环形扣的防脱绳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改变了传统捕捞方式,由向外推改为向内扒,向内扒网的方向与虾的逃逸方向相反,截断了虾向深水处逃逸的退路,向内扒网的速度较慢,更适应虾缓慢爬行的运动方式,网口梁能压下水草,从而避免了水草的阻碍,附着在水草上的虾很容易被从水草上甩下来接着被扒入网中,具有捕获率高,使用方便,受环境条件限制少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环,2-网依,3-口环,4-网纲,5-网口梁,6-手柄,7-橡胶套,8-防脱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包括底环1、口环3、网口梁5和手柄6,底环1和口环3为完全相同的弧形,底环1的两端、口环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在网口梁5的两端,网口梁5与口环3组成网口,手柄6的一端固定在底环1的中点上,口环3的中点固定在手柄6上,底环1与网口梁5之间紧绷覆盖有底网,底环1与口环3之间紧绷覆盖有罩网(为了使图片显示清晰简洁,未在图中示出底网和罩网)。底环1、口环3、网口梁5、罩网和底网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罩网与底网的夹角为60°。罩网与底网构成一个“网盒”。罩网和底网均为聚乙烯无结网。底环1和口环3的弧高均为45cm。网口梁5的长度为65cm。底环1的中点与口环3的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5cm。手柄6与底网成60°角。手柄6由轻质材料制成,例如木质材料、竹竿或塑料。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包括底环1、口环3、网口梁5和手柄6,底环1和口环3为完全相同的弧形,底环1的两端、口环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在网口梁5的两端,网口梁5与口环3组成网口,手柄6的一端固定在底环1的中点上,口环3的中点固定在手柄6上,底环1与网口梁5之间紧绷覆盖有底网,底环1与口环3之间紧绷覆盖有罩网(为了使图片显示清晰简洁,未在图中示出底网和罩网)。底环1、口环3、网口梁5、罩网和底网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头部。罩网与底网的夹角为60°。罩网与底网构成一个“网盒”。罩网和底网均为聚乙烯无结网。底环1和口环3的弧高均为45cm。网口梁5的长度为65cm。底环1的中点与口环3的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5cm。手柄6与底网成60°角。手柄6的另一端套箍有橡胶套7,橡胶套7增加了人手与手柄6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手柄6从人的手中脱离。手柄6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根系着环形扣的防脱绳8,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防脱绳8的长度,在使用时可以将手伸进环形扣中,可以避免手柄6从人的手中脱离。手柄6由轻质材料制成,例如木质材料、竹竿或塑料。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手握住手柄6的末端,将工具头部伸进水中,抓住手柄6往后拉动,就可以将水中的虾扒进“网盒”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罗氏沼虾捕捞取样工具,改变了传统捕捞方式,由向外推改为向内扒,向内扒网的方向与虾的逃逸方向相反,截断了虾向深水处逃逸的退路,向内扒网的速度较慢,更适应虾缓慢爬行的运动方式,网口梁能压下水草,从而避免了水草的阻碍,附着在水草上的虾很容易被从水草上甩下来接着被扒入网中,具有捕获率高,使用方便,受环境条件限制少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