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仿真虫诱鱼钓鱼捕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105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水下仿真虫诱鱼钓鱼捕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仿真虫诱鱼钓鱼捕鱼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钓鱼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钓鱼活动,既是文化娱乐,又是综合性的体育锻炼活动,陶冶性情,增进身心健康。加之工具简单,老少皆宜,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钓鱼者使用的鲜活饵料多为活蚯蚓,鱼钩沉底后,通过蚯蚓来回的摆动来引诱鱼儿咬钩。如果在蚯蚓存活的时间内尚未吸引到鱼儿前来咬钩,则需要替换新鲜的饵料,即用另一条活蚯蚓替换掉原先的死蚯蚓。因此钓鱼者需要提前准备一定量的活蚯蚓,在钓鱼的过程中还得时不时地更换饵料,既耗费了时间精力也减少了钓鱼的乐趣。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仿真鱼饵,可以重复使用,但由于仿真鱼饵不会像活蚯蚓那样摆动,其对鱼儿的引诱能力非常有限。在夜晚钓鱼时,由于光线条件的限制,鱼儿上钩率会下降。如果使用灯光随意照射水面,会使鱼受到惊吓离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仿真虫诱鱼钓鱼捕鱼器,增强饵料对鱼的引诱能力,提高鱼上钩的成功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仿真虫诱鱼钓鱼捕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摆针、A腔体、B腔体和C腔体,其中A腔体和C腔体均为半球形结构,B腔体为圆筒形结构,A腔体和C腔体位于B腔体两端,与B腔体均为可拆卸连接;

摆针的一端设有仿真虫,摆针的另一端穿过A腔体的球形顶部伸入腔体内部,与固设在A腔体内部的摆针固定装置连接,摆针上依次设有铁片和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A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A腔体的内壁还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一端与铁片的一面相互平行,并且保持一定的间隙;

A腔体内部还设有发光装置;

A腔体的底部设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外侧面设有A触头,触头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线圈和发光装置连接;

A腔体与B腔体连接处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密封圈;

B腔体内部设有电池和电路控制板,两端均设有圆形隔板,B腔体与A腔体连接处的圆形隔板外侧面设有B触头、开关和USB充电接口,B触头、开关和USB充电接口分别通过导线与电路控制板连接;

C腔体为空腔,球形顶部位置设有端盖,端盖顶端设有挂圈,用于牵挂鱼线。

优选地,所述的发光装置为微型电子带动的LED灯。

优选地,所述的A腔体和B腔体的连接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摆针最前端摆动距离为1cm-2cm,每摆1秒停3秒-4秒,循环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仿真虫取代活蚯蚓,并通过摆针带动仿真虫来回的摆动来引诱鱼儿咬钩,省去了搜集和更换鱼饵的麻烦;在装置内部设置发光装置,利用鱼的驱光性,可以提高鱼饵对有鱼的诱惑力,提高了钓鱼的效率;在装置末端设置空腔,可以通过向空腔中加入水或其他物质来调节装置的重量,调节装置下潜的深度,来钓取不同的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腔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腔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搭配鱼竿和鱼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摆针1,A腔体2,B腔体3,C腔体4,端盖5,挂圈6,密封圈7,仿真虫8,摆针固定装置9,电磁线圈10,弹簧11,铁片12, A触头13,B触头14,开关15,USB充电接口16,圆形隔板17,电池18,电路控制板19,发光装置20,鱼竿21,鱼钩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摆针1、A腔体2、B腔体3和C腔体4,其中A腔体2和C腔体4均为半球形结构,B腔体3为圆筒形结构,A腔体2和C腔体4位于B腔体3两端,与B腔体3均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A腔体2和B腔体3之间的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

摆针1的一端设有仿真虫8,摆针1的另一端穿过A腔体2的球形顶部伸入腔体内部,与固设在A腔体2内部的摆针固定装置9连接,摆针1上依次设有铁片12和弹簧11,弹簧11的另一端与A腔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A腔体2的内壁还设有电磁线圈10,电磁线圈10的一端与铁片12的一面相互平行,并且保持一定的间隙;

A腔体2内部还设有发光装置20;

A腔体2的底部设有圆形隔板17,圆形隔板17外侧面设有A触头13,A触头13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线圈10和发光装置20连接;

A腔体2与B腔体3连接处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密封圈7,提高A腔体2与B腔体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B腔体3内部设有电池18和电路控制板19,两端均设有圆形隔板17,B腔体3与A腔体2连接处的圆形隔板17外侧面设有B触头14、开关15和USB充电接口16,B触头14、开关15和USB充电接口16分别通过导线与电路控制板19连接;电路控制板19可输出间歇电路。

C腔体4为空腔,球形顶部位置设有端盖5,端盖5顶端设有挂圈6,用于牵挂鱼线。在C腔体4中加入水或其他物质来调节装置的重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鱼在水中不同的深度的特点钓不同的鱼。

所述的发光装置20为微型电子带动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路控制板19输出的间歇电路和电磁线圈10通电产生磁场的原理来控制摆针1的摆动的。当电磁线圈10通电后,电磁线圈10产生磁力,将铁片12吸合,带动摆针1运动,当B腔体3的电路断电时,电磁线圈10便失去磁场,铁片12便在弹簧11的作用下自动弹回原位,随后电磁线圈10再次通电产生磁力,吸合铁片12,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带动摆针1摆动。摆针1最前端摆动距离为1cm-2cm,每摆1秒停3秒-4秒,循环工作。

如图4所示,使用时,先将鱼竿21的鱼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挂圈6上,将鱼钩22固定在仿真虫8上,然后开启开关15,将A腔体2与B腔体3旋紧,此时摆针1即开始带动仿真虫8来回地摆动,将装置放入水中,便可以进行钓鱼。

当使用捕鱼笼进行捕鱼时,先将鱼竿21的鱼线从本实用新型的挂圈6上解开,将鱼钩22从仿真虫8上拆下,开启开关15,将A腔体2与B腔体3旋紧,此时摆针1即开始带动仿真虫8来回地摆动,将装置放入捕鱼笼内,便可以吸引鱼进入到捕鱼笼中,实现捕鱼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